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廢太子

見龐癝真的不阻攔自己,尉繚心中氣憤不已,說了一句“你好自爲之”之後便氣沖沖的走了出去。

回到家中,尉繚命人喊來范增、韓非、張良、蒯徹、蕭何等人。

見衆人到齊,尉繚方纔將今日見龐癝之事告知衆人,而後方道:“相邦可有爲所欲爲,但咱們卻不能坐以待斃,老夫計劃開始對襄陵君採取行動,你們的意見麼?”

尉繚眼神犀利的看向衆人。

衆人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如果龐癝真的倒臺,在座諸人,就如同秋後的螞蚱一般,誰都蹦躂不了幾天,故而大家都支持尉繚的做法。

按照尉繚的分析,魏郊所依賴的,一是魏王平的支持,這是大義;二是大部分軍中高層將領的支持,這是兵權;三是儒家的支持,這保證了魏郊的人才來源;四是魏郊本身的身份,其不僅是魏氏宗親,更是信陵君魏無忌的臨終遺言,這樣魏郊便有了對付龐癝的藉口;更何況,魏郊本身就代表着魏氏宗親本身的利益,這樣一來,魏國權貴大多都會支持魏郊。

有了這五樣利器,說實話魏郊的勝算很大。

可龐癝一系也不是說沒有一丁點的優勢,首先朝堂之上,龐癝一系人馬大多都官居高位,地方上的官吏更是不計其數,這一點便保證了龐癝一系有足夠的實力來面對魏郊;更何況,無論是龐癝還是尉繚,都是魏王增臨終前的託孤大臣,在魏王平還未親政之前,他們擁有足夠的名義來做任何事情。

再者說,龐癝一系多是智謀之士,這一點是魏郊遠遠比不上的。

尉繚之前已經暗中更換了不少大梁城內的中下級將軍,現在,尉繚更是以對秦國用兵的名義,將不少支持魏郊的高層將領都調往了河東。

這樣一來,尉繚便能確保大梁城內魏郊在軍中的勢力大爲削弱。而在河東,尉繚相信有王翦這位上將軍的壓制,軍中將領誰都別想翻起浪花來。

至於儒家的支持,尉繚根本就沒有將那些腐儒放在眼中。確實,在尉繚眼中,儒家的那些人確實都是些腐朽不堪之人,難堪大任。

也許在五千年的華夏曆史中,儒家出過不少的優秀人才,可在三百年的戰國曆史中,儒家之人確實沒有人登上過廟堂之上。

或許我們聽說過諸如孟軻、荀況等儒家名士,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執掌過一國權柄,也未爲各國發光發熱過。爲何?那是因爲儒家之人好清談,而戰國時期的各國君王注重實幹之人。

論起行軍打仗,儒家不如兵家之人,論起縱橫捭闔,縱橫家捨我其誰,論起治理國家,法家當仁不讓。而儒家能幹什麼?無非靠着一張破嘴皮子,在列國高談闊論而已。

這樣的儒家,試問哪一個國家的國君敢用?如果用了,那不是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國家一步步走向亡國的邊緣嗎?

故而,關東六國對儒家的態度便是尊而不用,沒辦法,儒家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而西面的秦國,甚至連儒家典籍全都焚燬了,更何談任用他們?

獨尊法家的秦國,兵家、縱橫家你來我往,甚至連一向漠視律法的墨家都能容忍下來,爲何不能容忍儒家學說呢?

這一點我們至今也不得而知。

也因此,尉繚並未將支持魏郊的儒家這麼一個龐大的思想政治勢力放在眼裡,而是更看重魏氏宗親的力量。

雖然自二十多年前龐癝變法之後,各宗親權貴私養兵丁的傳統被打破,可這些宗親權貴也不都是傻子,通過鑽律法的空子,他們以收養門客的名義,仍舊畜養了不少私兵。

這一點,連龐癝都無話可說,畢竟魏國養門客最著名的莫過於信陵君魏無忌。如果想要徹底想出權貴養私兵,那麼就不得不更改律法,取消門客制度。

可這樣一來,龐癝等人又如何面對魏無忌呢?

難道勸說魏無忌放棄自己的門客?

這一點明顯就不現實。

畢竟衆所周知的事情,魏無忌的門客可是爲魏國的強大付出了不少心血,諸如侯嬴、朱亥、九卿之一的唐雎,以及將軍劉季、張耳等人,其都出身於魏無忌的門下,想要取消門客制度,那又該如何面對這些爲魏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呢?

難道要卸磨殺驢?

龐癝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

既然魏無忌還養着門客,那麼龐癝便沒有理由要求其他的魏氏宗親及權貴不蓄養門客了。

正是因爲如此,魏氏宗親及權貴家中,都有不少的“門客”,如果這些人聯合起來,勢力不容小覷。

而尉繚的辦法,便是將這些魏氏宗親及權貴分化瓦解,逐個擊破。

故而,尉繚便下令,調封陽君魏風入朝。

魏風何許人也?

乃是魏王增與寵妃田恬所生之子,更是被魏王增立爲太子,不過因爲田恬作亂之故,魏風也因此被廢去太子之位,改立魏平爲太子。而前太子魏風,便被封爲封陽君,早早便被驅逐出了大梁。

此時將魏風召回大梁,尉繚便是爲了警告魏王平,你還有一個兄弟在,且比你更有成爲國君的大義名分在。如果大王您再敢在背後做小動作,老臣等不介意廢去您的國君之位,轉爲擁立封陽君魏風爲國君。

尉繚的這個威脅並不是沒有一絲效果,相反威脅之意十足。魏風可是廢太子,一旦魏王平出了什麼意外,他本就有足夠的名分來爭奪下一任國君之爲,如果再加上尉繚等託孤大臣的支持,至少在名分上,魏氏宗親裡沒有任何一人能與其爭鋒。

當然,封陽君魏風一旦到來大梁,魏氏宗親及權貴也會發生分裂,畢竟無論怎麼說,權貴之中還是有不少人還是很看好魏風的。

畢竟,襄陵君魏郊本身雖不是什麼昏聵無能之人,可他本身的才華也極其有限。當年河洛一戰中,魏國最精銳的一萬重騎兵便是在他手中成爲歷史的。

要知道那可是在魏國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如果沒有那樣的優勢呢?

魏郊又能打出怎樣的敗績?

六十七、朝堂定謀九十九、兩難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一百三十四、權衡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三十九、暗流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八十一、陽謀五十四、暗涌五十五、秦軍撤退二百五十、設伏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百四十、淮南策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零九、決戰在即六十八、秦國動員二百零二、暗鬥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六十三、說親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三十五、試探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三十六、拜將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三十四、範睢遠謀二百零四、秦國設計十七、幕後黑手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四、燕、趙之戰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韓國求救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八十五、公子韓非六十四、入陶地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零六、論趙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十五、魏王之殤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暗潮十五、掙扎一、暗潮七十、秦、楚對峙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十五、虛張聲勢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四十三、忠奸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五十六、魚龍宴二百零九、流言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三十三、妥協六十一、習慣了六十三、龐衛從軍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四十七、項燕佈局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十五、虛張聲勢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三十八、泛舟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五十六、魚龍宴三十三、辛秘一百三十八、欣欣一百零三、銳士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零七、李牧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