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太極慧劍

杜天鶚道:“因此道長不顧封劍歸隱,仍然涉足江湖,追尋那滾龍王的下落。”

養元道長道:“貧道這次重出江湖,一則繼我未完之願,找一個繼承我們武當衣鉢之人;二則找到叛徒,決一死戰,以替我們武當一門,消除一個禍患……”

他緩緩把目光投注到上官琦的臉上,嘆道:“但看來,貧道這兩個心願都是難以如願的了。”

上官琦道:“老前輩不用心急,武當派乃當今武林中正大門戶,在武林道上聲譽何等尊高。只要道長髮現了美材,那人決無不願之理。”

養元道長嘆道:“美材難求。貧道行蹤江湖數十年,閱人何止千萬,但除了滾龍王外,一直未發現一個可資傳我衣鉢之人……”他拂拭一下胸前的長髯,接道:“可是皇天卻不假貧道之年!”

上官琦吃了一驚,道:“什麼?道長……”忽然覺下面之言太過莽撞,趕緊住口不言。

養元道長點頭道:“貧道已感受到體內有了變化,只怕難再有旬日之命。因此,那第一樁心願,今生今世,恐已難再完成,只有退求其次,希望能在十日之內,找到滾龍王,和他作生死一搏。”

杜天鶚點點頭,道:“道長這願望,只怕極難得償了。別說他行蹤詭秘,甚難找得到他,縱然見得到他,只怕道長也無法近他之身。黑衣衛隊中人,個個都有幾招絕活;滾龍王的十二近身侍衛,更是個個身懷絕技。這班人如若一擁而上,就夠道長對付的了。滾龍王或戰或走,都由他決定,道長縱然找得到他,有何稗益?”

養元道:“貧道亦知滾龍王羽翼已豐,貧道縱然盡起武當之人,也是難以擒殺於他。唉!但也不得不一盡人力了。”轉臉望着守在廟門口處養正一眼,道:“你們嚴密監查四周,只要一發現有人趕來,立時通報於我。”

養正應了一聲,轉身而去。

養元道長緩緩伸出手,低聲對上官琦道:“你摸摸貧道之手,是否已涼?”

上官琦伸出手去,道:“不會吧!”忽覺五指一緊,已爲對方緊緊握住。

只覺對方手上的力道,緩緩加強,迫得上官琦不得不運力相抗。

杜天鶚看得呆了一呆,道:“道長,你這是什麼意思?”

但見兩人的臉上,都泛起一片紅暈,隱隱可見汗水。顯然,兩人都因出了極大的內力,逐漸步入了緊要之境。

杜天鶚霍然站了起來,怒道:“道長這等作法,不知是何用心?”養元道長微微一笑,突然放開了上官琦道:“杜大俠不要誤會,貧道想試一試上官小俠的功力如何。”

上官琦道:“道長功力深厚,在下萬萬不是敵手。”

養元道長臉色忽轉嚴肅,誠誠正正他說道:“上官小俠的武力,足可以施展我們武當派鎮山絕藝太極慧劍了。”

上官琦仍然聽不懂養元道長話中含義,笑道:“道長過獎了。”

杜天鶚究竟是老江湖,從養元道長的舉動和言詞之中,已隱隱聽出一點頭緒,緩緩坐下了身子,道:“道長可是動了愛才之心,有意傳授絕技?”

養元道長嘆道:“目下本門弟子之中,無一人具有學此絕技之才。如若貧道不幸死去,這太極慧劍就要在貧道這一代絕傳了。爲了使武當絕技能夠綿延下去,貧道只有把這套劍法傳授於上官小俠……”上官琦急急道:“這個,這個晚輩如何能受……”

養元道長嘆道:“上官小俠不要誤解貧道用心。像你這等美材,不及弱冠之年,內功已如此深厚,想來早有良師。搶人弟子,貧道還不願爲,因此,貧道雖有傳技之心,卻無收徒之意。”

上官琦道:“道長言重了。”

養元道長長長嘆一口氣,道:“貧道已自知難再活過十日,想盡十日之功,把我們武當派的太極慧劍傳授於上官小俠。貧道不敢掠人之美,強求你拜入我們武當門下,只有三個條件,尚望見允。”

上官琦還待推辭,杜天鶚已搶先說道:“哪三個條件?道長先請說出。”

養元道長道:“第一樁,學成此藝之後,不能再轉授他人,縱是兒子、弟子,也是不能例外。”

杜天鶚點頭說道:“應該如此。這第二個條件呢?”

養元道長道:“第二樁,要隨時馳援我們武當派,以維護三元觀的安全。”

杜天鶚道:“這也應該。這第三件呢?”

養元道長道:“日後我們武當門下,如收到才智兼具的弟子時,上官小俠必須要把太極慧劍傳授武當門下弟子。”

杜天鶚道:“這三件事,件件都是應該之事。”

上官琦卻站了起來,長揖說道:“道長這等見愛,晚輩卻之不恭,受之有愧,唉……”

養元道長長嘆一聲,接道:“貧道雖不敢妄言本門中太極慧劍乃目下劍術最爲上乘的劍法,但至低限度,是天下劍術中絕技之一。上乘劍術,蓄勁若無,最是難成;師承之外,必須要依靠過人的天賦和深厚的內功基礎。你的內功、才智,乃習劍上駟之才,十日限期雖短,或能盡得秘奧,只要熟記竅訣,日後勤習不輟,一年內當可登堂入室……”他微微一頓,又道:“你不用感謝貧道,因爲你不過是爲我們武當一門保存此一絕技,說起來,貧道還應該感激你了。”

上官琦就地一拜,容色肅穆他說道:“上官琦如能不死,二十年內,定當設法爲武當找一位掌門之人,轉授他太極慧劍。如有一字虛假,口不應心.天誅地滅。”

養元道長急急伸出手去,挽起了上官琦,道:“何用立此重誓?貧道如對上官小俠稍存懷疑,也不敢妄言傳以絕技了。”

杜天鶚突然舉手一招,說道:“兄弟,我要走了,送我一程。”也不容上官琦答話,轉身向外行去。

上官琦急急追了上去,並肩出了廟門。

杜天鶚停下腳步,回頭說道:“武當派太極慧劍乃武林有名絕技,兄弟如若得此真傳,當可和滾龍王放手一擠。機緣難求,良機不再,你要用心學了。”

上官琦沉聲答道:“多謝杜兄指教。”

杜天鶚微微一笑,道:“我生性孤僻,素來不喜和人往來,但卻和你一見投緣……”他微微一頓道:“你留這破廟學劍,十日後,我再來這裡找你,咱們不見不散。”

上官琦抱拳一揖,欲言又止,沉吟了半晌,才道:“杜兄慢走,恕小弟不遠送了。”

杜天鶚久年在江湖之上闖蕩,閱人千萬,愕然停下腳步,說道:“兄弟,你好像有着很沉重的心事?”

上官琦低聲嘆道:“小弟覺着……覺着……”

杜天鶚正容說道:“學劍最忌分心,何況你只有短短十日光陰。

如若你遺漏了一招兩式,勢將要留下終身大憾。什麼事暫且放開,學劍之後,再說不遲。”

上官琦道:“小弟記下了。”

杜天鶚轉身奔了幾步,高聲說道:“你安心學劍,如若有事,小兄自會趕來報警。”聲音隨着疾奔而去的背影,同時消失不見。

上官琦偶然一嘆,暗中吸了兩口真氣,振起精神,大步走回破廟之中。只見養元道長,背手站在神案之前,臉色肅穆,白髯飄飄,一派仙風。

上官琦急急奔上前去,拜伏地上,道:“弟子叩見道長。”

養元道長微微一笑,道:“時光無多,寸陰如金,快起來,先看貧道演練一遍。”

上官琦剛剛站起,養元道長已拔劍在手,緩緩刺出一劍。上官琦來不及再轉念頭,只好聚精會神地凝目望去。

只見養元道長滿臉誠敬之色,一招一式,接演下去,動作異常緩慢,看得十分清晰。

上官琦心神貫注,一招一式地默記心頭。

足足有半個時辰之久,養元道長才把一套太極慧劍演完,歸劍入鞘,微笑說道:“你看得懂麼?”

上官琦道:“箇中大部招式,都可瞭然,只是有些博大精深之處,卻是看它不懂。”

養元道長道:“你能看懂大部劍招,已是極不容易的事了。過來,我立時開始傳授於你。十日的時光,實在是短了一些,你縱有過人的才智聰明,只怕也不易記全。但這套劍法的變化,有如連鎖之舟,如是少記頭尾幾招,還勉可用出對敵,但如是忘記了中間的幾招劍式,那就牽一髮而動全身,難以施展出手了。”

上官琦依言走了過去,拔出背上長劍,隨養元道長的出劍之勢,開始演練起來。

初學一遍,還不覺如何複雜,但愈學愈深奧不解,變化萬端,難以瞭然。

教者全心全意,諄諄誘導;學者心神會集。不覺之間,天色已然入夜。

養元道長收了長劍,笑道:“不過大半天的時光,你已經熟記甚多,看來十日之功或可盡傳此藝。”

上官琦道:“弟子拙笨,勞道長多耗甚多心力。”

養元道長笑道:“不用謙辭。你進度之速,已然出了貧道意外。

眼下天已入夜,咱們吃點東西,養息一下精神,我再把我們武當正宗內功的修習之術傳授於你。”

上官琦道:“道長如此厚愛,叫晚輩粉身碎骨難報。”

養元道長道:“你不用心存感激。我授你劍術,主要的乃是延續我們武當一脈的絕技,不使它失傳,次要則爲保護我們武當門下的安全。”說完,舉手互擊三掌。

片刻之後,只見養正道長手中託着一個木盤大步走了進來,放在養元道長身前。木盤中放的盡都是食用之物。

養元側顧了上官琦一眼,道:“想你腹中已感飢餓,自己取食吧!”語音微微一頓,轉眼看養正道長,說道:“小兄要和這位上官小俠論道十日,在這十日之中,未得我呼喚,不許你們擅入,更不得擅自偷窺。”

養正道長恭身說道:“敬領掌門師兄的法諭。”

養元道長一揮手道:“你退出去吧,有事我自會招喚你們。”養正道長恭恭敬敬地欠身一禮,緩緩退了出去,但卻不對回過頭來打量上官琦,顯然他內心之中對此事大感困惑,想不出掌門師兄何以竟會和一個毛頭小夥子論起道來,而且一論就是十日,不許別人擅入一步,又不得暗中偷窺。他心中雖然疑竇重重,但卻是不敢追問。

養元道長恍似未見他懷疑之情,也不理他,只待他退出廟門之後,才長嘆一聲,說道:“貧道雖不敢說太極慧劍乃天下劍道之中最上乘的劍學,但列入武林中的絕技,那該是無可爭論。論這套劍法的奇異之處,就是他將施劍人的功力火候完全發揮出來。常習這套劍法,內功亦將隨着增進,但功力愈深之人,每施用一次,耗去的真力亦愈大。此中玄妙之機,非一言可解,待你學會之後,自然會逐漸地體會個中的道理了……”

他微微一頓,又道:“適才貧道授劍之時,已覺出內腑有了變化,能否活過十日,甚是難料。因而貧道想在生機未絕之前,憑仗我數十年修爲的真氣,強行支撐,儘快相授。”

上官琦急急說道:“老前輩如覺身體不適,不如休息幾日,再傳授不遲,何苦要強行支撐呢?”

養元道長道:“世無不散之席,人無不死之身。貧道已活百歲,死亡不過是遲早問事,此事不用你掛心,倒是有件重要之事,要你答允了。”

上官琦道:“老前輩儘管吩咐,晚輩力所能及,無不應命。”

養元道長道:“貧道觀察上官小俠的心中,似是有一件極爲掛慮之事,揮之不去。”

上官琦怔了一怔,欲言又止。

養元道:“你不用告訴什麼事了,但望在這幾日習劍之時,你能暫時把一切煩心之事全拋開去,專心一志地學劍。好在只有幾日工夫,轉眼即過。”

上官琦急急說道:“老前輩訓教之言,晚輩自當遵從。”

養元道長道:“那很好。你現在先要閉目調息,澄清心中雜念,我先把口訣講解給你,然後再分段相授。”

上官琦依言施爲,閉上雙目,運氣調息,清掃靈臺,澄清雜念。待他運息醒來之時,養元道長立時開始講解口訣,然後舉劍指導他實用法門。

流光匆匆,彈指間七日己過,在這七日時光之中,養元道長督促甚嚴,除了吃飯和打坐調息之外,無時不在緊逼着上官琦練習太極慧劍。

上官琦雖然才氣縱橫,但這套太極慧劍博大精深,愈學愈覺艱難複雜,深奧難解。

第八日午時光景,上官琦纔算把一套太極慧劍的變化完全記熟。

但養元道長已如油盡之燈,傳完了上官琦最後一段劍法,忽然重重地喘息起來。

上官琦睹狀大驚,急急扶持養元道長坐下,說道:“老前輩怎麼了?”

養元道長搖頭說道:“貧道壽元已盡,但總算如願以償地把這套太極慧劍留傳於世……”他微微一笑,揮手接道:“你快請他們進來。”

上官琦天性純厚,不自覺地流下淚來,說道:“道長如若不是傳授晚輩的劍術,大耗真力,也不致這等……”

養元道長道:“快喚他們進來,再晚上一陣,只怕要來不及了。”上官琦不敢再延時刻,急奔出廟,找到養正。

當兩人急衝人廟時,養元道長正閉上雙目,盤膝而坐。

兩人不敢驚動,垂手靜站一側。

只見養元道長的臉上泛升起一陣豔紅之色,籠罩於眉宇之間,喘息之聲,已不可聞,神情間異常平靜,看不出任何可疑之狀。

養正道長望了上官琦一眼,口齒啓動,欲言又止,似是怕驚動養元道長。

兩人足足等待了一盞熱茶工夫之久,養元道長突然睜開了雙目,微微一笑,低聲對養正說道:“這位上官小俠,乃爲兄忘年之交,日後他要到咱們三元觀,必須善爲接待。”

養正道:“敬領師兄之命。”

養元忽然嘆息一聲,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死之後,就由你代行掌門之權……”

養正吃了一驚,接道:“師兄何以出此不吉之言?”

養元道:“小兄壽數已盡,大限臨頭,就要去了。觀中之事,多勞師弟費心。”

養正似是已被師兄幾句突然之言嚇得呆在當地,瞪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養元笑道:“我死之後,你們立時把我屍體運回三元觀去,儘量保持隱秘,不得張揚此事,亦不用按門規行大葬之禮。”

養正道:“這個,這個……”

養元道長接道:“如行大葬之禮,此事必然要張揚開去。”

養正道:“小弟記下了。”

養元緩緩合上雙目道:“兩位各自珍重。”緩緩垂下頭去。

養正急急喝道:“師兄,師兄——”他一連呼叫數聲,仍不聞養元答應之言,伸手摸去,敢情已然氣絕。

一代武林宗主,就這般悄然而逝。

上官琦只覺一股悲痛泛上心頭,兩行淚水奪眶而出,拜倒地上,位道:“道長和在下,雖無師徒之名,但已有師徒之實。在下有生之年,決不忘道長賜授之恩。”

養正拂拭一下目中淚水,緩緩說道:“掌門遺命,要我等立即運他的遺體回山。上官小俠日後路過武當山,別忘了到三元觀中一行。”

上官琦強抑悲傷,道:“在下一年之內,定當赴三元觀中一行,叩拜道長。”

養正道:“不敢,不敢。貧道等引頸以待。”背起養元的屍體,大步行去。

上官琦緩緩站起身子,追出廟門.只見養正和兩個守在廟外的道人低言數語,聯合疾奔而去。

上官琦望着三人的背影逐漸消失不見,內心之中泛升起一縷惆然的愁懷,腦際中仍然清晰地展現着養元道長傳授太極慧劍的諸般經過,但那授技之人,已然作古。

一個人的生死,竟然是這等的輕易。生前的盛譽豪風,都隨一杯黃土,埋葬於九泉之下。

上官琦呆呆地站着,神情木然,不知道過去了多少時光,太陽已然向西山沉下,幻起了漫天絢爛的彩霞。

忽然響起了一聲低沉的呼喚,道:“上官兄弟。”

上官琦如夢初醒般地啊了一聲,回頭望去,只見杜天鶚揹負雙手,站在丈餘外處,正在望着他微笑,不禁長嘆一聲,黯然說道:“杜兄……”忍不住兩行淚水,滾滾灑落胸前。

杜天鶚微微一皺眉頭,緩步走了過來,低聲說道:“兄弟怎麼了?”上官琦道:“養元道長仙逝了。”

杜天鶚吃了一驚,道:“什麼?”

上官琦道:“養元道長仙去了。”

杜天鶚仍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聽得清清楚楚,不好再度追問,吶吶地復說道:“怎麼?養元道長死去了?”

上官琦道:“死啦!”

杜天鶚急急說道:“他的屍體何在,我要去拜拜他的亡靈。”

上官琦道:“已運回武當山了。唉!杜兄……”他沉吟了一下,接道:“養元道長的死訊,希望你代爲守秘。他的生死,對整個武當派的存亡關係極大。”

杜天鶚凝目沉思了片刻,道:“太極慧劍可已傳授完成麼?”

上官琦黯然說道:“太極慧劍雖己授完,但卻因而促成養元道長仙逝之因,在下對此實感惶惶難安。”

杜天鶚道:“兄弟亦不必爲此自苦。養元道長早悉必死,擇人授技,只要你不負他傳藝之託,也就是了。”

上官琦拭去了臉上淚痕,嘆道:“在下此刻想起了養元道長的囑託之言,深感肩負重大,力難勝任。”

杜天鶚緩緩擡起頭來,望着那飄浮在空際一片白雲,說道:“咱們在江湖上走動之人,就像飄浮在那無際藍天中一片雲彩,居無時地,隨遇而安,很多事,實非一二人力能所及……”

忽聽長嘯劃空,傳入耳際。

上官琦忽然臉色一變,脫口說道:“奇怪呀!”

杜天鶚道:“什麼事,滾龍王、窮家幫仍然對峙附近,一把火燒光了十里莽原,但並沒有燒潰了滾龍王的實力。逍遙秀才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才屬當今武林中一流高人,但滾龍王的手下似亦有着懷才奇人,只不過雙方已由列陣對壘的明打,轉入了眼下的暗鬥,雙方似是都正在調集實力,可能在近日內,進而決戰,這嘯聲有什麼奇怪之處?”

上官琦急急接道:“不是,在下覺着嘯聲異常,好像是……”

杜天鶚道:“好像是武林中第一流高手,對麼?哈哈,兄弟可知道,這周圍聚集之人,雖非中原武林道上全部精革,但當佔去十之七八……”

上官琦搖頭接道:“我說那嘯聲很像我袁兄弟。他走了十餘日,怎麼還在這附近之處?”

杜天鶚道:“那咱們何不趕往瞧瞧。”

上官琦道:“瞧瞧去吧!”當先放腿向那嘯聲傳來之處奔去。

轉過了一片叢林,遙見一羣黑衣人重重包圍一人,刀光劍影,打得十分激烈。

上官琦回顧了杜天鶚一眼道:“那黑衣人分明是滾龍王手下的黑衣衛隊。你穿着他們的制定之裝,不宜趕上前去,暫請隱入這叢林相候,我上前看看。”

杜天鶚道:“如是遇上了扎手人物,請叫我一聲。”閃身隱入了叢林之中。

上官琦突然拔出長劍,疾躍而上。

果然,那重重被包圍之人正是袁孝。只見他赤着雙手,力搏四周強敵。強厲的掌風,幻奇的招術變化,逼得四周強敵難越雷池一步。

十幾個黑衣人空自揮舞兵刃,無法逼近一步。

在袁孝強力掌風的翼護之下,盤膝坐着連雪嬌,她容色慘白,頭頂上汗水滾滾,似是強行運功,在忍着一種極大的痛苦。

上官琦怔了一怔,忖道:“難道這位多災多難的姑娘,又受了什麼重傷不成?”心中忖思,手中長劍已然揮掃出手。

黑衣衛隊中人,雖然大都武功不弱,但他們圍攻袁孝一人,已覺着大感吃力,勉強維持個不勝不敗之局,如今加上了一個上官琦,如何還能支持得住?吃上官琦刷刷幾劍,逼開了一個缺口。

袁孝大喝一聲,劈出了一掌,一個黑衣衛隊應手倒了下去。

上官琦劍勢一緊,疾攻了三劍,也傷了一人。

餘下的黑衣衛隊,似是已自知難再抗得住,呼嘯一聲,齊齊向後退去。

袁孝望着那撤退的黑衣衛隊,也不追趕,緩緩回過頭來,說道:“大哥,咱們又遇上了。”

上官琦擡頭望望天色,道:“兄弟,咱們分道揚鑣已經十餘天了。你怎麼還留在這裡呢?”

袁孝望了連雪嬌一眼,接道:“她不要走,她要留在這裡等人!”上官琦道:“等人?什麼人?”

袁孝道:“不知道啊!她要我等,我只好留在這裡等了。”

上官琦暗自嘆道:“這鬼丫頭,不知打什麼主意。難道她還沒有吃足那滾龍王的苦頭麼,抑是又被他控制了什麼短處?”他心中雖然想得甚嚴密周到,但卻是不便追問,只好悶在心頭,等待機會。

但見那些急奔而去的黑衣人,都己走得背影不見。

一片空曠的原野中,又只餘下了上官琦、袁孝和連雪嬌三個人。

第六十四章 自殺火攻第二五章 午夜子時第七十八章 義結金蘭第五四章 請君畫眉第一一九章 公主歸兮第六十八章 十天十夜第一○六章 英雄寂寞第一一八章 伊人永別第六十七章 太極慧劍第二三章 一粒金丹第四八章 四十八傑第九六章 黑屋四老第五四章 請君畫眉第七十七章 活捉唐漩第六十章 大戰序幕第一一九章 公主歸兮第七十一章 鞠躬盡瘁第九七章 萬死不辭第七十三章 王后之死第六十六章 恩將仇報第五十七章 一身是膽第一○○章 大展神威第一一章 蕭聲療傷第七十六章 石陣拒敵第六十一章 八卦陣中第五一章 還我自由第八十二章 梅蘭蓮菊第一一七章 滾龍王死第六十三章 以殺止殺第六十一章 八卦陣中第一○章 人猿之間第一一五章 請君入墓第五十九章 慈悲心腸第一四章 荒寺三年第一四章 荒寺三年第一一八章 伊人永別第九十章 是恩是孽第二七章 武林秘辛第九五章 寂寞香後第三六章 智取力敵第九三章 進兵魔窟第四七章 龍爭虎鬥第三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一二章 各個擊破第一一七章 滾龍王死第四四章 權刑金鎖第八十七章 人才鬼雄第九四章 木屋之囚第六章 萬里河山第八十八章 不請自至第五章 如此師徒第一一八章 伊人永別第四一章 兵不厭詐第七十章 失女之謎第一六章 往事如煙第七十二章 師妹情深第一一六章 羽翼盡喪第五六章 王爺夫人第三九章 黑林審訊第五三章 十里莽原第二三章 一粒金丹第三九章 黑林審訊第一○四章 攻心爲上第一六章 往事如煙第一○章 人猿之間第一章 五老之會第七十一章 鞠躬盡瘁第五十七章 一身是膽第一六章 往事如煙第七章 十年之約第二一章 靈摳何去第九七章 萬死不辭第七十四章 莫測高深第六十一章 八卦陣中第三四章 魔劍簫聲第七十七章 活捉唐漩第一一六章 羽翼盡喪第四一章 兵不厭詐第八十章 尋人之秘第七十八章 義結金蘭第二五章 午夜子時第四章 怪人怪事第一二章 石穴探奇第二五章 午夜子時第七十六章 石陣拒敵第七十一章 鞠躬盡瘁第七十五章 大智大勇第八十八章 不請自至第四五章 王爺駕到第一一一章 盛名之累第一一○章 神蕭傳世第八十四章 遺計殺賊第八十九章 繼任文丞第二二章 江畔喋血第一○八章 青萍公主第五一章 還我自由第五一章 還我自由第一○○章 大展神威第四二章 紅衣女童第六十章 大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