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夷門之處有賢者

車水馬龍,比肩接憧用來形容如今的大梁城絲毫不爲過。和如今日益繁華、用不到百年時間已經成爲了天下間僅次於陶地的繁華大城的都城大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魏國國勢日益衰落下來。

時值魏圉繼承王位的第十九個年頭,魏國國勢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早已沒有了百年前文侯、武侯時期的縱橫天下,現如今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在秦國的強大兵之下,魏國如同一隻弱小的羔羊,每每損兵折將,而後被迫割地求和。魏圉繼位以來的這十九年,魏國已經在秦國手下丟失了三十多座城池,損失兵將更是達到了二十萬。

不過這些都和龐癝無關。作爲沒落貴族出身的龐癝家道已經衰落到了與平民一般的地步了。

遙想百年前龐癝的高祖龐涓曾任魏國大將軍,甚得魏惠王看中,龐涓也不負魏惠王的看中,屢次擊敗列國軍隊,更是率軍打到強秦的國都咸陽城下。

不過隨後的龐涓便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勁敵:孫臏。

而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先有圍魏救韓,後有圍魏救趙,最後孫臏在馬陵用計擊敗魏國大軍,龐涓也在那時便自刎而去。

隨着馬陵之戰的結束,魏國精銳盡失,稱霸天下的勢頭便被生生遏殺,秦國便乘此時魏國兵力空虛之機迅速出兵佔領了河西之地,而後勢不可擋的迅速東進,一路橫掃列國兵峰。

可憐魏國先祖文侯、武侯開創的大好局勢一朝喪近,魏國也從此由戰國第一強國成爲了只能和韓國廝混的中流國家,而後再沒有雄起過。

此時時值周赧王五十七年冬,秦趙長平之戰結束還不到一年時間,四十萬被坑殺的趙國士兵的鮮血還未完全乾涸,秦國就又急忙攻擊趙國都城邯鄲,想要一鼓作氣蕩平這個關東六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與自己抗衡的軍事強國。

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還未下,秦王便急不可待的命五大夫王陵率三十萬秦軍到達了邯鄲城下,趙國上下也是誓死抵抗。邯鄲城內的老幼婦孺全部出動守城抗擊秦國的侵略。

長平一戰擊碎了關東六國抗秦的心,也使得趙國臣民上下一心,衆志成城。秦軍的殘暴,以往大多數人都只是道聽途說,這一次卻是親身經歷,四十萬趙國士兵被坑殺,使得趙國全國上下家家披孝、戶戶戴孝。爲了守衛身後的家園,趙國上下開始了與秦軍的殊死搏鬥。

此時的大梁頗爲熱鬧,每天趙國來往各國的使者都會經過此處,而這前幾天趙平原君趙勝在門客毛遂的幫助下說服楚國出兵之後又再次來到大梁,想要說服魏王出兵解救邯鄲之圍。

然而魏王魏圉早已在這十幾年來的屢次損兵折將、丟城失地中被秦軍殺破了膽,秦王只是派使者來大梁城輕輕一嚇唬,魏王便急忙派使者前往駐紮在趙魏邊境命令駐紮在此處的十萬大軍停下前往邯鄲的步伐,生怕下一個遭殃的便是魏國。

無奈之下,平原君趙勝只能通過迂迴之策說服信陵君魏無忌,希望通過魏無忌能夠說服魏王出兵救趙。

平原君趙勝與魏無忌乃是連襟關係,魏無忌的親姐姐便是趙勝的夫人。平原君趙勝身爲趙國國相,邯鄲被破的話他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而信陵君無忌的親姐姐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而魏無忌屢次面見魏王,希望能夠說服自己大哥出兵救趙。可一天天過去了,魏王屢屢拒絕,後來更是連魏無忌的面都不再見。無奈之下,魏無忌便想自己獨率門下三千門客獨自救趙。

身爲夷門令的龐癝也有報國之心,只是現在家族早已沒落不堪,自己的這個夷門令還是花盡了家中最後一筆餘財並託了無數的關係才勉強得來的,故而此時也是有心無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魏國迅速衰落,幾到破滅的邊緣。

之所以龐癝要當這個夷門令,乃是因爲這夷門之下有一大賢:七十多歲了還是監門小吏,也就是現如今自己手下的收稅小吏侯嬴。

別看侯嬴這老頭已經七十多歲了,看上去蒼老無比,平時話也不多,與普通老人沒什麼兩樣。龐癝與之交談過之後便發現此人胸懷韜略,與姜太公一般都是大器晚成之人。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侯嬴也不例外。這不,這些日子信陵君魏無忌便接二連三的宴請侯嬴。且每次都會親自駕車來到夷門處,無論侯嬴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爲,魏無忌都會站在旁邊含笑看着侯嬴,絲毫不以爲杵,反而之後更加的恭敬有禮。

身爲夷門令,龐癝自是把侯嬴的行爲舉止瞧了個清清楚楚,故而每每都暗地裡勸他:“以公子的賢明,能夠禮賢下士已是不易,而侯老頭你卻每每做出出格的舉動,就不怕公子生氣?”

侯嬴大笑道:“不會的。公子的賢明並不是做樣子做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的禮賢下士。再說如果公子真的和趙國的平原君一個樣子,又怎麼值得我前去效力呢?”

得!這侯老頭連平原君趙勝都看不上眼,那你這眼光要多高啊?這些古人真不是咱們這些後人能夠想象的。

沒錯,龐癝乃是一個穿越者,十年前就已穿到了這龐涓四世孫龐癝身上。雖然戰國時代乃是一個思想大碰撞的時代,各種思想在這裡百花齊放。但龐癝可不敢把自己現代的那套思想放到這裡,到時候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古人可不簡單,更別說整個華夏上下五千年來思想最爲活躍的戰國時期。估計只要自己稍微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爲,只怕就會吸引來無數的目光。

被人關注有時候是好事,有時候卻是不折不扣的壞事。剛剛穿越過來時,龐癝就不想讓人過多的關注他。如果到時候說出什麼出格的話語,自己要怎麼解釋得了呢?

你說咱是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古人肯定不如你?兄弟,別傻了,在這個時代可是有一種叫做縱橫家及名家的東西存在的。他們專門以辯論爲生,靠着口才名揚列國,常常說得列國君臣啞口無言,一言興邦,一言滅國絲毫都不誇張。

不說已經去世的張儀、蘇秦,就說現在邯鄲城內可是有着一個叫魯仲連還有一個叫縐衍的兩個專門以辯論爲生的傢伙存在的。

作爲一個穿越者,龐癝對很多名言名語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估計遇到魯仲連這樣以辯論爲生的大佬,只拍三言兩語就會把自己辯得啞口無言。

而龐癝也並不想在這裡以口才揚名,這也是龐癝之所以要做夷門令的原因所在。他想通過侯嬴結識信陵君魏無忌這個貴公子,而後通過信陵君進入到魏王的視線,從而進入魏國朝堂。

可能會有人說:“兄弟,你可千萬別犯傻,此時秦國一統六國乃是大勢所趨。只要你稍微透露出幾句後世的話語,不說封侯拜相,做一個富家翁也是搓搓有餘的。”

對此,龐癝會無情的鄙視回去。不錯,自長平之戰後,列國更加的無力抗衡強秦,秦統一六國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可龐癝卻不想落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君不見商鞅之下場。

這個時代的各諸侯國都具有極其強大的排外性。雖然秦國重用了多名外國人特別是魏國人爲相,然商鞅被車裂,張儀比較機靈,看出秦武王不喜歡他便早早的退了下來,而後的範睢、蔡澤、呂不韋下場好像都不是很好,也只有李斯一個人在秦始皇嬴政時期一直擔任着丞相之職。

在信陵君門客的咋咋呼呼中,龐癝和侯嬴一同目送信陵君魏無忌帶着他那三千門客一同消失在視線之內,龐癝便盯着侯嬴不住的打量:“你說信陵君會回來嗎?”

侯嬴搖了搖頭,他也不確定信陵君能否回來,嘆着氣搖了搖頭:“老夫也不知道。”

是的,別看侯嬴是一名賢者,但這次他真的不知道信陵君是否明白自己的用心,神色擔憂至極。

聽此,龐癝搖了搖頭:“我說侯老頭你啊······”

侯嬴問道:“我怎麼了?”

龐癝目光中不無鄙視:“我說像你這樣的大賢之人是不是說話都是吞吞吐吐的,本來剛纔你就可以把自己心中的謀劃告訴信陵君的,但你卻沒有,真是搞不懂。”

侯嬴呵呵一笑:“有些東西還是要他自己明悟才行。”說完就蹲到了牆角處避風打盹去了。

“哼,你還傲嬌上了!”龐癝心中輕哼了一聲,也躲到牆邊打起盹來,離侯嬴遠遠的。侯嬴只是眯眼看了龐癝一眼就又閉上了雙眼。

午時的陽光極其和煦,雖然已經入冬,但陽光照在身上還是使得人懶洋洋的。

但無論是侯嬴還是龐癝都無法做到像旁邊其他小吏那樣悠然自得,蓋因心中有事。

侯嬴就不多說了,龐癝完全是想趁此結識魏無忌從而進入魏王的視線,以實現自己的晉升之路,因而心中頗爲擔心魏無忌一去不回,雖然歷史上記載了這次魏無忌沒多久就又回來了,可歷史畢竟只是歷史,現實是誰也說不準的。

一個時辰後,前方的大路上隱隱約約的出現一道煙塵。

應該是魏無忌回來了!龐癝想到此處,急忙興奮的站起身來。

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六十一、父子決絕一百四十一、勸解十五、虛張聲勢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二百零九、流言一百四十一、勸解五、聘禮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十六、廉頗到來七十五、論戰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零三、銳士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五、聘禮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三十二、魏王託孤一百三十六、拜將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六十六、趙國危亡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七、上黨戰起三十二、魏王託孤五、聘禮二、道統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三十二、爭執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四十八、廢立事五、翩翩佳公子一百零六、論趙四十四、伐楚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八十三、謀劃五十五、秦軍撤退二百二十、博弈背後四十八、廢立事九十八、龐衛三十七、山雨欲來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八十七、論勢一百五十二、秦策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五十二、角逐八十二、信陵薨一百四十三、忠奸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四十三、落幕五十六、韓國俯首二百四十八、渡江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十六、互換質子五十六、魚龍宴七十九、縱橫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十三、風波起四十七、項燕佈局四十四、伐楚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九十八、君臣問答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二、風波定二、道統一百四十一、勸解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四十三、忠奸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