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中蘇戰爭(2)

戈爾巴喬夫已經被國內的政治集團所綁架,他不得不做出和中國進入全面衝突的決定。蘇聯國內的政治集團爲了轉移內部矛盾他們急需一場戰爭,因此中蘇邊境衝突正好給了他們一個開戰的藉口。

在某些蘇聯人眼裡中國永遠都是弱者,儘管中國曾經打贏了幾場邊境戰爭,但是在這些人眼中,中國人打敗的對手怎麼能跟偉大的蘇聯軍隊相比。只要這次再次戰勝中國,蘇聯國內的不利局勢說不定就能得到徹底解決。

畢竟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到時候僅僅是賠償款就能讓蘇聯享用不盡,到那時蘇聯就可以一舉扭轉被動不利的態勢,重新掌握主動權。

蘇聯國*部下達了針對中國的軍事命令,蘇聯遠東軍區、西伯利亞軍區所有部隊開始了戰爭準備。中國方面接到蘇聯的軍事行動情報後,也召開了由新疆軍區、蘭州軍區、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臺灣軍區五個軍區高級指揮員參加的軍事會議。

會議一開始林峰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蘇聯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蘇軍目前駐紮亞洲地區總兵力約爲100萬,坦克13300多輛,飛機4250架。其中蘇軍駐亞洲地區陸軍爲50個師左右,兵力大約爲60萬人。

在中蘇邊境東部,遠東軍區共有3個集團軍和1個步兵軍,共計15個機步師,4個坦克師和2個空降突擊師,其總部設在哈巴羅夫斯克,也就是我們的伯力;貝加爾軍區3個集團軍,共10個機步師,3個坦克師,總部設在赤塔;西伯利亞軍區5個機步師,總部設在新西伯利亞市,最近又從歐洲分別調到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赤塔1個機步師,2個坦克師。蘇軍在中蘇邊境西部,有中亞軍區8個機步師,1個坦克師,總部在阿拉木圖。

另外,蘇聯在亞洲部署了6個空軍集團軍,2個運輸航空兵師,他們主要作戰單位有:蘇軍第1獨立遠東空軍集團軍、第23空軍集團軍、新西伯利亞空軍集團軍、阿拉木圖空軍集團軍、第6空軍集團軍、第8獨立重型轟炸航空兵軍、2個運輸航空兵師,擁有各型飛機約2600架、其中作戰飛機約2100架、人數約10萬人;而且,蘇聯在亞洲還駐有三個防空軍,他們分別是:第11獨立防空集團軍、第14獨立防空集團軍、塔什干獨立防空集團軍,擁有作戰飛機1100架、防空高炮6000門、雷達1100部、人數約17萬人。

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在亞洲的海軍擁有各型艦艇431艘、排水量92萬噸,其中主要作戰艦艇132艘、海軍飛機406架,海軍人數約13萬人,總部在海參崴;戰略火箭軍擁有洲際導彈14枚,洲際導彈發射基地4個、中程導彈101枚、有21處中程導彈發射基地,人數約8萬人。

加上蘇軍駐亞洲軍力的總部、院校等亂七八糟的約4萬左右人。總計蘇軍駐亞洲部隊總兵力約100多萬人,上述所說的就是蘇軍在亞洲總的兵力情況。

我軍這次總共出動12個集團軍陸軍大約有40萬人,空軍10萬人和百分之八十的海軍力量。海軍除了東海艦隊負責本土防禦外,南海艦隊、臺灣艦隊、北海艦隊主力大約30萬人參加此次對蘇戰爭”

說到這裡林峰看了一眼在座的高級將領,接着說:“我軍的總的戰役目標就是被他們佔據了近100年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烏蘇里江以東至日本海西岸地區。

收復由於《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所失去的那相當於法德兩國的面積總和的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另外我們還要收回了被他們在1727年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時騙去的貝加爾湖以東漠河以西地區。”

代號爲“漢風”的戰役行動,在總參的部署下,中國北方部隊開始了戰役準備工作,整個戰役分爲東中西三個主要突擊方向。

戰爭一開始蘇聯整個北方將遭受中國空軍將近五千架飛機的瘋狂轟炸,隨後中國陸軍從東中西三個方向正式向蘇聯進攻,海軍以消滅蘇聯太平洋艦隊爲主要作戰目標。

1985年年2月15日20時,林峰下達了全線進入預備攻擊的命令。各部隊開始進入進攻陣地。2月16日2時30分,林峰宣佈“漢風”開始的命令,通過地球同步通訊衛星,同一時間傳達到所有進攻部隊團一級指揮機關。

與此同時臺灣軍區的太空部隊開始利用衛星武器優先向所有的蘇聯衛星發起攻擊,女媧一號也已進入太空,利用其本身裝備的激光炮、粒子炮、飛彈對蘇聯所有衛星進行毀滅性打擊。

一時間蘇聯國內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所有依靠衛星運轉的軍事和民用設施全部陷入停頓狀態。前線部隊只能依靠原有的有線通訊設備進行聯繫,蘇軍部隊頓時成了沒了眼睛的瞎子,中國五千架飛機已經悄然越過中蘇邊境,他們向着各自的目標撲去。

同一時間,各集團軍各種短程導彈,遠程火箭彈,飛向了蘇軍陣地的交通樞紐、對師、團一級的指揮機構及炮兵陣地、雷達站、部隊營房,對其施以毀滅性打擊。

空軍戰略轟炸機以及中國導彈部隊在接到攻擊命令後,立即對蘇聯在亞洲的戰略火箭軍的4個洲際導彈發射基地、21處中程導彈發射基地進行了精準的打擊。

中國空軍在總攻發起的第一時間,對蘇軍在遠東地區的40多個機場發射了內裝填有300枚小炸彈和2000顆小地雷的反跑道導彈。用於破壞蘇軍的機場跑道。

這種反跑道導彈是採用後世的技術生產的,它鑽入跑道後能在最佳深度起爆,以到達對其跑道破壞程度的最大化。爆炸的同時把內裝填300枚小炸彈和2000顆小地雷拋灑向四周,以阻止蘇軍機場場站跑道維修人員對其進行修復,破壞維修設備,殺傷修復機場的人員。

反跑道導彈的使用,破壞了蘇軍遠東空軍的各機場跑道,使蘇聯遠東空軍飛機不能正常起飛,對贏得開戰初期制空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摧毀了蘇聯的衛星通訊之後,中國空軍開始對蘇聯展開電磁戰,各種無人機、電子作戰飛機以及新裝備的近兩百架第六代戰鬥機對蘇聯的各個雷達基地發射了近千枚電磁炸彈。

電磁炸彈在戰場上的應用主要是破壞敵人的電子系統。靈敏度越高的無線電電子系統越容易被電磁炸彈爆炸時,瞬間釋放出來的強大電磁場所破壞。

它作爲中國軍隊對蘇軍實施信息打擊的主要武器,並且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效果。電磁炸彈,使蘇聯在亞洲的軍區大部分地區的防空系統和常用的指揮、通信系統及其它軍民用電子設備受到了巨大電子殺傷;使蘇軍裝備中的大部分電子器件被燒燬擊穿,損壞嚴重,雷達系統和防空高炮的指揮通信系統全部癱瘓。

對蘇軍電子發射實體一經探明,空軍的電子對抗機便對其從空中實施精確的打擊。

蘇聯軍隊面對着中國如此不對稱的打擊完全懵了,所有蘇軍指揮官開始變得驚慌失措,因爲這和當初他們預想的戰爭情景完全顛倒過來。

現在蘇聯國內亂成了一鍋粥,軍區首長聯繫不到下級部隊,基層指揮員也只能聯繫到師一級首長,他們雖然知道這是中國軍隊的攻擊,但是誰也沒想到中國的打擊如此的兇猛。

中國第一輪的打擊就將蘇聯在亞洲的部隊完全打亂了,所有軍隊只能就地組織反抗,而不能和整個戰線聯繫起來。

中國陸軍在空軍奪取了制空權之後,隨即在東中西三個方向發起攻擊,攻擊羣的最前面就是臺灣軍區剛剛完成了軍事改革的第1、2集團軍。兩大集團軍主力部隊在空軍部隊的掩護下,向蘇軍陣地全速進攻。

此時東北的冬天,白雪皚皚,千里冰封,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的樹枝,不留半片殘青,忍受着數九寒冬來自西伯利亞的呼嘯的冷風。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第39集團軍按照對蘇戰爭的統一命令,開始沿着十多條伐木的林道和臨時修建的簡易公路進入了黑龍江右岸預設的進攻陣地。

他們的對面就是被沙俄通過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佔去的中國領土海蘭泡和被沙俄強行搶佔的江東64屯。

江東64屯這塊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中國曆代政府,無論是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政府或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來沒有承認沙俄和蘇聯佔領這塊領土的合法性。

就是按照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兩個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的規定,這也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江東64屯,是指黑龍江左岸,從愛輝縣黑河鎮對岸的精奇裡河口處開始,往南直到孫吳縣霍爾莫津屯對岸處爲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長約140裡,東西寬50——70裡。這裡很早就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歷史上曾有過64箇中國居民村屯,因此人們習慣地稱它爲江東64屯。

江東64屯居住着漢族、滿族、,“土地膏腴,人民勤農爲務,年產諸糧,富甲全省”,是黑龍江中游最富庶的地方。

在1858年,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機會,強迫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規定以黑龍江爲中俄兩國邊界,割佔了江左的大片中國土地。

但該條約的第一條,對處在黑龍江左岸、爲中國人歷代居住的64屯作了如下規定:“原住之滿洲人等,照舊準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着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中國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根據這個條約規定,中國人在64屯享有居住權,中國*府對該處人民享有管轄權。可是1900年(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沙俄乘機開始驅逐江東64屯的中國人過江出境。

1900年7月,俄軍警接得“消滅我境內出現的中國人,不必請示”之命。7月17日,俄國派出一支軍隊越過精奇里江,撲向江東64屯。俄軍驅趕大批屯民“聚於一大屋中”,舉火焚燒,逃出者不足半數。

俄軍沿着江邊,一個屯子挨着一個屯子,將中國居民房屋縱火毀盡。死裡逃生的中國居民扶老攜幼,逃奔黑龍江邊,因江水阻隔,繞越不能,只得露宿江灘,哭號悽慘。頃刻,俄騎兵追來,槍擊如雨,中國居民的鮮血又一次染紅了黑龍江水。

7月18日,又一支俄軍渡過精奇里江,繼續焚燒“滿人村屯”,僅在博爾多屯一處就槍殺了上千名中國居民。又將未及渡江者,不分男女老幼,農夫工匠,各業人等,一同*入江中。

除數十人遊過江岸得生外,其餘人等皆被*溺死江中,浮屍蔽江數日不絕沙俄就是這樣的霸佔了這塊上地。

1902年中俄議和後,雖經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還,但沙俄政府卻採取種種無賴手段,拒絕原住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園。江東64屯問題遂成歷史懸案。

一直到199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前蘇聯劃定邊界時,由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簽訂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放棄該地主權。

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14章 印尼排華(中)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94章 中蘇戰爭(3)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62章 前哨戰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38章 林峰大婚第30章 “喪心病狂”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67章 “核大戰?”第8章 釣*島風雲(上)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67章 太空計劃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45章 戰爭尾聲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9章 “假冒風潮”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章 夢醒月球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162章 前哨戰第67章 太空計劃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68章 佈局非洲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88章 國慶閱兵一百零七章 衝突之後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22章 中國“心臟”第158章 全球備戰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4章 小康計劃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44章 琉球海戰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169章 非洲風雲之血腥廝殺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165章 揭幕戰(2)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64章 進軍波斯灣(2)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5章 財政會議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90章 爭霸太空第87章 收復蒙古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