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風繼續吹(下)

大紅之作

憑藉《風繼續吹》揚名歌壇後,時隔半年,張國榮推出第四張專輯《一片癡》,這種一年內連續推出兩張專輯的舉動是大膽而冒險的,雖略顯倉促,但專輯推出後,也反應不俗,收穫83年度“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金唱片”。

此外,該專輯融合了古典戲劇、POP、ROCK等音樂,具有開創性,彰顯了張國榮國際化、多元化的音樂品味,而且通過這張專輯,張國榮的歌唱技巧幾乎拿捏的駕輕就熟,低音寬闊深沉,高音沙啞動人,磁性而富有感情的嗓音越發迷人。

在他的演繹下,《一片癡》、《願能比翼飛》等作品深情動人,快歌《戀愛交叉》加入了舞臺新元素,動感十足,張國榮的個性化音樂已然形成。

接下來,一曲《Monica》將張國榮推向偶像巨星的寶座,也正式開啓了香港樂壇的勁歌熱舞的時代。

“Oh!Thanks,Thanks,Thanks,Thanks,Monica……”1983年東京音樂節上,一位日本新人歌手吉川晃司(又譯成“吉村坊子”)的一曲《Monica》吸引了臺下的張國榮。“記得在東京音樂節,我去看小虎隊參賽,在那裡我看到一個叫吉村坊子的新人,出了一首歌《Monica》,他打的後空翻還有就是他唱的歌很得意(有趣),那時我就和黎小田在日本音樂節的現場看了他的表演,我就說這首歌可能有機會。”

張國榮爲這位歌手的熱情似火、活力四射的颱風所傾倒,當即和華星唱片“第一把交椅”的總監黎小田商定購買該曲版權,錄製新專輯。

於是,第五張專輯開始籌備。新專輯取名《Leslie》,開門見山,而又寄託心願,彷彿向整個香江宣告:我,張國榮要讓所有人知道我的努力,要用歌聲讓所有人記住Leslie這個名字。舊貌換新顏,張國榮從形象設計、颱風姿態、歌曲風格、歌詞內涵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力求獨具一格。

封面設計上,熱帶風情替代以往的鬱郁深沉,張國榮在水下身穿泳衣,手持加速器,成熟的微笑暖意洋洋,水下的氣泡清涼飄揚,熱情動感,色彩斑斕,耳目一新。封面的拍攝還有一個小插曲,據說最初是在楊受成家的泳池中拍攝,但是效果不佳,最後陳幼堅選擇在一個大魚缸後面完成了這張照片。

颱風姿態上,爲更好的激發出張國榮身上柔情纏綿、細膩執迷而又飛揚狂野、直率瀟灑的性格,特意設計了動靜結合的形體姿態和舞蹈動作,舉手投足之間既深情款款又熱情徜徉。

曲目選擇上,有甜蜜柔情的《柔情蜜意》、《緣分》;有爛漫悽婉的《不怕寂寞》、《儂本多情》;還有動感舞曲的《Monica》、《H2O》、《藍色憂鬱》。多樣化的曲風帶給聽衆多樣的音樂元素,專輯裡的一首首歌曲像是在訴說着一段男女間的愛情姻緣,經過張國榮的獨特演繹,時而溫情甜蜜、時而悽苦遺憾、時而感人至深。

故事從一對青年男女相遇後開始,相識後,男生彷彿遇見了人生中的《一隻小明燈》,望見眼前燈,想你夜裡或會更迷人,願在身旁陪伴你,傾訴心曲心韻,一顆癡情心,最怕我有熱情無人要,一見鍾情的怦然心夾雜着無法討得歡心的的擔憂,這一矛盾心境不正是戀愛初見時的心緒嗎?

相識相戀後,眼裡全是對方,甚至《全身都是愛》,熱愛和風吹着我,不想躲,讓熱情身心都走遍,然後要你擁抱我,熱戀期的感覺似熱流一般,醺醺的流過全身,又如春風一樣,拂起了女孩面頰上的一抹抹歡笑。

浪漫激烈過後每每回歸平淡,長時間地交往,發現兩人竟漸漸走遠,情愛就好像一串夢,夢醒了一切亦空,或者是《儂本多情》,我方給愛情戲弄,唯有在愛中甦醒。終於某一天,揮揮手,眨一眨藍眼睛,輕輕笑的她跟我講再會,其實我知道,你再也不想再會,那晚,玻璃碎過了又碎,心底醉過了又醉,醉意的眼睛裡裝載着《藍色憂鬱》。

當戀愛結束,前事再不想憶起,可牆外每朵花都美,我獨爲何仍愛你,不再爲你傷悲,爲何偏偏要去問,《誰負了誰》,不能抑制又想起你。時間是最好的藥劑,慢慢治癒了沒有你的孤寂,舊日愛像一把火,狠狠燒傷我,再也《不怕寂寞》,因爲寂寞已用一把鎖,鎖走真的我,心裡歡欣愛意漸薄,此刻的心不再相信愛情的誘惑。

多年以後,終於恍然大悟,回想往昔,美麗《柔情蜜意》輕輕涌至,在相戀之中太多好故事,但熱烈時原沒法預知,原來,往事永遠是美,苦也是美,談情從來沒道理,愈胡塗情愈美,愛不必說道理。

釋懷後,與你一起的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是否能證實有《緣分》呢?不,曾在困苦中百轉,但結果在眼前,事實證實無緣。也相信,忘卻彼此好過相濡以沫。

那晚,回憶起往日的一個個美好,你以往愛我不顧一切,你以往教我戀愛真諦,好想和你說聲多謝,你改變了我,請允許我最後一次喊出你的名字: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誰能代替你地位?

一張專輯,十二首歌曲,唱着無數癡男怨女們曾有過的遺憾的感情經歷。或許每個男生的心底都留存着一位“Monica”,她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她用無言來奉獻,她用柔情來啓發,或許錯過後方知她珍貴,方後悔當初。

歌曲詞作者也正是如此,當初黎彼得被要求爲歌曲《Monica》重新填詞,黎小田要求他寫一首歡快的動感歌曲,恰逢作者剛剛失戀,內心無限酸楚,但黎彼得匠心獨運,歌詞避免不懂珍惜而錯過的感傷之意,代之以回想無人替代的美好情感,於是就有了一個男人對失去的愛人追悔莫及的吶喊: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這首《Monica》和《H2O》、《藍色憂鬱》都是動感歡快的曲調,動感的曲風、強烈的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詞,加上歌手的獨特舞步,將曾經炙熱的情感、戀人的不捨和歉疚心情融爲一體。歌曲一經推出,便打破了香港樂壇抒情綿柔的平靜,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成爲香港流行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之一。

《Monica》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一舉將林子祥開創的西方Disco快歌拉離香港流行樂壇,讓日本動感舞曲開始成爲香港樂壇的新潮流。“Monica”這個名字幾乎成爲全港的夢中情人,以至於張國榮、張曼玉等主演的電影《緣分》的女主角也因歌曲的大火而將女主角Dion更名爲Monica。

1984年,專輯《Leslie》的初版銷量就突破四白金(20萬張),張國榮順利斬獲年度香港白金唱片大獎,一曲《Monica》讓張國榮包攬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獎兩項重量級獎項,成爲了持久的經典。

多年後的2000年,香港紅磡體育館,20世紀最後一屆(199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音樂會上(類似於“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針獎”,有終身成就大獎的性質),極具分量的榮譽大獎花落張國榮。43歲的張國榮接過獎盃後,依次演唱了三首歌曲,第一首便是《Monica》,舞臺上的他,舉手投足間魅力無限,歌聲開始,瞬間引爆全場,成爲1999年香港電臺的世紀金曲。

《Monica》不僅成爲一代代聽衆心中的不朽名曲,對張國榮自身更具里程碑的意義,歌曲爲張國榮確立了八十年代時期勁歌熱舞的路線,一舉奠定他在香港歌壇的一流歌手的地位,整個香江從此記住了Leslie這個名字。這不僅讓這位沉寂歌壇四年之久、剛剛嶄露頭角的歌壇新秀一舉爆紅,還打破了譚詠麟在香港樂壇“一枝獨秀”的獨寵,拉開了流行樂壇中競爭最爲激烈的“譚張爭霸”的序幕。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八章 蝶變(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