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換將

最終這次朝會以極快的速度,通過了徵調各省駐軍,會同一部分京師人馬,前往西面平定安王之亂的決議。

對於這大軍的統帥,劉瑾一派在高鳳的推舉,張永的毛遂自薦之下,決定以張永爲監軍,成爲統帥部成員之一。

功勳貴戚這一派,卻是英國公提名了涇陽伯神英,權做總兵官,帶領大軍征伐。

清流文官一派也是遵照了之前與安王他們的商定,提名重新啓用楊一清,升任左都御史,復任陝西總督,統領一切平定安王之亂的事宜。

如果劉瑾在朝,必定會竭力反對,楊一清絕對不會就這麼容易復起。可是如今劉瑾不在,劉瑾一黨的暫時首領高鳳與張永又是緘口不言,這條不可能通過的任命,也就在幾方的默契之下,通過了。

張太后本也是能阻止這次任命的人,只是她看到高鳳、張永不反對,又有張永親自充任監軍,因此也是沒有懷疑,就讓這條任命通過。

平叛大軍的統帥重新形成,各路大軍都是從各路向着黃河東岸匯聚而來,楊一清卻是上朝拜謝天恩之後,就與張永、神英一道,先行率領着京師的京軍,從速趕到了前線。

到達黃河岸邊的時候,正是劉明帶着朝廷大軍撤回來佈防的時候。

楊一清卻是迅速宣佈聖旨,在張永、神英的幫襯下,以戰敗瀆職的名義,把劉明與馬永成的職務直接褫奪了。

劉明早就知道,劉瑾這番消失,朝廷之中必定會有人攻訐於他。

之前在軍堡之外,坐失良機,導致這場戰鬥功虧一簣,劉明心裡就對劉瑾意見很大。

在是劉瑾一黨的同時,劉明還是一名軍人。劉瑾爲了一己私慾,無端挑起這等爭端,已經是惹得天怒人怨了。

如果自己等待劉瑾回來,讓他繼續安坐權勢第一的寶座,只怕以劉瑾的性子,也不會給自己什麼好果子吃。

畢竟在劉瑾看來,這一戰之所以未竟全功,卻是劉明指揮不當的原因在裡面。因此劉明就思慮退路,把大軍拉出寧夏,進而通報朝廷。

果然,朝廷諸公反應迅速,雖然沒有徹底瓦解劉瑾的權利,可是派出楊一清三人,卻是直接褫奪了劉瑾的兵權。

兵權一旦沒有,劉瑾再想興風作浪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因此楊一清以平叛不力的罪名,罷免劉明的一切職務,回京受審,劉明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直接與楊一清交接了印信之後,也就乖溜溜的被錦衣衛帶走了。

雖然劉明看得開,願意放棄職務,避免與朝廷的正面衝突,但是馬永成這位臨時的監軍,卻是看不開了。

他本來就不是很贊同劉明一退再退,退到黃河邊的命令,也不想把這裡的消息,通報京師,更不想把自己手中的權利,交出去給與自己頗爲不對付的張永。

如果劉瑾在,有他支持,馬永成倒還有幾分翻盤的希望。可劉瑾失蹤,馬永成也只有一個東提督太監的身份在,這身份在這軍中,卻是沒有多大作用。

見馬永成拒不交出權利,楊一清也是極爲震怒,直接以抗旨不尊的罪名,當衆就令跟隨而來的錦衣衛,把馬永成給拿下了。

這大軍畢竟還是大明的軍隊,雖然劉瑾曾爲統帥,但畢竟沒有做到徹底的收買所有人心。再加上劉明這個劉瑾一黨的軍方頭領都是直接“投降”了,劉瑾在軍方的勢力,也就徹底動搖了。

最終馬永成再是如何不願意,也還是被錦衣衛拿了下來,以抗旨不尊、剿滅安王叛亂不利的罪名,與劉明一起,押上囚車,回京受審去了。

一時間,這支大軍最高的三位決策者,一個失蹤,兩個被當衆帶走,致使大軍震動不已,指揮權也徹底回到了以楊一清、神英爲首的文武百官的手中。

清除了劉瑾在軍中的影響,楊一清也沒有宣讀對於劉瑾的任何決定,好似真的當劉瑾就這般死了一般。

他只是利用自己總督的權利,調令各路大軍,就在黃河東岸佈防,不使安王大軍度過黃河,然後就偃旗息鼓,好似等待安王來攻一般。

與此同時,他也是偷偷的派出了使者,前去找尋安王主力,備說朝廷的現在狀況,以及提醒安王,要求他帶領起義軍,到了黃河邊,就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

兩邊本來就有默契,又有任不凡這些丐幫中人於中間牽線拉橋,因此使者很快的就找到了安王主力,見到了安王本人。

此時安王已經帶着蔣雲鬆的河套人馬,以及自己麾下的近兩萬人馬,趕到了黃河西岸五十里的地方。

使者的到來,讓安王明白計劃已經開始,李東陽等人已經開始趁着劉瑾不在,肅清劉瑾在朝廷之中的影響,並且着手徹底扳倒劉瑾了。

當下安王聽完使者的彙報之後,無悲無喜,默然良久,才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交由使者帶回去親手交給楊一清,並且派了孫景文跟隨使者一起,前往楊一清那邊走一趟。

等處理完這一切之後,安王才帶着大軍,慢悠悠的向着黃河邊上趕去。

在他心裡,這一戰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卻就是好好的與李東陽等清流文官演上一場好戲,也就成了。

只是這其中的真實情況,安王卻是對誰也沒有說。衆人剛剛經過一場惡戰,一時半會兒請戰意願不高,也都是隨着安王,緩緩向黃河進發。

而劉瑾,也就是在這時,與軒轅破一道,靠着激活和氏璧的神力離開了藏寶之地,回返了這世界之中。

他確定了自己的所在之後,就與軒轅破拜別,約定了將來由軒轅破事成後歸還和氏璧給自己一事之後,就提起輕身功法,向着之前交戰的軍堡跑去。

葵花寶典的精髓,就在於輕功既快又詭,尋常武林中人,連看都看不清,自然也不會是葵花寶典的修煉者對手。

劉瑾當年機緣巧合之下,得了葵花寶典,以邪門手段,苦練了十多年的葵花寶典,如今在武林之中,即便是古笑天、清虛真人這樣的高手,也不是他的對手。

這次寶藏一行,他又從軒轅破那裡得來了葵花寶典的全本,只要假以時日,他苦心參悟之下,武功必定也能接近五絕的層次,只有寥寥數人,纔可堪爲他的敵手了。

因此這會兒他趕回去的速度,也是極快,只用了兩個時辰,就趕到了之前的那個軍堡。只可惜,這會兒軍堡之中除了天龍幫的部分兄弟以及婉兒之外,卻是一個其他人都沒有。

看着空空如也的軍堡外面的平原,劉瑾卻也是有些奇怪。當下他卻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抓了一個天龍幫的兄弟,嚴刑逼供之下,從這位兄弟的口中,大致知道了自己去了寶藏後的幾天,大致發生的事情。

只是那天龍幫的兄弟,知道的只有在劉瑾消失之後,蔣雲鬆帶着河套大軍來援,朝廷大軍退卻的消息,其他的,其實一概不知。

劉瑾反反覆覆的問了幾次,見實在不能知道太多的消息,當下就直接把這名兄弟殺害,然後卻是向着寧夏之外找去。

雖然他不通兵法,可也知道如果河套大軍大舉來援,那麼朝廷大軍必定不能再繼續在寧夏一心一意對付安王的起義軍。

因此這朝廷大軍,這會兒很可能退出了寧夏,在寧夏之外,繼續與安王的起義軍與河套大軍交戰。

有鑑於此,他一路東行,卻是發現了安王大軍與河套大軍合兵一處,浩浩蕩蕩的向着黃河開拔。

大軍之中,高手衆多,劉瑾的武功有沒有到軒轅破那般超凡入聖,因此他也就放棄了從這支大軍這裡,探聽到什麼消息。

繞過這支大軍,他卻向着大軍前進的方向疾馳而去。在他心裡,既然河套大軍與起義軍向着這個方向前進,那麼朝廷大軍必定就在這個方向上。

只要找到朝廷大軍,重新掌握軍權,劉瑾就能從全國各地,調集來更多的軍隊,一來剿滅安王麾下大軍,二來可以控制更多的軍權,爲他日後謀朝篡位,奠定基礎。

因此劉瑾這會兒非但沒有失落,反而還極爲興奮,好似一切真的能如他所願發展一般。他一路疾行,卻不小心追上了孫景文與楊一清的使者一行。

見得這支朝廷大軍的使者,劉瑾本來是準備出面亮明身份,從他們這裡,獲取一些消息的。

可他眼神倒是不錯,發現了隊伍之中有孫景文的存在,當下便就放棄了出面的打算。

孫景文是安王心腹幕僚,而安王又是劉瑾的心頭刺,所以劉瑾對於孫景文,倒是瞭解頗多。

這人時常爲安王奔走,任勞任怨,實是安王身邊的股肱謀士。

可是如今這位安王的心腹,不在安王的身邊待着,卻怎麼跟朝廷的一支小隊走到了一起。

而且遠遠看去,孫景文與那使者相談甚歡,好似多年的老友一般,卻也是讓劉瑾察覺到一絲不尋常。

第三百九十四章 保國第一百九十章 下山第五十一章 陰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圖第七百二十三章 出城第二百四十章 逆轉第九十章 急救第六百一十一章 換將第六百一十七章 罪證第六百七十九章 爭寵第一百五十章 操縱第四百六十章 重逢第三百零一章 質問第三百一十九章 誤認第三百七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四十七章 封賞第二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八十章 伏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四十六章 演戲第三百七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二十三章 落水第三百九十九章 現身第六百零一章 印璽第五百九十六章 龍脈第一百八十七章 監獄第五百五十五章 誤導第一百四十九章 聘用第七百二十二章 問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鏡緣第二百二十一章 號令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箭第五百七十章 佈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圖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報第七百二十三章 出城第四十八章 慶功第四百零八章 拼命第二百六十三章 冒充第六百九十七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章 暗殺第三百零九章 魔刀第四百五十六章 控制第八十章 情深第六百七十八章 刁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回府第六百二十九章 奪屍第三百七十九章 歷練第五百九十章 誘敵第七百十九章 怒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媾和第五百九十四章 對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皇室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質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套第一百七十一章 密林第四百二十四章 韃靼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隊第五百三十九章 纏鬥第二百九十三章 泰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洞穴第七百零九章 氣牆第七百五十二章 降魔第三百九十五章 情愫第五百一十章 赴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鳳第六十九章 軍餉第三百五十九章 情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封賞第五百二十二章 逼退第二十八章 家鄉第六百四十三章 隱蔽第六百三十三章 水龍第一百四十四章 備案第三百六十五章 出宮第一百零八章 奪寶第一百七十一章 密林第七百十六章 暈厥第四百三十九章 準備第八十二章 腹瀉第六百零八章 天庭第二百八十九章 邪道第七百四十七章 吸血第六百六十一章 償還第一章 和氏璧第六百一十一章 換將第七百三十七章 皇位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污衊第四百五十九章 狡辯第四十九章 對策第十六章 寶甲第七百十九章 怒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勸降第二百零七章 棍陣第四百八十章 悟能第三十一章 丐幫第六百三十七章 表演第七百二十九章 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