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題

政府的公信力丟掉容易,重建卻極其艱難。這點看後世的兔子就能明白了。

眼下的趙宋就也是如此。

被宋徽宗折騰的元氣大傷的中原,平田萬里,農夫逃散,不生五穀,荊棘布野,百姓們對官府怨聲載道,視官員一個個皆貪贓枉法,朝廷的公信力已經片瓦無存。

這種情況下想叫百姓們相信自己拿到的紙片那就是真正的錢財,這怎麼可能呢?

更別說這種發放還是某種程度上的‘強買強賣’,這叫百姓們強烈不滿的同時,一個個就也更覺得紙鈔燒手了。

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對於紙鈔當工錢,這種行爲雖然很招人恨,可是在各地官府的強力壓制之下他們也翻騰不出什麼浪花來。

當然,那更重要的是,這些紙鈔真的能花的出去。至少交稅沒有問題。

朝廷的官報上早有刊登:任何個人或企業,不得以任何非正當理由拒收紙鈔,否則將受到官府的拘役、罰款等處罰。這就極大的緩解了這一矛盾。

等時間進入冬季之後,大江南北的很多商家都已經適用了紙鈔。尤其是那些進出巨大的富賈,不僅紙鈔成爲了他們的一急需品,就連國債券都也開始慢慢在市面上流通開來。

因爲它們的存在對比成車成箱的銅錢來,着實便易太多了。

後世清朝時候,中國的貨幣早已經進入了白銀時代,銀號錢莊匯票等商業票據的繁盛就充分說明了紙鈔的便易,那是實體金銀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更是眼下銅錢時代的銅子們所無法匹及的。

但這些對平日裡根本見不到幾個錢的普通百姓農夫來說就說不通了。他們只認真金白銀,什麼紙鈔、匯票、支票之類的玩意,他們一概不認。

拿到手了,第一時間花出去,或是買衣食,或是買牲畜,要麼又或者買一些農具?總之是先把手頭這些不可靠的“紙”給花掉再說,手頭頂多留個幾張用來繳稅。這點老百姓們記得可非常清楚,因爲官報上和銀行職員都說了,這種“紙”也可以用來抵稅的。

那可是能省掉他們不少麻煩的。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宋朝銅錢,那是絕對通行東亞的世界貨幣。

日本曾派商船到宋朝從事貿易,貨物全部售完後,卻不再進貨,只收銅錢,一次就運走了銅錢十萬貫。歷史上日本的鎌倉幕府更公開承認宋銅錢爲日本的法定貨幣,當然,那是以後事了。

此外,宋代銅幣也是高麗、交趾等國的主流貨幣,並流向南亞和西亞,成爲天竺南部地區,乃至天方世界的輔幣。

至於臨近的西夏、契丹和金人,更是不客氣的拿着宋錢當自家的用了。一朝所鑄、四朝共用,可不是說笑的。

加之宋人本就有藏錢的陋習,就跟明清時候的國人把銀子藏在地窖裡,以至發爛發黑一樣,如此就釀成了一個嚴重的經濟問題——錢荒。

邊關重車而出,海舶飽載而回,市面上沒錢流通了,這對經濟絕對是一沉重的打擊。

也是因爲此,越是鑄錢就越不夠用的趙宋,所鑄的銅錢質地就也每況愈下。如是就引發了另一種現象——劣幣驅除良幣。

因爲人們都不願保留劣幣,會競相使用劣幣購買商品。就是後世發壓歲錢都還要新錢呢,買東西時,兩張鈔票一新一舊,那十八九會用舊鈔票去買。

如此的結果就是劣幣最終驅逐了良幣。乃至市面上一邊出現錢荒的現象,一邊又是劣幣僞幣氾濫、錢多爲患的局面。這就又加劇了劣幣貶值、通貨膨脹。

官府收稅的時候,又幾人沒有因爲劣幣、良幣的問題跟差人掰扯過?

你想一劣幣頂一良幣,那差人則想兩劣幣頂一良幣,豈有直接用紙鈔交稅來的便易?

但不管百姓們是如何想的,這紙鈔正一步步的走入百姓們的生活中,正一步步的融入在趙宋的社會裡,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等時間一點點流逝,等百姓們徹底習慣了紙鈔的時候,那紙幣配合着金銀幣的時代也未嘗不能來臨。

那樣,趙宋的經濟實力可就能得到一次突飛猛進般的增長了。

不說這般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只說朝廷手握着印鈔機,那財政能力就可比之銅錢時代、白銀時代強出三五倍不止。

因爲保證金與紙幣發行量之間存在着極其巨大的差異啊。

雖然這般的想法真的很low逼。穿越在眼下這一時代,全世界的金銀都擺在那兒等着去撿,竟然還想着財政破產的事兒,可不就是low逼他媽給low逼開門,low逼到家了。

……

京東東路的密州州治諸城。

這是一個位於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的試點縣,地勢南高北低,自南而東爲起伏較大的山嶺地帶,間有若干谷狀盆地,西部、中部及北部,系大片波狀平原,屬膠萊沖積平原南部的濰河平原,其邊緣有低緩山丘。

境內山地丘陵和盆地佔總面積的近乎六成。平原只能佔三成左右,餘下是窪地、湖泊。

趙構不可能把試點縣全放在懷仁縣、宛丘縣這種富裕之地,諸城也是其一。

張孝純騎在一匹貫走山路的川馬的背上,晃晃悠悠地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松柏鄉是諸城西南的四個鄉之一,整個被湮沒在一片波巒起伏的丘陵之中,張孝純不是第一次來這兒了,早在諸城被化作試點縣的時候他就來過一次。

身爲京東東路安撫使的他可不是那得過且過的庸碌官員,雖然因爲被俘的經歷而使得履歷有些不怎麼光彩,以至於措施了中央要職。但想想王稟等人的下場,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一座不大的小村莊隱匿在兩道山嶺的夾縫間,寒風捲過,滿山光樹枯枝,那嫋嫋升起炊煙的小村莊就有些顯眼了。

這就是松柏鄉下屬的七十多個山村之一的小坪村。

上次張孝純來到時候,山嶺還一片蒼翠,可百姓生活卻沒有半點生機。而現在,看着小山村附近被開闢出的一塊塊梯田,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油然而生。

“難得,難得。”這麼的一片山間梯田,可浸透的可都是百姓們的心血啊。

而同時的,這些梯田能被規整地如此整齊,也可見此地官府對於民間強大的掌控力。所謂政令通達、官民上下一心麼,真的是比先前強多了。

已經年逾五十的張孝純輕輕嘆了口氣。

他很關注與眼下的這一幕,因爲這試點縣的表現若是優異了,下一步官家必然會加大推行。如今龍椅上的那位帝王與仁宗皇帝、神宗皇帝可都不一樣,那不是一般的鐵腕。

他想要行新政,刀鋒之下,天底下是沒人能拗得過他的。

張孝純還不想早早地就回家養老,那隻能與時共進。

雖然他有時候一覺醒來,恍恍惚惚中還會覺得這天下依舊是舊日裡的天下樣。畢竟是大半輩子的經歷和情懷啊,豈是說遺忘就能遺忘去的?

何況往日裡的官場規矩對他們做官的相公們多友好啊。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鬩牆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節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開篇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四百九十九章 錢不值錢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八十六章 燕王的雄心壯志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