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國際新局勢

隨着蘇聯的解體國際形勢又發生新的變化,首先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美國的暗中策劃下導致執政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相繼垮臺,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爲東歐劇變。西方社會也稱爲1985年革命,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爲西方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盪。

最先在波蘭出現,後來擴展到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東歐劇變的實質是東歐各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性質發生改變。

這一事件也導致華沙條約組織全面解體,二戰後期美蘇爭霸的局面被中美對抗所取代。

美國一些政治家針對東歐事件發表了一系列評論,他們都認爲舊的冷戰結束,新的冷戰對抗又在中美之間展開,並且這次對抗將比美蘇之間的爭霸更加兇險和激烈。因爲中國領導人比蘇聯人更有遠見,他們不會忽視人民的生活需求,你只要睜眼看看風靡全世界的中國製造就能明白這一點。

在這場對抗中美國依舊處於弱勢地位,畢竟中國人有着領先全世界的技術,他們同樣有着世界上最爲強大的空軍和陸軍,美國人自己也就在海軍方面稍稍有些自信,即使中國戰勝了蘇聯海軍依然改變不了美國自認是全球第一海軍的觀念。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百分之八十的軍事力量,雖然在中蘇戰爭中蘇聯損失了三分之一的海軍力量,但是它仍然是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海軍力量。俄羅斯海軍分爲兩大艦隊分別是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海艦隊,分別駐守在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

如今華沙條約組織已經解體,俄羅斯爲了對抗來自東方的威脅加入了北約軍事組織。俄羅斯加入北約加速了該組織在東歐地區滲透,1985年底波蘭、捷克共和國和匈牙利繼俄羅斯之後相繼加入北約。

明年,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斯洛伐克也可能加入北約。到那時,芬蘭、瑞典和奧地利也將選擇加入北約軍事聯盟。屆時只剩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最後在國內、國際兩面的壓力下從本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出發,也會選擇加入北約。

至此北約將全面接收蘇聯解體後的東歐“安全真空”,建立以北約爲核心的未來安全新機制。以此來應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勢力。

隨着蘇聯的解體標誌着舊的冷戰格局的結束,中國的強勢崛起則意味着新的冷戰局勢的形成。不管中國人自己是否願意,他們都已經成爲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就連美國人都不得暫時避其鋒芒。

北約東擴的國際影響是深遠頁廣泛的,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不確定性。國際上許多政治家、軍事理論家都對此作過分析和推斷。

例如,有一種觀點認爲,北約東擴是冷戰的延續,只會加劇緊張局勢。因爲東擴無端地激起了中國對被包圍的擔心,它對北約東擴不會袖手旁觀,只能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加強自身的軍備實力,重整核力量等。

另一種觀點認爲,北約東擴將使美國失去控制和領導歐洲諸國的地位,世界將更加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對歐盟各國來說,基於安全利益可以勉強接受美國的意圖,但在經濟利益上,將會出現更大的矛盾,以至於各國從長遠角度來說都不願接受美國的這種帝國政策。

還有的觀點認爲,北約東擴將使獨聯體解體不可逆轉,獨聯體將出現“文明離婚”;甚至還有的觀點認爲北約東擴可使日益強大的德國安分守己等等。

但現實地看,北約東擴的國際影響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歐洲一體化進程將會加快,歐盟的實力設將會增強,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同時,歐盟與美國的矛盾會越來越多,歐盟與美國的距離將會拉大,北約的性質和職能也會發生變化,至少要改變舊的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形象和色彩,歐洲的命運將由歐洲人自己來主宰,當然了在遏制中國這一共同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在新的冷戰局勢下歐盟和美國將是以合作爲主,只不過歐盟增加了自主的權利。

這種趨勢已經慢慢成爲現實,如歐洲經濟實力的增強、歐元的發行和啓動、歐盟主要國家對中東局勢的處理等等。

第二,俄羅斯將重塑自我,改變對內、對外政策,尋找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出路。俄羅斯對北約東擴一直是在被動中尋求主動,在國內局勢不穩的情況下,調整對外政策,爭取外部支持。

在軍事上,重新調整部署,組建新的軍隊,重新重視核力量的作用,放慢核裁軍步伐等,以取得討價還價的籌碼。

在經濟上,利用傳統的經濟依存關係,實行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以取得經濟的重新崛起。在政治上,贊成建立世界多極格局,並努力提高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地位。俄羅斯依舊沒有放棄崛起的雄心,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1986年2月訪問意大利時曾說:“歷史證明,建立世界霸權的企圖任何時候都不會長久,建立多極世界的趨勢今天已經形成。”

第三,在一個特定的時期,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干預將會越來越明顯。舊冷戰以後,美國失去了昔日的對手,但也找到了新的更爲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成了世界上推一的超級大國的中國,北約東擴又將其軍事勢力範圍大大擴大,以致其帝國霸權思維與日俱增,如何擊敗中國成爲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成爲美國今後主要的任務。

總之,北約東擴是影響國際局勢的一件大事,目前還在進行之中,有許多不定因素,因此,中國應密切關注實際局勢的發展,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確定我們相應的策略。

現在中國正全面處於戰略退縮階段,中國正全面消化到手的勝利果實估計沒有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美國等國家趁着中國暫時無暇插手世界局勢的機會,準備進一步擴大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特別是美國打算向中國學習,先找一些弱的國家開戰來提高自己軍隊的實戰能力,美國現在就像一隻飢餓的狼四處尋找下手的機會,最後美國把目標對準昔日的盟友——伊拉克。

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損失慘重,在被中國支持的伊朗狠狠地教訓一頓後老實了一陣子,根據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顯示伊拉克爲了彌補戰爭中的損失它把戰爭的魔手伸向了另一個領國——科威特。

很多情報顯示伊拉克將在不久之後就會對科威特發動襲擊,這是美國重返波斯灣地區的最佳時機,至於盟友伊拉克早就被追求利益的美國人丟到了太平洋海底。

伊拉克一個彈丸小國也想像中國學習,想要通過戰爭獲得豐厚的回報,蘇聯被中國打敗之後,造成中東地區權力失衡,伊拉克爲了謀求地區霸權同時解除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及其他海灣國家300億美元債務。

還有就是伊拉克野心勃勃的想要控制中東大部分的油田以及解決長期困擾它的出海口問題,成爲海灣的地區性強國。

總之,伊拉克處心竭慮想要發動對科威特的戰爭,美國則在一旁虎視眈眈,準備在關鍵時刻對伊拉克發動致命一擊。

總之,隨着蘇聯解體、兩伊停戰中東的局勢不僅沒有緩和下來反而越來越緊張起來。

與此同時亞洲的局勢反而平穩下來,整個亞洲再也沒有可以抗衡中國的國家和組織,在中國的倡導下亞洲聯盟正式在中國香港掛牌成立。

亞洲所有獨立的國家都加入其中,包括退縮在南亞西部的印度和美國的盟友韓國、菲律賓兩國。同時還有剛剛獲得獨立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幾個中亞國家,亞洲由於南亞多出十幾個小國,雖然少了印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錫金幾個國家。

但是依然使得現在亞洲比原有歷史上多出有5個國家,因此亞洲聯盟成立時共有53個成員國。

亞盟成爲在中國成立的第三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性組織。該組織的成立標誌着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達到巔峰,即使是菲律賓和韓國也在想法設法的想要和中國緩和關係,甚至在兩國內部都出現一些拋棄美國重新進入大中華文化圈的呼籲,而且隨着中國打敗蘇聯這種傾向就更加的嚴重,美國已經預見到其將失去在亞洲的基地的局勢。

畢竟中國是不可能允許美國在其眼鼻子底下搞幺蛾子的,就像美國不希望中國插手美洲事務一樣,因此美國已經逐步減少在菲律賓、韓國軍事力量,當然了要想美國乖乖退出亞洲這是不可能的。林峰知道最終,很可能是中美兩國就某一問題達成協議,換取美國退出亞洲的條件。

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5章 印尼排華(下)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91章 道德建設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6章 戰後風波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5章 財政會議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162章 前哨戰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8章 國慶閱兵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231章 “講和?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165章 揭幕戰(2)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一百零五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1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31章 “講和?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30章 “喪心病狂”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一百零七章 衝突之後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9章 跨過1970第36章 廣交會(下)第46章 戰爭結束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45章 SARS陰謀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15章 印尼排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