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撲朔迷離

當王浩趕上定靜師太等人時,華山恆山兩派的人還都在一起。定靜師太奪得五嶽派掌門之位,偏偏自身又很虛弱,難說會不會有人來找茬,所以在王浩沒回來之前,令狐沖也不敢離開。

兩派的弟子在同行的這段時間裡,已經化解了彼此間的敵視,開始重新親密起來。畢竟他們原本就以師兄弟姐妹相稱,只是因爲嶽不羣才變成了仇人。現在嶽不羣已死,嶽夫人和令狐都覺得欠恆山派的,在定靜師太面前都恭恭敬敬,定靜師太也不爲己甚,雙方的關係也就迅速回溫了。

再有就是,令狐沖在這段時間裡,將思過崖後洞中學來的恆山派失傳劍招,經過他的修飾,再傳給了恆山派弟子。這些招數本就是恆山派的,那些女尼學起來也很快,在王浩回來之前,就已經都學會了。只需回到恆山之後在互通有無,恆山派劍法必將大有起色。這也算是令狐沖替嶽不羣聊表歉意。

王浩回來之後,強顏歡笑着和衆人打招呼。令狐沖和嶽靈珊都想向他打聽林平之的消息,嶽靈珊幾次想開口,最後還是什麼也沒問。令狐沖倒是問了,但王浩正生林平之的氣呢,一通胡言亂語地敷衍過去,令狐沖也只好不問了。

等兩派人馬分手的時候,問題又來了。儀琳是恆山派弟子,卻又是令狐沖沒過門的媳婦,但她還沒還俗。頂着個光頭。她自己想跟令狐沖去,又因爲嶽靈珊的關係心存畏懼,再加上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只是眼波如水地看着令狐沖,什麼話也不說。令狐沖被夾在中間,滋味就不用說了。定靜師太和嶽夫人兩個心情也複雜地很,一個是因爲自己最看重的弟子竟然要還俗嫁人了,一個是喜歡這個小尼姑卻又是來和自己女兒爭夫婿的,心情自然也是說不清楚。總之是大家都不好說話。也不知該說什麼。

而心思最清晰的兩人,一個是嶽靈珊,另一個就是不戒和尚了。嶽靈珊自從聽說林平之已經有兒子了之後,確實是狠狠地消沉了一陣,但在令狐沖的體貼關懷下。嶽夫人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死心地做令狐沖的妻子了。對儀琳,她當然是不喜歡了。

不戒和尚更痛快,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測試文字水印4。他一句話就把問題都解決了:“令狐小子。我女兒看上你了,你要是敢不娶她,我就跟你沒完!還有,我女兒要嫁的風風光光。我們先回恆山,你敲鑼打鼓地派八擡大轎來接,讓全江湖地人都知道,不然我一樣跟你沒完!”

令狐沖對這個便宜岳父一點輒都沒有,只能連連答應,之後雙方揮手告別,各自上路。

回恆山的路上。王浩雖然儘量裝的若無其事。但在獨處之時,還是免不了有些悵然。定靜師太等人雖然看出他有心事。但問起來王浩又極力否認,外人也只好不再多問,由得王浩自己去解決。

當衆人回到恆山之後,恆山派上下自去苦練武功,好應付可能到來的挑釁不提,王浩與漠北雙熊、不戒四人也在無色庵外的茅屋住下,大碗喝酒,大塊石頭。有這三個豪氣干雲地漢子陪伴,王浩也放開了心思,不再以林平之的改變爲意。

過了十幾日之後,王浩又要離開了。答應了林平之的事,王浩不能不辦。此時定靜師太的身體依然沒有恢復,但恆山弟子學自令狐沖地劍法已經越來越純熟,布成劍陣之後威力暴增數倍,應付一般地武林高手已經沒問題了。再加上漠北雙熊和不戒在,又是在恆山派的主場,就算有人來搗亂,王浩也不擔心了。

可是不等王浩下山,山下竟然接連來了兩批信使,一個是錦衣衛,一個則是嵩山派的弟子。不過兩人並沒有見面,一個來到茅屋找王浩,另一個去求見定靜師太。

錦衣衛信使將信交給王浩,王浩打開一看,頓時吃了一驚。信是張巡寫的,信中說,已經查實嵩山派與倭寇有勾結,前次本已打算收回地圍剿嵩山之議,如今再次重提,並且增發了兩萬大軍,不日即將攻打嵩山。但嵩山派高手衆多,張巡唯恐折損士卒太多,辦砸了差事,所以請王浩出手相助。

王浩看完了信之後不禁眉頭大皺,前幾天才發現嶽不羣的手下與倭寇勾結,怎麼嵩山派又和倭寇勾結上了?無論是左冷禪還是嶽不羣,都沒有和倭寇勾結的理由啊!再說,自己的記憶中,好像並沒有中原武林和倭寇勾結的情節,怎麼現在就變了呢?

想了想之後,王浩還是決定去看一看。別的事情王浩可以不管,但和倭寇有關的事,王浩卻不能不關心,就要和那個錦衣衛信使一起下山。可不等他動身,定靜師太就派人來找他,說是有要事商量。

王浩來到定靜師太地靜室,就見一個嵩山弟子也在這裡,這讓王浩立即明白了定靜師太找他來地用意。見禮已畢,定靜師太也不廢話,直接遞過來一封信。王浩看過之後,果然和張巡的信說地是同一件事。

朝廷發兵圍剿嵩山派,而嵩山派如今是五嶽派的一個分院,定靜師太雖然不把這個掌門之位放在心上,但既然她當了這個五嶽派掌門,也就不能不管。只是她還在病中,門下弟子也沒有能主理大事的,就只好找王浩幫忙了。反正王浩的三個老婆當中有兩個是恆山弟子,算是恆山派的女婿,使喚起來也沒有不好意思的。

兩幫即將大動干戈的對手都來找王浩幫忙,這讓他有些爲難。按照王浩的心意,他和嵩山派雖然合作過一次,但依然是敵非友,應該幫錦衣衛纔是。可定靜師太不這麼想,嵩山派即使和恆山派沒有任何關係,她也不會坐視不理,因爲這是朝廷和江湖之間的爭鬥,此例一開,所有的江湖人以後就都沒好日子過了。

王浩皺着眉頭想了半天,纔對那個嵩山弟子說道:“你先下去休息,我和師太商量一下,再給你答覆。”

那個嵩山弟子很痛快,答應一聲就告退了。定靜師太等他離開了,才疑惑地道:“王少俠,不知你有何話說?”

王浩道:“我剛剛得到消息,朝廷之所以圍剿嵩山派,不只是嵩山大會之前發兵的那些理由,還因爲有證據證明嵩山派與倭寇有勾結。如果這個罪名是真的,您還打算支援嵩山派嗎?”

定靜師太聞言,不以爲意地道:“朝廷說的話豈能當真?他們要構陷什麼人,實在太容易了。左冷禪爲何要勾結倭寇?這對他有什麼好處?想出這個罪名的人,如果不是個愚癡之人,就是把別人都當成愚癡了。”

王浩點頭道:“我也覺得這件事匪夷所思,但又不得不深思。師太您還記得我們回來之前,嶽小姐遇刺的事嗎?刺殺嶽小姐的人,也是一個倭寇。而且,事後我纔想起來,那個村子裡的人被屠戮殆盡,手法也和倭寇相似。您以爲,倭寇爲什麼會出現在那裡?嶽不羣的六個手下在村子裡住了那麼久,不可能不知道村民被殺。如果他們不知道是誰殺了那些村民,又怎麼可能在村子裡住下?如果他們知道,又怎麼解釋他們和倭寇的關係?他們如果與倭寇有關係,嶽不羣在其中又是什麼角色?嶽不羣似乎也沒有和倭寇聯繫的必要吧?”

定靜師太才知道嶽靈珊被刺還和倭寇有關,遲疑了半晌才道:“如果嶽不羣和倭寇有聯繫,他們又爲什麼刺殺嶽小姐呢?嶽小姐又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刺殺她根本沒有必要嘛!”

王浩道:“這件事我也無法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麼做必定有他們的理由。我只是猜想,要不是林平之跟在嶽小姐身邊,不但嶽小姐必死無疑,甚至不會有人知道嶽小姐是被什麼人殺的。只要嶽小姐一死,他們在從中搞鬼,說不定會出現什麼結果。”

定靜師太又沉默了半晌,說道:“依你之見,左冷禪真的勾結倭寇了?”

王浩道:“我只能說有這個可能。”頓了頓,王浩又說道:“再者說,一個江湖門派是不可能抗拒朝廷大軍的,無論有多少人支援都沒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嵩山派暫時撤離嵩山,化整爲零,暫時隱身於江湖之中,等朝廷大軍撤去之後再回來。所以我以爲,左冷禪派人來求援,本就沒指望您能幫上什麼忙,不過是試探您一下而已。”

定靜師太唸了聲佛號,搖頭道:“不管左冷禪用意如何,我都不能不管。不過既然無須我們援助,也就不用麻煩你出手了,我派儀清、儀和她們走一趟就是。”

王浩擺手道:“不必,既然師太已經找我來了,我走一趟就是,我也正想查清楚倭寇到底是和誰勾結的。但是有句話我要事先說明白,如果嵩山派真的和倭寇勾結,可別怪我配合朝廷大軍滅了他們!”

定靜師太道:“這個自然,左冷禪若真的做了背祖忘宗之事,我佛座下也有怒目金剛!”

第二一九章 理想第259章 事情有變第七十一章 退敵第105章 沒有理由第八十章 衝突第十章 不算背誓第一百四十章 籌謀第七十三章 吃其肉,飲其血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第一百一十章 沁園小憩第二二五章 狠招第七十九章 轉變第三十八章 意外迭起第一七六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32章 苦鬥第七十二章 趁虛偷襲第一八一章 並派之議第259章 事情有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追擊第二三一章 比武第300章 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戲劇化的結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再給個甜棗第十章 不算背誓第一百三十八章 撕破臉皮第307章 破寨攻城第五十九章 洛陽偶遇第六十三章 待遇不同第十二章 功力大進第267章 突圍第二三三章 老怪物第二百章 內情第四十七章 人質事件第288章 回山第五十五章 得秘籍第七十章 全亂了第六十一章 非難第288章 回山第四十二章 授譜第五十七章 內奸第一七零章 翻盤第七十章 全亂了第九十一章 不懂女人第103章 妖魔第一百五十六章 脫身第305章 亡羊補牢第259章 事情有變第259章 事情有變第五十二章 風清揚第八十一章 求經第十八章 吃人肉的漠北雙熊第254章 下馬威第四十章 笑傲江湖曲第242章 追第九十一章 不懂女人第二二一章 異想天開第一九三章 心藥第103章 妖魔第一七五章 事畢第303章 混亂第291章 翻臉第243章 進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傷第一七六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八六章 子不言父過第一百三十章 殺賊第一百六十章 林平之的消息第三十五章 正邪之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二二八章 老樹開花第四十五章 練武也不是容易的事第四十一章 傷逝第七章 要人第一八六章 子不言父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蹭飯第六十三章 待遇不同第一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104章 勾魂手第一百零九章 遇伏第七十五章 求婚第303章 混亂第七十章 全亂了第六十九章 自作主張第一百二十一章 洞悉第一八零章 開會(2)第280章 陷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怨第七十九章 轉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噩耗第283章 袍澤第303章 混亂第一八九章 兩敗俱傷第六十七章 不告而別第290章 父女相見第247章 意外事件第八十二章 向問天第293章 定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胡言亂語第二一五章 收徒第四十四章 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