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第902章 七年(下)

“不必,你回去告訴那些使節,可以讓他們派出留學生來我們的大學上學!”

沒想到朱瞻壑這時忽然搖頭道。

“可是……”

鄭禮聽到朱瞻壑的話也是大吃一驚,顯然他也不願意讓大漢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外流,不過他剛開口就被朱瞻壑揮手打斷道。

“我知道你在擔心知道,不過我們大漢再怎麼強大,也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全都滅掉,所以必須要學會與他們共存,允許他們來大漢留學,也是一種擴張我們大漢影響力的手段。”

朱瞻壑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彎起嘴角一笑道。

“另外對於這些留學生的課程,也可以做一些修改,比如以四書五經爲主,至於那些數學物理之類的學科,可以稍微涉及一點,但不要教得太深。”

“殿下高見,臣明白了!”

鄭禮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當即十分興奮的說道。

別看鄭禮是大明的進士出身,但他來到大漢後,親眼見到各種新發明新技術給大漢帶來的巨大變化,因此他知道的很清楚,大漢的強大並不是源自儒家的四書五經,反而是那些儒家看不起的各種雜學。

現在朱瞻壑同意讓各國派遣學子,但卻主要教給他們四書五經,要知道儒家的各種書籍可是浩若煙海,如果真的想學,恐怕窮其一生也不可能學完,所以短短几年時間,那些學生也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

不過朱瞻壑並不像鄭禮那麼樂觀,因爲他知道,只要放那些留學生進來,哪怕課程上給他們設置障礙,但只要他們有心去學,還是能從大漢學到一些東西的,這點根本無法避免。

但就像朱瞻壑說的那樣,大漢不可能滅掉所有國家,更不可能殺光所有異族,比如大漢境內的那些天竺土人,以前也不是沒有試過,但就算天竺土人再怎麼溫馴,當屠刀落到他們頭上時,他們也是會反抗的。

就算土人再弱小,可當他們達到一定數量時,反抗的力量就會十分強大,因此爲了避免內亂,朱瞻壑纔會將天竺的土人送到非洲或美洲去,至少給他們一個活路。

連國內的土人都這麼難以消滅,更別說外界那麼多的國家和民族了,要知道在後世,那幫冷酷的白皮強盜,可不止一次的想要對外發動滅族戰爭,結果就連印第安人這種連鐵器都不會打造的原始土人,他們也沒能滅掉,更別說那些已經擁有國家和文明的種族了。

所以朱瞻壑很清楚,就算大漢擁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想要殖民全球倒也不難,但想要滅掉所有異族,卻根本不現實,因此只能想辦法與這些異族共存。

但共存的方法有很多,奴役和統治異族也是共存的一種,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光靠大漢的硬實力還不行,軟實力也同樣也要跟上,所以放那些異族人來大漢求學也就勢在必行了,只要他們在大漢上學,就免不了接受一些大漢傳遞給他們的思想。

就像後世那個號稱民主燈塔的帝國,明明殺人放火壞事做絕,但架不住人家宣傳的好,許多去留學的人更是被洗了腦,真以爲那裡是什麼民主自由的燈塔。

“殿下,如果大明或美洲那邊派來的學生,是不是也和其它國家一樣?”這時鄭禮忽然又向朱瞻壑提出一個問題道。

這幾年張太后主持大明的政務,主動與大漢改善關係,因此兩國現在的關係相當親密,大漢還幫大明修建了一條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兩年前這條鐵路就已經通車了,並且得到大明上下的一致好評,甚至被人認爲是張太后當政時的主要政績之一。

至於鄭禮口中的美洲,其實是指朱瞻壑的兩個弟弟,也就是朱瞻圻和朱瞻垐,另外還有那位堂弟朱瞻坺,他們三個已經在美洲立國,雖然都只佔據了美洲的一小塊地方,但發展潛力卻相當的大。

其中朱瞻圻和朱瞻垐與大漢也是聯繫緊密,他們國內的許多百姓,許多都是從大漢遷過去的。

“這個……”

朱瞻壑這時沉吟了片刻,隨後搖了搖頭道。

“大明與美洲那邊不同於別國,畢竟我們都是同出一源,日後他們若是派來學生,就將他們視爲大漢的學生就行了!”

“是!”

鄭禮對朱瞻壑的回答也並不意外,畢竟他在朱瞻壑手下做官多年,早就摸清楚了這位太子殿下的性格。

正事談完了,朱瞻壑看到圖書館樓下依然有不少人排除,於是也來了興致,換上便裝下了樓,然後在圖書館各層轉了轉。

只見在一排又一排的書架間,到處都是翻閱書籍的百姓,其中以年輕人和孩子爲主,畢竟這些人是接受教育的主力,他們也是對書籍最感興趣的人。

朱瞻壑在圖書館裡轉了一圈,每個閱讀室裡,幾乎都坐滿了看書的人,這讓他也十分欣慰,在這個沒有手機電腦的時代,書籍無疑是人們最容易獲取知識的途徑。

另外更讓朱瞻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些看書的人中,已經有一些女子出現了,海倫創辦的女校,在她的努力下,女校的規模已經擴大了幾倍,每年都有許多京城的女子前去求學。

甚至最早幾屆的女學生,已經考上了大學,比如在西京大學中,就專門設立了女院,雖然女院中的學生數量不多,大約只有男子的十分之一,但依然是個好的開始。

甚至朱瞻壑已經在計劃,再過個十年左右,大學中就可以開啓男女同堂求學的時代,畢竟大漢現在的社會已經相當的開明,許多女子或經商或做工,不再困守於家庭之中,這種情況在大明那邊是絕不會見到的。

傍晚時分,朱瞻壑回到宮中,吃過晚飯後,他來到文華殿處理一些政務。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只見劉苛快步進來稟報道:“殿下,大明急報,張太后病重,恐將不久於人世!”

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第26章 過勞肥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686.第686章 鏡子(下)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832.第832章 還人情391.第391章 懸山島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第76章 武臣入閣第86章 鄭和回來了547.第547章 朱勇的心思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第67章 爹孃吵架第94章 中年危機第110章 威與恩718.第718章 家事(下)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第262章 金銀財寶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736.第736章 內奸(上)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649.第649章 科舉與吏轉官529.第529章 將計就計(上)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743.第743章 皇家小學第200章 一張紙條477.第477章 眼線735.第735章 海倫的提議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第102章 效仿蒙古人第44章 假英雄變真英雄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第23章 常家兄妹第49章 還有沒有一點契約精神了?616.第616章 談條件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470.第470章 自爆(下)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679.第679章 多國使團(上)861.第861章 偶遇553.第553章 喇嘛在草原(中)第192章 鄭和抵達交趾473.第473章 一個教訓(下)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第181章 打消懷疑第76章 武臣入閣第178章 只差三歲第170章 老子英雄兒混蛋482.第482章 搞平衡?374.第374章 科舉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707.第707章 海倫(上)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393.第393章 林立志380.第380章 成婚(上)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第275章 壽宴(上)840.第840章 逃難(中)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788.第788章 海倫公主歷險記383.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第3章 少師姚廣孝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830.第830章 魔幻的戰局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844.第844章 廣州港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872.第872章 朱祁鎧的人生規劃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第93章 朱瞻壑來“奪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