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幾天,太史歷那邊果然沒有動靜,真的就像蓋峰所猜測的那樣,太史歷現在手下的戰將和軍卒,損失確實不小,太史歷也在考慮自己攻打涿州的成本是否太高了。
此時的太史歷認定,自己需要肅卑方面的援軍,纔有可能攻下涿州,於是太史歷派人給肅卑方面送去書信,希望肅卑方面可以出兵援助太史歷。而肅卑方面在收到太史歷的書信之後,也做出了迴應,派出五萬肅卑兵援助太史歷。
領兵帶隊之人,是肅卑方面爲數不多的漢人將軍,此人三十五六歲的年紀,姓張名遠,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元子佑能夠得可汗之位,便是這張遠在背後出謀劃策,而在元子佑謀得可汗之位之後,又是張遠勸他不要再和乾朝做對,元子佑也就聽從了張遠的主意,取得可汗之位之後,就和太史歷進行了和談,免去了更大規模的戰爭,可以說元子佑對張遠是言聽計從。
但是,在此之後,元子佑在取得可汗位之後,對張遠就愈發的疏遠了,因爲張遠實在是功勞太大,加上他又是漢人,元子佑如果重用一個漢人,必然會引起肅卑人的反對,加上之前和乾朝和談,其實並非元子佑心中所願,按照元子佑的想法是要打入中原的。但因爲張遠的百般勸說,加上確實局勢不穩,所以元子佑才同意和談,但心中一直有入主中原的念頭在。
經過這一件事情,元子佑對張遠其實是心有不滿的,這就勾起了元子佑作爲肅卑人,對漢人的那種天然的不信任,因此,元子佑對張遠,是越發的疏遠了。
太史歷的書信一到,元子佑就立馬要發兵援助,張遠自然是不會同意的,但這一次,張遠沒能說服元子佑,因爲元子佑早就不是那個對張遠言聽計從的元子佑了,元子佑現在心裡想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麼自己入主中原,要麼在中原擁立一個可以受自己支配的一個皇帝,而太史歷的這封書信,讓元子佑看到了後者可以達成的可能性,故此元子佑說什麼也不聽張遠的勸說。
張遠一件自己實在是說服不了元子佑,便向元子佑提出,如果元子佑一定要發兵救援太史歷,那麼他張遠,願意做領兵的主帥,而且懇請元子佑一定要讓他做軍中主帥。元子佑雖然疏遠張遠,但是他對張遠行軍作戰的能力是十分放心的,也就是這樣,他才同意張遠作爲領兵的主將,援助太史歷。
而涿州方面,在衆人又等了五天之後,蓋董回來了,對趙冬說道:“知府大人,皇上讓我們放棄涿州,進京面聖。之後的事宜,等知府到京城之後,再作打算。”
趙冬聽完之後點了點頭,把衆人召集了起來,將蓋董進京得到消息與衆人一說。大家都沒有意見只有王倫說道:“趙知府,我本來就不是官府中人,這進京面聖,我看我還是免了吧。”
趙冬一擺手:“王劍客,這其中也有你的功勞,你不去怎麼能行呢?”王倫笑道:“知府大人,在下逍遙自在慣了,也不習慣皇宮裡的那些個條條框框的約束,我看我還是不去了吧。”趙冬想了一想,說道:“這樣吧,面聖你就不去了,但是還是跟我們去京城玩一玩,你也看看京城是個什麼樣子,好吧。”王倫考慮了一下,答應了趙冬的提議。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得到了消息,那就是王慶已經離開了太史歷,跟隨他師兄尉遲子良爲他師父報仇去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爲這樣一來,太史歷就失去了一個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