晦明大師居天山六年,以鑄劍修練心法,所鑄之劍過千,形形款款,變化無窮。只是每與「舍神」一比,形遜神衰,不足並列。一日晦明如常遠眺煙霞太虛,巒峰流雲,忽見白絮飛瀉,形似澗瀑,凝劃天際。晦明靈光頓閃,明白「舍神」乃俱野性未馴,神之執着,形之受限。晦明回山打破「舍神」的形式,將百劍溶化,打成「天瀑」。
從「天瀑」身上,晦明大師悟出劍法上的「式隨意變」,由於「天瀑」始端隨意,陰陽互易,所含心法乃「來也去也,方便自如。始也終也,何必執着」。所以,「天瀑」將劍法轉易顛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後左右,意到隨成。
「天瀑」無招無式,領悟的途徑只能靠晦明大師以「水雲」之性譜成的心法。「水雲流澈,無爲而爲,形無虛實,勢無剛柔。來也去也,方便自如。非始非終,何必執着。」
武元英得此劍時,因爲劍芒突然轉向,差點傷了自己。所以她拿着這劍心情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是福是禍,說自己學識甚淺,記不來什麼心法,也不明解道家的喻義。晦明幽默說,心法不外叫人「放得下」,武元英與「天瀑」的緣分視乎武是否能擺脫「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