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

隨着中國又一次取得戰爭的勝利,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再次提高。世界上一些國家都知道中國人現在不好惹,他們仗着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肆意打擊他們看着不順眼的國家。

西方一些國家都在極力宣揚“黃禍”再次降臨,華夏人要對曾經侵略過他們的國家展開報復,對於這一點林峰建議國內不要進行否認,而是保持沉默。結果導致這種言論愈演愈烈,西方一些曾傷害過中國的國家也變得疑神疑鬼。

特別是隨着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對外政策也越來越強硬,使得這些國家也變得戰戰兢兢。這種狀況隨着中國當着美國的面將以色列胖揍了一頓之後達到*,至此西班牙等一些國家才知道原來關鍵時刻美國也保護不了他們。

於是,這些國家在某些勢力的撮合下聯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抵禦華夏同盟”,目前該同盟中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五個歐洲國家。參與該組織的國家都是過去歷史上對中國做出很大傷害的國家,爲了防止將來中國的報復行爲而聯合在一起。

中國目前正處理自己家門口的一些事情,還沒有時間理會西方反華勢力,但是林峰已經在心中記下了這一筆筆的帳,將來總有一天會連本帶利的討回來。現在中國已經插手馬六甲海峽,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對中國至關重要的海上要道,蘇門答臘島華人自治區事實上就是中國又一個新的省份。

爲了進一步控制亞洲國家,中國中央政府於1983年5月1日在上海召開新時期亞洲國家經濟論壇,得到中國邀請的所有亞洲國家都表示願意參加此次會議。就連剛剛建國的巴勒斯坦國也將參加這一次會議,該國總統阿拉法特表示這是巴勒斯坦重返世界舞臺的重要標誌。

20世紀80年代,隨着中國的崛起,國際形勢日趨緊張,但是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還是漸漸漸成爲潮流。同時,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也明顯上升。

在此背景下,1983年4月,中國領導人提議召開亞洲地區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相互間經濟合作問題。1983年5月1日,中國上海——大陸經濟最爲發達的城市,上午十時亞洲各國領導人開始逐步走入會場。

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平站在一衆亞洲領導人中間,兩邊分別是巴基斯坦總統和柬埔寨國王這兩個中國聯繫最爲緊密的盟友,其他如新加坡總理、緬甸總統、越南總書記、日本首相、泰國國王、伊朗總統、沙特總統等其他亞洲國家領導人分列兩邊。

除了這些主權國家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臺灣作爲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以一個地區政府身份也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是因爲臺灣的經濟收入都已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且它是公認的世界上科技最爲發達的地區。

鄧主席也十分贊同臺灣以特區政府的身份加入該組織,這樣有些中國不便說得話可以通過臺灣代表講出來,可以方便中國*作一些事情。其他國家也沒有反對臺灣地區的加入,畢竟臺灣的經濟實力在那擺着,而且人家正主中國都沒有表示反對,自己就不要做這個惡人了,弄不好還得兩頭得罪。

1983年5月,中國、巴基斯坦、日本、韓國、沙特、伊朗、巴勒斯坦、柬埔寨等亞洲20個國家在中國上海舉行了上海經合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着這一組織正式成立。

1983年6月,上海經合組織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通過《上海宣言》,正式確立了這一組織的宗旨和目標,即“爲該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經濟的增長與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

上海經合組織總部就位於上海市黃浦江東岸的浦東。浦東原本是發展落後的一個地方,以致流行着“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幢房”的說法。自從1970年中央宣佈開放浦東以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機遇,利用上海的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快對浦東的建設,浦東迅速崛起。

一時間,數條黃浦江地下隧道和楊浦、南浦等數條跨江大橋把浦東和浦西聯繫在一起,道路、綠地和高樓大廈迅速取代了原有的農田和工廠廠房。“東方明珠”電視塔等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在很短的時間內,浦東就成爲了令世人矚目的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並極大地推動了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浦東的開發表明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上海經合組織採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的合作原則,所作決定必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認可。上海經合組織的組織機構包括部長理事會——最高決策機構:由成員國一名部長組成,負責議定該組織的各項重要問題;執行委員會——最高行政機構:由成員國分別提名、協商同意後任命組成,負責實施條約和處理各項日常事務;亞洲議會——監督和諮詢機構:由成員國推派議員組成,擁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可全盤否定理事會的預算草案,並要求提出新草案;亞洲法院——最高仲裁機構:由成員國協商同意後任命組成,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領導人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委員會和專題工作組等。

其中,領導人正式會議是上海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上海經合組織總人口達20億,約佔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7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的47%;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量的60%。這一組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後上海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和全球範圍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爲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的大家庭精神是中國領導人在領導人正式會議宣言中提出的。爲該地區人民創造穩定和繁榮的未來,建立亞洲經濟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要深化開放和夥伴精神,爲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並支持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

在圍繞亞洲經濟合作的基本方針所展開的討論中,以下7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它們是: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被稱爲反映上合組織精神的7個關鍵詞。

與此同時上海合作組織還接受了巴西、阿根廷、古巴、澳大利亞、法國五個觀察國,現在上合組織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合作組織。也是繼華沙和北約兩大軍事組織後最具影響力的區域合作組織,中國作爲該組織的發起國和成員國將在該組織中扮演重要的一員。

上合組織第一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就是關於各國簽定關稅同盟協議,關稅同盟是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

其目的在於確保亞洲國家的市場,抵制美國和歐洲產品的競爭,促進內部貿易的發展,積極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雖是從經濟領域着手,但從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政治目標,只是由於各成員國對所謂政治領域的敏感性,在這些領域的主權讓渡方面的困難使政治聯盟一直只是一個口頭上的目標而已。但畢竟還是啓動了亞洲的政治合作。

美國和歐洲、蘇聯對於中國牽頭成立這麼一個大型經濟合作組織十分的警惕,他們曾經也想要加入該組織,可是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他們都強烈的感受到中國咄咄*人的擴張戰略,美國人覺得有一個蘇聯就夠他撓頭的了,現在中國也露出了想要爭奪世界霸權的想法,就更使他麻爪了。歐洲一些國家則更加恐懼了,本來他們就生活在蘇聯的陰影下,好不容易有美國擋着才能戰戰兢兢的活下去。

如今再加上一個一心想要恢復大中華榮耀的中國,況且這個國家對曾侵略過他的國家表露出相當大的敵意。因此歐洲一些國家的危機感更加的強烈了,這些國家在中國的刺激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當然上合組織並沒有包括全部的亞洲國家,比如朝鮮、伊拉克、印尼等一些亞洲國家因爲不同的原因都沒有加入該組織,但是林峰有信心將上合組織發展成亞盟。

最明顯的就是昆和組織成員國,柬埔寨等幾個國家這些年從昆合組織中得到很大的利益,每個國家基本上已經擺脫曾經困擾已久了貧困問題,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最近經濟發展十分迅速。20個成員國對於該組織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都認爲該組織的成立將大大促進成員國經濟的發展。

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61章 開發南海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45章 SARS陰謀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47章 戰後餘波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83章 消滅藏獨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192章 中國危機之中東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34章 軍事演習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84章 清算“印尼”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263章 簽字儀式(1)第35章 廣交會(上)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38章 林峰大婚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268章 核危機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81章 “拯救”趙雅芝一百零七章 衝突之後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31章 “講和?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