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魏王之好

向衆人一一拜後,蒯徹開口說道:“在下認爲儒家之言太過於保守而法家之言太過於激進,都不足以獨尊。如今是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不僅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在爭,諸子百家也在爭。但結果卻如同天下格局一般,法家在不斷髮展,蒸蒸日上,而儒、墨卻因循守舊,抱着古老的規矩而不放手,這樣勢必會敗於法家之手。

然而因爲地理環境、文化差異、風土人情的不同,使得法家能夠在秦國被獨尊而其餘諸子百家卻不能,反過來亦然。

因而在家若爲魏相,必然儒、墨、法、兵、道、陰陽、縱橫、名、農諸子百家並用,使得大家各司其職,互相協助又互不干擾,互相合作又互相競爭,這樣國家才能不陷入一家獨大的死局而蓬勃發展。”

“在下張耳有話說!”這邊蒯徹的聲音剛剛落下,臺下便傳來了一道略顯稚嫩的聲音。

衆人望去,就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快步走上臺來。

魏無忌聽後臉上略帶幾分苦笑。

“怎麼?公子認得這人?”

注意到魏無忌的臉色,龐癝便開口問道。

李斯、平原君、韓非等人也看向魏無忌。

魏無忌乾笑了一聲道:“怎麼能不認得?這個張耳是我府上的座上客!”

“座上客?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平原君等人怎麼也猜不出張耳竟然是魏無忌的門客。

龐癝對此也是有幾分驚訝,雖然前世看關於張耳的記載時有提到過那麼一句“張耳年少之時爲信陵君座上客”,開始龐癝還以爲張耳是二十來歲時在魏無忌府上做門客的,可卻沒想到張耳居然這麼小就已經成了魏無忌的門客了。

魏無忌解釋道:“這也是前些日子張耳突然跑到我家中說要成爲我的門客,家中下人對此紛紛大笑不已。我當時就玩笑者說如果你能回答我幾個問題我便收你?不想這張耳對我問的問題還真回答上來了,我感興趣下又問了他幾個軍略、國政方面的問題,他也答的頭頭是道。

無奈之下我便收了他做門客,其實是看着小子有些才能想培養一下罷了!”

聽到此處衆人都不再關注張耳,以爲他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即便再不凡又能有多少才華?

然而龐癝對張耳卻感了幾分興趣,不因爲其他,而是因爲前世漢朝初期的幾個異姓王之中,只有張耳一人是善終的。

其中固然有劉邦少年時期和張耳相交莫逆的原因在,但更多的只怕是其爲人處世的哲學了。

當然,現在的張耳還不算幾十年後那個人老成精的張耳,現在的張耳不過是比一般少年聰慧一些罷了,且身上帶着少年人都有的英銳之氣。

“你叫張耳對吧?”龐癝看着略帶幾分怯意的少年笑問道。

見張耳點頭龐癝又問道:“不知你想說什麼?”

張耳聽了龐癝的話後定了定神方纔開口道:“我想說的是我若爲魏相,必然先東進滅齊擴充國力,這樣魏國纔有與秦、楚抗衡的實力,而後奪取楚國淮水之北的土地,這樣一來魏國一來可以削弱楚國,二來可以在國力上徹底壓倒秦國。待修養幾年之後我再命大將揮師西進取河南地及河東,如果戰事順利的話順便攻破函谷關攻取咸陽,徹底滅了秦國。之後無論北上還是南下,其餘五國都無法再與魏國相抗衡了。”

聽完張耳的話,龐癝不禁對魏無忌使了一個眼色。

魏無忌搖頭不語。

龐癝暗暗心驚。張耳的話雖然還略顯稚嫩,但卻把龐癝心中的戰略意圖說出了十之五六。

不過好在在座的李斯、平原君等人並未把張耳的話放到心中,只以爲這不過是稚子之言罷了。

不!

應該說還有一人聽完張耳的話之後眉頭輕輕皺了一下,而後又不留痕跡的展開。

這人正是李牧。

似乎察覺到了有目光正盯着自己,龐癝不禁擡頭向四周看去,見李牧對自己點頭微笑了一下,龐癝心道一聲“不好”,不過很快就又放下了懸着的心。

因爲短期內魏國與趙國並無大的利益糾葛,相反有些事情上魏、趙兩國可能還需要相互配合。

比如抗秦!

比如-滅齊!

就在龐癝這邊的主臺上不時有人脫穎而出之時,其餘幾個臺上也出了不少人才,引起一片轟動。

比如唐雎主持的太上就出現了一個叫姚賈的人,口才十分了得,連續辯倒了十多個人。

比如司農寺的高臺上出現幾個老農模樣的農家人,對於如何提高糧食收成說的頭頭是道。

再比如奉常寺的高臺上,儒、法、陰陽、名四家高徒辯論的不相上下,吸引了無數士子的目光。

龐癝擡頭看了看天色,見太陽已經西斜,便欲打斷臺上還要說話的范增、安榮、翟章、蒯徹以及張耳五人,便聽到一陣聲音傳來。

“大王駕到!”

隨着一聲高呼,臺下擁擠的人羣頓時散開了一條路。

龐癝等人也急忙下臺來到魏王的車駕前欲要行禮,卻見魏王已經下車一把攙扶起龐癝。

“這段時間有勞龐相邦了!”說完又看向平原君、李斯、韓非幾人:“寡人魏圉見過幾位!”

與幾人寒暄了幾句之後魏王又看向龐癝:“龐相邦,不知今日可曾發掘出高才?”

龐癝道:“正要回大王,臺上那幾位便是!”

“哦?既然如此龐相邦還不帶寡人前去看看?”

“大王請!”說着龐癝便引魏王上臺把范增幾人一一介紹給了魏王。

“這位是楚國人范增,有國士之才!”

“魏圉見過範先生!”魏王向范增鄭重一拜。

“當不得大王如此大禮!”

“這位是先文侯時國相翟璜之後翟章!”

“見過翟先生!”

“大王客氣了!”

“這位是趙國人蒯徹,此人辯術無雙!”

“見過蒯先生!”魏王又是鄭重一禮。

“大王客氣!”

“這位是安榮!”

當龐癝介紹到安榮之時,魏王的眼睛已然挪不開,直直的看着安榮發呆。

“咳咳!”龐癝偷偷夫人拉了一下魏王的衣袖並在其耳邊輕咳一聲,魏王這纔回過神來:“見過安先生!”

“大王客氣!”

聽到安榮的聲音,魏王感覺自己的骨頭都要酥了。

無奈,龐癝只好又重複了一遍剛纔的動作,這才把魏王的視線從安榮轉到張耳身上。

“這位是張耳小友,堪稱神童!”

“見過小友!”

“大王客氣!”

魏王和衆人打過招呼又說了一通鼓勵的話語,彰顯了自己的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之後便神色不屬的下臺匆匆而回······

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八十二、信陵薨三十三、辛秘三十五、趙國求和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二十四、分兵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六十二、打算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六十八、襄陵君八十七、論勢一百四十一、勸解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三十三、安國君八十八、冬衣事七十四、楚人李斯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九十五、滅魯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三十一、心思二百零一、君臣危機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六十八、襄陵君三十六、裂痕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三十一、心思九十二、劉季罵營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七十五、論戰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一十、戰序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七十三、魏楚開戰五十五、秦軍撤退九十五、張良計二百四十八、渡江五、聘禮八十四、申斥十五、掙扎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零八、李牧統兵六十三、說親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十六、兵至邯鄲九十四、羣臣諫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六十二、打算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七十三、魏楚開戰六十一、習慣了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八十五、風雲動六十八、襄陵君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十、龐癝薦李園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九十九、兩難八十、捭闔二百零五、反思二百零四、秦國設計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五十七、巡視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七十八、方略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一百一十、戰序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零三、銳士七十七、唐雎使楚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七十八、方略四十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