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他們坐的是那種一層甲板的。
這次坐的是兩層甲板的。
現在丁香有些暈水,還有些心理障礙。走在艞板上,緊緊拉着爺爺的手,小身子也緊緊貼着爺爺。
他們住的是二層甲板小船艙,左右兩張小榻,綾兒晚上在中間搭地鋪。
雖然極其狹小,還是比較私密。
丁壯從小窗伸出頭,跟丁山招手道,「回吧。」
辰時二刻,大船啓航。
啓航前不是前世的鳴笛,而是敲鑼三聲。
運河不像大海那樣無邊無際。
今天天氣非常好,風和日麗,朝陽火紅,碧波如綢緞般微微抖動着。
大船走得很穩很平,能夠看到兩岸風景,丁香之前的恐懼也漸漸消失。
丁壯見丁香的小腦袋一直望向窗外,說道,「看什麼呢,吃櫻桃。」
綾兒已經在小榻之間的小桌上擺上花生、點心、櫻桃。
看見紅紅的櫻桃,丁香又想起前世的一句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當初嫌時間過得太慢太慢,一晃自己已經七歲半了。
爺爺老了,爹爹孃親從風華正茂步入中年,說話做事不走心的大哥變深沉了,流着鼻涕的二哥去考府試了,只知吃糕糕的三哥長成高壯少年,丁家從小康之家變成鉅富……
逝水流年,花落花開,一晃而過的七年帶走了過去的風雨,也改變了他們。
再想到雞頭峰下的石頭、枯樹、小紫葫蘆、蜜脂香……在時間面前,它們也不是永恆不變的。
丁香拿了一個櫻桃放進自己嘴裡,又拿了一個塞進丁壯嘴裡。
櫻桃又少又貴,這兩年有錢了才捨得買點,買了都是緊着丁香吃。
白天開船,晚上船靠岸供給。丁香幾人晚上會去岸邊吃點東西,回船上歇息。
丁香知道,船上肯定有朱潛安排的人保護他們。
這幾日天氣晴好,大船於四月十一傍晚到達衡河縣。
租了輛驢車進縣城,住進一家客棧。
次日辰時初,租了一輛騾車去石州府。
酉時末,殘陽如血,他們終於來到石州府城門。
進城又走了三刻多鐘,來到一條巷子的第三座宅子前。
綾兒上前拍門。
門打開,是朱夫人身邊的柴嬤嬤。
她笑道,「老掌櫃和姐兒來了,請進。」
看到熟悉的面孔,丁香也高興,「柴嬤嬤。」
一個丫頭和兩個男下人、一對中年夫婦迎了出來。
丫頭也認識,是朱夫人身邊的二等丫頭,叫黃鶯。
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應該是保護他們的護衛。中年夫婦四十幾,張伯是守門人,張大娘是廚娘。
這是一座兩進宅子,不大,勝在幽靜。
他們直接被請進上房。
屋裡擺設不算奢華,但精緻,乾淨,一塵不染。
淨了手和臉,飯菜已經擺上桌。
一路舟馬勞頓,丁香吃了幾口就去沐浴歇息,丁壯繼續喝酒。自己喝不過癮,把張伯叫過來一起喝。
柴嬤嬤親自服侍丁香沐浴。
丁香問了一些朱夫人的情況。
柴嬤嬤笑道,「夫人身體好多了,還剩幾片人蔘沒捨得吃,說要放在關鍵時候用。她想姐兒得緊,想去鄉下看姐兒,老爺說再等等……少爺還沒定親,夫人着急呢,少爺卻是一點都不急……」
來到西屋,牀上東西都是江南出的錢綢宋錦。
柴嬤嬤又笑道,「這些東西是夫人
讓老奴帶來的,說姐兒嬌貴,哪怕住在外面也不能受委屈。」
第二天,張伯趕車,丁壯和丁香去街上逛了一天,在酒樓吃了飯,又給丁利來和家人買了一些東西。還專門去了兩個書齋,給丁利來買了兩本算學書。
晚上,丁香趕着畫了三幅圖。
陶翁說「幾幅」,丁香覺得「三」是「幾」中的最小值,就畫了三幅。
次日又去街上玩了一天,回家之前丁香買了許多大棗、糯米粉、冰糖、芝麻。
宅子裡有冰糖和芝麻,不多。
丁壯納悶,「香香買這麼多大棗作甚?這裡的大棗沒有咱膠東大棗好吃。」
丁香道,「我要做糯米棗,明天給明遠大師送些去。」
丁壯笑道,「小孩子想一出是一出,明遠是大師,怎麼會要你的棗。」
丁香糯糯道,「他不要是他的損失,咱又沒有損失。」
回到家,她把柴嬤嬤和張大娘叫進廚房,如此這般讓她們做。
這種素點好吃好做,食材簡單,關鍵是這個時代還沒有。
先做糯米棗。去掉棗核,把棗子一邊劃開,塞進一段糯米條,鍋中放入適量冰糖熬成糖色,加水,把棗子放進去煮一刻鐘,收水後撒上熟芝麻即可。
再做雪球糯米棗,把塞了糯米條的棗子用油炸一遍,掛一層糖獎,更甜,更脆。
做完後,柴嬤嬤和張大娘都說好吃。
丁香笑道,「嬤嬤回去給我伯孃做,她肯定喜歡吃。」
柴嬤嬤笑道,「也不怪我家老爺夫人心疼姐兒,姐兒就是孝順。」
四月十五卯時,丁壯和丁香帶着綾兒、柴嬤嬤,兩小盆糯米棗和雪球糯米棗,由張伯趕車去了郊外紫龍山。
不僅那兩個護衛遠遠跟着,周圍還有保護的人。
朱潛對丁香的保護可謂煞費苦心。
半個多時辰後到了紫龍山。
廣靈寺坐落在紫龍山腳。此時剛剛辰時初,山門外就聚集了許多賣東西的攤販,香客也特別多。
明遠大師在此講禪,不說本地人,許多得到消息的外地人都趕了過來。
這天是明覺大師講禪的最後一天,已經沒有昨天和前天人多了。
進了寺廟,香霧繚繞。
丁香和丁壯先去大殿燒香拜佛,不僅求佛爺菩薩保佑丁釗立功,丁立仁高中,更求佛爺菩薩保佑朱潛等人早日把蘇家真面目揭露出來,爲董家***昭雪。
最後捐了二百兩銀子的香油錢。
照丁壯的本意,要燒頭炷香,要捐五百兩銀子。但朱潛的意思是不要太引人注意,低調行事。
這幾天,凡捐一百兩銀子以上的香客,名字不僅會寫在功德薄上,還會被迎客僧請去法堂聽明遠大師聽講禪。
他們捐了二百兩,就兩個人都去。
拎着食盒的柴嬤嬤和綾兒去廊下坐着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