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沒那麼簡單】5000字

討論完哲學院的教材書問題,盧克教授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雅各佈教授,只聽他笑着道:

“至於學校新辦法學院的教材書,我認爲同樣可以使用倫敦大學的教材書,倫敦大學是國際一流的綜合大學,UCL(倫敦大學)的法學院法律專業的研究水平是英國最好的。”

盧克教授來自倫敦大學,自然是希望香港大學成立的哲學院和法學院都能夠使用倫敦大學的教材書,從而向所有的學子展現出倫敦大學的強大教學實力,擴大倫敦大學在香港的知名度。

這番話倒是令坐在隔壁來自牛津大學的雅各佈教授面露憤怒,他直接走過去說道:“牛津大學的法學院難道就差了嗎?我認爲學校完全可以使用牛津大學的法學教材書。”

聽完雅各佈教授的話,盧克教授笑着道:“牛津大學在香港似乎是有開設牛津出版社的,你確定他們會授權給你印刷法學教材書?”

“我們可以從牛津出版社購買。”雅各佈教授道。

“那這樣就加大了教材書的成本,牛津出版社的圖書一向很貴。”盧克教授道。

雅各佈教授面色一僵,牛津出版社的學術教材等方面的圖書的確很貴,他想了想,說道:“我可以向牛津大學方面申請一批便宜的教材書。”

“不,你最多申請一批,往後呢?倫敦大學在香港沒有開設出版社,我完全可以向倫敦大學申請下相關教材書的版權,這樣一來,只需要找個出版社或者印刷廠就能夠很便宜的印刷成冊。”

盧克教授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香港有牛津大學成立的牛津出版社,他們不是非牟利出版社,而是需要盈利,所以像教材書和相關學術等方面的書籍價格一定很貴。

但倫敦大學就不同了,他們雖然也有成立出版社,但在香港沒有開設分部,所以只需要支付一筆版權費用,往後的教材書就能夠在香港隨意的印刷,便宜的提供給香港大學的學子。

雅各佈教授明顯被盧克教授的這番話給愣住了。

的確,

牛津出版社不可能長期便宜的提供教材書給香港大學的學生,畢竟牛津出版社成立差不多有六百年,早就已經擁有非常豐富的經營管理和銷售方式,

根本不可能像盧克教授所說的那樣,出售相關教材書的版權給香港任何一家出版社,因爲這樣不符合牛津出版社自身的利益。

面對盧克教授還有雅各佈教授二人的爭論,黃主任自然是希望學校能夠撿到便宜,所以他比較傾向於支持盧克教授。

香港大學成立至今,雖然一直有一些名流富商捐贈和港督府方面的專項撥款,但這隻能維持學校的經營,以及學校設施的完善和保養維修,學生的課本還是需要他們自己購買的。

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倒也沒什麼,不差那點錢。

但總有不少學子家庭條件一般,教材書和輔導書很貴的話,那就加大了學生家庭的壓力。

黃主任雖然不算是清廉爲官,但還是有一顆教育的心,所以他心裡是比較支持盧克教授的。

拿到教材書的版權,無論是重開香港大學出版社,還是交給外面的印刷廠印製,都能夠很便宜的賣給學生。

...

這事盧克教授和雅各佈教授二人爭論不休,吵到最後也沒有確定下來到底是用那個大學的教材書。

到最後還是黃主任說教材書的事情往後延遲再談,等校長回來,再做定奪。

會議結束後。

霍耀文匆匆幾步跟上張老師的步子。

二人並排朝宿舍方向走去。

霍耀文問道:“老師,學校的出版社是什麼時候關門的?”

“有好幾年了吧。”

張承頤一邊走一邊說道:“好像是64年,對,就是64年,我記得那一年香港刮颱風,摧毀了不少棚屋。”

說到這,張承頤回頭看了一眼霍耀文,好奇的問道:“你問這個幹嘛?”

“剛剛盧克教授說準備向倫敦大學申請教材書。”

“嗯,不過我想學校應該是不會重開出版社的,每年就爲了印刷學生的課本重開出版社,這太浪費了,與其如此,還不如找外面的出版社或者印刷廠製作。”

1956年的時候,香港大學成立出版社,本來的想法是能夠自給自足,然後跟牛津大學一樣,出版一些相關的學術圖書。

但事實證明,開設出版社是個錯誤的選擇,自給自足倒是夠了,但出版的學術圖書幾乎很少有人買賬,這主要還是因爲香港有牛津出版社,作爲同是大學附屬下的出版公司,牛津出版社出版的學術類圖書,自是比香港大學要嚴謹和更知名一點。

除了每年印刷一批教材書提供給學術外,香港大學出版社就幾乎很難經營下去,所以在長期虧損的情況下,學校不得已關閉了出版社,只從外面找人印刷教材書。

聞言,霍耀文琢磨了一下,問道:“那學校出版社的印刷設備都賣了嗎?”

“十幾年前的印刷機了,賣了也沒人要,難不成當廢鐵賣?”張老師瞥了一眼霍耀文,對方的問題都很奇怪,不由疑惑道:“耀文,你這是什麼意思?”

“呵呵,老師,你說我要是從學校哪裡買下這個倒閉的出版社,你覺得怎麼樣?”霍耀文咧嘴笑問道。

張承頤面露驚愕,上下打量了一下霍耀文,皺着眉頭道:“你買出版社幹嘛?”

“當然是經營出版社了!”

對於張承頤,霍耀文很尊重,所以也沒有隱瞞,直說道:“當老師賺的錢太少了,我想某個生意做做,本來之前沒考慮出版社的,但剛剛盧克教授說要申請版權,倒是提醒了我,完全可以買下學校的出版社,經營圖書出版。”

聽霍耀文說想賺錢,張承頤倒也不甚在意,畢竟每個人都想要賺錢,他是年紀大了,沒什麼地方需要花錢,加上學校的各項福利對他這種老教師來說都挺不錯的,所以不是很在意這方面的事情。

“開出版社沒那麼簡單的。”

張承頤倒也沒有打擊霍耀文,直說對方不合適,而是跟他耐心的說道:“首先不提圖書銷售的事情和經營的問題,從員工和設備說起,你首先最少需要招聘編輯、校對、財務、審讀、印刷工等。而且在印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出錯,否則模版重做要花不少錢。現在學校的那一批印刷機都是十年前的,我不知道現在的印刷機是個什麼情況,但如何不合適的話,你就需要重新購買,這就需要花費很大一筆錢了。”

“可以交給印刷廠的人負責。”

張承頤笑道:“是啊。都可以交給印刷廠負責,那學校怎麼可能會同意把出版社賣給你呢?反正都是交給印刷廠印刷,何必要多你一個。”

聞言,霍耀文啞語。

張承頤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知你還年輕,想多搵錢,學校既然關了出版社,就說明光從學校教材書上面,是很難維持經營的,拋出掉設備和員工的問題,學校把教材書全都交給你印刷,這又怎樣?你從哪裡盈利?來維持出版社的日常消耗。”

聽着張老師的一番苦口婆心,霍耀文沉思了許久,點點頭道:“我知了老師。”

“嗯,知道就好,其實當老師也不是說搵不到錢,等你當了正式的教師以後,學校方面會給予很多福利的,像退休金之類的都會有的。”

對於張老師說的一系列問題,霍耀文剛剛的確是沒有詳細考慮到,他只想着看看能不能買下學校已經關門的出版社,然後從印刷教材書起步,慢慢的擴展發行的圖書量。

事實證明,想要開一家出版社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就算張承頤說開出版社很困難,但霍耀文心裡還是有點不願意放棄,雖然他腦海裡有很多搵錢的點子,比如投資香港地產、或者等到明年遠東交易所成立購買股票、亦或者麻煩一點,等個十幾年時間,到內地去投資。

這些都幾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畢竟他有未來幾十年的記憶,雖然很多搵錢的方法,他不是很清楚,但順藤摸瓜,從歷史的記憶中摸索一些,還是可以辦到的。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等到機會。

想到此,霍耀文總覺得這次是個好機會,畢竟現在全香港只有兩家正規的大學,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這兩家大學除了香港大學早年開過出版社外,中文大學至今都未有成立自己的出版社。

如果自己能夠依託香港大學的名號,開設一家出版社,無論是名氣還是其它的方面,都一定遠超一般的普通出版社。

不過想歸想,之前張老師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想要成立一家出版社,沒有那麼簡單,香港大學自己成立出版社都因虧損嚴重而倒閉,霍耀文都不懂出版社運營的,想要維持好出版社的日常盈利,這不是光靠嘴說說就行。

等回了張老師的宿舍,拿走禮物袋後,霍耀文先後去了一趟黃主任、安娜-伊莎貝爾,隔壁張老師和王伯那。

把禮物送出去後,霍耀文看今天無課,便決定去一趟《東方日報》,上次那個孤舒子墨的事情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雖說離開香港前,他跟李主編說了一下,但還是要親自過去問問看。

...

東方報社。

李道光看着已經大半個月沒有見到的霍耀文,笑着問道:“霍生是什麼時候從美國回來的?”

“昨天才回來。”霍耀文笑笑,把手上帶的禮物遞給對方說:“李主編,這是我從美國買的一點小禮物,不成敬意。”

“還有禮物啊。”李道光面上一笑,隨即故作嘆氣道:“看樣子霍生在美國待的這半個月挺不錯的啊,還能有時間逛街購物的。我可就不行了,最近忙的是頭昏腦漲,除了報社的事情外,我還要幫你在報紙上寫些罵人的文章。”

“怎麼?”霍耀文眉頭一皺,問道:“那個孤舒子墨又開始了?”

“是,你走後沒兩天,他又在《天皇日報》上開罵,這回倒是學精了不少,沒有指名道姓,而是拐彎抹角,罵的十分隱晦啊。”

李道光滿臉笑意繼續說:“不過我也不差,爲你特意寫了好幾份檄文。”

“哦?有留存稿嗎?”霍耀文笑着問。

“當然,報紙我都留着,就是爲了等你好好的宰霍生一頓飯菜。”李道光打開書桌下面的櫃子,從裡面拿出一疊報紙,除了李道光寫的檄文外,還有那個孤舒子墨在《天皇日報》寫的內容,他都爲霍耀文留着。

霍耀文接過報紙,隨手翻閱看了幾眼,總共有八張,《天皇日報》五張,《東方日報》三張。

無一例外,頭版全都是互相對罵的內容,正如李主編所說,罵的很隱晦,都是引古喻今。

“這是當然,李主編如此幫我,不請一頓飯也說不過去。”霍耀文咧嘴笑了笑道:“不如就今晚如何?”

“今晚?”李道光搖搖頭道:“今晚上不行,今晚我有約了。”

“那就下次。”

霍耀文說完,忽然想起之前跟張老師談論的事情來,便忍不住張口問道:“李主編,貴報現在採用的是什麼印刷機?”

“怎麼?”李主編疑惑道:“霍生怎麼好好的問起這個。”

“沒什麼,就是剛剛在學校開會的時候,說要印刷一批教材書,隨口問問。”

“哦,那我們這個印刷機就不行了。”

李主編隨意的說道:“我們報社的印刷機比較老了,是十年前的老機器了,採用的還是鉛合金凸版印刷機。像霍生你說的教材書這類圖書,一般採用的都是最新的平版膠印印刷,像我在《大公報》工作的時候,他們出版圖書都是採用這種最新的印刷機。”

“有什麼不同?”霍耀文問起。

心想學校的印刷機,應該就是李道光提到的鉛合金凸版印刷機了。

“區別就大了,首先鉛合金的凸版印刷機需要專業的印刷工,印刷報紙的過程也比較長,還特別的難聞。平版膠印印刷機是採用的水墨不相溶的原理,進行平面印刷,將印版上的圖文信息,通過橡皮布滾筒轉移(印)到紙張上。”

霍耀文對這些不是很懂,但想到後世看到過的內容,問道:“難道沒有什麼採用滾輪方式的印刷機嗎?”

“那不是滾輪,是輪轉。”

李道光笑呵呵的說道:“這個技術有,印刷紙張的效率也非常高,不過香港這邊很少有報社使用,因爲全輪轉印刷的方法太耗費油墨了,成本會很高。而且投資成本也不少,一臺這樣的印刷機,具體價格我不知道,但想來最少需要十五萬以上。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油墨的錢,輪轉印刷會平白消耗不少的油墨。”

說道印刷機的事情,李道光繼續道:“我今天晚上就是約了馬社長討論印刷機的事情,現在報社的報紙銷量基本上每天都能過萬,所以我準備向馬社長提議購買平版膠印印刷機,這樣一來的話,效率會提升不少。”

霍耀文問道:“要多少錢?”

李道光搖搖頭:“不知道,不過大概要七八萬左右一臺吧,還得看是什麼牌子的,RB小森和三菱就比德國的海德堡便宜不少。雖然海德堡的質量很好,我也想用海德堡的印刷機,但小森和三菱的印刷機也還行,價格要更便宜一點。”

七八萬!!

霍耀文瞬間閉塞了。

買,他肯定是買不起的。

而且就算買了印刷機,那員工和場地的費用,恐怕也很難支付。

一時間,霍耀文頭疼不已,他有些後悔當初跟班坦圖書的人簽署分成協議,早知道直接賣斷了就好,最少也能有個幾萬的美金,加上自己的那兩三萬塊的港幣,成立出版社倒也是差不多足夠了。

PS:求推薦票,求收藏,求打賞。

105【皎如玉樹臨風前】求月票132【世界哲學大會】378【再赴美國】643【擴大規模】160【大唐天魔志】251【聖手包天笑】367【轟隆一聲巨響】376【盧卡斯和星球大戰】109【我用眼睛看到的】求月票240【洪拳、蔡李佛、莫家拳】045【徵文第一】216【當代青年領袖】290【權力的遊戲】612【美容產業】158【武俠四大天王】133【立刻派人去美國】324【現實版的桃姐】205【九州雜誌】358【最後的羊毛盛宴】054【我去買幾個橘子】140【克利斯託費·利脫】316【什麼?亡了!】505【浮生若夢·隨筆】580【上市的想法】586【看來要大出血了!】456【多讀書多看報】381【財大氣粗的霍耀文】589【上市】458【錢到賬了】113【你是不是同我小女拍拖?】求月票294【教工聯合會】395【便宜的東方日報】259【狗血的劇情】求訂閱,求月票045【徵文第一】294【教工聯合會】633【猶豫不決的包船王】655【獎賞與麗的呼聲】033【劃分地盤】2000推薦票加更084【空殼公司】2/5248【全港三十萬少女的夢】462【公攤面積問世】022【浮生若夢爲歡幾何】501【一日囚與楚門的世界】313【何處是我家】448【等他日後求我】531【殭屍片跟風成潮】373【選美比賽】183【東方玄幻世界】第三更656【別使小絆子了】163【羅巧珍】342【出場就死的武士】017【水房】454【學成歸來許安華】403【風聲鶴唳】345【功成身退樂品淳】536【電影協會(下)】268【胭脂扣】265【萬千大俠相聚一堂】110【衛斯理之外星墓】388【血脈】018【新浪潮電影的開拓者】391【害口和雙胞胎】398【斯文敗類】325【入股海底隧道】629【還是女人的錢好賺】060【通知】312【獅子山下】160【大唐天魔志】342【出場就死的武士】317【總裁文的鼻祖】145【科學,技術,人】336【當就當第一】290【權力的遊戲】209【嘰裡咕嚕】514【難拍的古龍劇】482【亞洲文學交流會】134【太白海鮮舫】348【招生老師發仔】117【1969年新春】275【歡樂慈善行之泰山】393【世界上最富有的人!】468【風燭殘年】043【新屋裝修】419【我也愛你】477【花園小區】298【電影殺青】268【胭脂扣】483【譭譽參半】351【跑的太快】144【另一個難題】爲Q木頭盟主加更383【推廣截拳道】624【春天的故事】528【“歌手”雲集的寰宇唱片】033【劃分地盤】2000推薦票加更582【懊悔的邵六叔】092【訂單招標】218【故鄉真小】432【生不逢時的笑匠】祝大家2020元旦快樂654【松下與回港】456【多讀書多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