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

——鄭芝龍不要臉了!

時間進入到四月末,隨着筆帖試告罷,整個閩地,不是整個南國都開始流傳起了鄭芝龍的笑話來。

誰見過一次性錄取上千人的‘科考’?

誰又見過連‘落地舉子’都不放過的‘朝廷’?鄭芝龍對那些‘落地舉子’伸出援手,但凡願意南下的盡數都可以跟着去,無人能夠阻攔。

鄭芝龍表現的太貪婪了,連韃子和長安的李順,甚至是成都的大西都不如。真就把‘朝廷’的臉給丟盡了。

江南士林都不知道要怎麼嘲笑鄭芝龍了。他招收的那些人都算什麼啊?連給名士們提鞋的資格都沒。

那已經完全透題的筆帖試內容,在江南不知道惹來了多少人嗤笑。

“如此之人也能理國?”

這明面上說的是那些公務員,實際上嘲笑的乃是鄭芝龍啊。

而同時這些士林名士們也一個個堅定的敵視起鄭芝龍,那是異端啊,是多活一天就多污染空氣一天的異端。

科舉功名在這個時代的上流社會眼中那是擁有着很神聖的地位的。

那是普通人家躋身上流階層的唯一手段——經商的人雖然可以賺到錢,但若沒有讀書人的庇護,在官宦們眼中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

軍戶和勳貴子弟開國時尚有不俗的地位,到後面就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被人瞧不起。

因此對這些上層社會的家族來說,讓後人子弟參加科考,取得功名,就是維持家族興旺的唯一手段。而人一旦擁有了科場功名,都不需要別人來提醒,他們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這是整個社會大環境下養成的社會認知,形成的社會價值觀。

結果鄭芝龍搞出的‘科舉’,雖然依舊是考試模式,但對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科舉考試來,太兒戲太不成體統。

一揮手就是上千人,試題又如此的簡單,那已經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是一條暢通無阻的陽光大道了。

那些個公務員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他們只是會寫字識字,會算賬記賬罷了。

鄭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官吏相通絕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如此一來,那就很有可能,今後鄭家天下的‘科舉’便不再是讀書人所熟悉的大明科舉,而就是眼下這種什麼人都能進來逛一逛的‘筆帖試’。

這個法定的極其不好。將來的鄭家天下若是有此一條榮身之路,那世人豈不把那文行出處,把那道德文章都看得輕了?

大明科舉選的是官,人數自然很少。

鄭家‘科舉’選的卻是胥吏,那基數何止是前者的十倍、百倍?

而如果鄭家天下的官員都是從胥吏中選拔,那鄭家天下的科舉就只能是筆帖試,也只需要筆帖試。

這叫大明這些劈開千軍萬馬從獨木橋裡衝出來的進士、舉人甚至是秀才公們又該如何自處?

他們都沒辦法靠着‘四書五經’攀升到一個超出絕大多數人的社會層次的層次,直接在整個社會的權力結構框架中脫穎而出了。

他們必須從胥吏的‘千軍萬馬’中劈開一條路,走向更高峰。這是不是更有難度且不說,只說這樣一個社會權利階層的進階模式那就跟大明社會的‘道路’全然不同。

在大明是用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來劈開大道,直接進入到‘官’的層次中;而鄭家天下卻需要用實幹實才,用看得見的功績來劈開向上攀升的道路。

這在讀書人眼中是大逆不道的。

更別說,在大明天下,想要走讀書這條路的人,那必須家裡有錢,至少是有幾畝薄田,或是表現出自己非凡的聰明早慧後由族中來接濟。後者的代表人就是洪承疇,甚至還包括沈楠光。不然你都沒“資格”讀書習文。

可是在鄭家的天下呢?那門檻可就低的多了。之前是‘精英社會’,現在直接人民大衆了。

就彷彿本來是自家的自留地,現在卻是個人都能來逛一逛,這如何能讓士林士紳們滿意?

他們走過了人生的獨木橋,好不容易實現了家族階級的晉升,那對後代的遺萌是巨大的。

首先是財力,其次是師資資源,然後是人情脈絡。

他們的後人能憑藉着更優渥的家勢,更好的師資資源和社會資源,早早的脫穎而出。一步一個臺階,相對輕鬆的走到一個超出全天下九成九生民的位置——金榜題名,進士官老爺。

可鄭家天下呢?似乎是再好的資源也只能使你走上胥吏的位置。之前直接超越了全天下九成九的人,現在卻只能超越全天下一半的人,甚至都不到。

競爭壓力直接放大了十倍、百倍有沒有?

更重要的是這打破了一些人在某種程度上對‘官職’資源的壟斷。

任何一個看明白了這一切的士紳階層,那都視鄭芝龍爲死敵,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看着‘鄭家天下’興旺發達的。

這樣的鄭家天下,哪怕只是存在一天都叫他們不舒服。

更別說他們自幼所習的八股文也全無作用,鄭家的筆帖試根本就不考。

這不是‘異端’,還什麼是‘異端’?

鄭芝龍這是打着‘科舉’的旗號來反‘科舉’!

可是更叫他們這些人有苦說不出的是,明面上他們還不能暴漏自己齷齪的小心思——因爲胥吏之弊端千年以降都是一個頑疾,鄭芝龍現在打着是解除這一頑疾的旗號的。再則他現在也能光明正大的說自己這不是科舉,而只是小小的筆帖試。

他還是大明之臣,如何能自己開科取士呢?

鄭芝龍他有的是藉口,有的是託詞。

更叫錢謙益等一些明眼的名士們吐血的是,《新聞報》上還以“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爲題,爲鄭芝龍搖旗吶喊,還贏得了無數人的讚賞。

那是中國的老話了,而且是一句人人都認同的老話。

那廣大的士紳階級面對這個階級之敵,他們能做什麼呢?那只有一次次惡毒的詛咒了。順帶着還連上了《新聞報》!

錢謙益甚至都敢肯定,這《新聞報》與鄭芝龍脫離不了干係。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場‘大震動’忽的降臨泉州,不僅把閩地震得七葷八素。消息傳到江南,也是舉世一片譁然。

泉州府七縣,上百個鄉下宗族,還有超過二百名秀才和三十多名舉人,一夜之間都被鄭芝龍抄家了。

這鄉下的小宗族們不被人看在眼裡,也就是幾萬人麼。移民就移民了,都是不起眼的小蝦米。

可秀才和舉人們就影響大發了。這些都是讀書人或是讀書人種子啊,竟然被鄭芝龍強行‘發配’去數千裡外的海外呂宋,雖然鄭氏在明面上的說法是—他們自願遷移呂宋的,打算去教化土著。

但鬼才信呢。

在天下人的眼睛中,鄭芝龍這就是覺得自己要去呂宋那荒蠻之地了,於是打包帶走一些讀書人種子。以免的自家地盤變成了荒野之國。

那再是割地千里,稱孤道寡,國內連個文人雅士都沒有,這也難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是?

所以,出乎鄭芝龍的預料,他本以爲自己的這般舉動會引得罵名如潮的,卻不想竟然得來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憐憫’和惡意的嘲笑。

這鄭芝龍從勤王救駕之後,整個人就變了,各種惡劣的事情就沒停過。從計丁清田開始,那就成爲了泉州士紳眼中的罪惡之源,隨後的‘開科取士’更是如此。

好不容易得到一次看他笑話的機會,可不就要大聲的多嘲笑幾聲?

對此鄭芝龍也是呵呵了。

四月底從新京北上,新京就是馬尼拉。鄭芝龍以此做名,也是進一步向金陵傳遞消息。事實上崇禎帝得知這個消息後,的確是開懷大笑。

從新京到林加延灣,然後一路行到桃源。

鄭芝龍沒有到臺南,而是在雞籠停了船。這裡是近來鄭軍在大員島的重點施工地,從幹船塢到碼頭、倉庫,乃至是造船廠,你都能在這兒看到。

這裡是鄭軍在島北經營的一戰略基地。誰叫它的地理地勢那般優越呢。三面環山,北臨港灣,入口處有和平島和桶盤嶼橫扼門戶,成一道天然的防波堤。

更別說這裡周遭漁業資源豐富,還有一儲量不小的煤礦——小鬼子挖了五十年都沒挖光,到70年代才日漸枯竭,鄭芝龍沒道理不經營這兒。

“父親。孩兒想帶着二郎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鄭森向鄭芝龍請命,後者當然不會拒絕。自去聽鄭泰的彙報了。

現在已經過了農忙時候,卻正是繳公糧的時候。

鄭家治下的公糧是由農民自己運到糧站繳納的,而不是稅吏衙役下到村子裡徵繳。

“你看那長長的隊伍。”

鄭森指着某糧站門前排出的一隊長龍,看官府的統治溫故不穩固,只看老百姓們繳糧納稅時候的積極性就能見一斑。

鄭平雖然沒有親自繳過公糧,但卻聽說過稅吏下鄉是怎麼收繳公糧的。不管是在平戶還是在長崎時,他年年都能聽到催糧催出人命的事兒。

他四下裡看了看,就見這座糧站的鐵絲網外,圍了許多準備繳公糧的老百姓。都是兩車並一排,一條長龍排出了好幾裡地。

這些人身上穿着汗衫短褂,一個個沒見有挑着籮筐的,而都是拉着大車,並非一個人拉,一輛平板大車普遍是三四人跟着,上面放着滿滿的糧袋。因爲還沒輪到自己,這些人就抽着菸斗喝着水,還在互相聊着天,眉眼間全是一副歡快的神情。

“能笑着來繳公糧,小弟若不是親眼所見,絕不敢相信。”鄭平心裡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鄭森哈哈一笑:“父親定下的糧稅並不高。大員又土地肥沃,雨水不缺,只要不是懶漢,如何不能輕輕鬆鬆的繳納公糧?”

“再則這島上的大小工程數不勝數,除了徵發民壯服役,總管府更是會撒下大把錢糧僱傭民力。只要不是懶漢,每年空出三五個月去做工,賺的錢糧都夠一家人開銷的。”

“總之這大員島上,只要你肯幹,就沒有餓死的人。”鄭森手臂在眼前畫了個大圓,將所有的人都圈了進來。“你說,他們在大明治下過的又是什麼日子?一年忙活到頭,年夜飯一頓乾糧都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如今有了現在的好日子,他們可能算的我鄭氏根基?”

“恐怕個個都願爲鄭氏效死!”鄭平由衷的感慨道,他想到了自己家中的一對老僕,沒兒沒女,要不是母親好心,肯定會早早就死去。他們對鄭平和田川氏,可不也是甘願效死?

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妃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五百五十三章 趙構說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爺,奴才們不想死啊作戰(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哈哈大笑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袍加身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內閣非彼內閣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個個都比朕有錢!(求訂閱,5/10)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齊天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與俺巴孩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開篇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態第四十章 大難題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