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麗師叔

以一位大師級煉器高手的獨特身份遊走於綠源星修真坊市中,葉秋離着實受盡了歡迎和優待,不知道有多少人爭着搶着擠上前來與他結識交往、論道交易,不但使他更加容易獲得諸多珍惜罕見的天材地寶,就連那很難着手的修真關係網絡,也迅速建立起一個有模有樣的雛形。

短短几十年時間內就成功做出如此一番非同凡響的巨大成就,按理說葉秋離應該心滿意足,暫時躺在功勞簿上好好享受一番了。然而,他卻並沒有如此選擇,反而再接再厲地再次做出了一件轟動性的大事,將整個綠源星都攪得天翻地覆,熱鬧非凡,着實可以稱得上是百十萬年都未曾發生過的最大事件。

這一次,他沒有煉製什麼了不得的法寶靈器,也沒有得到什麼讓人夢寐以求的頂級天材地寶,而是僅僅準備擺一座陣法,擺一座專門幫助修煉者渡過天劫的特殊陣法——引雷神陣。這次,他卻是準備向神秘至極、危險之至的天劫發起挑戰,以個人之力來逆轉天地法則的影響,真正從事一件逆天的勾當。

原來,算上這六十幾年時間,周閒自從渡過第一次散仙天劫後,不知不覺間就將修滿千年之期,他的第二次散仙天劫很快就要到來了,現在必須開始做好渡劫前的準備,以便有備無患,一次成功。

雖然在得到散仙衛炎遺留下來的頂級半仙器混元鍾並且成功將之煉化後,周閒已經有很大的把握能夠成功渡過天劫,再加上葉秋離幫他煉製出來的寶器級戰甲、飛劍,仙丹級療傷、補元丹藥,他渡劫成功的機率幾乎已經接近百分之九十,但是葉秋離還是想要再增加幾重保障,以保證其萬無一失。

不管怎麼看,周閒都是葉秋離他們這個修真團體中修爲最高的人了,完全可以說是他在修真界中最大的靠山,周閒的實力越強,自然對他越有好處。而對於一位散仙來說,增強實力最關鍵的前提還在於成功渡過一次次散仙天劫,首先保證自己安全地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生存下去,不要出現那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慘劇。

在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隨着無盡歲月的磨礪以及散仙天劫的洗禮,每成功渡劫一次,渡劫的散仙都會獲得一次脫胎換骨般的巨大進化,不管是內在的精神境界,還是外在的修爲實力,甚至就連完全靠天地靈氣凝聚起來的散仙之體,全都會突飛猛進地取得跨越性的提高。

可以這麼說,散仙的修煉就是在渡劫,那千年一次的散仙天劫,既是決定他們生死存亡的索命磨刀,也是推動他們快速進步的最大催化劑,只要能夠成功渡過天劫,那他們必然可以從中得到一份與衆不同的非凡收穫。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葉秋離自然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周閒成功渡過天劫。

在修真界中,修煉者們應對天劫的時候,除了自身修爲、法力之類的硬性條件要跟得上以外,更要講究法寶、丹藥等軟性因素的運用,而那其中,防護陣法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輔助措施。修煉者們渡劫時,多多少少都會佈置一些防禦性的陣法,以便爲自己提供些許有益的幫助。

只不過,那些陣法中,大多數都是屬性和功能都非常普通的陣法,一般情況下確實有着不小的威力,但是真正面對天劫的時候,卻很少能夠發揮出多大效果,其作用着實寥寥無幾,最多也就是略勝於無而已。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狀況,其中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陣法不對路而已。

在修煉界中,絕大多數攻擊、防禦、迷惑性的陣法都是在普通條件下使用的,即使有些陣法的佈置條件非常苛刻,那也只是對運行能量或者佈陣陣基的要求比較嚴格而已,其本身並不算太過於特殊。真正爲了應對天劫而創造出來陣法,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是肯定非常少見。至少,在衛炎、魏長風、百草散人等高級散仙的修煉札記中,葉秋離都沒有看到過相關記載。

此時,葉秋離顯然就是想創造出一個專門應對天劫的陣法,有針對性地防禦住從天而降的劫雷,降低其攻擊的威力,以便爲渡劫者提供最爲有效的幫助,最大程度地提升他們渡劫的成功概率。

原本,以葉秋離如今堪堪才達到分神期的修爲境界,修真不過一兩百年的見識經驗,他是沒有能力創造出這樣一套神奇至極、能夠有效防禦天劫的陣法的,否則的話,修真界歷史上那些驚採絕豔的超級高手們早就這樣做了,也不會輪到他來開這個先例,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不過,人與人之間顯然是有所不同的,非常之人必能行非常之事,考慮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身體條件,再結合自己在地球上面所學到的那些科技知識,葉秋離卻是對自己的想法相當有信心,很是覺得能夠取得成功。否則的話,他也不會浪費巨大精力去謀劃這件事情了。

認真說起來,葉秋離的打算其實非常簡單,他並不是想要創造一座完全抵禦天劫的陣法,而是準備通過一套特殊裝置的輔助,從天劫中接引出雷電能量,然後使之不停地弱化,一直弱化到人體能夠承受的程度,最後將之作爲修煉《雷霆戰氣》的能量,引入自己的身體。

這個過程中,接引天雷能量的步驟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樹立幾根大型避雷針就可以,基本上完全沒有多少麻煩之處。

天劫劫雷除了能量更強,破壞力更大,另外還多了一點主動意識以外,其他屬性其實與正常的雷霆閃電並沒有多少區別,依然遵循着電學的最基本原則,選擇電阻最小的物體作爲自己的流通路徑。只要豎立起來的避雷針足夠堅固,不會一擊即碎,這一步完全不用擔心。

順利接引下天雷能量後,接下來的一步就是葉秋離整個計劃中最關鍵的核心所在了,必須通過層層削減,將天雷的能量降低到常人能夠承受的程度。

這個過程若是通過修真手段來解決,那自然是千難萬難,無從下手,但是換一個思路,借用普通人的智慧後,說不定會收到意外之喜。地球社會上早已經司空見慣的變壓器和穩壓裝置,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需經過逐級降壓,天雷中的電流總會被馴服下來,爲人所用。

將天雷能量削減到足夠微弱的程度後,接下來就是吸收利用了。這也是葉秋離根據自身先天雷靈體的特殊體質專門設計的一個步驟,既是借用天劫能量修煉自身,抓緊一切機會增強自身的修爲,也是主動與陣法融爲一體,以便隨時操控調節整個陣法,防止陣法被摧毀。

畢竟,天劫的能量何其之大,若是沒人及時疏導調節,哪怕再厲害的陣法,也頂不住無盡天雷連綿不絕的猛烈轟擊,很快就會因爲能量過載而崩潰。

這也是修真界中很少出現專業御雷陣法的最關鍵原因。疏導、操控天劫能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事情,沒有雷電屬性的身體資質,沒有修成雷電系能量,想都不要想。而整個修真界中又有多少身具雷電資質的人?滿打滿算都不會超過一手之數,有時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出現一個。

條件難以滿足的情況下,這類御雷陣法自然也就沒辦法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認真說起來,葉秋離創造出來的這套御雷陣法幾乎就是一個專屬陣法了,差不多隻有他一個人能夠成功操控御使,其他人哪怕修爲實力再高,只要沒有修煉出雷電力量,都不可能御使它。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來看,葉秋離設計的這套引雷神陣,以某某裝置來命名的話,顯然更加形象一點。只不過,既然已經身處於修真界之中,他自然也入鄉隨俗,將這套裝置命名爲陣法。

當然了,葉秋離將自己設計的這套裝置命名爲引雷神陣,其實也沒什麼錯誤之處,它裡面除了大量運用到電學、電磁學、生物學的知識以外,同樣也具有相當大的陣法因素。

畢竟,這是一套用來應對天劫,削弱天雷能量的裝置,本身便需要直面狂暴天雷的巨大考驗,沒有足夠強悍的防護力量,根本就不堪一擊,到時候不要說幫助別人渡劫了,恐怕自己都討不了好處。

葉秋離在這套引雷神陣的設計中加入陣法要素,就是爲了提升裝置本身的防護能力,不但單件設備全部採用煉器手法煉製而成,其中添加了大量防護陣法,以便增加其御能力,將所有裝置組合連接成一個整體後,更是會直接構成一個覆蓋範圍巨大的防禦陣法,威力着實不可小看分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整個裝置的整體設計後,葉秋離還花費極大心力,將一座十二都天奇門陣的本源佈陣原理給推導出來,化入這套引雷神陣中,極大地增強了它的威力。因此,將這套特殊裝置命名爲“引雷神陣”,絕對是名至實歸的做法,絲毫沒有半點不合適的因素。

第十六章 最後準備第十一章 探查結束第五章 感慨連連第十六章 衆人出關第三百九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四章 新的發現第二章 大事已定第二十章 自投羅網第六章 代煉玉符第十八章 底層區域第二章 再度查看第十五章 特殊異寶第二百六十六章 動身離開第七百七十二章 途中感嘆第十四章 戰況激烈第七百七十九章 來歷推測第六百二十二章 加緊收尾第十一章 滿載而歸第十七章 地心火窟第十七章 古仙留書第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慨萬分第十二章 最後目標第三章 身陷絕境第十四章 寂滅星球第二百八十章 乘興而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的發現第十九章 輪迴煉身第十七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二十八章 動手採摘第十章 功成出關第八章 最後交待第十六章 司徒縱橫第五百零七章 意外之喜第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洗髓伐脈第十章 大派名宿第七章 意外之喜第九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章 原因推測第十四章 最後交待第十二章 張網以待第七百二十六章 挖掘收取第二十章 異寶迭出第五百二十八章 明確判斷第四章 最終目標第一百七十九章 禁神原石第一章 救援準備第八章 分頭行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龍紋仙桃第四章 故人相見第十三章 非凡價值第二十章 形勢危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外星鑽第八章 殷切交待第九章 安全歸來第十三章 參戰人員第十九章 意外發現第五章 奪路而逃第九章 大師出手第二百八十一章 途中交流第五十二章 情況說明第五百一十九章 奇異情況第七十三章 成功進入第三章 收穫不菲第十六章 成功登陸第十二章 天仙境界第七百一十章 加緊施爲第十六章 再度突破第十二章 秘法對撞第十六章 立派之基第十三章 深遠意義第十九章 安然登陸第二十章 赤火靈參第十七章 星空挪移第六章 特殊所在第七章 靈氣暴動第六百五十章 大功告成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十八章 洗滌死地第六百四十章 收尾離去第七百二十八章 採收繼續第十八章 意外再生第二十章 遺蹟門外第一章 非凡功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交流探討第十七章 偉大成就第五章 奇星大豐第四百零二章 來龍去脈第十一章 地下法則第七章 採摘靈茶第八章 神意瓊花第十三章 抵達目標第十七章 趁亂逃脫第一章 街霸本色第八章 混亂連連第三百六十四章 交流探討第八章 介紹情況第四百八十二章 驚異發現第五章 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