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二、天下一統

匈奴突然南下,然此時魏軍主力還遠在數千裡外的江東,魏國國內根本就抽不出兵力前去支援王賁。

更何況,匈奴都是騎兵,而如果魏國只是以步卒對抗的話,根本就不是匈奴的對手。

故而,龐癝只得下令,讓王賁誓死守住雁門關,不出城與匈奴作戰。

按照龐癝的指示,王賁只得堅守雁門關,每天看着匈奴在城外耀武揚威,並四處劫掠附近的村寨,恨的王賁直牙癢癢。

這時,有部將向王賁建議道:“末將曾聽說先前李牧爲雁門郡守之時,將雁門四周的無主之地賞賜給將士,而後又挑選戰車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士五萬人,善射將士十萬人加以訓練,而後對匈奴作戰時又假裝失敗,使得匈奴掉以輕心,最後在匈奴主力南下之際,佈下奇兵,從左右兩側包抄敵軍,最後終於大敗匈奴,使得此後近二十年裡匈奴不敢南下。將軍不如效仿李牧,從雁門當地挑選精銳之士佳音嚴訓,必定能擊敗匈奴。”

王賁則從善如流,聽從了部將的意見,在雁門當地大量招收青壯。

因爲匈奴人劫掠成性,不少人都與匈奴有着血汗深仇,故而招兵榜單一經貼出,報名參軍之人便排出好幾里長。

不到三天時間,王賁便從雁門當地招收了五萬英勇之士,再加上自己本部的十萬人馬,足足有十五萬之衆。

而後,王賁便對這十五萬大軍嚴加訓練,並命人打造出三千輛戰車,準備做好對匈奴的反擊。

而匈奴方面,見王賁緊閉雁門關城門,無論怎麼叫囂,城內的大軍就是不出來,故而日益輕心,不將城內的守軍放到眼裡。

之後的半個月時間內,王賁依舊閉門不出兵,而匈奴更加的囂張無比。

而與匈奴不同的是,城內的守軍見城外匈奴人囂張的模樣,心中則是痛恨至極,恨不得與之同歸於盡。

見時機成熟,第二天王賁便率大軍出城,效仿李牧,命左右兩軍從匈奴大軍左右對匈奴進行包抄,而自己則率領三千戰車直衝匈奴大營。

匈奴人善馬,速度也很快,可王賁麾下這三千輛戰車,如同重型坦克一般,匈奴人根本就無法阻擋。

很快,王賁便率領着三千戰車衝入匈奴人的大軍之中,而跟隨在戰車後面的魏軍將士,也跟着衝了進去。

魏軍將士一旦衝入匈奴人的隊伍之人,匈奴人的戰馬便失去了速度的作用,再加上魏軍多用矛、戈、槍等長兵器,匈奴人的武器並不佔據優勢。

很快,王賁便和匈奴人糾纏在一起亂戰起來。

而此時,魏國的左右兩軍順勢向匈奴大軍發動進攻。

匈奴人見魏軍有對其三面合圍之勢,不由想起了當年李牧。當年的李牧,也是用這種方法,才大敗匈奴的。

故而,匈奴人見魏國左右兩軍包抄過來,登時慌了,也不知是誰帶的頭,無數匈奴人調轉馬頭,向北逃跑。

頭曼單于見大勢已去,哪還敢停留,也跟着潰兵向北逃跑。

見此,王賁急忙命人高呼“頭曼跑了”,一邊又親率大軍前去追擊。

魏軍的呼喊聲仿若壓垮駱駝的最後一絲稻草,匈奴人徹底崩潰下來,爭先恐後的向北遁逃。

而匈奴後方,王賁率軍緊追不捨。

直到天黑之際,王賁方纔下令停止追擊,而後率軍返回雁門。

回到雁門之後經過一番統計,發現此戰之中,魏軍一共殲滅十五萬匈奴人,也就是說,匈奴只有五萬人逃回草原。

此戰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大勝,不敢猶豫,王賁急忙修書一封,命人連夜向大梁奏報。

大梁城內,龐癝收到雁門大捷的消息之後,興奮的無以復加,急忙入宮拜見魏王平,並向王賁與一衆有功將士請功。

“以寡人之意,王賁乃是難得的虎將,寡人慾將其封爲冠軍侯,食邑一萬戶,不知相邦以爲如何?”

“大王所言極是!”對於魏王平的話,龐癝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此時,天下已經一統,龐癝自然要忙碌一些其他的東西。

半個月後,龐癝上書魏王平,請其稱“皇帝”號,自稱爲“朕”,並擬定了一衆文武大臣的封賞。

對此,魏王平細細看了一遍,不無同意。

公元二百二十六年三月三日,乃是黃道吉日,魏王平正式登臨皇帝之位,自稱爲朕,並對龐癝、尉繚、范增、王翦、王賁、張耳等有功於大魏之人加以封賞。

同時,又命人將遠在封地的孤竹君嬴政、繁陽君趙嘉、葉陽君姬喜、韓王安、襄陵君魏郊等人召喚入京,並設宴款待羣臣。

當晚的宴席之上,看着喝的顛三倒四的羣臣,龐癝只是淡然一笑,端起案几上的酒觴輕輕抿了一口。

魏王平稱帝的第三天,相邦龐癝、太尉尉繚、御史大夫范增、上將軍王翦等人同時向魏王平遞交了辭呈。

魏王平拒絕。

第四日,幾人又聯名上書,遞交辭呈,魏王平再次拒絕。

第五日,幾人再次聯名上書,遞交辭呈,魏王平終於答應下來,並將辭職幾人的食邑增加三、五千戶不等,以示君恩。

大梁夷門,三十年前龐癝崛起之處,尉繚看着龐癝問道:“你不後悔?”

龐癝搖頭笑道:“有什麼可後悔的?你不也同樣如此了嗎?”

“如果不是你欲要一意孤行,老夫又怎麼輕易遞交辭呈?”

原來,在王翦伐楚即將功成之際,龐癝便說服尉繚、范增等人一同向魏王平辭去朝中職務。

而後,待王翦回到大梁,又說服了王翦。

其實王翦在滅楚之時便有了退隱的心思。

這是因爲天下六國之中,王翦滅了三國,而燕國也是其子王賁所滅,可以說,此時的王翦有功高震主之嫌。

以王翦的聰慧,又怎會讓魏王平疑心自己?故而在龐癝道明來意之後,想也不想便答應了下來。

龐癝幾人的退隱,可以說魏國朝堂上空出了一大片的位置。

在第二天,魏王平便下旨封襄陵君魏郊爲相邦,王賁爲上將軍,蕭何爲御史大夫,張良爲太尉,其餘大臣也均有不同賞賜。

一年後,魏王平在一衆侍衛的護衛下,驅車前往泰山封禪,祈告天地自己的豐功偉業。

而成陽城外的雷夏澤中,龐癝泛舟垂釣,尉繚和范增在舟上對弈……

武安城內一處豪華的府邸中,王翦和項燕看着案几上的陣盤,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推演,爭吵的面紅耳赤……

--全書完

到這裡,《相魏》這本書就算正式完結了,因爲成績不理想的緣故,談古只能草草完結,多謝各位書友這些天的支持與厚愛。

再次多謝!

另,談古的新書《大周昏君》已經發布並簽約,希望各位書友多多支持!

感激不盡!

多謝!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五十六、韓國俯首一百四十九、女人心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一百四十一、勸解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七十九、縱橫一百三十二、爭執六十一、父子決絕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五十七、巡視六、戰國四公子九十四、羣臣諫五十四、暗涌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六十二、打算五十七、張良論勢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二百零一、君臣危機六十一、習慣了二十三、棋局三十八、泛舟六十二、打算七十五、論戰九、龐癝說魏王(三)三十九、暗流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五、聘禮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八、龐癝說魏王(二)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六十三、君臣三十三、辛秘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八十八、秦國意圖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八十六、宴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九十六、各自算計八十一、陽謀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四十五、籌謀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二百一十五、亂局八、龐癝說魏王(二)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八十、捭闔二百四十五、破城六十三、龐衛從軍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八十九、縱橫事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九十四、羣臣諫七十八、方略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八十五、公子韓非一百三十九、瑣碎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七十二、利益交換八十三、虎符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七十三、名將三十六、明哲保身二百三十四、誤判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三十七、山雨欲來九十一、我若爲相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五十五、秦軍撤退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百零六、論趙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八、冬衣事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