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帝女花】

霍耀文從《東方報業》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了,那毒辣的太陽已經漸漸散去,夕陽西下,正是黃昏當頭。

1968年的香港,還遠遠沒有後世那麼的繁華,整潔,高樓林立。反而滿大街的都是髒亂差,特別是街道兩側的馬路牙邊全都是菸頭、雜物、碎葉。

不過如果拋棄這些不去看的話,此時的香港街頭倒是另有一番韻味,那繁體字撰寫的廣告牌密密麻麻的在店鋪的上面懸掛着,路上行人匆匆而過,幾個小孩子蹲在街邊看着手上的公仔書,頗有一種來到了80年代香港電影裡的感覺。

一邊走,霍耀文一邊想着爲《東方報業》撰稿的事情。

當下《東方報業》還只是初創,影響力肯定是不及《明報》《大公報》等成名已久的報紙的,可是霍耀文了解未來《東方報業》不僅銷量上超過了《明報》和《大公報》,更是成爲第一個連續29年全港銷量第一的報紙。

這些是《東方報業》後來的成就,霍耀文雖然知道,但也不會把目光放的那麼長遠,他現在投稿到馬如龍哪裡,看重的不是《東方報業》的未來,而是看重當下對方缺少能夠提高報紙銷量的東西,通俗點講,霍耀文就是考慮稿費問題。

現在香港的報紙行業,除非是隻刊登一些新聞、馬經、狗經這類專精報紙外,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會邀請一些文人名家爲報社撰稿,從小說到散文,題材不限。

只要小說或者文章的內容,能夠吸引到讀者,吸引到普通民衆購買報紙,那就行了。

不過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事情,報紙不是書籍,它的作用更多的是爲人們提供時事資訊,新聞要點。

爲什麼《明報》成立不到9年的時間,就能夠超越《大公報》《香港文匯報》這些成立二十多年的報紙,成爲長期霸佔全港報業銷量的前三名?

除了副刊的名家專欄以外,更多的是《明報》自身的定位問題。

1959年,金鏞跟好友沈寶新合作,共同出資成立了《明報》。創刊初期,沈寶新管營業,金鏞則是負責總編事務,那時候每日出版一張對開報,也就是對摺一次的報紙,共四面。

剛開始的時候,得利於金鏞先生個人武俠大家的名氣,以及其撰寫的武俠小說,倒也是每日能夠賣出一兩千份,勉強維持報社的收支均衡。

шωш⊕ T Tκan⊕ CO

但隨着撰寫到《神鵰俠侶》中小龍女那一段的時候,可謂是在讀者羣中炸開了鍋,一下子報紙銷量從一兩千份跌到了幾百份,到最後更是落得無人訂購的地步。

那一年《明報》嚴重虧損!

換到現在來講,就是作者在往書裡面投毒!

還是劇毒!

立刻身亡的哪種毒!

直到後來這部分情節過去,隨着《神鵰俠侶》的高潮部分出現,才總算是略微緩解了這個毒點,加上沈寶新的經營手法,《明報》的廣告業務穩步上升,這才扭虧轉盈。

也正是因爲這次的事件讓金鏞看到了報紙不能完全靠文章來吸引人,所以轉變了《明報》的定位和方向,不在單純的依靠名家撰寫的文章小說來吸引讀者,而是走向了“言論獨立”“不偏不倚”的精英報章。

所以在1962年“難民潮”,內地大批人員偷渡香港,被香港皇家警方堵截於上水梧桐山時,《明報》不顧這種敏感話題,率先在報紙上大聲疾呼,贏得了當時大部分讀書人、知識分子的支持。

藉此,《明報》一改報格,從一份側重武俠小說、煽情新聞和馬經的“小市民報章”,提升到一份權威、獨立報格的知識份子報刊。

《東方報業》跟《明報》一樣,在創刊的初期,也是收益不佳,賣不出去幾張報紙。但隨着馬如龍改變報紙定位,聘請名家寫狗經,又藉助自己在黑道的影響力,想盡辦法弄到了一些其他馬經報紙不知道的馬經和貼士,這纔在報業林立的香港紮下了腳跟。(貼士,舶來詞,英文中的Tips,這裡泛指小道消息)

不過不管在怎麼改變報紙的定位格調,最基礎的小說文章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特別是一篇吸引人的小說,不僅能夠帶動報紙的銷量,更能夠或多或少的培養一下忠實讀者,長期購買本報。

霍耀文投稿到《東方報業》,就是看中其剛創刊,連第一份報紙都還沒有刊印出來,必然是需要一些吸引人的小說和文章來迅速打開市場,亦如當年的《明報》一樣。

《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本書,綜合了後世無數盜墓小說的精髓,霍耀文相信一旦在報紙上刊登出去,絕對是能夠比之當下幾乎差不多已經到達瓶頸的武俠小說,更能夠吸引普羅大衆的目光。

書中各種的鬼魅魍魎,民間傳聞,山野雜說,以及添加了部分真實的考古過程,和足夠經得起推敲的盜墓手法,不僅讓普通的讀者市民看個熱鬧,更是能夠吸引那些歷史愛好者、考古愛好者的關注。

一邊想一邊走着,等快要出了貴州街,來到巴士站的時候,霍耀文才愕然想起張老師家好像就是住在貴州街。

看了一眼手錶,此時是下午四點一刻,想着這個點去拜訪一下張老師,應該不至於被對方拉着留下來吃飯。

想到此,霍耀文剛好看到馬路對面有一個擺攤賣生果的小販,邁開步子走了過去。

坐在地上賣生果的小販見有人走過來,也是連忙從地上爬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塵,一臉熱情的說道:“先生,請問買點什麼?”

或許是看霍耀文一身讀書人打扮,文質彬彬的氣質,連帶小販都不自覺的用上了“先生”這個稱呼。

“來個西瓜。”霍耀文看着小販車上除了西瓜外,還有鳳梨、葡萄等幾種夏天常見的生果,想了想又道:“再來一斤葡萄。”

“好咧。”

小販連忙拍了一下面前五六顆大西瓜,儘可能的找到一個最重的,長秤以後說道:“一斤五毫錢,總共十四斤……”

...

“落花滿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帝女花帶淚上香,

願喪生回謝爹孃,

偷偷看,偷偷望,

佢帶淚帶淚暗悲傷……”

順着記憶裡的路線,霍耀文拎着買來的大西瓜和一斤葡萄,剛來到張老師所住的樓層,就看到過道邊,張老師正舒坦的躺在一張搖椅上,左手拿着蒲葵扇,右手端着一個小小的陶瓷茶壺,一邊聽着老式收音機裡播放的粵劇作家唐滌生在五十年代創作的粵劇經典《帝女花》,一邊嘴裡跟着哼哼唱了起來。

PS:這本書有人看嗎?另外《帝女花》真的好聽,推薦一二。

402【西門歌舞伎町】569【闊別多年的鄉村氣息】074【宗親會】181【杜老志夜總會】197【爲故事增加真實性】035【明報的電話】3000推薦票加更245【還有人捐白花油?】雙倍月票期間,求月票!!599【鋤D會】365【倫敦財經日報】575【上等日柱好命格】253【這哪裡是吃花酒,分明是…】291【來將可留姓名!】532【籌建電影協會】180【詭異的RB圖書市場】406【兒女雙全】550【電影節結束,謀劃北美市場】269【一片譁然】430【全球有望破8億美元票房】032【lak哥】1000推薦票加更392【橫跨多領域的傳媒集團】429【三位頂尖的動畫師】570【一輩子的機會】求訂閱380【都是努力奮鬥的好姑娘】529【愛國藝人】524【在世界的盡頭相遇】235【伍老住院】249【吹燈完結後記】541【我們也拍一部】221【布魯斯的來信】072【沒那麼簡單】5000字129【暢銷百萬冊】009【哲學是什麼】563【達成合作,食鐵獸】435【誰是大英雄】467【打工皇帝馬世民】383【推廣截拳道】202【同祖同宗】596【霍小友】006【東方報業】530【三週年臺慶】544【黑澤明的電影時代】510【少女漫畫與哈利完結】227【偶遇迷妹?】486【低級趣味的太陽報】200【素貞喜歡你】054【我去買幾個橘子】535【電影協會(上)】185【爭風吃醋的古老闆】350【誘人的砝碼】512【南極之戀】求訂閱,求月票084【空殼公司】2/5586【看來要大出血了!】171【漢奸之輩,人人得而誅之】029【改編廣播劇】643【擴大規模】544【黑澤明的電影時代】366【炸了交易所】017【水房】287【全球驚人總銷量】584【九州布袋戲】126【秋天的故事】438【神鵰海選】395【便宜的東方日報】446【女王來訪】214【1970年的賀禮】中秋快樂002【慈雲山屋邨】217【春秋劇社】244【金陵春夢】132【世界哲學大會】424【永遠的鄧麗珺】544【黑澤明的電影時代】479【霍英雄的合適人選】313【何處是我家】575【上等日柱好命格】497【鄉村教師】037【國術】4000推薦票加更069【婉君表妹】034【春風得意馬蹄…】643【擴大規模】554【北望神州】125【香港的夜景有多美】354【金大俠封筆】646【未名湖畔】249【吹燈完結後記】442【精武體育會】156【不枉我當年的老威名】410【完美人設】169【寮屋】494【交流會和電影上映】155【以善養善】590【華人首富王博士】303【哈利動畫片】103【高山流水遇知音】4300字求月票051【辦一份英文報紙】4000字爲二電熱墊舵主加更435【誰是大英雄】612【美容產業】446【女王來訪】397【1999劇組來港】091【轟動全港的大新聞】5600字,求月票280【1971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