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

“高傑跑了??”

大帳里正一片愁容,王廷臣、曹變蛟、劉肇基和劉良佐,全都一籌莫展,束手無策。他們心裡知道這個時候後退是最穩妥的,但誰也不願意先說。

然而高傑這麼一跑,那一切就都活絡了。

王廷臣他們很清楚保定的意義之所在,那抵抗清軍的進一步向南,免得大軍兵敗如山倒,爲後方贏得整頓的時間是第一,接應黃得功軍是第二。

眼下的明軍中,後者的三萬御營兵已經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了。保定城外的明軍若能與之匯合,那立刻就實力大增。

到時候幾萬明軍縮成一坨,他們心裡就有底兒了。韃子就是把自家所有的兵馬都拉過來,也不可能一口吃的下他們。

這是明軍高層所有人的一個共識——韃子善於野戰,不善於攻城。

依據就是當初的錦州、松山之圍,就是之前的大同、太原之圍。

雖然有消息顯示,近來韃子手中的火炮也在猛增。

但曹變蛟他們對韃子不善攻城的認知還是堅定無有動搖。

然而黃得功現正在霸州,都可以肯定的說,韃子的大隊馬軍會先黃得功一步趕到保定。

這對保定城外的明軍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了。

兩三萬馬軍,野戰無敵了。配合着保定城內的清軍,可不是王廷臣他們這些‘殘兵敗將’能抵擋的。

眼下保定的這兩萬都還不到的明軍,好壞參半,就算王廷臣部還保持完整,其軍的戰力又能有多強?

趁着阿濟格還沒趕到,那還有機會順利退出保定戰圈,這時候退走纔是上上策。一旦清軍的大股馬軍殺到來,王廷臣他們就是想退都難了。

清軍甚至都可以仗着自己的速度,將南面來的左光先部和保定城下明軍,以及北面的黃得功部,完全分割開,叫他們根本匯合不一處。

那樣一來,五六萬明軍就不再是五六萬明軍,而是一萬人、兩萬不到和三萬人,三路明軍了。一如阿濟格打曹變蛟時一樣。到時候就不說這韃子的步軍主力再殺過來時,所有人是不是都要完蛋。而只說一個糧食問題,有了韃子的馬軍阻路,這糧食怎麼辦?

劉良佐的這一敗,影響就是那麼巨大。本來王廷臣與之合力還能北接黃得功、南應左光先,即便韃子的大股騎兵真的到來,三萬明軍也不是泥捏的。

可現在……,什麼都別說了。

大軍繼續在保定與清軍對戰,已經不是明智之舉。

他們自己都不認爲現在能衝破韃子的封鎖,去接應左光先和黃得功,或是去接應糧草。

但是要他們走,卻也沒有誰敢第一個提出來。

他們現在這一退就等於賣了黃得功了。後者是崇禎帝看重的人,那還不被皇帝記恨啊。

所以,大帳內是戰是走,正左右爲難的時候,忽的一‘喜訊’傳來!

高傑跑了,可不就是大喜訊麼。他這麼一走,就等於給帳內四人都鬆了綁。

也就王廷臣這厚道人有些羞赧,曹變蛟立刻勸道:“黃得功手下有三萬兵,來不了保定,也可以退去河間,再不濟也能投津門。”現在他們還是管好自己更重要。

……

真定城內,洪承疇還沒有下定決心是打是走,保定的敗訊就先傳到了他的手中。

他真的很想哭啊。

這保定再是一敗,北伐大計就徹底完蛋了。

虧得他先前還使人傳令給黃得功,希望這位黃闖子能和左光先、王廷臣等齊心協力,共赴國難。

現在保定頂一陣子,等到他把後方兵馬糧草都整頓好了,再一步步退出冀南。那收復燕京是奢望了,但籌劃的當,未必就沒有保住黃河以南區域的希望。

洪承疇不相信阿濟格帶領的馬軍都趕回燕京了,滿清的步軍大隊還會依舊跟李自成在糾葛不休。怕是隻會把吳三桂和綠旗兵留在山陝吧。

而李自成也不是傻子,肯定不會死咬着滿清不放,替大明朝來拼命!但他也絕不會坐視滿清痛毆明軍而無動於衷……

所以,他心中已經隱隱有一個決定,先打後撤——

這並非堵胤錫的話起到了作用,而是洪承疇沒有被‘功業’兩個字衝昏腦子。頭腦還有清明的洪承疇是一個很謹慎的人,這點上只看他在鬆錦之戰時定下的“持重”之策就可見一番。

眼下的明軍與清軍對比,第一士氣大挫,第二心理準備嚴重不足,第三地方不對,保定這地方距離江淮太遠了。所以,他已經有了打一波就走的念頭,並不準備在保定與滿清來場大決戰。

而只是想叫明軍‘全師而還’,想要儘可能的保全北伐的勝利成果。

前軍大敗已經夠慘了,要是王廷臣、黃得功、劉良佐三部也都大敗而歸,他罪過就大了去了。

到時候就不是能不能保住黃河之南的事兒了,而是滿清看到朝廷主力大敗後,會不會大軍南下,飲馬長江的事了。

那時候,金陵朝廷都不知道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叫滿清退去。

洪承疇想要北直隸剩餘的明軍全師而還,同時派人南下傳信給大名府的馬士英,後者手中一萬多兵馬在眼下也是一股很有力的力量。

更重要的還是豫東、豫北、魯東、冀南諸州府縣裡分散駐紮的兵力,都要立刻收攏來。

明軍北伐,沿途光復州縣上百計,許多州縣都留駐了兵馬,哪怕只是三五百人呢,那也能在短期內鎮壓着本地局勢,配合明廷派來的官員在本地恢復大明威儀,這纔算結束。

齊魯的駐軍要震懾榆園軍。

豫東豫北的駐軍要防備着多鐸趁着黃河冰封,大軍揮師懷慶,來抄北伐大軍的後路。

這般的,中原、齊魯以及冀南地區,只分散去各州府縣的兵馬就沒有五萬也差不多了。收攏起來可是一股巨力!在眼下時候,這些兵力就更是‘救命良藥’了。

把這些兵馬都整合起來,明軍立馬就又兵強馬壯來。

可要是任憑他們分駐到地方,這四五萬軍看着數量也不少,卻一盤散沙,真難起到太大的作用。

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齊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兒孫留個念想,給自家留個體面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風得意阿濟格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齊天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九十章 無恥第二百九十八章 氣昏崇禎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將門無將,毒瘤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