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風了

有宋一朝,賦稅極重,遠超前朝,“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有餘”,便是《朱子語類》中都有這麼一句話,“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

連朱熹與其門徒都說了這種抨擊朝政的話,可見宋末時期,賦稅厲害到了什麼程度。

如今奸臣當道,皇帝昏庸,在賦稅極爲嚴重的情況下,還要大動人力物力,搞什麼花石綱,以至於耗費錢財人力無數,因爲花石綱而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朝廷官員乘機收斂錢財,中飽私囊,下層官吏以此勒索百姓,從中取利。

由此造成了宋朝“民窮、兵弱、財匱、士大夫無恥”這種情形,後世文痞吹噓弱宋,開口就來,無知者只知附和,簡直不知所謂。

整個宋朝,在承平時期,大小起義不斷,若是國泰民安,如何能有這麼多的亂象?

如今賦稅如此重,害的平民百姓不敢要孩子,生怕負擔更重,由此民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殺嬰”事件。

翻開宋史,其中有光華燦爛的一面,但也不乏黑暗的血淋淋的一面,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文人的歷史,而不是普通百姓的歷史。

得國之易,莫過於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柴家孤兒寡母,收了天下,最後生怕別人效仿,因此打壓武將,提拔文官,造成了文風極盛,武力積弱的局面。

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美好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士大夫、文人記載下來的,由此引的後人對這個朝代生出無盡遐想,產生極大的好感。

李俠客前世在現代社會時,曾經看到過一個節目,說的是國內一個知名媒體人去印度旅遊,對印度的觀感極好,走了一圈之後,盛讚印度人文明禮貌,高層人物都是高大上的感覺,待人接物,冰彬有禮,這位媒體人回國之後,對印度交口稱讚。

可是當李俠客親自去印度走了一遭之後,才發現那哥們又是一個“何不食肉糜”之輩,他所接觸的一定都是印度的高層人物,自然衣着光鮮,談吐得體,可是在其最下層走一遭就會知道這個國家的問題實在多多,底層人民的生活與上流社會,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同日而語。

由此可見,小資文人害人不淺,他們看到的都是眼前的事情,對於視線以外的區域,他們不想或者刻意避免去了解,因此留下的都是上流社會的鶯歌燕舞,記載的都是紙醉金迷。

宋朝也是如此,太多人美化這個朝代了,以至於給人的感覺這宋朝就是國人的天堂一般,從而忽略了其中的流離與戰亂,忽略了很多不正常的事情。

李俠客身處其間,便發現這個時代,並不如想象中那麼美好,流寇四起,百姓貧苦,末世情形,與其他朝代並無什麼不同。

一個朝代是否強大,不是看朝廷有沒有錢,士族官員有沒有錢,而是看最底層也是數量最多的農民,手工業者,商人,他們能不能吃飽飯,生活過的怎麼樣。

宋朝積貧積弱,冗兵冗員,打壓武將,軍事力量薄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若是生活的非常好,那才叫見鬼了。

如果這是天堂的話,那應該是是大夫的天堂,與百姓無關。

現如今皇帝發動人力,全國搜尋奇花異石,來搞花石綱,而奇花異石多生南方,因此花石綱也都是從江南開發,不計成本人力再運到北方,送到東京汴梁,供皇帝朝臣玩耍取樂。

南方百姓深受這花石綱之苦,流離失所者衆多,這纔給了方臘吸收教徒的機會,如今方臘率領的摩尼教衆已然有五六萬之多,隱然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這段時間正準備起兵造反,卻被朝廷發現,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在起兵之時,派遣了好幾路人馬去各地做說客,遊說各地方首領在當地興兵呼應。

除了派遣方傑、王寅等人來梁山之外,又派了幾個心腹手下,去淮西找王慶,去了河北找田虎,共同商議興兵之機。

如今山東李俠客、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已經被譽爲本朝四大寇,其中李俠客名聲最爲響亮,但行事也最爲怪異,只是熱衷於做生意,卻從未對州府百姓有過刀兵之舉,令人在害怕之時,又有一種詭異的安心之感,似乎李俠客手下的梁山兵士,不會對地方產生殺傷之舉。

而這些人之所以有此種想法,與李俠客親自抓的宣傳隊伍密不可分,這些宣傳隊伍中的人,都是李俠客在兵士中挑選的頭腦靈活之輩,口齒伶俐之徒,男男女女幾千人,在接受了爲期一年的思想培訓之後,才放他們去全國各地做宣傳,目的就是爲梁山泊裡的人豎立起好的形象。

所謂民心可用,遠到南海,北到遼金,東到琉球,西到塞外荒漠邊陲,到處都是宣講李俠客仁義,梁山泊替天行道的事蹟。

比起宣傳包裝來,一百個宋江,也趕不上李俠客的手筆,因此如今天下無人不誇李俠客仁義,只是江湖中人頗多怨言,因爲李俠客手下二郎,專拿聚衆鬧事的山大王練兵,已經殺的方圓幾百裡內,無人敢佔山稱王,也由此濟州府、青州府等幾個州府,社會治安詭異的好。

梁山泊這種行徑,搞的官府又恨又愛,但又不敢招惹,雙方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和諧共生的局面。

但是與梁山泊不同,淮西王慶聲勢巨大,撼動地方,早就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已經與朝廷做了好幾場了,一直不曾落敗。

而河北田虎也是個猛人,率領屬下,屢次殺官,地方抗衡廝殺,早已經入了朝廷耳目。

只有方臘,名聲一直響在綠林,卻從未被朝廷重視,直到這一次聚衆謀反,被人上報,這才被當地官府發現。

如今爲了自保,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在李俠客看來,未免有點太過倉促,估計蹦躂不了兩年就得被摁死,但如果河北田虎與淮西王慶都一起呼應的話,倒有可能撐上幾年。

對於這種沒有戰鬥綱領,沒有長遠計劃,也沒有核心思想,更沒有長遠準備的起義團體,李俠客懶得摻和,因此對於方臘寫給自己的信,卻是看都不看,直接推了回去:“這信我不用看了,方教主的意思,我不看信,也知道是怎麼回事。”

他看向方傑與王寅:“缺乏戰鬥規劃,只憑一時的血氣,又不能嚴肅自己的隊伍,你們的戰鬥性與持久度,以及忠誠度,都不太可靠,是不大可能成事的。”

方傑臉有怒色:“李先生,你身爲武林第一人,坐鎮梁山這好大的基業,卻爲什麼長宋廷的威風,滅同道的志氣?我家聖公,上承天命,下接黎民,只因當今朝廷無道,才怒而反之,民心在我,如何不能持久?”

李俠客搖頭失笑,道:“這樣吧,若是你們能撐住三年,我便出手把這朝廷滅了,若是連三年都撐不住的話。”

他想了想,道:“我這梁山便算是諸位的退路吧,到時候你們不敵朝廷時,可以暗暗逃到我這裡,只要不是殺人無算之輩,都可以在我梁山安身。”

王寅一臉失望,嘆息道:“李先生,你當初單槍匹馬獨闖東京,斬殺高俅,射死高廉的豪情去哪裡了?爲何今日畏畏縮縮,不復昔日氣象?當初的天王老子,現在已經成了糞土朽木了嗎?”

李俠客笑道:“王兄,你這激將法對我無用,李某一介良民,怎麼可能參與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去?”

他一臉正氣道:“李某對着華夏大地,萬里河山,可是熱愛的很吶,豈能忍心踐踏我土?兩位請回吧!”

方傑恨恨道:“李先生,枉我對你如此欽佩,卻原來你是這等沒血氣之人!告辭!”

當下與王寅拂袖而去,便是茶水也不喝一口。

兩人走後,李俠客喊來居不易、花榮,吩咐道:“通知晁蓋、阮氏兄弟,多多去南方島國還有暹羅等地採購糧食,嗯,必要時,出兵把暹羅這些小國拿下也行,作爲糧倉,嗯,這個法子可行,明天開會,大家討論一下。”

居不易驚訝道:“老師,發生了什麼事?”

李俠客道:“要起風了!”

第六百二十章 名不虛傳第八百六十二章 家事不是小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驚喜第八百七十一章我去,最新章節怎麼屏蔽了?第六百零三章 皇宮內第八百二十章 明瞭自身第三百一十一章 畫圈第八十三章 蛇蠍第五百六十四章 瘟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拜訪第四百八十五章 正義與邪惡第五百四十一章 喝問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容易第四十三章 螞蟻爲什麼能吃掉大象第四百零六章 三才箭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響徹羣山第一百零七章 邀請第一百五十六章 偶遇第二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相與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飛劍書第三百四十二章 這世界有點亂第二百七十八章 神兵第七百九十五章 蹤跡第六十八章 這個世界有點不符合邏輯第八百六十一章 俠客探母第三百五十六章 賣國之君第十六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三章 效率第六百七十三章 攪屎棍第七百八十九章 上清煉器第二十八章 好巧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榜第五百六十一章 思索第六百九十六章 脫胎換骨第八百六十七章 三合鏢局第九十四章 先天劍氣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間道第五百零七章 圍毆第三百零四章 天王老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八百二十五章 血脈傳承第八百五十五章 一杯茶水第三百零九章 動如霹靂第五百七十五章 惹是生非第二百二十三章 山高還有天在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捕頭第九十四章 先天劍氣第八百六十八章 天地壽元,尚有幾何第六十七章 失控金牛第二百七十六章 圖謀第五百六十七章 長街殺手第五百四十五章 奔逃第二百九十五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七百九十一章 人間道第三百五十九章 油麻地十三龍第二百六十八章 第一次展翅第二百八十五章 魯大師第五百一十七章 興盡而返第五十四章 複雜第二百八十九章 潑天大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亂第四百一十六章 勸誡第七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四章 裝逼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次變化第五百八十六章銀袍捕快第二百四十章 進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鬥第三百四十六章 石黑龍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套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人英明第四百一十八章 羞愧第七百九十四章 界第四百零八章 絕世寶弓第三百五十二章 我本楚狂人第二十三章 重傷垂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震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下駕第二百五十八章 高文洲第一百八十一章 疑惑第八百三十八章 第三幅圖第一百零六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百二十三章 山高還有天在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俠客單騎殺太尉,酸棗門高廉會英雄第五百四十二章 小開天第二百五十一章 他來了,他又走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九天十地十三人魔第四百七十二章 羅剎女第六百九十八章 李俠客三遊太師府,孫小茜持槍上天湖第六百零四章 毀容第八百二十二章 無上大宗師第六百零六章 百宗源頭第六百一十五章 七寶佛子,丈六金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三百八十二章天元山第七十四章 正義日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山高還有天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