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

農曆六月,這是收穫的季節。不管是南方的稻米,還是北方的谷麥,全都迎來了成熟。

同時,這也是覺華島上的鄭芝豹、鄭森叔侄最忙碌的時候。

他們忙着在關外放火,只需要一個火星子,就可以輕易地燒掉一大片麥地,給韃子帶來巨大的損失,這樣的戰鬥對於有着海面水路優勢的鄭軍言不要太舒逸了。

但是,鄭軍舒服了,建奴惱火了,明軍也就要遭殃了。

韃子再惱,也不可能生出翅膀飛上覺華島,他們就只能對寧遠一線動手,甚至大軍越過寧遠城,而向更南面的寧遠中後所、中右所、前屯衛等城池發起進攻。

關寧軍被搞得苦不堪言,但明面上他們卻又對鄭軍無話可說。不,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怒不敢言。

吳三桂二十來歲做總兵,三十歲提督關外全部明軍,人也是順風順水,人生的道路上何曾受過這等的鬱氣?

“鄭氏叔侄欺人太甚。他們自己招惹了建州韃子,卻拿俺們關寧軍來做替死鬼。”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是對外人,對於他們自己人來說,還有什麼可遮遮掩掩的?

吳三桂面前站着一羣手下人,副將張國忠、佟師聖、李應科,參將朱採、孫文煥,全是他的親信。

如今的關外已經再無其他力量可以制衡他了。李輔明都調去關內,如今也還沒有歸位。新任的山海關總兵高第更只會在吳三桂面前唯唯諾諾。

雖然關外明軍的力量削弱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可吳家在關外的影響力卻被放大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而且督師範志完的心也根本就不在關外,靠着之前立下的功勞,還有他在朝中的老師周延儒的照應,範志完正積極謀劃着調回朝廷。

那下一個接任他位置的人,吳三桂個人覺得,很可能就是邱民仰。而不會是洪承疇“王者歸來”。

關內的李自成都要勢大難治了,崇禎皇帝不該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嗎?

曹變蛟、王廷臣可是兩把利刃。還是去痛痛快快的斬殺流寇的好。

而遼東巡撫邱民仰呢?這也是一個很有手腕的人物,資格更是老。但再厲害的人,他手中無兵無卒,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吳三桂現下時候真就已經成爲了關外的第一人。

因爲在李輔明離去後,關外各城堡的明軍紛紛依附於吳三桂。現在他手下已經足有三四萬兵馬,外加高第麾下的上萬人,四五萬軍兵,戰力、素質自然不能跟當初鼎盛時候的關寧軍媲美,但他自問守住山海關和寧遠城卻也不成問題。

所以,皇帝還是把洪承疇放在關內吧。

也所以,吳三桂現在看鄭軍就分外的感覺膈應。

他們招惹了韃子,韃子打不到他們就來打關寧軍,那損失的兵力都是吳三桂自己的血肉啊。

可最叫他氣惱的是,吳三桂明明不願意看到鄭軍這般行事,但阻止的話就是不能出口。

這不只是因爲鄭軍的存在對於明軍在關外局面的穩定有着極大的作用,吳三桂更是清楚,在過去的那一年時間裡,他用關外的皮貨和馬匹、藥材,從鄭軍手中換取了多少糧食、布匹、鹽糖和鐵器藥粉。

受制於人,那是連翻臉都不能的。

當然,他也更清楚,就是翻臉了自己也傷不到鄭軍的一絲兒毫毛,覺華島上的鄭軍根本就不會弔他。

就看眼下的這局面,就再明顯不過了。

“大帥三思啊,那範志完、邱民仰……”副將張國忠看到吳三桂臉色越來越難堪,忙勸道。

鄭軍可不是隻覺華島上的那一些人,他們背後還有閩海王,還有在如今天下聲名赫赫的鄭芝龍。

與鄭氏的整體實力相比,覺華島上的一些人又算得甚?

更別說範志完、邱民仰與鄭軍都好的恨不得同穿一條褲子。二人也不是笨蛋,眼看吳三桂勢大難治,自然會拉攏鄭軍來制衡吳軍。

何況人家待在覺華島上,又不來陸上駐紮,在明面上可並未侵犯了吳三桂這位提督關外兵馬的利益。

現在要與鄭軍徹底的撕破臉皮了,那高興的只會是範志完、邱民仰,甚至是朝廷。

吳三桂聽到這‘實誠’的勸說卻是更惱了,心頭更是憋屈。自己三十年了,啥時候受過這樣的委屈?竟然,竟然……

吳三桂深吸了一口氣,“我忍!”

這一刻,這一剎那,吳三桂覺得自己真領悟了人生的真諦——桂字,龜也。

北鎮。

這裡本是廣寧衛衛城,落入韃子手中後就被老奴命名爲北鎮,統帶醫巫閭山以東的大片區域。

整體地理環境是極好。除了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帶,中東部爲西沙河、無慮河、沙子河等沖積而成的平原和上游谷地平原,構成了一塊麪積廣大的平原沃土。早年戶口豐實,良田無數,物產豐沃,是大明在遼西有名的糧倉。

但隨着戰事的掀起,早年的百姓或是逃散,或是被殺戮一空。十室九空,等到黃臺吉繼位時候都儼然化爲一片荒野了。

但隨着清軍的進攻策略轉變,從之前的速勝,變成了緩慢的圍城戰。黃臺吉便將大批人口遷移到這裡來,將無人耕作的田地分給士兵。讓這裡成爲了清軍在前線區域的一片糧食供應基地。

當然,隨着鬆錦決戰的大勝,清軍又大踏步的向前進了一遭,大批的人口旋即被遷入了錦州、義州,沿海很多村落都廢棄了。但距離海邊還有小二百里的北鎮,作爲農業中心,這兒依舊留有不少的居民。

至眼下,已到收穫季節,一片片麥田看得人心裡舒坦。

田野之中,人頭攢動,留下的漢人阿哈,八旗韃子,包括很多的婦女,都田間地頭忙碌着,揮舞着鐮刀不止。這些人分工有序,有負責收割的,有負責運送的,爲了搶時間,八旗兵動用了大批的車輛,甚至將戰馬牽來拉運。

沒辦法。鄭軍太喪心病狂了,把一支支火箭直往麥田裡射,禍禍糧食,這是要遭雷劈的。

雖然北鎮距離海邊挺遠的,北鎮城守尚安福也依舊抽調了四五百馬步兵,分守在了南面。

以防萬一麼。

現在尚安福立在麥場上,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男女,看着腳邊堆好的一袋袋麥粒,臉上洋溢着高興的笑容。

只要再給他三五天時間,北鎮的麥子就能全部收好了,他也可以了卻一樁心事了。

這糧一被收入倉庫,安全自當再無問題。鄭軍攻打城池都是挑沿海的下手,豈能深入內陸二百里攻殺北鎮城麼?

“務必抓緊,顆粒歸倉。沿海一線的糧食損失慘重,主子爺肯定要調撥咱們這兒的糧食運去錦州的,你給我告訴底下的人,不想餓肚子的,就都精心點。不然糧食都調走了,餓的還是他們。”尚安福向負責監督這片田畝收割的軍官交待着。

這幾天裡,他可是擔心吊膽,怕遭到海賊的破壞。所幸,一直平安無事。

看來北鎮還是太內陸了,鄭賊還沒有瞄上北鎮。

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三十九章 僱傭軍第十章 好法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驚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兒子的前途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章 碰撞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節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軍之俺不是韭菜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