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兩頭大叫驢

廚子夥計都已經遣散了,田掌櫃只要親自推車,推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老婆子和女兒畢竟是女流之輩,沒什麼力氣,只能搭把手,田掌櫃幾次想丟掉點東西,又百般不捨得。

街道上人來人往,不是去官衙的路上,就是從官衙迴轉的路上,像田掌櫃這樣聽風就是雨,棄下家產,帶着不多的細軟貿貿然趕往東溟城的,寥寥無幾。相熟的街坊鄰居嘖嘖稱奇,田掌櫃一向沉穩,怎麼一把年紀,越活越回去,反倒衝動了一回,還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調侃,老田既然赤膊逃難,何不把酒肆送與他家,多少還值兩錢。田掌櫃面紅耳熱,尷尬萬分,藉着推車掩飾自己的狼狽,還是女兒田蕉沉着冷靜,絲毫不爲所動。

行一程,歇一程,距離東溟城已經不遠了,街上的行人少了許多,田蕉遠遠望見有人趕着大車,不慌不忙朝前走,坐在車駕上的那人是個中年漢子,五短身材,頂着一頭蓬草也似的亂髮,身披老羊皮襖,有一搭沒一搭甩着長鞭,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田蕉認識他,他是興福酒樓楊掌櫃的遠房親戚,小名瓠子,在後廚打下手,勤快人,磨得一手好刀,趕得一手好車,就是飯量大,堆尖的飯碗,一頓要吃三四碗,還嚷着不夠。拉車的是兩頭大叫驢,膘肥體壯,毛色光澤,每走一步,健碩的肌肉在皮膚下滑動,讓人賞心悅目。只有吃飽了的驢,纔會這麼滋潤,看來楊掌櫃收羅的糧草多得吃不完,生怕惹人眼紅,盡多盡少只喂牲口了。

田掌櫃嘆了口氣,楊家有兩頭大叫驢,兩頭驢,一輛大車,他卻只能五筋狠六筋,拼着死力氣推車。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不過轉念一想,比起那些還在猶豫不決的凡夫俗子,他算是幸運的。

田蕉看了父親一眼,小跑着上前,跟瓠子打個招呼,瓠子把驢車停下,楊掌櫃掀開布簾探出頭來,張望了幾眼,跟田蕉交談數語,叮囑了瓠子幾句,田蕉施禮相謝。

瓠子跳下車駕,麻利地卸下一頭大叫驢,牽到田掌櫃的小車前,拴上驢,把繮繩交給田掌櫃,咧嘴一笑,露出焦黃的牙齒。田掌櫃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輕輕捶着痠疼的後腰,老臉笑容可掬,待女兒回來,納悶地問道:“咋回事?這是咋回事?”

田蕉扶着老孃坐上小車,輕描淡寫道:“我跟楊掌櫃說,有兩位相識的仙師指點我們去東溟城,莫要錯失了機會,他便主動把驢子借給我們,結個善緣。”

女兒醜雖醜,腦子卻靈光,田掌櫃老懷大慰,頷首道:“嗯,東溟城中仙凡混居,初來乍到,彼此有個照應,是好事。”

田蕉見父親明白過來,笑道:“快走吧,進了城,安頓下來,把驢子還給楊掌櫃,爹爹,到時候你去,我陪着孃親。”

田掌櫃牽着大叫驢走在前,老婆子坐在車架上,女兒跟在後,三人在“的的”蹄聲中走近了東溟城。

三三兩兩的人丁匯聚到城外,扶老攜幼,揹着細軟財物,畏畏縮縮朝東溟城走去。城門口搭着一個涼棚,段文煥端坐在棚中,往一本厚厚的賬簿上記錄來人的姓名和戶籍,安排下居所,曹近仁轉手交給他們一塊小木牌,並贈以元陽丹,每人一粒,囑咐他們即刻服下,以抵禦城內陰氣。

楊掌櫃一家先進城了,田掌櫃牽着驢跟在後面,耐心等候了片刻,輪到他時,滿臉堆笑,報了三人的姓名,段文煥一筆一畫寫清楚,道:“三口之家,去己丑六戶。”曹近仁將三粒元陽丹並一塊小木牌交給他,他在赤星城多年,認得田掌櫃,也打過交道,朝他微微一笑,多解說了兩句,“己爲街,醜爲道,莫要走岔了。”

田掌櫃彎腰躬身謝了兩句,恭恭敬敬退出涼棚,招呼老婆子女兒過來,將元陽丹一一交給她們。田蕉託在掌心,仔細端詳着,豆大的一粒丹藥,色澤嫩綠可愛,湊到鼻下嗅了嗅,有一股淡淡的藥香。她仰脖將元陽丹吞下,丹藥入口即化,一股暖洋洋的熱力滲透入臟腑肌理,精神頓爲之一振。

田掌櫃按捺下興奮和好奇,故作鎮定,牽着驢子踏進東溟城。

才過城門,大叫驢就像蔫敗的莊稼,四蹄發飄,東倒西歪,耷拉下腦袋,呼哧呼哧喘着粗氣,勉強行了數步,再也拖不動小車。“壞了,該不是把驢子給累壞了?不會啊,這一點路,哪能就癱了呢……”

這個節骨眼上,一頭大叫驢可不便宜,田掌櫃腦子有些發懵,楊掌櫃是好意,雪中送炭,借給他們一頭驢子,別鬧出什麼幺蛾子,善緣沒結下,反壞了兩家的交情。

田蕉拉拉父親的衣袖,示意他擡頭看,田掌櫃眯起眼睛,這才發覺楊掌櫃的大車就停在街旁,那頭原本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叫驢也變得像蔫敗的莊稼,搖搖晃晃,前蹄一軟跪倒在地,連腦袋都撂了下來。

“這是……這是咋回事?”

田蕉笑道:“那兩頭驢子可沒元陽丹吃!”

田掌櫃恍然大悟,只得將驢子卸下來,上前跟楊掌櫃合計。飛來橫禍,始料未及,楊掌櫃苦着臉不知如何是好,瓠子跪在驢旁,把驢頭擱腿上,掰開嘴看了半晌,又湊到胸口聽音,甕聲甕氣道:“不該啊,明明沒事,怎麼就癱了?”

楊掌櫃也是一時糊塗,得了田掌櫃提點,當即明白過來,要救這兩頭驢子,就得多討兩粒元陽丹。他是精明人,權衡利弊,口頭相謝一聲,把老婆小妾一兒一女都叫下來,囑咐瓠子仔細照看大車和驢子,自去城門口候着,招呼遷入東溟城的人丁,挑精壯漢子幫忙,許以錢財和乾糧,幫忙把大車推到居所去。

田掌櫃把驢子還給瓠子,道謝一聲,推起小車往己丑六戶行去。

一條筆直的通衢大道向前延伸,鋪以青石,平整妥帖,盡頭是一座雲霧繚繞的山丘,隔得遠了瞧不仔細,兩旁的街道冠以“干支”之名,天干爲橫街,地支爲縱道,歪斜寬窄,長短不一,錯落有致,將屋宇分割爲大小不一的街坊。

田掌櫃兩旁看着,頭擺得像撥浪鼓,無移時工夫便找到了己街。那是一條幽深的長街,彎彎折折,一眼望不到頭。

第八十四節 拖延一時是一時第二十節 你辦事我放心第八十五節 只想見到秦貞第三十九節 心中猶有不足第三十三節 重生還是殞滅第四十五節 一雙跳樑小醜第七十七節 從雲霄到泥潭第一百十二節 有苦說不出第一百零三節 合龍闢水龜第二十八節 腰扭得像沒骨頭第八十五節 只想見到秦貞第八十二節 如泣如訴如注第二十五節 按捺不住好奇第八十二節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九十二節 魔嬰出世第十五節 祭煉鎮柱第七節 反其道而行第三十七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七十九節 禍從天上來第四十五節 玄冥重水第二十六節 分開八片頂陽骨第三十八節 血灑鎮妖塔第五十五節 十鼓點將令第一百二十三節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十五節 英雄不問出身第五十節 重樓殿主洪道乾第八十三節 春秋殿主丁火雲第三十一節 爭與不爭第三十節 口舌不敬第九十三節 三年五載第七十二節 生死攸關的難題第十節 九瘴獸王第二十三節 人力有時窮盡第十六節 潛滋暗長第十七節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四十一節 天魔亂舞第一百零二節 將欲取之第六十五節 氣運加身第二十三節 演了一齣戲第三十八節 大道至簡第十節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百三十三節 外強而中幹第二百三十八節背靠大樹好乘涼第二十九節 太阿倒持第八十五節 薄弱之地第十六節 汝可欲活命第一百三十四節 移形換影第九十一節 禍水東引第一百七十六節 玄妙論道第四十節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二十六節 打了一條狗第三十二節 一開口便交底第九十九節 平等傀儡第七十五節 一槍破敵第十七節 大丈夫能屈能伸第七十六節 盡在不言中第三十三節 五筋狠六筋第三十二節 當你凝視深淵時第二十二節 一十八座陣第一百零九節 想到一齣是一齣第三十七節 神仙打架第二十八節 屠龍真陰刀第五十三節 是禍非福第一節 開宗立派第二十六節 東海之濱第九節 玄都論道第二十一節 一口救命氣第三十節 天雷勾動地火第四十三節 好酒好菜好歌舞第三十八節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五節 兵者兇器也第六十一節 恰逢其會第十八節 真人請過目第七十二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十五節 呼嚕打得很響第五節 一腳踢到鐵板上第四十六節 撒下香餌釣金鰲第十五節 染缸裡落白布第五十九節 地獄無門你自投第二十四節 天命是否在己第八節 原來你也在這裡第八十九節 了斷了了事第一百零二節 將欲取之第五十六節 正一門門主第八十節 一根救命稻草第二十二節 胃口大一口吞第二十八節 近乎於墮落第六節 小廟容不下大神第二十七節 心底無私天地寬第六十二節 赤膊上陣第二十四節 魔劫即機緣第二十五節 法不傳六耳第七十二節 千足魔物第十二節 一道黃泉玄水第二百二十五節 強枝弱幹第五十二節 蘿菔道人第十八節 竹筒倒豆子第九節 一羽不能加第九十一節 無法再回頭第七節 血玉滴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