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

1970年四月中旬自從財政部內部會議結束後,行政院其他部門也緊密行動起來,首先經濟部新聞發言人首先正式向外界披露臺灣1970年經濟投資計劃。

這個龐大的經濟發展計劃引發島內民衆熱烈反響,這是政府第一次提出如此正式、詳實的經濟計劃。寶島內對這個計劃是議論紛紛,大家都覺得政府這次是真的要振興臺灣經濟了,這多少使得臺灣凝重的政治氣氛有些鬆動。

實施上,自從三月份以來,臺灣島內的政治氣氛逐漸轉爲緩和,特別是最近隨着行政院長蔣經國公開發表言論表示:“大陸和臺灣同種同源,雙方應該儘快解除敵對狀態,應該重新回到和平對話的軌道上,臺灣當局即日起將停止對大陸沿海地區的騷擾和內地的特務活動,將召回全部地下潛伏的特務人員,我希望國共雙方能夠開展第三次合作。”

隨着蔣經國的公開表態,給臺灣島內知識分子帶來很大沖擊,就好像壓在胸口的重石突然消失了,島內民衆好像長出了一口氣一樣完全放鬆下來。

以前,由於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敵對關係導致兩岸之間的幾乎斷絕了來往。大陸長期給臺灣民衆很大的壓力,如今隨着政府高調宣佈放棄武力對抗,今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戰火降臨到他們頭上,再也不用擔心隨時被軍警以間諜罪帶走了。

雖然這只是臺灣民衆自己一廂情願,但是林峰卻已經通過國民黨掌控的宣傳機構大力宣傳國共雙方開始走向和平的言論。同時讓一些御用文人發表一些早就準備好的文章,一時間,電視上、報紙上不少專家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論證兩岸雙方只有走和平統一這一條道路。

七十年代初是臺灣思想文化啓蒙的階段,對後世臺灣影響很大,不少人後來回憶起這個時代都說那確實是個黑暗與黎明交會的年代。在戰後臺灣,政治權力的控制讓整個社會幾近窒息,年輕人不是陷入虛無就是感到自己是失落的一代。讓七零年代成爲臺灣的啓蒙年代。

最近作爲蔣經國的助理林峰也頻頻出現在電視和報紙上,他年輕的面孔和犀利的言語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吸引了衆多年輕人的目光。

“大家知道現在臺灣最大毒瘤是什麼嗎?就是各地的黑幫分子,下階段政府將重點打擊黑幫,凡涉及的黑幫成員四月二十號之前向政府自首將寬大處理,否則等待你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我還要在此警告那些和黑幫勾結的政府官員你們不會有好的結果”林峰這段話在臺灣引起強烈的反響,普通民衆自然歡欣鼓舞,可是對於黑幫分子來說這不啻是一場惡夢。

林峰很清楚如今臺灣社會存在的一些幫會還沒有十幾年後的實力,後世衆多名震臺灣的大佬都是在這個時候發跡的。後世臺灣所有領導人都和幫派分子糾纏不清,這真是天大的笑話,現在林峰就是要趁着衆多黑幫還沒有崛起的時候一舉剷除他們,徹底根除縈繞臺灣的一大毒瘤。

爲了避免覆滅的命運,衆多幫派大佬匯聚一堂。臺灣竹聯幫總部旱鴨子陳啓禮、青蛇鄧國鋒、白狼張安樂還有吳敦聚在一起也在討論林峰的言論。

陳啓禮看了一眼吳敦說:“阿敦,你說這次政府是來真的,還是和以前一樣雷聲大雨聲小,主要是來撈錢呢?”

吳敦沉默了一下說:“不好說,我有種不祥的預感,這次政府十有八九要來真的了”

“怕什麼,來真的我們還能怕他們不成?”鄧國鋒瞪着雙眼叫道。

陳啓禮沒理他,繼續對着吳敦說:“我們先按兵不動,看看四海幫行動,實在不行咱們就離開臺灣到南洋去。”

可惜的是,還未等黑幫做出反應,政府各部門在蔣某人的授意下,由情報部門和軍方聯合行動,蔣經國和林峰現場指揮下,於1970年四月二十日凌晨兩點展開掃黑嚴打行動。

這次可以說是一場雷霆萬鈞的行動,各個黑幫成員基本上都是在牀上被捕的,共抓獲一千多名黑幫分子,主要人員包括竹聯幫老大陳啓禮和四海幫老大馮祖語以及他們得力手下,這些人如果有命案在身那就不好意思了,等待他們將是死刑。

第二天早上,當島內民衆醒來發現島內空氣似乎清新了許多,八點鐘新聞頻道島內民衆看着侃侃而談的林峰,聽着那一長串的名單,內心深處第一次覺得政府還是有點可靠的。人們走到大街上以往隨處可見的阿飛、混混都消失的無影無蹤,許多以前囂張跋扈的黑社會分子都不見了蹤影。

九點整,臺北大部分民衆聚集在臺北市郊的一座廢棄軍事基地裡,在這裡將舉行黑社會分子公審大會。

事實上,林峰內心不太贊成這種公審制度,不過爲了在最短時間內剷除黑社會這顆毒瘤,震懾島內一些野心勃勃的人,他必須這樣做。

林峰看人聚集的差不多了,就站起來,“同胞們,公民們,經過一夜的努力戰鬥,現已將全部黑幫分子抓獲,這些人當中罪大惡極的將被執行槍決。一些罪名較輕的將被判處10年以上的有期或者無期徒刑,而且不準減刑。希望大家回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走黑社會這一條路將是死路一條,今後,政府每年都將展開掃黑嚴打行動”

“譁,槍決啊,”“啥?槍決?”

可以說林峰的話引起大家熱烈討論事先大家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個結果,就連那

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66章 反腐打黑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62章 前哨戰第267章 “核大戰?”第10章 釣*島風雲(下)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31章 “講和?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83章 消滅藏獨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89章 建設月球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78章 平凡日子第78章 平凡日子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267章 “核大戰?”第22章 中國“心臟”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145章 SARS陰謀第267章 “核大戰?”第83章 消滅藏獨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223章 排白法案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53章 中越戰爭(3)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14章 印尼排華(中)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65章 揭幕戰(2)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46章 戰爭結束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268章 核危機第84章 清算“印尼”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4章 小康計劃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91章 道德建設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25章 日本賠償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37章 中英會談第87章 收復蒙古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42章 戰爭準備第231章 “講和?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9章 跨過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