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驅狼爲虎

沂山地處魯中,巍然聳立,山巒重疊,羣峰競秀,松林茂密,地勢西與泰山相接,又名東泰山,合稱沂泰山脈;南接蒙山,又合稱沂蒙山,山勢從青州臨朐延伸到蒙陽、沂南、平邑等縣;東接昆嵛山,位於登州府境內,地勢一直延伸到黃水洋之濱。

有魯中門戶之稱的破車峴關,也位於沂蒙山系之間的大峴山之上,爲青州與臨沂分野。

胡族侵土,實有亡天下之憂,兼之胡騎先後兩度侵掠山東,燒殺擄掠,山東的士民軍卒都有較強的抵抗之決心,在沂山之中能在一部軍事力量存在,不管強弱,意義重大。

林縛沒有指望楚錚率少部精銳潛入沂山,能擊退胡兵,逆轉山東危局,而是希望在山東局勢崩潰之時,那些給擊敗、但不甘心降虜的兵卒士民能有一個撤退容身之處。

燕冀形勢崩潰之時,成建制降虜的邊軍總數並不是特別多,即使成建制降虜的邊軍之中,大同、宣府守軍都是在糧盡困絕的情況,堅守到最後才被迫棄城投降。

林縛希望楚錚能在沂山之中奪得落腳之地,在山東局勢崩潰之後,能引導、幫助不甘心降虜的兵卒士民退入沂山落腳,進行整合,形成存在於魯中地區的山東抵抗軍事勢力,進而牽制燕胡控制魯中,杜絕虜騎從魯中借道進攻淮東的可能。

敵我之爭,無非是此消彼漲之事。

山東歷來都是人口大郡,崇觀九年之前,山東九府八十七縣轄戶二百二十七萬,口一千一百餘萬;此外也是中原地區最重要的糧食產田,田冊所載水旱田逾五千萬畝。

由於藏丁隱田是歷朝以來各地難治之頑疾,山東郡所轄丁口、田畝之數,應要超過官方記載一大截。

即使多年來戰事不斷,使得山東人口稅減,而田畝大量拋荒,但據淮東多方抽查,估算山東丁口總數,仍然在千萬左右。

燕胡已盡得燕冀、晉郡之勢,再使其輕易佔得山東全境,得山東近千萬人口、數千萬田畝,淮東未來要面臨的形勢將異常的險惡。

林縛之前與淮東諸人商議,考慮到樑家在魯西即使潰敗,仍會有相當多的兵力往魯西南曹州、濟寧、荷澤及魯南臨沂等地撤退,仍不失爲一支與燕胡在山東進行拉鋸爭奪的抵抗力量。

爲防抵抗並最終將燕胡逐出中原或趕盡殺絕,淮東所籌劃的,是與燕胡在河南、山東等地進行全面、長期拉鋸作戰的計劃,是要將河南、山東兩郡變成血腥戰場,絕不會容忍燕胡徹底控制山東、河南兩郡並從這兩郡源源不斷的抽取兵力、糧草來攻打淮泗。

淮東有人擔憂梁氏父子會降東虜,林縛與高宗庭、秦承祖、傅青河、葉君安等人反覆權衡,以爲未到山窮水盡、退路斷絕之時,梁氏父子投降東虜的可能性較小。

樑習位居國公,差一步就能封王,樑成衝、樑成翼兄弟二人,也都封縣侯、郡侯;降燕胡即使能得禮遇,高厚封爵也不過如此。

梁氏父子不降,率殘退守魯西南、魯南地區,背依淮陽、徐州,自然免不了要頂在前面,跟燕胡兵馬死拼惡打;梁氏既便降了燕胡,也必然會給燕胡驅使攻打淮泗,依舊要面臨九死一生的惡戰、險戰——至少在江淮形勢沒有出現崩潰瓦解的勢態之前,在梁氏父子沒有到山窮水盡之處,梁氏父子主動降燕的可能性甚微。

事實上,林縛更擔心一旦燕胡從東線楔入的兵馬襲奪臨淄之後,梁氏父子很可能會頂不住壓力,主動放棄黃河以北的平原府,收縮側翼,屆時青州軍主力給困在陽信,失去梁氏從平原府出兵援應的可能,自然是十死無生之局,而梁氏兵馬倉促南撤,在混亂中有給燕胡打奔襲的可能。

梁氏最終能帶出多少殘兵潰卒南逃以守魯西南,這點很難事前預料。

讓楚錚率部潛入沂山,儘可能說服程唯遠、張晉賢等人在青州形勢崩壞之前先一步撤入沂山,在沂山之中組織抵抗勢力,要比被動的等梁氏父子率殘兵敗將退守魯西南要好得多,要積極主動得多,也更能限制燕胡控制山東。

沂水源出沂山,出臨沂而入淮河,實際是淮東與沂山相接的一條命脈。

楚錚主動請返青州,林縛與高宗庭、葉君安等人商議,也覺得事有可爲,連夜不寢,商議細節之事。

待到天明,又將孟心史請來行轅,林縛強忍着一夜未睡的疲倦,跟他說道:“陳相所言,我昨夜思索,以爲就當前之形勢,確實需要董大人到淮西主持防務——我即日便去明州,召集兵馬,攻入會稽;也會使高宗庭代我前往杭城,面見董大人,以陳述此時形勢之危急,勸董大人以大局爲重!”

“好,好……”孟心史連聲呼好。

陳西言等人都擔心淮東不願意在東線承擔更多的軍事責任,那杭嘉的形勢就離不開董原,如今淮東不僅同意立時集結兵力對會稽用兵,還主動派高宗庭去杭州勸董原,那是正好不過了。

在富陽慘敗後,董原就失去對浙北的控制力,吳黨借勢滲透,以陳明撤爲首的一批吳黨官員填入嘉杭湖三府,實際上使得董原失去在浙北擁兵自重的基礎。

當前針對浙閩叛軍的戰事,又是以淮東爲絕對主導;淮東與吳黨共同敦請董原離開浙北,董原就更沒有選擇。當然,董原服從朝廷的調遣,朝廷也不可能虧待了他。

孟心史又說道:“聖上及陳相還託我問林大人,誰代董原守浙北爲好?”

“孟大人適合,”林縛說道,“孟大人爲寧海老將,兵事嫺熟,又知江浙地略形勢,爲時人所重,在士子裡又有聲望。除孟大人之外,本侯也不曉得誰能勝任。”

孟義山本就是寧海鎮主將,舊時轄管平江、丹陽、維揚、海陵四府的防務,用兵雖無奇彩之處,但也老成穩健——林縛不指望浙北軍能對奢飛熊所率浙西兵力造成致命打擊,但求浙北軍能守住杭湖不失,孟義山的確是合適的人選。

而吳黨很顯然也只會推孟義山上位代替董原,林縛舉薦孟義山,不過是順水推舟。

“好,林大人的意思,我會一字不漏的轉呈給聖上、陳相知道。”孟心史說道。

“請孟大人回館舍稍作休息,我這邊準備好船隻,即送孟大人從杭州登城,宗庭也會同行去杭州。”林縛說道。

孟心史離去,其他事情也由高宗庭、葉君安、周普等人安排,林縛先回起居處稍作休息、以養精神。

宋佳伺候他就寢,聽林縛說及董原事,輕嘆道:“這是驅狼爲虎之策,淮東豎一強敵矣!”

“雖說諸事要從遠處着眼,但形勢之下,也不得不行權宜之計;即使是引鴆止渴,有時候也是形勢迫之。”林縛說道。

割地制霸講究一個時勢人地,董原四者皆失——董原又非頑固不化、不識時務之人,既不能割地制霸,封一個將相王侯,也不失爲人傑。董原自始至終都沒有暴露出過於張揚的野心,所以永興帝及吳黨雖將他調出浙北,但也能容他、在別處重用他。

董原如今已是兵部右侍郎的高位,這次江寧調他北上,很可能以尚書一級的高官厚爵來安慰他——董原若在淮西再立戰功,不是沒有入朝拜相的可能性。

董原是浙西仙霞縣籍舉子,以地籍分,與吳黨能扯上關係;當董原失去割地制霸的機會,不能不說存在他轉而投向吳黨懷抱的可能。

此時淮東與吳黨聯合將董原從浙北逐走,董原一旦投向吳黨,進而入朝拜相,很可能就是淮東將來逆取帝權的巨大障礙。

當前江寧諸公,林縛最忌憚的是嶽冷秋,看來將來很有可能還要鄭重其事的將董原的名字添加上去。

不過也管不了那麼遠,眼下江寧還是先要維持一團和氣的局勢抗奢滅虜,將形勢穩定下來再說。

高宗庭、孟心史午時即乘船離開昌國,直接駛入錢江前往杭州去找董原。

在昌國島,從侍衛及召集來的斥候裡,林縛挑選一百八十餘人,先期隨楚錚北返青州。

雖說楚錚此行北上,暫時不扯淮東的名號,但林縛自然最終要去領導、控制將來在沂水蒙山之間的抗虜運動,當即就授楚錚指揮參軍的武職,將這名份之事先定下來。隨楚錚北上,包括之前隨楚錚南下的五名扈從,共一百九十二人,分授營、哨、參軍事、都卒長等武職,實際給楚錚帶了北上的是完整的一旅武官編制。

命令胡喬中率領淮東水營駐明州府軍中僅有兩艘小公主級戰艦,運送楚錚等人及部分馬匹、兵械直接走海路北上到即墨登岸,並緊急從明州府調一萬兩黃金給楚錚隨身攜帶見機行事。

潛入沂山落腳,有時候用金銀收買的效果不見得比武力強佔要差。

同時隨楚錚北上的還有兩艘信船,過長山島之後,就與楚錚所乘的兩艘小公主級戰艦分道,轉向東行,往海東向趙虎、林景中,傳達林縛緊急軍令。

這時節海上風暴甚烈,爲防止意外,信船都是兩艘、兩艘的啓用。

第29章 山間禪院第61章 黨同伐異第三章 寄客不知人已非第10章 淮西第84章 野心第72章 昔日童子第23章 歸塵第7章 城門觀戰第44章 人口隱憂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28章 廢除匠戶楔子第83章 引蛇出洞第2章 新學第28章 話別離第18章 喝斥第63章 淮西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41章 軍需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31章 城子嶺第48章 營破第5章 兵甲第56章 顧嗣元第四章 朝天湖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99章 江寧形勢第60章 賜婚傳言第11章 肘腋生變第74章 奪島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9章 東行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35章 百般相思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95章 經難念第27章 西線告急第37章 遷族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50章 血戰第62章 嶽冷秋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5章 兵甲第119章 禮山第11章 嫡爭(二)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94章 關門第77章 吳黨裂痕第94章 不容拒絕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89章 鏖戰第98章 意在鶴城第72章 遠交近伐第13章 兵援第76章 密約(三)第137章 北逃路茫茫第43章 左軍五營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2章 三月之謀第15章 王相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47章 網更密第109章 老將第38章 臣子忠心第42章 伏火弩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16章 強動員第33章 迷離第88章 不堪一擊第47章 錢莊之議第19章 聲東擊西第26章 糧食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47章 先機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9章 各懷心思第1章 風雨相援第26章 歸心第54章 殘敗第147章 暗流第1章 捍海堤第26章 殘部第78章 虎毒食子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78章 虎毒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