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以民爲本

張飛退走之後,白帝城和永安各留了一千兵馬,等着趙雲派兵接替,雖然這裡是從劉璋手裡借來的,但誰也不會想着去還給劉璋,郭淮帶着當陽的一萬兵馬到了白帝城,與江州的徐晃遙相呼應,徹底打通從荊州到益州的道路!

夏日的洛陽城,顯得更加熱鬧非凡,三四年時間的發展,這裡已經恢復許多生機,加上洛陽是交易重地,發展自然要比其他地方更快,四門八道,都是人來人往,明媚的陽光下,到處都是歡笑之聲!

此時在洛陽城西北的青竹宅院內,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園中的牡丹正開得鮮豔,陣陣香氣縈繞鼻間,蝴蝶穿插飛舞,絲毫不受梧桐樹下那幾個人凝重神情的影響!

檀香陣陣,茶壺在火爐上噗噗直響,水早已煮開,茶香四溢,但這幾人卻都沒有開口說話,其中幾人還有悲慼之色,眼角帶着淡淡的悲傷,甚至有一絲微不可察的迷茫!

這幾個人正是先後趕到洛陽的高順、荀彧、田豐,還有早在洛陽的蔡邕和黃琬、王烈,獻帝駕崩,蔡邕和黃琬感觸最深,畢竟他們也是老臣了,不由得悲從中來,勞累縱橫,不過高順到來到洛陽的時候這種情緒早已控制住了!

“莫非大漢真要亡於此時麼?”良久之後,蔡邕一聲長嘆,雪白的鬍鬚顫顫巍巍,看出來,他對漢朝的感情極深!

黃琬看了看高順,又看看荀彧和田豐,言道:“天道輪迴,綱常重振,此乃天意也!”

這一次高順來洛陽,如此重大之事,卻只來了荀彧和田豐,其他的文武一概不見,這並不說明此事幹系不大,一來是主要之人都帶兵在外,多有不便,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他們對高順的信任,無論高順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這些人都會全力支持,當然也包括自立!

蔡邕等人都是老於世故之人,這其中的關竅又怎能看不出來?但高順的威望和政績他們卻是親眼所見,如今的河北、中原、西部,哪裡都要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強許多,百姓更是安居樂業,在高順的統轄之下,許多新奇的治國之法更是讓他們耳目一新,許多詬病全都一應解決,這都說明高順無疑會是一個明君!

但認識是認識,這些人卻受儒家思想的薰陶,雖然對高順認可,但並不想就此讓漢朝覆滅,這兩種心理糾結在一起便讓他們痛苦不堪!

田豐正色言道:“主公當年討伐董卓,先進洛陽,無意中得到遺落之玉璽,此乃天意早定!”

田豐跟隨高順最久,而且擁立高順的呼聲其實在他平定中原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起,只是高順無意爲之,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但現在皇帝不在,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民心浮動,對於長治久安大爲不利,乘着這個機會,加上玉璽在手,高順便可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

高順知道這個敏感的時候自己說什麼也不好,雖然他對這個一國之君並不感興趣,但若說自己情願退讓,將十幾年辛苦掙來的功勞拱手讓人,他心中自然不甘,而且這也關係到自己屬下那麼多將士和跟隨自己的那些人,一旦如此,肯定還有動亂,更何況以現在這些人的思想來說,畢竟是封建主義,恐怕日後陋習還會再次出現,雖然自己不是什麼執政高手,但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知荀彧這樣的人,讓他們想辦法執行,要是擁立一個皇帝出來,那豈不是給自己增添麻煩?

“興兵之初,我之所想,不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大漢威懾四方,蠻夷不敢覬覦!”高順緩緩言道:“順雖不才,得諸位俊傑相助,方能有今日之成就,待國泰民安,繼而威服海內,征討四方,西域、北疆、東瀛、夷洲將爲我華夏之土,普天下之民皆以漢爲傲,與諸位共創盛世,如今國主不存,人心浮動,此事迫在眉睫,還需早做定論!”

高順看向蔡邕,認真問道:“弘農王之子亦在晉陽,以先生之見,可爲明君乎?”

現在大家的想法無非是兩個選擇,要麼用力劉謹,要麼就擁立高順,別無選擇,而高順問起劉謹,自然是在問蔡邕的意見,蔡邕是劉謹的老師,以他的眼力和品性,自然不會胡亂評價!

蔡邕沉默一陣,他知道自己的這個意見作用有多重大,或許就會決定一個王朝的走向,所以他也很慎重,雖然他心中還是想讓劉家漢室延續,但最終還是無奈輕嘆一聲:“聰穎巧辨,玲瓏剔透,然心性過純,長於六技,非爲治國之才!”

劉謹的性格讓蔡邕大爲頭痛,這樣的人雖然十分聰明,但心思卻全都在那些奇yin技巧之上,若說到國政民事,便是一竅不通,更是昏昏欲睡,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做皇帝,而且弘農王妃也幾次暗中提醒蔡邕,不想再捲入這種帝王紛爭之中,見多了血腥和陰險詭詐,她覺得母子二人這樣平平安安在晉陽,纔是最好的歸宿,所以現在蔡邕的心頭纔會如此沉重!

高順轉頭看向一直不說話的荀彧,他知道荀彧的心思會更加矛盾,這個一向最忠於漢室的人,想用他的能力光復漢室,一生兢兢業業,歷史上在和曹操稱王的時候起了矛盾,最終在憂鬱中死去,但現在他面臨的問題又略有不同,曹操是脅迫獻帝自立,而眼下是漢室不存,高順自立也無可厚非,但這與他當初的理想出現了偏頗。

自從得知獻帝駕崩的消息之後,荀彧自然敏銳的想到了今日的問題,他一直都在思考,至今還未下定決心,不知道自己當初的堅持究竟還有何意義!

“我這一切所得,有一半是文若的功勞!”高順灑然笑道:“就算擁立文若,我也全力支持!”這倒不是高順開玩笑,荀彧在政事方面的能力,比他不知道強了多少倍,而且以荀彧的品性,就算當了皇帝,也不會出什麼太出格的問題!

高順這話一出,衆人都大吃一驚,尤其是荀彧,急忙起身抱拳道:“主公萬萬不可,國之大事,豈能兒戲,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彧不敢擔當!”

荀彧的大逆不道非是指代漢自立,而是他撍越高順的位置,而且他深知,就算高順說得是真的,他手下那些人哪會答應啊,尤其是帶兵的武將,每一個都是跟隨高順出生入死之人,一旦因此事鬧騰起來,天下又要大亂!

“元溯統轄之下,百姓無不稱頌,且元溯治國之法,許多新奇之處,無不令人拍案叫絕,若元溯繼承大統之後,依舊如此勤政愛民,老朽倒是無可厚非!”王烈此時也表了態,高順治民的業績,那可是人人所見,如果換了個人,定然不會比現在好,爲了天下百姓,他也不想在打破眼下這個良好的局面,而且高順是他的弟子,能有這樣的一個學生,王烈覺得此生無憾!

高順肅然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道理,學生豈能不知?歷代王朝覆滅,無不是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若能稍有一點生活希望,誰又願意拿着性命當作兒戲?我所求者,便是內保百姓安樂,外揚華夏之威!”

說到此處,連高順都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鬥志,渾身自然散發出一股濃烈的氣勢,那是睥睨天下、誰與爭鋒的豪情和銳氣,他深知三國時的版圖,比之後世,還是小了許多,至少在自己的手裡,還是要再擴大幾分才行,否則自己這個後來人,豈不是白白辜負上天讓他重生的好意?

高順此言一出,蔡邕和黃琬也都不禁微微點頭,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國君能有如此宏圖大志,又能勤政愛民,國富民強的,而高順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切,眼下大半個中原已經到手,百姓再無顛沛流離之苦,這都是高順的功勞,若是換了人,豈非又要從頭開始?

荀彧也是忽然眼睛一亮,心中的一片陰霾豁然開朗,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爲並不與理想衝突,他所追求的,便是一個朗朗乾坤,光復漢室,光武中興等等,不都是爲了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既然高順已經做到了這一切,那什麼樣的國號又有什麼關係?關鍵還是看如何治國,高順的文治武功早已讓他們信服,既然有這樣的明君,也能達到自己國泰民安的結果,何樂而不爲?

於是荀彧躬身言道:“若主公能爲天下百姓計,彧願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高順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要是荀彧真的和反對曹操那樣反對他,那他還真是不好處理呢,這個結果無疑是皆大歡喜的,就連田豐也明顯鬆了一口氣,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與荀彧共事時間最長,自然也最瞭解荀彧的爲人,最擔心的莫過於他了!

高順起身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望向外面,朗聲道:“有文若與諸位相助,我們的這個天下,定然不遜於漢武,更要勝於光武、文景!”

“主公英明!”荀彧和田豐抱拳答道!

第729章 重來一次第271章 進駐河內第108章 因禍得福第52章 一方諸侯第649章 盜用瑜計第653章 裡應外合第124章 六和苑第588章 周郎妙計第646章 大敗蠻軍第167章 夜襲永樂第522章 虎頭蛇尾第630章 強取廬江第602章 虛實並用第485章 計滅鐵車第248章 保護國士第422章 搬弄是非第180章 北地槍王第665章 乘夜放火第592章 解除隱患第360章 無力迴天第244章 將計就計第171章 自作聰明第482章 武力征服第2章 我是高順第273章 不得不戰第427章 世界地圖第554章 兵出塞外第564章 末日來臨第172章 勝利在望第561章 爲君而去第537章 拜師學藝第161章 完美形象第145章 盛世大典第575章 難解疑團第234章 進退兩難第193章 擒賊擒王第223章 互爭功勞第521章 相互偷襲第496章 孫劉之盟第88章 業有專攻第8章 行俠仗義第456章 等候多時第322章 奉旨拿賊第385章 如此部下第494章 劫後餘生第467章 前功盡棄第27章 不速之客第424章 四面受敵第603章 噩夢之地第72章 幷州很忙第316章 清除兵哨第682章 東門祭奠第568章 雙線開戰第2章 我是高順第667章 毛遂自薦第631章 兵退濡須第504章 諸葛設謀第343章 截斷糧草第631章 兵退濡須第209章 重振士氣第435章 鄴城文試第152章 難得一聚第117章 賽馬規則第523章 家有喜事第380章 核心技術第284章 重重防線第54章 心存漢室第469章 心有所感第88章 業有專攻第125章 暗箱操控第548章 賣個破綻第371章 利益爲先第62章 當朝三公第235章 一塊心病第292章 平定幽州第536章 我有令牌第216章 拖刀計第342章 清除隱患第572章 無可奈何第273章 不得不戰第130章 遊子之心第35章 吾之子房第99章 別有用心第163章 悲涼人生第691章 開元建朝第703章 鏖兵南郡第444章 別無選擇第504章 諸葛設謀第204章 嚇死我了第574章 請君入甕第408章 這樣好嗎第408章 這樣好嗎第122章 盟國交易第230章 成家立業第280章 驚天噩耗第239章 剪除賊軍第528章 桃園秘辛第143章 志得意滿第657章 破軍槍法第730章 千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