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市相對容易。
傳聲科技在2018年已經進行過一次失敗的借殼,因爲估值談不攏而沒能登錄A股,反而留下一地雞毛。但是萬幸的是當時提出的不是IPO而是借殼,如果是IPO失敗,按照最新的監管規定三年內都別想了,而借殼失敗則沒有這麼嚴厲。
現在,爲了在非洲建立電商而募資,顯然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爲這種募集資金的目標和上一次完全不一樣,符合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往小裡說是拉動外需,幫助國貨搶佔非洲市場,往大里說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理應得到政策扶持。
趙燭江突然感覺到急迫,想要迅速返回鵬城的老巢,需要他立刻着手操作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每一件都將消耗大量精力。甚至,進軍印度也不是不能考慮?只要錢到位,上策中策爲什麼只能選一個?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是我全都要!
“那,我之前的提議?”他欲言又止,因爲感覺自己的招攬似乎不太可能成功了。這也沒什麼辦法,人的野心通常都是和才能相伴的,楚垣夕這種人,別說只做一個COO或者CEO,就算是給他傳聲科技的總裁和董事的位子,趙燭江覺得可能也不會讓他滿足。
“您急需的是電商和物流方面的人才,這方面我並不擅長啊。非洲是個大寶藏,您需要專業的。”楚垣夕打了個哈哈。他繞了這麼一大超級大的圈子,掌握住對方的情緒,就等着對方舊話重提呢,此時眨眨眼睛,:“不知道您,對我的千億估值計劃有沒什麼瞭解?”
“啊……”趙燭江瞬間一臉懵逼,因爲對於怎麼經營IP產業然後做到千億估值他並不在行,雖然他自己也投IP。然而楚垣夕爲啥突然提到這個,該怎麼說呢?恭維一下吧?“巴人這家公司現狀很不錯,潛力很大,業務也很強,我看行。”
“那您說錯了,巴人靠現有的狀態是絕不可能做到千億估值的,天花板太低了。”
“啊?你是說,你現有的業務,還要進行重大調整?你……什麼時候上市?”
這話當然讓趙燭江意外了,因爲按照他所看到的,巴人娛樂這麼搞搞很快就可以申請香江上市了,甚至於A股,熬兩年熬到年份了也肯定夠資格申報。雖然巴人的業務都是證監會不待見的,無論是自媒體還是遊戲,乃至IP運營其實現在在監管部門眼裡也不那麼吃香,但是架不住公司利潤高啊。資本市場最終是講究真金白銀的,只要巴人的賬目清晰,上市關肯定可以闖一闖。
不料楚垣夕居然說:“準確的說是二次創業。至於上市麼,說出來您別笑,巴人現有的業務有很高的隱形價值,無法用估值來體現,我要對它進行的操作可能也不太符合有關部門的監管,因此不適合上市,不上市我就自由的多。我對它的定位是現金奶牛,給二次創業提供充足的資金,等到未來條件具備了再考慮上市。”
“這個……以你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出來的能力,想要二次創業不用自己提供資金吧?你說一聲,想給你投資的人不會少吧?”趙燭江迷了,心說楚垣夕看起來不像傻逼啊?在現如今的創業環境下,模式是健全的,哪怕再寒冬,無非是估值高低和融資額大小之分,也沒有楚垣夕這麼幹的吧?
不過他結合與楚垣夕短暫的交談,立刻想到一個可能,必然是楚垣夕的想法在別人看來超級不靠譜而且超級燒錢!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大特徵的“超級”idea纔會讓一個像楚垣夕這樣的人採取這麼極端的方案。
啊……要麼楚垣夕說自己最強項是打造商業計劃和設計創新模式呢?模式創新正是天才創業者們最喜歡的方式,而且經常挑戰規則。就像Uber的創始人卡蘭尼克,爲了他的事業不惜與所有出租車公司爲敵,挑戰現行行業準則的同時也挑戰了米國的監管漏洞,在創業之初可謂不靠譜之至。
以楚垣夕對於商業上的敏感,那會是什麼呢?趙燭江很好奇,只聽楚垣夕說:“因爲要跨界啊。比如我要是忽然跑去做手機,你說誰能放心給我投資?”
趙燭江點頭,“那你想做的是?”
“造車。”楚垣夕輕輕吐出兩個字,他乾脆跳過了小康這一環,報出了自己的遠期目標。小康,他思考的已經挺周全,趙燭江如果是一般“有錢有勢”也就算了,引爲外援不是問題。然而趙燭江的實力實在太強了,如果小康計劃出大問題,找他救命是一個不錯選項的,現在引進來大材小用不值得。
更關鍵的是小康的體量問題。
小康的體量未來會很大,但它的膨脹不像典型的互聯網項目一樣吹泡泡式的噗嚓一下撐起來,而是靠地面一個區域一個區域腳踏實地的推出去。在這個過程中萬萬不能引入有實力的野心家,野心家進來之後想奪權是不太可能,但是人家可以復刻啊!如果有個既有實力又有錢的人能看到小康所有操作,然後去楚垣夕沒有佔領的城市照着學一遍,那樂子可就大了。
模式創新雖然容易讓天才型的創業者迅速成功,但它的缺點就在於如果被人摸清了你所有的模式和套路,然後發現值得一戰,那麼很難阻止別人靠更豐富的資金和人脈打敗你。Uber是如此強大,是這個模式的開創者,在國內還不是被滴滴生吞活剝了?
因此在原世界中見多識廣的袁敬首先就想到了這一點,要求楚垣夕無論對資金如何飢渴都不要引入實業大佬,只能向純財務投資人募資。
而趙燭江又是一個SSR級別的地面強者,有錢、有實力、主技能還碾壓,正好是楚垣夕的剋星。因此他是萬萬不敢把趙燭江引入小康計劃的,就算今天八拜金蘭都不行。
“造車?”陳炳燁覺得自己腦仁不夠用了,然而發現趙燭江似乎接受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