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1燕王

武林帝國*如畫江山 4 41 燕王

估摸着淑妃也該回來了,張承平這張婉兒一同前往長春宮見駕,淑妃果然已經進香回來,見到一雙兒女來拜,娘娘並沒有顯得多麼興奮,只是不冷不熱的對付着。

此番回京,秦王煞費苦心準備了一些禮物,給父皇的是一張罕見的白虎皮,給太后的是一串成色極好的和田羊脂玉磨造的佛珠,給母妃預備的則是一件藍狐腋皮的坎肩,狐腋皮的坎肩已經是價值不菲,更何況是難得一見的藍狐,可是淑妃只是瞟了一眼,就讓女官收下了,淡淡地說:“我倦了,承平婉兒你們跪安吧。”

冷淡如此,張承平有些失落,但想想母親對自己從來都是這樣,也就釋然了,恭恭敬敬磕了頭退出來,外面已經黑了,夜涼如水,月朗星稀月光透過樹影灑在皇宮內院光潔平整的磚砌地面上,斑駁陸離,幾盞孤燈,幾個單薄的內侍身影,更顯寒冷孤寂。

張承平無聲的嘆了一口氣,離家一年了,本以爲此次回宮能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可是淑妃卻再次讓他失望,有時候他和婉兒甚至懷疑,淑妃是不是他倆的生母,但這樣大逆不道的問題是無法啓齒的,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

藩王不能住在宮內,內務府已經給秦王安排了住處,張承平回到下榻之處安歇,睡在牀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人在西北,京城的情報可是一直沒斷過,大哥和三哥的種種不堪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傳說父皇一直有意重新立儲,自己在西北除呂珍,退西涼,建功立業,使西北重回朝廷懷抱,功績不菲,父皇重新選擇繼承人,自己的希望頗大。

父皇的態度讓張承平心潮澎湃,躊躇滿志,可是母妃的態度卻讓他清醒了許多,妹妹的話更讓他從雲端跌到谷底,二哥竟然北上直擊北元王庭,功績遠比自己要大,而且這兩天他也要回京了,四個兒子全都聚在京城,難道說新皇儲就要出爐了麼。

心思太多,張承平失眠了,直到三更才睡着,五更天的時候,他忽然被人推醒,睜眼一看是自己的貼身小太監,小太監急道:“王爺,宮裡傳信來讓您趕緊過去,穿大衣服。”

張承平心中一動,剛要爆發的雷霆之怒瞬間化爲烏有,昨天晚上整夜想得都是奪嫡之事,現在還沒回過味來,大衣服就是祭天祭祖或者其他重大禮儀場合下才穿的正規禮服,忽然讓自己穿這個進宮,莫非是今天就要立儲?

張承平一骨碌翻下來,赤腳站在地上:“快,服侍孤更衣!”

蟒袍,樑冠,雲履,玉帶,三個小太監手忙腳亂幫殿下吧衣服穿戴好,內務府的馬車已經到了府門口,秦王移駕上了馬車,這輛金碧輝煌的馬車便向宮城方向駛去。

張承平微微掀起車簾向外看去,不禁大吃一驚,五更天的時辰,天才矇矇亮。馬路上已經有不少人在打掃了,掃地灑水,用竹籃子盛着石灰在路邊蓋上一個一個的白圓圈,看來今天確實有大事發生,張承平的心不免砰砰跳了起來,真要立我爲太子了麼,雖然朝思暮想着這一時刻,但是臨到頭來卻還是緊張。

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秦王掐着大腿,不斷告誡着自己。

從秦王邸到皇宮的距離很近,不一會兒就來到太廟廣場,此時已經東方破曉,萬丈陽光照耀在金碧輝煌的太廟琉璃瓦上,讓人眼花繚亂。廣場上全是拿着掃帚的太監,御林軍也換了嶄新的盔甲,火紅的盔櫻,亮閃閃的明光鎧,塗着朱漆的兵器杆,光閃閃的金瓜斧鉞,這一切都預示着今天的確有重要事情發生。

秦王在心裡將本朝重要的日期排了一下,沒有和今天搭界的日子啊,想來想去就只有立儲的可能性最大,車駕停在午門前,秦王敏銳的發現,午門大開,地上鋪着紅地毯,要知道午門正門可不是隨便開的,只有皇帝登基、大婚等重要儀式纔開,從大門望進去,裡面人聲鼎沸,上千名穿着鮮豔宮裝的太監、宮女、侍衛忙碌着,皇帝的傘蓋儀仗也拿出來了,秦王只覺得嗓子發乾,身子不由自主的抖起來,幸福來得太快,他有些不能承受了。

秦王殿下被司禮監的太監們引導着踏上紅地毯,前呼後擁來到奉天殿前,皇上身着龍袍,頭戴朝天冠,親自主持立儲大典,在奉天殿典禮之後,父子二人在羣臣簇擁下來到太廟祭祖,鼓樂齊鳴,文武百官山呼萬歲……

“殿下,殿下。”小黃門小心翼翼的提醒着精神恍惚的秦王,將他從臆想中拉了回來。

“皇上傳您過去。”小黃門輕聲道。

秦王點點頭,從側門走了進去,過了金水橋,來到奉天殿前,只見大殿兩旁已經備下全套儀仗,小太監們臉上都敷了粉,宮女的胸衣也勒的很緊,都穿着嶄新的袍服,見到自己皆是躬身行禮,這種感覺真好。

來到殿前,大總管曹少欽迎了過來,臉上漾着笑:“千歲駕到了,咱們人齊了,這就可以啓程了。”

秦王一愣:“啓程?去哪裡?”

“出城,迎接燕王千歲。”

曹少欽笑意盈盈,一臉的恬淡,似乎根本沒看到秦王臉上的驚訝。

這麼大排場竟然是爲了迎接老二!一時間老四的心情從雲端跌到谷底,原來這一切這都是自己的幻想,想想也挺可笑的,自己這麼精明的人竟然會犯這種錯誤,廢儲立儲是大事,怎麼能這麼快做出決定。

秦王臉上的驚訝稍縱即逝,立刻恢復了鎮定,按照曹少欽的安排站到一旁等候着,他這才發現三皇子已經到了,兄弟倆互相施了禮,簡單寒暄兩句,秦王表示昨天剛回京,沒來得及過府拜望,安國郡王表示理解,又拉着手說什麼四弟你瘦了之類的客氣話,話語間,秦王端詳三哥的面容,憔悴消瘦,比一年前差多了。

片刻後,皇帝御輦從後面過來了,太子的車駕也緊跟着,兩位皇子給父皇和太子見禮之後也登上早已預備好的車駕,連同整個儀仗隊,浩浩蕩蕩向外開去。

昨兒個自己回京,只有太子出城迎接,排場倒也不算寒酸,但是和二殿下回京相比,那可就不夠看了,都是淑妃的兒子,都是外藩親王,爲什麼厚此薄彼,秦王不禁腹誹起來,父皇一向公正,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莫非……這是立儲的先兆?

皇帝車駕經過的地方已經戒嚴了,路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倒不是爲了防止刺客,而是圖個排場,皇帝出宮那可是大事情,一行人來到水西門外,也就是昨天迎接秦王的地點,碼頭上已經鋪好了紅地毯,文武官員全來了,擠得滿滿當當,這讓秦王心中又是酸溜溜的,人比人氣死人啊。

天高江闊,長江水師的戰船也出動了,攔阻着過往船隻,一支船隊從江北出發,斬破波濤向南岸開來,載着燕王殿下的龍船在戰艦的護送下抵達南岸碼頭,不等跳板搭上去,兩排彪悍之極的燕趙勇士便跳了下來,排成兩隊伺候着,隨後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在艙門口出現。

燕王殿下回來了,和秦王不同的是,他的打扮很隨意,內穿細鱗鎖子甲,外罩帥袍,護心鏡半掩半露,腰間牛皮大帶,一柄寶劍懸在身後,頭上束髮紫金冠,一顆紅絨球顫微微的,更顯威風。

二皇子的長相隨淑妃娘娘,高顴骨,眼睛不大但是精光四溢,他先在艙口站了一下,矜持的眺望着岸上的歡迎隊伍,當看到父皇的儀仗之時,二殿下明顯有些震驚了,一甩披風,疾步下船向那頂黃羅傘蓋走去。

皇帝微笑着看着自己的二兒子,四個兒子中老二最有魄力,敢作敢爲,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燕王下船,禮炮齊鳴,王駕千歲龍行虎步來到皇帝面前十步,忽然停住,砰然跪倒,虎目中似乎含淚,他飽含深情的喊了一聲:“父皇!”便膝行了過來,保住皇帝的腳大哭不已,不像是征戰沙場的元帥,倒像是離家千里遲歸的遊子。

皇帝知道兒子的苦楚,深入大漠奔襲王庭,那是九死一生的買賣,能活着回來就不錯了,更何況還立下了赫赫戰功,解除了大周北疆的外患。想到這裡,他也動容了,扶着兒子的頭道:“承坤,苦了你了。”

父慈子孝,衆人都感慨不已,更有一些大臣偷偷擦拭着眼角,但太子、秦王、安國郡王都在暗暗腹誹不已,老二這傢伙和小時候一樣,最會演戲,貌似忠厚,其實最不靠譜。

父子相見,說不完的知心話,但是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片刻之後皇帝就展顏道:“老二,讓大家見見你的功績。”

燕王意氣風發,忽地站起喝道:“將韃虜押出來!”

侍衛們一起中氣十足的喊道:“將韃虜押出來!”隨着喊聲,龍船後面的戰艦艙門轟然打開,一隊衣着襤褸,鬍子拉碴的蒙古俘虜被押了出來。

怪不得打掃太廟,原來是要玩獻俘的把戲啊,想到這裡,殿下們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2 -24血紅雪白5 -2深山古剎遇故人6 -11不成功的毒計3 -26敦煌會館5 -60齊人之福不好享5 -63柳暗4 -9和御林軍卯上了1 -27楚木腿4 -29羣英薈萃3 -48汾陽侯家的滅門慘劇6 -18渡江戰役3 -13秦王就藩3 -19桃色新聞1 -26販夫走卒2 -34臨危受命1 -39茶馬券4 -68再結金蘭1 -64言和4 -58迎兒的婚事1 -10箭樓上的成人禮2 -64收編吞併5 -38夕貶潮陽路八千5 -5牲口的報恩3 -49前塵往事4 -25又是一年6 -25卓立格圖歸隊2 -66溫巡撫三喜臨門6 -24落幕7 -2家事國事1 -35失散5 -43撿個大便宜5 -18兵行險着2 -65快意恩仇恩威並舉5 -67決戰兵變1 -24追討2 -772 -79日月當空2 -16風雪涼州1 -58老李3 -47一鍋粥1 -43獅子大開口2 -53又響駝鈴聲1 -6後患無窮5 -18兵行險着2 -1驪靬3 -18王府侍衛長3 -14禍水東引1 -45屈人之兵2 -40冰城7 -9大結局2 -44神威無敵大將軍炮3 -4故國邊關2 -31邊塞詩人眼中的英雄5 -2深山古剎遇故人2 -1驪靬1 -14斬首行動3 -43龍城飛將2 -73即將凋零的羌地之花2 -48十大將軍2 -42俠客行6 -28行刺6 -5你暴露了2 -51豈是池中物3 -7西北望長安2 -44神威無敵大將軍炮5 -9賤人內奸3 -23御史辦案辦到了總督頭上4 -62亂馬4 -12太子回宮1 -25當保長1 -39茶馬券2 -23麻桿打狼2 -71莫高窟1 -52大白狗4 -41燕王5 -47排隊槍斃3 -33全國總動員5 -43撿個大便宜3 -41難啃的硬骨頭5 -49七進七出4 -51亂起3 -43龍城飛將3 -31查的就是你們5 -26善良的女魔頭2 -34臨危受命3 -11大鬧紅袖招6 -6元氣大傷5 -33灞橋顯祥瑞5 -7少林少林5 -61賭約2 -7斬將2 -28搶到老子頭上了1 -70十三太保鬧蘭州4 -47冷宮1 -10箭樓上的成人禮4 -1下馬威1 -24追討5 -32造反嘉年華2 -26喝兵血的參軍7 -8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