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

魏國的大舉南下,震驚了楚國朝野。

昌平君更是悲呼:“遙想昔日向魏國割地賠款,這才短短几年時間,魏國又向我國大軍進攻,只怕此次我楚國是在劫難逃了!也罷,寡人就和魏國做一個魚死網破吧!”

於是,昌平君下來徵集全國之兵,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由令尹項燕率領北上壽春,抵抗魏國的南侵。

淮河雖然沒有江水的寬廣,可依舊算得上是天下有數的大江大河,其最寬處,足足有兩裡地的寬度。

雖然算得上是天險,可這天險也也不是那麼的牢固。

因爲淮水不夠寬廣的原因,楚國如若想要利用楚人善水的條件擊敗魏國,只怕十分困難。因爲淮水根本不能夠讓戰船施展開來。

然而,即便如此,龐癝依舊命人打造了不少的戰船,爲的不是很楚軍在水上作戰,而是爲了搭建浮橋,讓大軍順利渡過淮河。

在魏國大軍日夜打造戰船之時,項燕也沒有閒着,先是命副將率軍十萬前往期思抵禦劉季大軍,而後又命人率軍十萬向東攻打已經成爲魏地的鐘離。而項燕本人,則領着剩餘的十萬人馬在壽春城堅守。

項燕的年紀愈大,作戰手段也愈發的老辣,知道只憑手中這十萬人馬,根本就無法擊退龐癝的二十萬人馬,故而只是在淮河南岸堅守,一邊又向城內運送足夠的糧草物質,爲的就是防止一旦對面的魏軍成功渡過了淮水,自己可以依城而守,達到和魏軍長期消耗的目的。

龐癝這邊依舊在日夜不停的打造戰船,而期思城下,劉季卻小敗了一場。而此次楚軍方面的統軍將領,正是項燕次子項梁。

之前,劉季雖然從密探口中得知楚國正有援軍從壽春出發,向期思這邊趕來的消息,然而劉季本人並未作出相應的防範,這才使得項梁出其不意的突襲魏軍,使得魏軍小敗一場。

收攏軍隊回到軍營之後,劉季一統計,發現自己這方居然傷亡了五千餘人,登時便有些震驚,急忙詢問下面的將領:“你們可知這個項梁和楚國令尹項燕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衆將領中,還是有人知道項梁和項燕之間關係的,其中一個將領回道:“啓稟將軍,此次楚國支援期思的主將是項燕次子項梁!”

“既然此人是項燕之子,想必已經得到了項燕的真傳,之前你爲何不告訴本將,以至於本將吃了這麼個大虧?”劉季本就是無理還要攪上三分的人物,自然會知情不報之人痛恨。

“這······這······”下面這員將領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本想說末將還以爲將軍您知道此時呢?可話到嘴邊又止住了。劉季的爲人是什麼樣,這名將領心中也是再清楚不過的,如果此時自己強辯的話,只怕後果會很難看。而如果自己承認是自己的錯誤,給劉季賠一個禮,道一聲歉,那麼劉季很有可能只是輕輕的斥責自己幾句,就會將自己給放了。

故而,這名將領道:“末將有罪,不該知情不報,請將軍大人不記小人過,饒恕了末將這一次吧!”

“哼!念在你是初犯,本將這會就饒了你,如有下次,本將一定給你來一個屁股開花!”果然不出這員將領心中所料,劉季只是警告自己幾句就輕輕的放過了自己。

“多謝將軍不罰之恩!”這員將領擦了一下額頭上的冷害,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卻見旁邊的幾員將領正幸災樂禍的看着自己,哪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些狡猾的老狐狸!’這員將領心中暗罵。

原來營中大部分將領都知道項燕和項梁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他們更清楚劉季的爲人,一旦自己說了出來,那麼劉季十有八九會將怒火發到自己身上。所以,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這些將領都沉默不語,看看究竟有哪個愣頭青會出來說道。

而這一且劉季都瞧了個一清二楚,心中暗罵了這些老狐狸幾句之後,便商議其軍務。

其實,劉季身爲一軍主將,又如何不知對面的將領是誰?只是想爲自己開罪一番而已,可營中的這些將領卻一個個沒有一丁點的眼力勁,裝傻充愣的,使得自己下不來臺階。幸虧營中還有一個愣頭青,如果不是他出列的話,只怕自己可就尷尬了。

也因此,這個愣頭青進入了劉季的視線,劉季想着,再看看這個愣頭青是不是有本事,如果是的話,那說不得要提拔他一番。

如果在場的老狐狸知道此時劉季心中所想的話,只怕會後悔不已,最後這些人也真的後悔不已了,當然,這是後話,就不再提了。

項梁的統兵才能更勝於劉季,在經過了幾番戰鬥之後,每次都是魏軍這邊的小敗而告終。故而,劉季便修書一封與龐癝,向龐癝要一個謀士給自己出謀劃策,如果不能的話,劉季這邊可就真的要一點一點的被項梁消磨乾淨了。

看過劉季的書信之後,龐癝便命人回大梁,令蒯徹前去劉季軍中爲其出謀劃策。

項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龐癝心中還是有些底的,雖然其統兵才能不及其父項燕,可也算得上是一員不錯的將領了。

而在此時的鐘離城下,項燕的另外一個兒子項渠正指揮着大軍攻打鐘離城。

項渠是項燕的長子,也是楚霸王項羽的父親,只不過的是,今年項羽纔剛剛出生,項渠也只是見了兒子沒幾面,就被父親項燕給帶入了軍中。

此次,更是任命了自己和二弟項梁分別爲一軍主將,承擔起了重要的責任。

鍾離城不是什麼大城,故而十萬人馬就將鍾離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城內,身爲郡守的曹參正站在牆頭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發呆不已。

要說曹參治理地方很有一套,憑藉這自身的才能,將整個東海郡治理的井井有條。可說到軍事上,曹參就有點懵逼了,因爲張這麼大,曹參還從未參加過任何戰鬥,說心裡不緊張,那是假的。

好在御史大夫范增和上將軍魏郊就在自己身邊,這給了曹參不少底氣。

二十一、鮮血滿弓刀六、魏增大婚二、道統二百三十四、誤判七十七、唐雎使楚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二十四、毒計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九十四、王翦的老謀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一百一十七、楚軍敗四十八、廢立事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五十六、韓國俯首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六十一、父子決絕一百一十、戰序四十三、落幕九十一、我若爲相八十四、燕、趙之戰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八十、捭闔一百一十四、部署二百一十、陰謀三十六、明哲保身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三十一、心思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四十五、項燕謀劃五十四、暗涌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七十九、口舌之利九十一、我若爲相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三十九、瑣碎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九十二、劉季罵營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八十四、申斥八十四、申斥五十三、交鋒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一百三十五、試探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十二、韓非入魏六十三、說親一百三十三、妥協三十二、魏王託孤一百四十五、籌謀六十六、意外消息八十二、信陵薨七、上黨戰起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三十、迴歸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二百一十五、亂局十五、虛張聲勢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六十八、秦國動員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一百五十六、河西局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四十三、忠奸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一、千鈞一髮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九、龐癝說魏王(三)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一百零六、論趙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五十五、秦軍撤退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五十三、交鋒三十七、秦國見聞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三十八、泛舟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五十、韓國求救九十三、魏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