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本章引用一些資料,闡述關於本書中的巨神的原形以及原來的傳說。

盤古的原形

盤古(或稱盤古氏或盤古大帝),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是惟一的一位可以被稱爲“頂天立地”的神,關於盤古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都普遍認同盤古是開天闢地的人物。盤古爲了人類而獻身,用自己的身驅創造了世界萬物。

中國“盤古開天”的民間傳說,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着一個巨星,形狀非常象一個雞蛋,在無際的黑暗雲霧中運行,萬賴無聲。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企圖把自己從圍困中解救出來。

經過一萬八千年艱苦的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只聽一聲巨響,巨星分開爲兩半。盤古頭上的一半巨星,化爲氣體,不斷上升。腳下的一半巨星,則變爲大地,不斷加厚,宇宙開始有了天和地。

關於盤古的傳說。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聲巨響,“大雞蛋”碎了,千萬年的混沌黑暗被攪動了,其中又輕又清的東西慢慢上升並漸漸散開,變成藍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的下降,變成了腳下的土地。盤古站在這天地之間非常高興。

盤古很怕天地再合攏起來還變成以前的樣子,他就用手撐着青天,雙腳踏着大地,讓自己的身體每天長高一丈,隨着他的身體增長,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這樣又過了十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長得有90000裡那麼長了。

盤古憑藉着自己的神力終於把天地開闢出來了。可是盤古也累死了。盤古臨死前,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四季飄動的雲;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傳說,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另一路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精魂並沒有死,他的精魂附着於大地,成爲歷史第一古神,並有盤古印傳世,成爲中國古文化的源泉,伏羲,盤古天王,黃帝,元始天尊,元始天王,都有歷史根基,唯獨盤古少文;然盤古創世之功在歷史文獻重複出現,成爲中國文化又一起源,大德莊重,源遠流長。另有一路文化起源,卻無歷史記載,女媧曾拜盤古爲師,女媧因此莊重,成爲又一路創世神。而女媧又曾輔佐西王母。

關於後代

相傳盤古開天之前,一片混荒,萬天混沌,萬物猶蒙沌!盤古想開天之後,怎麼辦呢?把自己的身體變成天地萬物。那自己沒有傳人怎麼辦?

想把自己的本領和性格傳給自己的後人。他在把自己的身體全部變化成天地萬物後,剩下眼睛與頭髮。

等眼睛化做日月星辰之後,他把自己的眼淚藏起來,還有自己的兩根頭髮也藏起來,等過了不知道數年,有億億億……年,當有熊國的國君少典從一個小山丘經過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盤古的眼淚。天空長虹貫日,氣象萬千,祥瑞祥和,第一個存在的民族就是伏羲一族,所以伏羲稱爲人祖,意思是人類始祖,人類始祖經過了若干年後,其中一個民族少典就有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軒轅黃帝,他與炎帝結盟。成爲中國最有名的國君--黃帝。

夸父原形。

夸父,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人物;在中國神話傳說及東方神話之父袁珂所著《中國神話傳說》中非常精彩。黃帝王朝時代,在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孫,稱夸父族。因爲他們長的個個身材高,力氣大,所以又稱巨人族。他們仰仗這些條件,專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幫助蚩尤部落對抗黃帝部落,後來被黃帝打敗。夸父族人是一個熱心公益,善於奔跑的人。

關於夸父追日

黃帝王朝時代,在北方大荒中,有一座大山,拔地而起,高與天齊,故曰“成都載天”。那山削巖絕壁間雲霧繚繞,松柏挺立,一派雄偉壯麗的景色。在這仙境般的大山上,居住着大神后土傳下來的子孫,叫夸父族。他們個個身材高,力氣大,專門喜好替人打抱不平。當南方蚩尤被黃帝打敗,派人來夸父族救援時,夸父族多數覺得應該幫助弱者,於是決定出兵參加反對黃帝的戰爭。

蚩尤族人得到了夸父族人的幫助,

如虎添翼,再和黃帝作戰時已經勢均力敵,相持不下了。黃帝的軍隊的暫時敗北,急的黃帝一籌莫展。於是上泰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有一個自稱“玄女”的婦人前來拜見黃帝,教他兵法。

接着又有人給黃帝送來了昆吾山的紅銅,供他造寶劍用。這把寶劍斷金切玉,削鐵如泥,顯示了上古青銅時代的冶煉技術。從此,黃帝籍此所學行軍佈陣,

在涿鹿大戰中,終於擊敗聯軍並殺死蚩尤,剩下的夸父族人跑回了原住地。不久,大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太陽象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龜裂,江湖涸乾,一片荒涼。夸父族全體出動找水抗旱,但江湖涸乾,到哪找水呀?夸父首領氣急了,發誓要把太陽摘下來。太陽見夸父真發火,也有點心慌,加快速度向西落去。夸父首領撥腳就追。太陽滑行得更快了,一面向夸父射出熱力,想阻止他前進。夸父儘管汗如雨注,卻不肯停步。追呀追呀!夸父瞬息間已追了萬里。看看快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看你往哪逃!”夸父高興極了!太陽眼看無處可逃,冷笑幾聲,殺了個回馬槍——將所有的熱量一齊向夸父射去。夸父一陣頭暈目眩,眼前金星亂迸,口乾舌焦,雙手不覺軟垂。“不能倒下去!”夸父一面鼓勵自己,一面俯身去飲黃河的水,想喝點水後再捉太陽。哪知他喝乾了黃河,連渭水也喝乾,還是感到口渴難忍。倔強的夸父決心去喝大澤的水,再去和太陽較量。

大澤又叫瀚海,是鳥雀們孳生幼兒和更換羽毛的地方。夸父剛走到大澤邊,還沒俯下身來,一陣頭暈,轟地一聲,象座大山似的頹倒了。

夸父遺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把手杖奮力往太陽拋去,閉上眼睛死了。第二天早晨,太陽神氣活現的從東方升起,一看頹然而倒化成大山的夸父,也不由暗暗欽佩夸父的勇氣。說也奇怪,經太陽光一照,夸父的手杖竟化成一片桃林,滿樹掛着碩大的果實。

那是這位熱心公益、不辭勞苦的夸父巨人族的領袖夸父,爲後人最後一次留下的好處啊!夸父追日的行爲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雖然不切實際,卻也顯示出原始社會人們心靈和思維的簡單。

古時候,北方有一個巨人,名叫夸父,雙耳掛着兩條黃蛇,手裡拿着兩條黃蛇,住在一個荒涼的山上。

夸父生性喜歡探求。有一天,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想看看太陽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他邁開雙腿,象一陣風似的跑起來,眨眼之間就跑出了幾百裡。

夸父自不量力,一心要追上太陽,一

直追到禺谷。這是太陽落下的地方,落日象一團火球,烤得夸父口乾舌燥。他渴得要命,跑到黃河去喝水,黃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趕到渭河。渭河的水也喝於了,還是不解渴。他又往北方的大湖趕。沒有來得及趕到大湖,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死的時候,丟掉了手裡的柺杖,柺杖落下的地方,變成了一片桃林。夸父的身軀變成了一座大山,稱爲夸父山。桃林、夸父山都在現在的靈寶市。靈寶市古時候叫做桃林縣,從函谷關以西直到華陰,三百里間桃林茂盛。夸父山在靈寶市陽平鎮東南靈湖峪和池峪之間。

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有一座巍峨雄偉的成都載雪山,山上住着一個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領叫做夸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爲了本部落的人產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衆人跟洪水猛獸搏鬥。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爲裝飾,引以爲榮。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乾了河裡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夸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爲大家服務。

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就從東海邊上邁開大步開始了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轉,夸父在地上疾風一樣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飢;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打盹。他心裡一直在鼓勵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熱辣辣的太陽就在他自己的頭上啦。夸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穿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陽了。

這時,夸父心裡興奮極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陽的時候,由於過度激動,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頭昏眼花,竟暈過去了。他醒來時,太陽早已不見了。夸父依然不氣餒,他鼓足全身的力氣,又準備出發了。

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夸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

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乾了,當務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於是,夸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裡的水,黃河水被他喝乾了,他又去喝渭河裡的水。誰知道,他喝乾了渭河水,還是不解渴。

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大湖的水。可是,夸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後裔。

爲了紀念夸父族人的公益爲人的大無畏精神,人們尊崇夸父族的首領爲誇娥氏(又寫作誇蛾氏),把夸父族的後人傳說爲天界的人物,其中夸父族首領的兩個後代也是力大無比,被玉帝封爲大力士。

這在中國著名神話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有段故事,玉帝命令誇娥氏兒子搬走了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女媧的原形傳說。

女媧氏是五氏之四,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她和伏羲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中華世界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依然艱難。

這時,偉大的各種神祇人物,應運而生。

就在三皇之後,又經過漫長的若干年代,出現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個級別神祇。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着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

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爲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人物簡介。

女媧,又作女希氏,又稱女媧氏、女媧娘娘、媧皇氏、鳳裡希、始祖母神,生於古成紀(地名),傳說她有神聖之德,人首蛇身,摶土造人,故稱媧皇。五氏之四。 後來成爲中國傳統國教道教中的一位女性神,全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簡稱地皇。是傳說中華夏民族的始祖。《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中稱女媧氏風姓,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爲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相傳爲中國樂器鼻祖之一。

又傳她與伏羲兄妹相婚,教民結網漁獵,卜八卦。

相傳女媧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生下伏羲。伏羲人首蛇身。《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說:“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載。不承五運。

一曰。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當其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承木。

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天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

女媧,是中國神話譜系中一位古老的女神。她的主要神蹟:一是煉石補天,二是創造人類。

關於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見於《風俗通義》:上古的時候,盤古從混沌中開闢了天地,臨死化身,又創造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蟲魚,但就是忘了造人。

女媧神取了一些黃土,摻些清水,和了一堆泥巴,然後用水照着自己的形象捏了一個小人,往地下一放,這小人竟然活了,圍着女媧又唱又跳。女媧又繼續用手揉和摻了水的黃泥,造了許多男男女女。

女媧想用這些小人去充實大地,但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很久,已經相當疲倦了。最後她拿起一根繩子,伸到泥漿裡去,然後用力一揮,泥點濺落的地方,立即出現了一個個歡喜跳躍的小人。這些小人成羣地走向平原、谷地、山林,從此以後,地球上纔有了人類。

還有傳說女媧與伏羲兄妹相婚,教人民結網漁獵,占卜八卦,伏羲建立了婚姻制度。《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記載女媧在伏羲去世後管理族人,但是她只是行伏羲之道沒有變革,倒是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鼻祖之一。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

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爲廣泛深遠。

(本章完)

第十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章第三章第八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九十五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五十七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十九章第七十四章第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零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章 出戰未捷第六十章第六十二章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七十章第六十三章第九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九十六章第二十九章 下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十章第八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九十二章第九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八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七章第七十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九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十九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六十七章第四十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十章第二十七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六十五章第七十章第四十章第九十八章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