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節 窮則變變則通

剿滅了一頭魔物,黑暗中不懷好意的窺探漸漸退去,魔物雖無神智,亦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察覺的對方不好惹,不再作無謂的試探。周吉又行了片時,黑暗漸次稀薄,視野開闊,火光愈來愈明亮,山巒起伏,高崖林立,風穿過山隘,呼嘯聲尖銳刺耳,忽高忽低,似乎循着某種詭異的節律。

山崖之上伏着一團猛獸的陰影,周吉舉目望去,似乎驚動了對方,那猛獸爬講起來,喉間發出一聲低沉的狼嚎,作勢遇撲下山崖,一人輕叱喝止,開口道:“是哪位道友歸來?”

周吉心念數轉,道:“初來乍到,叨擾主人了。”

那人愣了片刻,笑道:“原來是誤入此地的道友——不知道友來自何界何洲?”

短短兩句問話,隱含了很多訊息,開啓入口的萬年溫玉不止一塊,下界各洲的修士誤入此地,不得離開,只能抱團取暖,共同抵禦隱藏在黑暗中的噬人魔物,山崖之後,火光明滅之處,當是他們的棲身之地,山崖之上一人一獸值守要地,以防魔物趁機混入……周吉頓了頓,緩緩道:“七曜界,玄渡海。”

那人“啊”了一聲,不無欣喜,“原來是七曜界的道友,幸會幸會!”他衣袖飄飄,從山崖上一躍而下,兔起鶻落,無移時工夫便來到周吉面前。

周吉修煉魔功,對魔氣何等敏銳,對方甫一現形,便察覺他丹田內蘊藏着一粒魔核,魔氣絲絲縷縷逸出,氤氳翻騰,深鎖于丹田內,不得外泄。

那人作道人打扮,眉目清朗,眼梢略見細小的皺紋,稽首道:“貧道亦來自七曜界,道號‘四海’,不知道友如何如何稱呼?”

周吉聽到“四海”二字,心中豁然開朗,果然是道門餘孽,竟躲在了這裡!當年魏十七傾巢南下,勒令胡不歸攻打黃庭山,將斜月三星洞圍得水泄不通,先後擊破道門三大祖師留下的神念化身,眼看大勢已去,葛陽真人掀開最後的底牌,黯然離去,就此銷聲匿跡,絕跡大瀛洲。當日憑空消失的道門精英,共計十一人,四位真人,葛陽,鬆骨,長息,居延,七位門人,黃四海,李津澤,盧一葦,曾平漠,陳渡瀘,季沉靄,賈榕樟,原來都躲在這裡。

“某乃十空洲祁甲,不知此係何地,有何玄虛,還望道友解說一二。”

黃四海微微苦笑,“說來話長,道友請吾來,拜見道門師長,再作定奪。”他側身延請,毫無戒備排斥之心,神情誠摯,看不出絲毫異樣。周吉心道,此人若非坦蕩率直,便是大奸大惡之徒,不過在他看來,黃四海修爲不過陽神境而已,縱有不測之心,也翻不出他的五指山,當下略一頷首,隨其穿過山隘,向前行去。

行不數武之地,黃四海打了個唿哨,一頭牛犢般的巨狼從山頭躍下,警惕地打量着周吉,低低咆哮,不無敵意。黃四海拍拍它的腦袋,將它安撫下。他看了周吉一眼,微笑道:“祁道友孤身一人降臨此界,不辨南北西東,離綠洲不遠,又未遇魔物襲擾,毫髮無損,有如此運數者,並不多見。”

周吉信步而行,問起此界情形,黃四海隨口言說,並不隱瞞。原來這方天地乃是一處不知根底的異界,大半爲黑暗籠罩,魔物出沒其間,吞噬生靈血肉,在彼輩眼中,血肉之軀猶如黑夜中的火光,耀眼奪目,又如枝頭熟透的人蔘果,鮮美多/汁,一旦遇到,絕不肯輕易放過。幸而異界之中,尚有寥寥無幾處“綠洲”,有天光庇護,生靈得以繁衍,魔物亦不願靠近,誤入此界的修士聚集於“綠洲”,互爲引援,與魔物相抗衡。綠洲之內,頗有些奇花異草,寶材靈獸,異界之物,多半不明用途,唯有這吸風狼,便人手豢養一頭,一旦深入黑暗,若無彼輩引路,則難以回返綠洲。

黃四海所言,多是無關緊要的常識,一旦涉及道門內情,修煉之法,便笑而不答,隨口以言語岔開去。周吉也不追問,若能在此立足,日後自有分曉,並不急於一時。

行了數個時辰,猶如從黑夜步入黎明,黑暗盡數退去,天光大亮,眼前豁然開朗,羣山合抱之間,林木鬱郁蒼蒼,空氣中瀰漫着草葉的清香,周吉精神頓爲之一振。然則細細探查,此地感受不到天地靈氣,連銳金、乙木、癸水、離火、艮土五行元氣極爲稀薄,比諸混沌一氣洞天鎖都大爲不如,他若有所悟,窮則變,變則通,當年天魔宇文始曾言說,無有魔核,不成天魔,只要道心堅固,自可徐徐將天魔氣煉化爲真元,道門多半另闢蹊徑,奪取魔物之魔核,置於丹田,徐徐煉化魔氣,以作資糧,修煉道門功法。黃四海諱莫如深,卻瞞不過周吉這深諳道門和天魔底細的大行家。

道門在大瀛洲傳承數萬載,困守於黃庭上斜月三星洞,根深蒂固,到了這異界,兀自改不了穴居的習慣,在山崖開鑿洞府,聚集而居。黃四海熟門熟路來到一處洞府前,彈出玉符先行通稟,片刻後,洞門中開,他引着周吉入內,曲曲折折行了片刻,踏入山腹之中。

周吉舉目望去,四下裡空空蕩蕩,卻是一個天生地長的大巖洞,頭頂明珠高懸,夜明,照犀,闢塵,暖陽,伽楠,乾燥敞亮,溫暖如春,居中坐了一名道人,顯聖境修爲,正是久未謀面的昆吾洞長息真人。

黃四海見過師尊,將祁甲的來歷略略說了句,長息真人目光落於他身上,凝神望了許久,卻看不出他的底細,心中微有些猶疑,想了想,溫言問道:“七曜界三日四月,十洲八海,吾道門源自七曜界大瀛洲,祁道友來自玄渡海十空洲,同屬一界,自當照應一二。不知道友修習何等手段,因何墮入此惡地?”

周吉早有腹稿,隨口道:“祁某乃體修一脈,不諳道法,與大敵爭鬥之時,誤被傳送法陣所困,不知何故落入此界。敢問真人,可有方法離開此地,重回七曜界?”

長息真人啞然失笑,搖了搖頭。他聽黃四海所言,這祁甲毫髮無損來到綠洲,心中寄予些許希望,以爲此人頗有幾分手段,不想他是體修出身,難怪看不出端倪,此界魔物橫行,無形無質,體修諸般手段盡被剋制,不堪大用,他能僥倖逃過殺生之禍,看來純屬運氣。不過道門人手寥落,少遇外人來投,雖是體修,亦不可輕易放過,他安撫了幾句,命黃四海將其引去,尋一處洞穴,暫且安頓下來,從長計議。

第二十節 萬事隨轉燭第五十三節 一道滅神光第十節 別擋住我的陽光第六十五節 五刖劍氣第十七節 人算不如天算第八節 陰維定淵針第四節 真仙不輕動第三十四節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一百六十四節 將功贖罪第一百節 窮則變變則通第二十節 我們都是同類第七十三節 東方蒼龍七宿第四十一節 最大的仁慈第五十五節 一獅一象一鵬第四十六節 妖元成域第五十二節 大力牛王第九十九節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節 不成功便成仁第七十六節 一入天庭成走卒第六十八節 不如退而結網第四節 夜叉國人第二十五節 飛將軍從天降第七十九節 無定汪洋第七百三十七章 反應神速第三十五節 汝可敢現身第十節 誅仙金符第十二節 獅象搏兔第七十節 關門弟子李一禾第六十七節 脆弱如蘆葦第九十六節 深淵亦如是第三節 我見猶憐第十七節 看來收穫不小第五節 心情並不平靜第四節 一尊古佛法相第七十九節 白髮白眉白鬚第二百五十四節 未戰先怯第二百二十七節 一諾千金第八十一節 無所不用其極第四十一節 他化自在天第七十一節 天不從人意第三十三節 如他所願亦無妨第四十一節 帝子從未遠離第九十六節 一碗水端平第三十節 欲迴天地入扁舟第四節 新朝國號許第四十二節 何樂而不爲第十五節 屍山血海第十一節 一語道破天機第一百十節 鐵板上釘釘第九十四節 九節鬆斛石第二十節 一聲嘆息第六十五節 三根救命毫毛第一百節 響鑼不用重敲第三節 瑤池仙界第二十三節 虛應一番故事第九節 一個人的城池第十九節 遠道而來第四十二節 妖皇羅霰第九十七節 沸騰的大地第八十七節 一步遲步步遲第十七節 這是多麼殘忍第十一節 賜你一場造化第八十六節 彼輩意欲何爲第四十二節 壓得住陣腳第四十三節 我不負崑崙第五十八節 一龍一蛇第一百零三節 此生再無缺憾第二十三節 有舍有得第十七節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八十節 觀海者難爲水第七十節 退而求其次第十八節 真人請過目第三十五節 雙拳難敵四手第七十三節 東方蒼龍七宿第二十九節 想必是天妖第五十四節 太歲頭上動土第五十六節 偏將陽九第一節 那裡是樂園第八十九節七寶金湯第八節 拿得起放得下第十節 打爛這座破城第四十九節 最後一代巴蛇第四節 天魔殿堪輿圖第四十節 滔滔冥河水第二百五十五節 力挽狂瀾第四十節 熱得不大對勁第一節 真仙三厄第二百六十七節 此言正合心意第七十一節 或可倚爲臂助第三十八節 銅頭鐵腳麻桿腰第五十五節 落肚爲安第九十九節 求人不如求己第十九節 金鱗化龍第七十一節 山水終有相逢時第二十七節 興師問罪第二十節 算人者人恆算之第一百四十八節 擇日不如撞日第三十三節 你可願拜我爲師第二十六節 身與河合一第八十二節 一點小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