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勸誡

面前這位老人,身材高大,面色紅潤,白髮蕭然,但卻無有老態,整個人身長玉立,詢詢儒雅,看模樣有七十左右的年紀,當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儼然、宏然,恢恢廣廣、昭昭蕩蕩,一看便是位飽學宿儒、經術名家。

往這大廳裡一站,便使得這天雷門的會客廳一霎時就成了書院學堂一般,似乎這老者一開口,說的便是聖人之道,先賢之言。

如此氣度之人,李俠客生平從所未見,昔日十二連城的常舒遠也有幾分書生氣,但卻沒有老者這等博學鴻儒般的泱泱氣度,天劍袁飛雖然行事瀟灑果斷,卻少了這老者的中正平和,遍觀天下英雄,就李俠客所見之輩,能與這老者相提並論之人,也就十二連城的古拙龍了。

但是當初與李俠客相見的古拙龍,狀態明顯有點不對,當時李俠客只顧着生氣並未多想,後來想了一下,才覺察出不對來,堂堂的十三劍派的大派之主,就不可能是一個簡單之輩,說話辦事應該不會如此不爲人考慮,更何況自己還是他的“兄弟”,現在想來,定然是此人在心性方面出了什麼變故。

武者修行到武道宗師之後,再想更進一步,一般分爲兩條道路,第一條路便是進軍無上精神大道,提升自己的武道精神,最後以精神影響肉身,從而不經意間神通自顯,五感六識大幅度提高,能有種種神異之處,如今的魔門的很多大神通都與精神秘法有關,當初魔祖在半天崖上立下道統之時,整個半天崖都被魔氣侵染,白玉山峰,化爲墨玉之地,魔祖已經達到了以精神干涉外界物質的地步。

佛門弟子也都擅長此道,佛門高手將精神修煉到了極致時,甚至能喚醒前世記憶,打破胎中之迷,追溯本源,了悟輪迴,從而獲得大體悟,大神通,有的厲害的,可藉此跳出輪迴,成就正果金身。

至於第二條路,便是專注開發人體肉身,一步步熬練軀體,因爲人身自成世界,裡面有大寶藏,每修成一個境界,神通自顯,法力激增,異常了得,佛門的丈六金身,道門的不滅道體,都是其中代表。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條路,那便是精神與軀體同時修煉的法門,但這條路實在太難,佛門、道門、魔門都沒有齊頭並進之法。

畢竟修行大道從來沒有捷徑,走捷徑的一百個有九十九個都半路橫死,剩下的一個到最後也得轉投別的正法大門。

普天之下,只有儒家纔有一個身心俱證的修行正法,但有勇氣嘗試者,寥寥無幾,這條路着實太難,佛門還有提取三世金身的秘法,有了悟前生的取巧手段,魔門隨心所欲,率性而爲,身與心合,進境也是極快,道家最爲了得,有祖師傳法,有金丹玉符,遺世獨立,自由自在,在修行上,也不落後其餘宗門。

唯獨儒門修行最難,要入紅塵鍛鍊心性,又要規範自身,守規矩,立規矩,傳道受業解惑,協助天子,治理萬民,在這種環境中把持自己,使得本心不動,一路修持,那可比其餘的佛道魔三門要難得多的多,而且絲毫不能取巧,靠的乃是水磨工夫與心中一股浩然正氣。

儒門弟子修行如此不易,但一旦有成,卻也十分了不得。

真正的絕世大儒,在修持有成之後,當真是丹心一片,氣貫長虹,天下宵小,各大宗門都得讓他三分,一聲斷喝,能止天地亂,能使鬼神驚,寫祭文,九幽領命,書丹詔,天地動容,當真是威風到了極點,如此方爲聖人之道。

這些大宗門都有成聖之道,有前人的經驗可尋,可古拙龍身爲十二連城的老大,一門之主,卻是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的天賦才氣硬生生修行到了一門宗主的修爲,到了如今,應該是前路已斷,逼不得已,只能自己摸索。

當初李俠客在青城山上見到古拙龍時,他應該是精神修行上出了點問題,纔會舉止有點異常,否則斷不會如此對待李俠客。

但即便是精神狀態不對,卻依舊是一副宗匠氣度,爲常人所不及,而此時站在李俠客面前的白袍老者竟然有不遜色於古拙龍的氣度,卻又沒有古拙龍的霸氣逼人。

他看向李俠客時,眼睛溫潤明亮,如同多年好友一般,手指牆上掛着的山水墨卷,對李俠客笑道:“這幅山水畫,叫做《萬里河山圖》,是昔日畫師公羊普芳所畫,畫好之後獻給了當朝天子,後來他路過白帝城的時候,天雷門地十六代門主宴請他吃了一頓白河象牙魚,才讓他重新畫了一幅山河圖,只是第二次畫出來的時候,技法上是有了,卻失去了原來的一些銳氣。”

李俠客順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見牆上這幅古畫,迎面撲來的便是一座大山,在這大山一側,飛瀑流湍,古木參天,在看向遠處,只見霧氣濛濛之中,遠處的一道長河,一片大山,再遠處的一塊平原,都歷歷在目。

李俠客功聚雙目仔細看去,只見畫中山峰距離自己越來越近,山上的霧氣也越來越淡,片刻之後,瀑布湍流的聲音從他耳邊響起,水汽瀰漫周身,鳥鳴林內,風動樹冠,再仔細看去,飛瀑流湍迅速遠離,整個人視線陡然翻過眼前這座大山,視線從山陰處滑過,只見山陰處也有樹木叢林,叢林中也有溪流淙淙。

“這畫師的畫技當真了得,把這座山的背面也畫了出來!”

這個念頭剛剛生出,視線再次發生變化,山巒瞬間後退,遠處草原的長河迅速拉近,河面水流湍急,時不時的有魚兒在水底翻花上躍,大河兩側水草迎風搖曳,有漁船出沒在風浪之中,一葉小舟在風浪中穿行,着實危險萬分。

視線越過萬里長河,再次向前延伸,來到一個廣袤的平原,平原上沃野千里,村鎮城郭星星點點,大路上有正在趕路的行人,田野裡農夫正在收割莊稼,城裡熱鬧非凡,遊人如織。

只是剎那間,李俠客的視線不住變幻,呼吸之間,已經遊覽了萬里方圓之地,高山流水,小橋人家,沃野千里,長河落日,見識到了萬千景象。

到了最後,身子陡然一震,回過神來,駭然發現,眼前這畫還是原來的那副畫,自己還是站在原地保持着看畫的姿態,旁邊的白衣儒冠的老者正在緩緩說話:“這幅畫是在一百多年前畫的,那時候我還年幼,百姓們吃穿無憂,大周朝可謂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正當盛世,百姓衣食無憂,一片太平景象。”

他說到這裡,嘆了口氣:“可惜到了如今,大周朝氣數若斷若續,出了極大的問題,苦了這三十三州的大小百姓!”

李俠客駭然之情未消,一時間不知如何接口。

便聽老者繼續道:“李兄,你有如此修爲,如此豪情,眼看這萬里山河淪陷,百姓生於水火,豈不痛哉?何不加入朝廷,謀一個出身,也好爲民盡命,安頓一方百姓!”

第八百章 一輪紅日照中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離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次變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故第八百二十五章 血脈傳承第四百七十五章 是誰幹的?第五百一十九章 遙擊第六百零三章 皇宮內第三十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四百章 金磚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個選擇第五百八十一章 照妖鏡第三百八十章 反抗第七百一十七章 解符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陸之要衝第十四章 王仁則第四十章 鄙夷第三十六章 轟動第二十六章 安置第五十一章 你不要學我第五百七十七章 爺會飛第八百零四章 守城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苦海沉淪第二百零五章 長河正氣第一百零六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九十四章 道前論道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次變化第三章 嵩山牧羊女第一百章 國法家規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行俠天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問畫第七百二十二章 夜探黑山第五十九章 厲害的暗器第七章 出槍第一百六十五章 抗着大炮的和尚第八百六十六章 求婚第三十九章 英雄豪傑第四十一章 精武門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興盡而返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輪明月照高樓第三百七十七章 血色第二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六百八十七章 禮教害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禁宮第六百九十二章 哪家山頭名氣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韓元第三百四十五章 白獅幫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千戶第六十一章 不類凡間種第一百九十二章 鴻鵠第八百八十四章 分寶第三百三十六章 濟州府疲於應對,居不易 推掌連環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千戶第二百五十章 送葬明天中午十二點左右,就要上架了第九章 內功第七百二十五章 空殼第三百四十四章 曾頭市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自在天魔第三百章 驚蛇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兩大高手第六十一章 不類凡間種第六百二十五章 雷第八百一十三章 祖庭第四百八十三章 效率第二百五十四章 申屠世家第六百一十章 種人第五百零六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開啓第九十章 鏡靈第二百一十七章 來人第二百九十章 禍亂東京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印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自有理第五百八十八章 出手第三百章 驚蛇第六百九十章 黑山一脈第七百九十七章 記憶回溯第八十六章 關於未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來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寶貝第二百零一章 我是大好男兒,何受此輕賤也第五百一十章 來頭第三十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白蓮第三百一十章 侵略如火第七百九十九章 落子天元第七百章 震懾第三百八十九章 飛劍書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師威武第八十一章 嘉峪關第一百九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端第四百八十三章 效率第四百二十章 開講第五百六十七章 長街殺手第九章 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