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

孫權大怒:這分明就是魯肅找那徐庶掩蓋。怪不得兩人一同前來呢。

孫權有心不答應。可一想到曹操已經對周瑜宣戰了。此時絕對不能再與幽州爲敵了。爲了大局,一個魯肅也不值當的。

孫權還是忍下了這口氣。表面不動聲色,應允道:“好!就依徐先生之意!”

品性忠厚,不善懷疑他人的魯肅,並沒有發覺孫權的不滿,可魯肅得智慧卻讓魯肅覺得徐庶如此言行,很是別有用心。不過,既然孫權已經答應了。魯肅也明白這是孫權不想在此時開罪劉明,與幽州撕破臉的忍讓。

故此,魯肅也很是配合的應了一聲:“尊主公令。”

然而,魯肅此舉,卻讓完全沒有了往日默契的孫權,更是不滿。不過,孫權城府甚深,還是忍了下來。

徐庶在一旁看得明白,忍住心中的得意,拉着魯肅,告辭而出。

魯肅雖然心中對徐庶如此做法有些不滿。可爲了不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局,還是忍讓了下來,並沒有繼續與徐庶分辨,責難。稍稍安排了一下,就與徐庶同往江夏。

這回,徐庶並沒有再次乘着他那巨大的鐵甲戰艦,那戰艦的用處,在給孫權他們看完了之後,也就沒有更多的意義了。

而那鐵甲艦在大江之上,逆流而行,實在是太費勁了。沒得耽誤那些時間和人力,還要平白讓他人看笑話,減弱鐵甲艦的威嚇力。

故此,徐庶把鐵甲艦和衆多的護衛都留在原地,只在當地要了一隻小船,帶着四名高手護衛,就與魯肅前往江夏。

這一路上,徐庶一改囂張作風,與魯肅談時局,談社稷。

談百姓人生。其博聞廣見。讓魯肅那是佩服無已。而這種感覺,魯肅平生,也就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之中有過。

不過,諸葛亮的給與魯肅地那種博聞廣見。更多是諸葛亮博覽羣書,學究過人所得。而徐庶給魯肅地這個感覺,卻是經歷許多事物後的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徐庶講述的一些幽州百姓生活,以及幽州的新鮮事物,以及幽州針對各族實行的法度。

這都是讓魯肅耳目一新地。而且更是真實無比地。

說來也是,徐庶和諸葛亮都曾拜在水鏡先生門下,雖然諸葛亮的天賦有可能高過徐庶一些,但徐庶本就是才智過人之輩,在水鏡先生門下學習的時間又遠比諸葛亮長。單從師承來說,徐庶與諸葛亮卻是不分上下的。而諸葛亮另有家學淵遠,可徐庶來到幽州,接受地新鮮事物,又遠遠不是諸葛亮所企及的。二者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徐庶的人生閱歷那卻是諸葛亮比不了的。

雖然諸葛亮來到江南之後,也是經常走訪名流。可一來諸葛亮在老家琅岈的時候,在諸葛亮老爹的安排下。苦讀羣書,基本上沒怎麼與外界交觸。二來。諸葛亮自比管樂,在江南走訪名流,那也是走着上層路線。學術不怎麼樣的,諸葛亮也是不屑一顧的。

而徐庶則不然,少年之時,徐庶好遊俠,拜在王越門下,爲了義氣,劫過法場,避禍走江湖,那絕對是經多見廣。人生的感悟,本就是諸葛亮比不了地。後來又棄武從文,拜在水鏡門下學萬人敵。與水鏡門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門人交流,那更是閱歷驚人。而其後,奉師命輔佐劉備,以及歸附劉明,更在幽州增長了見識。

如此,魯肅在於徐庶交談的過程中會覺得徐庶比諸葛亮還隱隱的勝過一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一個人地才能和見識,與他的人生閱歷,那是息息相關的。諸葛亮再是天才,他沒有親眼見過幽州地那些新鮮事物,只是聽着傳聞,依託自己所學進行理解,那也是比不過徐庶親眼所見,以新生的思維方式理解分析地。

雖然,徐庶如此表現,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目的,只是爲了緩和與魯肅地關係,加深與魯肅地交情。很是呈現了徐庶自身真實的一面。可這對魯肅地0震撼,卻是巨大無比的。遠勝于徐庶先前的那些手段。

想當初,魯肅本有投靠劉明之心,只不過是因爲與諸葛亮一席話,令魯肅深信劉明的變法,乃是亂世的根苗,只不過是因爲劉明個人的實力過強,並擁有衆多良材的維持,這纔沒有出現危機,並呈現一片祥和景象。而若是劉明萬一不在,必呈現軍閥割據,民族混亂等等等等禍端。那時候造成的亂世,可比如今還要恐怖,危難萬分。畢竟現在的局面,已經逐漸呈現太平的跡象,百姓的生活也安穩了許多。只要維持下去,就是百姓最好的歸依了。戰國七雄,不就是照樣保持了數百年的安定局面。

當時諸葛亮的這些言詞,說的魯肅深信不疑,這才改變了魯肅投靠劉明的想法。而魯肅本人卻又一個有大志的人。從小就不安於現狀,想要有一番作爲。

故此,魯肅纔會想要在至交周瑜輔佐的孫策帳下有一番作爲。雖然魯肅因爲奔喪,沒有在孫策在世之時大展拳腳,可還是在孫權的極力邀請下,保了孫權。

可如今,徐庶的這番無心之話,卻動搖了魯肅最初的根本,令魯肅對自己當初聽信諸葛亮之言是否正確,產生了懷疑。對於魯肅這種有志青年來說,人生的根本理念和抱負,那纔是他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要遠遠超過他自身的性命。

這一點,就如同中華大地之上,無數的有志志士爲了理想不惜獻出生命是一致的。

而且,由於徐庶並沒有在路上對魯肅做什麼招籠的言辭,舉止。魯肅這個正人君子,自然也就對徐庶減弱了防範之心。

更由於話語投機,魯肅對徐庶也有了幾分知己的感覺。

不多日,魯肅楷同徐庶乘小船來到江夏。

原本魯肅還怕徐庶見周瑜如見孫權一般的張狂。那周瑜雖然脾氣甚好,肚量甚寬,可那卻是對朋友,而非強權。縱使周瑜顧全大局,可卻也不會屈於壓迫的。可沒想到。

徐庶見周瑜。那卻與見孫權完全兩樣,對周瑜很是恭敬。就連徐庶在孫權那裡再三強調的什麼使命,查詢,那也只是象徵性的走走過場。以至於魯肅事先準備的那些打圓場的言辭。一句也沒用上。

而事先早就得到報告地周瑜,對此也是極爲奇怪。等把徐庶打發走了之後。周瑜緊忙命人暗中把魯肅請到密室,向魯肅詢問道:“子敬,今日徐庶舉止,何與傳言不符?”

魯肅搖頭道:“此事怪哉。我也不知。”

周瑜連忙說道:“你且把近日之事,與我細說之,容我思之。”

魯肅知道周瑜想問題比自己強,連忙把近日發生地事,全都向周瑜說了。就連徐庶派人給他送了一封有塗改的信。以及孫權過府索看等等,連同徐庶在乘船之事給他講的那些新鮮事,全都一字不差的給周瑜說了。

周瑜聽候,沉思良久,這才說道:“子敬。若不是徐庶帶你來此,恐你命休矣!”

“公謹此言何解?”魯肅還是有些不明白地問道。

“吳侯既過府索要信件察看,必是有人進言。”周瑜給魯肅分析道。

“這我也知之。此必是布鴻進的讒言。”魯肅認同道。

不過。魯肅隨即又說道:“可主公觀信之後,見我坦誠。並無絲毫疑心與我。只要主公心我,我又有何危?”

“咳!子敬,你過於實誠了。”周瑜對自己的這個平生好友,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周瑜還是盡力給魯肅分析道:

“那吳侯既然聽從小人之言,過府索信,那就已是對你心有疑慮。否則,吳侯必不作此舉。昔日,諸葛亮收服巴蜀,進讒言者,何其多也!吳侯終能力排衆意,不爲他人之言所惑,可見吳侯之明智。決非他人所能輕易惑之。故此,吳侯疑心若生,也不是輕易就能消除的。

何況,吳侯觀看了那封言語模糊的塗

改信件,有焉何可輕信與你?倒是,你先前坦誠,吳侯意欲離去,那纔是吳侯信任與你,不願損傷與你之情。可惜,卻被那步鳩小人給破壞了。而後來,吳侯見信之後,向你詢問,那已是吳侯對你最後的信任了。可你卻實話實說,如此離奇之事,何人可信?就算沒有步鳩在一旁的挑撥,吳侯也是不會輕信的。若是那時吳侯還直言麥問與你,那還是沒把你當外人,想要你給個交待。可他既然怒斥步鳩,卻不問你這個當事者,那分明已是對你起了戒心。只是畏於幽州地威勢,不敢把此事挑明瞭而已。而暫時沒有殺你,那也是顧慮你我的交情。若不是徐庶把你帶來此地,你早晚必大禍臨頭!”

魯肅得周瑜之言,雖有些不信孫權會如此絕情。可魯肅與周瑜相交多年,魯肅對周瑜智慧的信任,那可還遠在諸葛亮之上。故此,魯肅也是不懷疑周瑜地判斷會有錯誤。

不過,魯肅倒也不擔心自己的今後如何,反正魯肅也覺得自己的先前對幽州地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正準備親自到幽州待上一段時日,看看那些幽州各族的百姓都是如何看待幽州法度的。如此,倒也是一個機會,省得向孫權請假了。

魯肅只是稍稍驚楞一下,隨即笑道:“看起來,我倒要乘那徐庶地救命之恩了。”

周瑜雖然不解魯肅此時爲什麼還這樣輕鬆,可依然說道:

“子敬過也量大。此分明是幽州行那抹書離間之策,那徐庶帶你來此,雖讓你脫離吳侯掌控,暫無性命之憂。可卻也坐實了你與其勾結之說。吳侯之心,再難動搖。此等賊人,不殺之,已是萬幸。何來謝他一說。”

魯肅一想也是。不由一笑。不過,此時魯肅脫出自身是非,卻猛然見想到周瑜適才所言,對孫權一律稱以吳侯,並沒有稱之主公。在想到龐統所獻得那個計策。不由得心中一動。

魯肅與周瑜,那卻是生死之交,不見外的。魯肅既有所疑,當即直接問道:“公瑾,你何以言孫權吳侯?莫非你真有異志乎?莫非那龐佬所獻之策,也你之機乎?”

周瑜一笑道:“子敬,你我至交,我也不瞞你。龐統獻策之舉,絕非我之授意。然,士元所獻之策,即被孫權採納,那就是天意如此。我豈可逆天而行?”

魯肅當即就是一楞。

而周瑜繼續說道:“我之心,子敬知之。若無國太好言相撫,以及顧念伯符所願,只在孫家振興,我焉何容得了孫權登位。尤記得,你曾勸我:你我之志,豈在江南一地。可而今看來,孫權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決非能給你我馳騁天下之人。何況,你從幽州歸來,又言天下何其大也。如此,你我又如何還能困守一地?何況,孫權既然採乃此策,軍中隨我起事者,多有不知,此必被孫權所忌。不說那些信我之人,或是盲從之人,必被孫權所除。就連我,也是要被那孫權所顧忌,所防範。我又如何能不早作打算,未雨綢繆。”

“啊?公瑾,難道而今你自立竟然是真得不成?”魯肅急切地問道。

“確有此心。”周瑜微笑着對魯肅說道。

“啊?那些江南老將如何會聽你的指使背叛孫家?公瑾冒然行之,此事必敗。何況此時還有曹操窺視江南,江南並非良地。若是公瑾無心輔佐孫權,隨我一同前往幽州也就是了。若是那幽州果然大興之相。你我輔之,也可一展長才。他事休言,但是那幽州的鐵甲戰船,卻是我親眼所見。正是公瑾縱橫四海之堅船!”

魯肅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聽明白之後,一點都沒有責備周瑜背叛的意思,只是擔心周瑜地安危。

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613回 劉明真正的主力方向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35回 張飛怒喝第15回 大俠的真相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467回 追擊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101回 金釵盟第531回 攻第399回 把柄第89回 軍紀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47回 危局第290回 傭兵(下)第154回 燒荒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41回 阻擊戰第24回 對外貿易第332回 進攻的時機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10回 按勞分配第604回 天下亂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472回 小麻煩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25回 回扣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211回 恐怖的秘密武器第180回 涵養高第206回 五十六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143回 誤會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230回 勤快第210回 對決第521回 化工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447回 碰壁第299回 千葉第506回 巨響第213回 無奈呀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225 青樓聯盟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30回 草原之鷹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87回 包圍戰第215回 世界變化快第430回 釜山第487回 包圍戰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386回 奇襲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72回 張秀兒的真面目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180回 涵養高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58回 名揚天下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527回 老實人第343回 神秘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47回 危局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620回 張飛怒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538回 龐統得對錯招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218回 應對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35回 張飛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