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李世民下旨,凡六十以上者,在皇家醫院就醫,分文不取。
十歲以下的孩童,在大唐皇家醫院就醫,分文不取。
這一紙法令出來,整個大唐頓時是沸騰了。
“太好了,這簡直就是太好了,陛下仁德,陛下仁德啊!”
“此乃是仁政也,陛下之功績,當如頭皮上古先賢的堯舜禹湯也!”
“是啊,老夫從隋朝年間活到了現在,哪怕是文帝之治至今,也只有貞觀皇帝有這仁德之政啊。”
“正是如此,往後若是有個頭疼腦熱的,也終於肯踏入那醫院之中了。”
“太好了,這簡直就是利國利民之策也。”
“……”
一大清早的,一羣長安城的人正在議論着。
“仁德之君也,當今聖人,真乃是仁德之君也。”
“是啊,老小兒活了這麼久,第一次見有這樣的仁義之事也。”
“陛下還是心繫百姓的啊,陛下仁德啊。”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
百姓聽聞。
都是一臉的高興。
能夠在這麼仁德的皇帝的治理下爲民,那是一種榮耀啊。
現在,長安城的百姓乃至全大唐的百姓的生活都好了起來。
所以,一些茶餐廳也就開了起來。
一大清早的,很多的人帶着幾文錢,來到了茶餐廳,點上一盒小籠包或者蘇州茶點,泡上一壺雨前龍井,享受享受一天美好的開始。
人多了,自然就聊起來了。
一邊看着剛剛出來的報紙,臉上都滿是笑容。
不過,有人卻提出了質問了:“這陛下不會是做做樣子吧?畢竟這天下的幼童和老人那麼多,國庫有那麼多的錢財麼?”
“對啊,我大唐的百姓千千萬,老者幼童十之八九,我大唐有那麼多的錢財麼?”
“那得花費多少的錢財啊?”
“我大唐國庫豈不是要空了?”
“……”
不少的人紛紛說道。
自古以來只有給上帝納稅的,哪裡有皇帝給自己看病花錢的?
這簡直就是開天闢地頭一回啊。
所以,有些百姓提出質疑也是正常的。
“大唐的週報都刊登了,陛下都貼出公告了,定然是真的。”一名老者微笑的說道。
“是啊,大唐週報、官報都刊登了,還有那些儒家學報、法家學報都刊登了,必然是真的。”
“大唐的國庫的問題,那是大人物們想的,咱老百姓相信陛下就是了。”
“對,要相信陛下!”
“……”
一些人紛紛說道。
然後,拿着小籠包、蘇州的酥餅、千層糕等,慢悠悠的吃了起來。
好吃。
美好的一天,終於是要開始了。
現在在長安城的東、南、西、北四處共有四條街道就是專做茶點、午餐、晚餐的飲食一條街。
其中大半的產業是皇族的。
這年頭,除了挖煤外,就是這飲食最賺錢了。
衣食住行,衣服可以一天一件或者好幾天才換一件,住嘛自然是房子了,很多時候一輩子就住一套房。
至於行,那就更方便了,公交車或者騎馬都行啊。
唯獨這吃。
華夏是飲食大國,從古至今,美食不斷。
食物不但要吃的飽,還得好看,還得夠香,夠碎,夠味道。
可以說,整個世界唯獨華夏人的飲食是最講究的。
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是你能夠兩天不吃?三天不吃?
就算你四天不吃,第五天第六天你還不吃,那就等着死翹翹吧。
所以,是人就得吃飯。
只要是活人,就少不了飯。
一天三餐還嫌少,有些人一天四餐五餐,有的人一天能夠參加十個酒席。
所以,這茶餐廳一出現,頓時是吸引了不少的人。
其中,最先進入茶餐廳的是貴族老爺,然後在商賈之中傳開了,最後老百姓也跟着進茶餐廳裡面吃早茶。
一股早茶之風,油然而升。
特別是一些在請樓酒肆裡面混跡了一晚上的學子,更是早早的來佔了位置,喝上一碗清淡的熱湯,吃上一盒小籠包,然後回到自己的住所睡大覺。
畢竟,吃飽了睡,睡起來才舒服啊。
民以食爲天。
所以,這飲食必然是整個大唐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而且,發達的飲食業還催生出了大唐最初的快遞行業。
誰家要是想點個酒席的,直接命人來酒樓付賬,然後酒樓的人就會做好了酒席送到府上,保證到府上的時候還是溫的。
可以說,這算是古代最早的快遞了。
“真是太好了,此情此景,我真吟詩一首。”有名書生忍不住的站起來,高聲說道:“仁德……仁德……仁德……”
仁德了大半天,也沒有想出下一句到底是什麼。
最後只能頹廢的坐在桌子上。
不遠處。
李泰看着,臉上不由的露出一絲微笑。
“得道之君,天下隨之,失道之君,天下逆之,只要我們能夠爲萬民着想,何愁大唐不興盛也?”李泰感嘆了一聲說道。
這纔是自己想要的大唐啊。
國力蒸蒸日上。
百姓欣欣向榮。
李泰帶着人,慢悠悠的離開。
終於,然後,慢悠悠的向前方走去。
一切都欣欣向榮。
太好了。
“殿下,這個時候,應該在宮中呆着,不應該隨隨便便的出宮。”身邊的一道身影微笑的說道。
畢竟是儲君,又要登基了。
這要是發生個三長兩短的,那可什麼辦纔好啊?
“一個脫離了羣衆的皇帝,脫離的百姓是皇帝,是做不好皇帝的。”李泰微微一些,說道:“微服私訪,多瞭解瞭解百姓,才能夠做好皇帝。”
旁邊的人聽聞,頓時是肅然起敬。
太子殿下果然是仁德的君主啊。
然而,李泰心裡苦啊。
等到當上了皇帝,想要隨時出宮,那可就是相當的難了。
李世民都已經足足有一個多月沒有出皇宮了吧?
“我要多出宮,多出宮,然後再看到大唐百姓的生活模樣,才知道如何制定國策,要是有個皇帝連自己家的百姓生活的如何都不知道,還如何制定國策?”
“要是一不小心制定出來的國策脫離了百姓,那受苦受難的可就是老百姓了。”
“故而,一定要清楚百姓的需求,才能夠讓百姓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