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母子倆

既然是來告狀,可能是要把屎盆子往別人臉上丟,沈寬這個時候,當然不會在謝太后面前提及尚書檯與大都督府的錯處,而是直接把問題,全部丟在了李信頭上。

謝太后在此之前雖然沒有怎麼接觸過朝政,但是她好歹主持後宮,母儀天下了十餘年,還是頗爲從容的,她對着沈寬笑了笑。

“哀家聽說,是尚書檯與大都督府給禁軍的調令出了岔子,李太傅才大發雷霆,把尚書檯與大都督府都告到了未央宮裡。”

她頓了頓之後,繼續說道:“這朝堂上的事情,哀家也不懂,不過按哀家的意思,事情出了岔子,就慢慢商量着解決,諸公總不能讓哀家一個婦道人家,代諸公去主掌朝政罷?”

沈寬低頭道:“娘娘誤會了,此事事體大小,鹹決於陛下,但是陛下年幼,又是靖安侯的學生,恐怕難以決斷,娘娘是陛下生母,臣等此來求見娘娘,是想向娘娘陳明其中利害,一切說清楚之後,不管如何決斷,都是天子聖意,臣等無話可說。”

太后娘娘微微皺眉。

“那沈相不妨說來聽聽。”

沈寬長鬆了一口氣,對着太后深深作揖。

“如娘娘所說,此事系出於我尚書檯與大都督府失職,但是兵部也有罪過,靖安侯不分青紅皁白,在兵部裡揪出一個替罪羊,然後就把所有的罪過推在了尚書檯與大都督府身上。”

沈寬能做到左相這個位置上,自然有他的能力,只三言兩語,雖然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但是暗中的意思就已經完全偏向了他這邊。

“按靖安侯的說法,兵部的失職是兵部右侍郎之過,那我尚書檯與大都督府的失職,也儘可以推在加印的人身上,靖安侯直接把罪責推在整個尚書檯與整個大都督府身上,而他這個兵部尚書卻從其中摘了出去,於理不合。”

那份調令,是三個衙門一起犯的錯,兵部的罪過是右侍郎錢笙擔了,那麼尚書檯和大都督府,其實也可以退出一個替罪羊出來,畢竟大都督府有不知道多少參將,尚書檯也有尚書檯行走,完全可以找個替罪羊,把這口黑鍋背過去。

一般來說,這是處理大部分事情的常用手段,把一個人推出去擔責任,然後到此爲止,不再追究上級。

是李信蠻不講理,才硬生生把尚書檯跟大都督府的“負責人”,推在了火苗上。

沈相聲音低沉。

“靖安侯此舉,分明是別有用心,想要藉着這個機會,針對我等先帝遺命的輔臣,陛下是靖安侯的學生,一時間恐怕難以分辯是非,被靖安侯蠱惑,臣等懇請太后娘娘,與陛下說明情狀!”

“此事,兵部,大都督府與我尚書檯皆有過錯,既然有錯,該怎麼罰便怎麼罰,但是李太傅小題大做,恐怕別有用心。”

“請太后娘娘與陛下明察。”

沈寬話音剛落,資歷最老的公羊舒,也邁步上前,對着太后娘娘拱手道:“娘娘,先帝遺命留下四個輔臣,是爲了輔佐陛下打理朝政,陛下即位不過數月,如果被推動親政,恐怕無力執掌朝局,那時候,朝廷大權恐怕會……旁落。”

這個白鬍子老爺爺,說完這句話之後,便退了下去,沒有再說話了。

謝太后深深皺眉。

她畢竟不長於朝政,面對這種暗處不知道有多少彎彎繞繞的事情,一時間有些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了。

或者說,她不知道應該信誰的。

不過公羊舒那一句“大權旁落”,讓她心裡隱隱對李信產生了一些忌憚。

謝太后低頭思索了一番,然後開口道:“諸位宰相,哀家只是個婦道人家,對於朝政所知不多,不過幾位宰輔能找到哀家這裡,想必事態嚴重,諸公放心,哀家一定把話一字不落的帶到陛下那裡去,交給陛下抉擇。”

說完,她扭頭看向的大都督府的左都督姬林。

“大都督也是這個看法?”

按輩分,姬林是太康天子的叔叔輩,謝太后應該叫他一生族叔,不過兩家血脈離得遠了,就只論君臣,不論血脈了。

相比較於幾位宰輔,姬林還是不太願意牽扯進來的,他長嘆了一口氣,對着謝太后深深鞠躬,

“太后娘娘,這件事大都督府卻有錯漏,臣不該聽信他人之言,舉薦周青陽進入禁軍右營,事已至此,無論朝廷如何責罰,臣都甘願領受。”

“至於其他事情,臣……一概不知。”

他雖然是個武人,但是心裡也清楚,大都督府這種“軍事機構”,不能插手進複雜的朝堂鬥爭之中。

因此,哪怕擔罪,他也不想再繼續陷進這件事裡了。

謝太后深呼吸了一口氣。

“這樣的話,哀家差不多已經知道了。”

她又看向了最後一個輔臣。

“嚴司空也是一樣的看法?”

不善言辭的嚴守拙恭敬低頭:“回太后,臣與沈相意見一致。”

謝太后點了點頭。

“那諸公的意思,哀家都已經清楚了,諸公暫且回去,該做什麼做什麼,稍後哀家會把諸公的意思,轉告給陛下。”

沈寬等人對視了一眼,然後紛紛對着太后躬身行禮。

“臣等告退。”

沈寬在臨走之前,對着謝太后深深低頭,重複了一遍公羊舒在永安門門前說過的話。

“太后娘娘,一個輔臣,總是不如四個輔臣的。”

說完,沈寬帶着一衆宰輔,恭敬退出了坤德宮。

太后娘娘派了兩個宦官相送。

等到他們都出了坤德宮之後,坐在主位上的太后娘娘,沉默了很久,才緩緩開口:“他們說的話,你都聽到了?”

一個少年人,從坤德宮的屏風後面,慢慢走了出來,他面色複雜,坐在了太后娘娘下首。

“回母后,孩兒都聽到了。”

謝太后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輕聲問道:“你是如何想的?”

元昭天子不答,而是反問道:“母后如何想的?”

謝太后皺了皺眉頭,最終聲音有些沙啞的說道:“娘不在朝堂,很多事情都不太方便說,不過雖然這些人都各有心思,也可能的確犯了錯,但是左相臨走之前最後一句話,總是沒有錯的。”

“四個輔臣,總比一個輔臣來的好。”

她擡頭看着自己的兒子,微微嘆了口氣。

“你父皇留下他們,爲的就是牽制一些你的老師。”

小皇帝低頭想了想,然後擡頭看着自己的母親。

“可是母后,老師說如果這件事沒有結果,他便辭官不做了。”

天子眨了眨眼睛。

“沒有老師在,我與母后在京城裡…”

“恐怕也會很難。”

第八十二章 香餑餑第四百八十六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零四章 分頭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白髮大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可愛的太子殿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謝岱第二百零二章 貴使無恙罷?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信的小辮子第一百零七章 好好活着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胖子就抓起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官的厲害第一百章 信任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頭與捷報第二百六十六章 種帥進京第五百七十四章 重立門戶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朝會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人行俱是吾師第五百三十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年故事娓娓道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另類的告狀第一百九十五章 到此爲止?第三百零七章 試看未來之大晉!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場大局浮出水面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太急躁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讓賊不敢南望!第十九章 悶雷第五百九十章 敢不敢賭?第三十九章 敵人來了第八十二章 兄弟父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吳道行的真實身份第六百四十三章 先來後到第六百三十四章 昭陵守陵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臘八粥第十章 葉公爺的豪橫第二百零六章 李太傅?第一百五十三章 夜歸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重立門戶第七十六章 誘惑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相成全第二百八十八章 坐京城而動天下第五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七十七章 這世道第七章 入土爲安第二十九章 死你家門口!第三百七十一章 要打架第一百二十章 後會有期第一百九十章 一覺醒來天變了第一百零五章 沐家的想法第三百章 院是人非第二百六十七章 替天子執劍第一百七十八章 長輩第一百二十四章 炮轟三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你敢打我!第七十三章 西南三巨頭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子安康否第二百一十一章 京城裡亂紛紛第二百七十三章 待時而動第二百四十二章 朕頗爲傷心第二十五章 你攤上事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可以半價第四百零六章 我說話很直第四十九章 薊門關破關第五十九章 若一去不回!你二百七十六章 臣請廢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師徒與父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焉能辜負?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忘了第五百零六章 不能回頭的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邁出最後一步第五百四十七章 靜聽侯爺調遣!第二百章 不許叫我小天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人命大如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吐胸中鬱氣!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開心的小公爺第四十七章 北征最後的阻礙第四十二章 各憑本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當面打臉第六百一十六章 你怕不怕?第一百六十二章 謝家鳳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也是你侄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是不是要出事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罷相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默第一百一十章 大將軍放棄罷第五百二十八章 情分第一章 三年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隱患第二百四十九章 若李師在第一百五十五章 彩頭第六百零五章 後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京中故人第四百零四章 分頭行動第六十章 你給我等着!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場大局浮出水面第四百五十六章 蠻不講理第三十八章 葉家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元昭天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南三巨頭第六十六章 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