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古井

書記莫名其妙的看了我一眼:“我說這家人的冰粉好吃,有什麼問題嗎?”

“不是這句話,你剛纔說他們家的冰粉是什麼做的?”

書記依然不明白我到底想問什麼,他想了一會兒才道:“你這突然一驚乍把我剛纔說的話全給整忘了,剛纔我就說這家人做的冰粉好吃,他們用的水都是正宗的井水!”

“咦……”書記說完話忽然恍然大悟一般立即也興奮起來,“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去看那幾口古井?”

“正解!”我拍了拍書記,“剛纔我在示意圖上看到這裡有三口頗有些年頭的古井,我覺得我們可以去看看!”

“好好好!”書記也興奮無比,用力一抹頭上的汗珠笑道,“冰粉改日再來喝,先把正事做了再說!”

我們立即穿過人羣,朝離我們最近的一口古井走去,這一口古井的位置有點不巧,它剛好位於四車道公路的正中央,此刻正是交通繁忙的時候,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古井旁又修的有柵欄,我和書記在路邊站了足足十分鐘都無法找到過去的空隙,無奈只得放棄了這一口古井。

往回走了一段後我們便來到了第二口古井的位置,這口古井的名字叫“梅花井”,看簡介說這口井當時旁邊盛開着成片的梅花,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了梅花,但據說這口古井打上來的水依然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

不過現在古井上已經被蓋上了巨石,一問附近的人才知道當時政府其實只在古井上面安裝了柵欄,但是總有個別醉鬼經常跑到古井上方撒尿,政府無奈最終只得用一塊巨石將古井封住,只留下一條水管連通着外界。

看到這裡我心裡已經萌生出了一個初步的想法,不過此時告訴書記還爲時尚早。再無發現後我們便離開“梅花井”繼續前往第三口古井的位置,然而讓我鬱悶的是第三口古井附近正在施工,我們沒法近距離觀看,只得站在遠處看看。

我正在凝神思索問題之時,書記已經按耐不住問道:“這三口古井我們都去了,你現在倒是想到什麼沒有?”

我對書記搖了搖頭又對他“噓”了一聲,此刻我已經想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並不想被他打擾。

之前在廣場時我看到過關於這三口古井的介紹,其實我現在想看這三口古井並不是想從它這裡想起什麼來,而是想看看它們所在的位置,爲我腦中此刻大膽的猜想提供一些幫助。

其實整個古城區不止只有這三口古井,不過有些古井因爲某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或是有的古井確實沒有保留的必要被封存了起來,但是介紹上說古城區的古井時間最長的已經存在了1300多年的歷史,後來經歷各個朝代,又有人繼續在這裡開挖古井,現在這些保留下來的古井經過現代研究確認,它們之間竟然是相互連通的,也就是說不管是“梅花井”還是其他的什麼井,它們用的都是同一個水源,這件事的關鍵點在於這些相隔了一兩公里的古井他們竟然會共用同一水源,並且還相互連通,那麼這肯定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古人有意將它們互相挖通的,如果這事放到現在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可是這千年期間都不曾出現過大型機械,所以古人在挖井的時候也不可能按照我們現代人的方法挖,既然這些古井之間相連是古人刻意爲之,那麼他們在將古井之間相互連通時,只能選擇挖地道的方式,也就是說也許我們能夠通過這些古人所挖的地道,進入這些地道尋找走廊,這樣總比一直在地面上亂晃的強。

深思熟慮一番後,我覺得此計可行,便將我的想法告訴了書記。

書記聽了我的話後似懂非懂道:“你說的原理我不太清楚,但是你要做什麼我倒是明白了,聽你的意思是我們要下到井的下面去,那裡也許存在着什麼你說的地道,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地道去找地下走廊,是不是這個意思?”

我知道給書記解釋這其中的原理有一些複雜,其實在我印象中,我一直也認爲水井都是相互獨立的,不過後來當我知道新疆的“坎兒井”後,我才覺得不論在任何方面古人的智慧都是無窮的,而古城區裡的古井相互連通,它們的形態雖然與新疆的“坎兒井”有區別,但是總體來說都是一種東西,古人把這種類型的井叫做“井渠”,而“井渠”之間也必然有供人行走的通道存在,這樣才方便對古井進行維護,特別是在雨季來臨之時,地下水暴漲,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造一下地形,長此以往,最終才能構築起一個歷經千年依然不會出問題的“井渠”。

我仔細想了半天,決定還是嘗試着給書記解釋一下這其中的原理,畢竟要下去的風險很大,裡面會存在什麼危險誰也沒有辦法預料,如果我不把這件事情給他講清楚,他是絕對不會同意我們如此貿然的就進入井下。

還好書記雖然文化不高,但是理解能力確實不凡,我一邊比劃一邊給他作出各種比喻,費力的講解了半天他總算是聽懂了大半,不過很快書記就想到了別的點上,他指了指我們眼前的古井道:“照你的理論,這些古井下面的水根本就是活水,而且這些活水也許並不是天然形成的暗河,那它們就是被人爲開鑿出來的了對不對?”

書記的話讓我愣了一愣,不過很快我就發現他說到重點了,西昌本就是處在安寧河谷平原,這裡水資源極其豐富,離城不遠又坐落着三十餘平方公里的邛海,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都絕對不會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新疆出現的“坎兒井”有它的必然原因,那裡氣候乾燥,水資源並不豐富,“坎兒井”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一個必然的產物,因此“坎兒井”還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爲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足以見“坎兒井”的重大意義。

而我們這裡卻不同,我們這裡的地表有許多條河流,雨季雨量也充沛無比,理論上來說不需要修建規模如此龐大的“井渠”,除非這“井渠”的修建另有他用,不然怎麼都說不過去。

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我來不及和書記細說,如果這些古井真的如我所預料一樣的話,那麼我們必須得下去一趟看一看,也許那裡不僅有地道,還有更多未知的東西等待着我們去探索。

其中最有可能的一點便是那一條能夠通往地下古城的走廊正是處在這些地道之中,如此的話那我們離地下古城便不再遙遠。

我開始莫名興奮起來,然而興奮之餘心中卻突然冒出了一種無法言狀的恐懼之感,雖然現在我已經啓動了地球軸心回到了以前,但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它永遠都不會消失——湯姆藥廠爆炸的時候,我們就曾經在湯姆藥廠的底下發現了那一座被巨型玻璃罩保護起來的詭異建築,而在地底黑暗之中生活的那些怪物,現在想起來我仍然心有餘悸,特別是當時那個老警察被拖進黑暗的一剎那,讓我終生難忘。

雖然我們這裡離成都有五百公里之遙,但是地下世界神秘莫測,誰也無法料到裡面生活着什麼從來沒有見過天日的東西,想來想去,雖然古井必須得下去,但是僅憑我和書記的力量還太過單薄,我頓時想到了李明哲,看來提要求的時刻到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功第二章:破廟第四十二章:雙劍銀橡葉鐵十字第五章:激鬥第二十九章:放棄第四十一章:暗算第六十一章:穿越戈壁第五十一章:追蹤第六十三章:認輸第七十一章:再遇岔路第三十一章:玉佩第一百章:巨大石階第七十八章:盜洞第三十一章:火葬第九十九章:偷襲第四十六章:納粹鈴第二十四章:百鬼夜行第四十九章:深水潭第二十九章:千須鬼槐第五章:激鬥第七十六章:返回第七十四章:爭論第十章:出路第三十四章:層層環廊第六十二章:既視感第七十八章:又見黑雲第十六章:白骨地第二十二章:死亡之蟲第二十九章:捉鬾第四十五章:選路第四十二章:抵達第八十八章:煥然一新第六十五章:特殊任務第六十二章:開工第七十四章:爭論第九章:還有一層第四十三章:又一個巨大發現第二十四章:石棺第一百一十章:驟醒第六十一章:穿越戈壁第一百二十五章:答案第一百零二章:突現第四章:地下一層第五十九章:目的第八章:熱身第二十三章:心病第五十九章:冰舌之下第三十五章:回到原點第八十二章:黑雲第五十九章:目的第十三章:嚴老筆記第七十五章:石牆第六十九章:緩行第三十八章:過橋第一百三十二章:轉變第一百零二章:神廟第十四章:地下二層第六十八章:進入暗渠第二十七章:重逢第八十六章:神秘組織第十四章:初入樓蘭第四章:入夥第六十六章:失憶第十二章:離鄉千里第三十四章:逃離第七十章:絕密計劃第十七章:打算第七十二章:幽冥之聲第十七章:打算第九十九章:偷襲第六十四章:古井第五十九章:冰舌之下第七十六章:尋找第六十五章:特殊任務第一百一十一章:頓悟第三十一章:機會第六十四章:另一個出路第十二章:“602計劃”(中)第六十六章: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永別第四章:1959年的事第一百一十五章:解惑第三十九章:無底洞第三十一章:計劃第一百零一章:登頂第五十二章:岔路第三十七章:分析第九十七章:主意第六十九章:調查小白第十五章:細讀第五章:調查思路第十九章:意外的雪崩第二十二章:再到藥廠第五十五章:犯法第十四章:翁仲第二十章:大殿第四十四章:路遠迢迢第三十九章:極樂淨土之路第十四章:史前核戰第二十三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