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黃巾隊伍已經靠近了漢軍。
兩軍接戰。
之前接戰的兩支隊伍,中路的還在堅持,但右邊的那支已經敗退。漢軍的左翼因追擊而有些前傾,但是並沒有破壞整體的陣型。
這個時候,如果一支黃巾隊伍從側翼攻過來,肯定能給漢軍帶來很大的壓力。但黃巾部隊只是聚集起來,從正面衝了過去。
酣戰。
周應雄舉起盾牌,擋住了對面漢軍砍來的刀。
他喘着粗氣。戰鬥的時間並不長,但他已經有些累了。
他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只是舉着...兩面盾牌,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沒錯,在混戰的過程中,他旁邊的人死了。於是周應雄丟掉了原本右手拿着的一把小刀,撿起了那面比自己的小鐵盾大上一圈的木盾。
雙手持盾。
偶爾面對比較強力的攻擊,他就使用格擋技能,儘管只能用原來那面盾牌使用,但效果相當不錯。
不能攻擊敵人,那根本無所謂,他也沒想着去砍誰。除了敵人攻來的武器,另一種讓他注意的,就是位置。
時進時退,忽左忽右,根據左右的動作,他調整着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保證敵人只能從正面攻擊自己,順便的,也可以在戰友遇險的時候進行保護。
不過如此,工作而已,沒有更簡單的了。
---------
楊問天找到了機會,將刀刺進面前漢軍的脖子裡。
擊中了要害。
鮮血噴涌出來,那漢軍瞪着眼睛,沒有喊出什麼來,倒下了。
總算殺了一個。楊問天緊皺着眉頭,查看了一下戰鬥信息。
這一次造成了23點傷害。擊中要害還是有好處的,不會遭遇鎧甲和盾牌的減傷加成。鐵甲是大麻煩,砍上去,傷害只有3、4點。而砍中盾牌的話,甚至只有一點強制傷害!
簡直沒法玩。
掉落也不怎麼樣,這種撿漏,只能指望最後一刀的傷害,結果就只有80通用點和一對防禦3點的護腕。
他不聲不響的退到後面,尋找下一個露出破綻的,可以一刀殺死的漢軍。
----
在王洛眼中,紛亂而勇猛的黃巾軍和堅定而人少的漢軍已經變成了不同的模樣。
黃巾軍是混亂的集合體。組成這支隊伍的,是一種盲目的勇氣,許多這樣的勇氣現在彙集在一起,像洶涌的河水一樣,衝擊到漢軍的那個依靠嚴密的陣型、整齊的鎧甲所組成的“技巧”的集合體上。
不能說這些黃巾軍不勇敢--無論他們屬性看起來多差勁。在之後,心理狀態會轉變成什麼模樣說不準,但是這一刻,這個整體尚有戰意。
形勢如何?王洛在腦海中做着判斷。
疲憊開始在雙方的勇氣中蔓延。精力的有限性,對於任何人類組成的羣體,都是有效的。而這種疲憊也會影響心態,發展到一定程度,怯懦就會壓倒勇氣。
先達成這一點的一方,就會輸。
漢軍能堅持住嗎?他們人數畢竟少很多。
面對洶涌而至的人潮,即使是弱者組成的人潮,也一樣會讓人感到恐懼。對,那些黃巾兵,大概就是感受到了己方這樣的力量,被這樣的力量所鼓舞,纔會勇猛衝陣。
對面的漢軍,是爲殺戮而打造的戰爭機器,然而,那些漢軍應該也是缺乏經驗的。他們會動搖嗎?會疲憊嗎?會跌倒嗎?會不相信身邊的戰友,丟下武器逃走嗎?
那個率領全軍衝陣的黃巾將領,打的就是這樣的主意。儘管他自己可能不會詳細歸納分析,以及進一步的引申總結,但是他的目的就是這個。
也不是什麼難理解的事情。問題在於,如果是我領軍,我該怎麼做?
在冷兵器時代,將領該做什麼?統帥該做什麼?
對戰的雙方是人,姑且不論作爲總體的戰爭而只看單獨的小戰鬥,目的就是要擊敗對方的小戰鬥。那麼,要做的就是再這一小片土地上,竭盡全力,引發對面的恐懼、膽怯、疑惑....所有的負面情緒,迫使敵人動搖;同時,保持住己方部隊的正面情緒,榮譽、友情....等等等等。
一切的“兵法”,陣型、裝備、訓練、作戰理念,核心目標都是這個。人和人之間的對抗,所攻擊的目標,如果不是作爲羣體的人本身固有的弱點,又能是什麼呢?
過重的傷亡,會導致剩餘的士兵心態崩潰,陷入恐懼,失去戰鬥意志;混亂會讓士兵們心態失衡、不知所措。黃巾一方剋制不了自己的這種缺點,就想把對手也拖到這樣的境地。
而要想成爲他們的領袖,就得把握住戰場的局勢,觀察出雙方的情緒變化,判斷出勝敗的傾向。
然後,再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