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

燕京城裡,得到檀州一戰的‘捷報’時候的趙構正與燕地的幾個二三流家族的主事人相談正歡。

隨着燕王軍的北上和金人勢力的退出,燕地的政治形態有了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本來佔據燕地漢人世家頭首的劉氏、左氏、虞氏、張氏等家族,通通被女真人卷攜帶去了關外。留下的就是一些個二三流門第了,比如那馬植所屬的馬氏!

馬植就是那個向趙宋獻“聯金滅遼”之策的人,本世代爲燕地大族,官至光祿卿。但因爲在內部的政治爭鬥中敗下勢來,就轉而投靠了趙宋,並積極推動宋金聯合攻遼一事。

說真的,趙構對這人還是很感興趣的。他絕不會把靖康之恥的黑鍋通通栽到馬植的身上,這人縱然有些政治投機,可趙宋打鐵自己身不硬可怪不了別人。

相反,在趙構眼裡,馬植能想到聯金滅遼,他就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了。若不是馬植已經死了,他將會是趙構手中招攬燕地世家的一面最大旗。

可惜,金人的第一次南下叫宋室滿朝君臣都丟了大人,這必然是要尋找替死鬼的。馬植由是便被拉出來背了黑鍋。御史指責說:“海上盟約導致金國最終成爲禍患。同時還敗壞了我朝與契丹百年和好的局面,使金國人侵略禍害中原,應該把馬植在街頭斬首示衆。”

也就是把一切罪過都推到了馬植的身上,把之說成了趙宋引狼入室的關鍵。

一個個真是半分臉皮都不要了。

也所以,沒有了馬植的馬家人只能成爲今日在座中的一員,而不能成爲獨佔鰲頭的那一個。

看了“捷報”,趙構的臉色毫無變化,甚至接下來還用種高興地語氣宣佈檀州被燕王軍拿下的消息。

歷經了明末的歷練,眼下的趙構可不是一個喜怒易行於色的人。

但背過頭來,他又怎麼可能不生氣?

就一個小小的檀州,守軍只幾千殘兵,楊惟忠就給他交出這麼一副答卷嗎?

不算投降的劉舜仁,只燕山軍在檀州一役裡就損失了五千軍兵,那震天雷會不會有丟失就不需要去考慮了,被金人鐵騎全完湮沒的南門大營在最後一顆暴起了一聲聲轟鳴的爆炸,金人也沒有得好!

但不管金人有沒有的好,完顏婁室是不是死了親兒子,只看燕王軍的損失趙構的臉色就不會好看。

南門大營的留守人馬可謂全軍覆沒,留守的一千軍兵,還有營內躺着的千多傷兵,乃至是一些軍醫、丁壯,逃出一劫的只有不多的零星百十人。

要不是南門大營最後時刻的殉爆叫趙構滿意了一把——這是一個態度問題,他現在的臉色只會更壞。

“讓楊惟忠自請處分。一干戰歿的將士都要從優撫卹。”南門大營的軍兵在最後時刻竟然敢點燃了震天雷,與金兵同歸於盡,這真的很叫趙構感動。“還有那個張俊,勇氣可嘉。擢升燕京副都總管,給孤看住古北口。”

趙構當然知道張俊了,害死岳飛的元兇之一,岳廟下跪四人組的一員,還是南宋早期一干有名有姓的方面大將裡最名不符其實的倆人中的一個,另一個是劉光世。

但就現在的表現看,張俊的表現卻是很不錯的。不管是之前,還是在才結束的檀州之戰裡,他都表現的可圈可點。

去歲金兵合圍榆次,宋軍主帥殉難,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且戰且退,並斬殺追兵五百餘人,由此聲名大震,在軍中嶄露了頭角。同年,抗擊金兵於東明縣城(今蘭考北),以軍功升至武功大夫。五月再從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种師中進援太原,种師中兵敗榆次,張俊率所部數百人殺出重圍南逃。及至十二月,趙構進至大名時,張俊隨信德(邢臺)知府樑楊祖率兵馬到大名,至此算是入了趙構的手下,任主力軍統制官一職。

現在被趙構任爲燕京之地的副都總管,那絕對是上升了一個臺階。他在檀州一戰裡表現出色,當即領兵向大營趕去,不但接應了一些逃出來的幸運兒,還在南門大營劇爆之後,趁着金軍混亂不堪的時候對之發起攻勢,徹底的爲檀州一戰劃上的句號。如此功勞,得這般的犒賞,半點不叫人意外。雖然張俊這是從主力軍中走了出來。但這也是大氣候不是?

隨着趙構手下的地盤增多,那一個個正副都總管的位置就擺在眼前等着張俊這類的統制官去爭搶呢。

不是有大背景或是能力極其突出的人,是不會想着五大營都統制的位置的。

對比在五大營裡更上一層樓,去地方守備軍裡過渡一下,會更便易。

張俊不是岳飛、韓世忠,在軍中一衆統制官中並不算十分出衆的他,非常樂意跳出五大營的。

而趙構除了發一波怒氣之外,事實上他也做不出更多的舉措來。

總不能因爲這事兒就把楊惟忠給削了吧?

楊惟忠可不真的姓楊,他背後的康家在燕地也是一個三流小家族。這人雖早早就投奔大宋了,但他跟燕地卻有着解不開的聯繫。在馬植已死,劉彥宗等頭面人物盡數被金人捲去了關外的情況下,楊惟忠未必就不能成爲燕地世家在趙構這兒的一面新旗幟。

再則,那檀州一戰明面上可是燕王軍得勝的,世間豈有打勝了反被問罪的道理?

就是真要給楊惟忠處分,也只能是不公開的懲罰。而這就是政治啊。

同樣他也不可能繼續對着女真人喊殺喊殺,不說這氣候問題,在寒冷的冬季裡動兵,對於中原政權來言可不是個好的選擇。

就只說關外的地形地勢,趙構等都生疏的很,他們這次動兵,唯一的目的就是燕雲十六州。加之糧草轉運上的問題,那根本沒辦法繼續用兵。

趙構也沒那個時間和精力繼續對女真發起攻勢,他現在更該做的是徹底掌控燕雲十六州,掌控契丹的西南路招討司——那會叫他對西夏形成非常有利的戰略地勢。順帶着也向漠南草原的謨葛失部和阻卜各部發出召喚,以便可順利繼承契丹、女真在漠南草原的共主地位。

這可是一很寶貴的政治遺產。因爲契丹人的草原政策,二百年的時間裡,契丹不止在草原深處築起了一些個城池,更開闢了多條勾連草原與燕地的道路,還激勵壓制草原部落的發展。

後世大名鼎鼎的黃金家族,現在還是漠北乞顏部中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部落,而生存環境更是優越的漠南草原上,因爲距離契丹的核心力量更近,故而,不管是謨葛失部還是阻卜部,亦或是白達旦人,那都還不成氣候。至於漠北的乃蠻部和阻卜人,以及萌古諸部,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的他們也同樣是不堪一擊。

本來人口數量就很有限的大草原上,遊牧民族們還分成了一個個不相統屬的小部落,甚至不同的部落之間還彼此有着難以化解的仇恨,這樣的草原牧民與成吉思汗統一的蒙古人,那是全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而如此情況下的大草原,也正是趙構收服他們的大好時機。

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鄭芝龍的天下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屁股開花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兵島南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個個都比朕有錢!(求訂閱,5/10)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個個都比朕有錢!(求訂閱,5/10)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四十章 大難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十六章 小弟這就去辦!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恥辱要用鮮血清洗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兵島南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