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

北京皇城武英殿。

“陛下,瓦剌屢次出兵攻打開平,陽武侯薛祿多次上奏,現在開平衛已經不堪其擾,再加上兀良哈日漸強大,開平衛獨守於外,實在是獨木難支啊!”

兵部侍郎王驥表情凝重的向朱瞻基稟報着開平衛的情況。

當初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雖然把瓦剌打的落花流水,但卻讓脫歡逃了出去,經過這幾年的積蓄,瓦剌再次恢復了實力,最近一直在騷擾着大明的邊境,其中開平衛就是他們攻打的重點。

開平衛是當初朱元璋在草原上設立的軍事重鎮,朱棣幾次北征,幾乎每次都路過開平,這裡做爲大明的北方邊關,只要開平不失,就可保證大明北疆的安全。

但現在隨着朱瞻基繼位後,對北方實行戰略收縮,導致一些用於進攻的據點,變成了孤懸於草原,時常受到草原人的攻打,現在開平衛已經疲憊不堪,所以陽武侯薛祿纔會上書請求內遷。

“開平是當初太祖皇帝所置,豈可輕易廢棄?”

這時立刻有人站出來反對道,赫然正是楊溥。

“可現在想要守住開平,就必須增加開平的駐軍,加強對開平的支援,其中的花費甚巨,實在有些得不償失啊!”

王驥看到楊溥反對,當即眉頭一皺反駁道。

兵部尚書一職暫時空懸,因此王驥這個兵部侍郎現在暫時代管兵部。

“可開平位置重要,如果將開平衛內遷,日後草原人若是南下,就可直逼京城附近,這太冒險了!”

楊溥還是不贊同道。

坐在龍椅上的朱瞻基聽到楊溥和王驥的爭吵,也是眉頭緊皺。

對於開平衛,朱瞻基十分了解,畢竟當初朱棣每次北征,都會帶上他,路過開平時,也都會在那裡停留幾日。

甚至朱瞻基登基後,也知道開平關係重大,所以派陽武侯薛祿率領大軍鎮守,但沒想到薛祿卻幾次上書,請求將開平衛內遷。

從內心來說,朱瞻基並不願意放棄開平,不是他對開平有什麼感情,而是如果放棄開平,就相當於放棄邊疆五百里的土地。

要知道朱瞻基登基後,最爲人詬病的就是丟掉了交趾,哪怕手下大臣給他編造再多的理由,也無法掩蓋他失掉國土的事實,如果現在再放棄平開,相當於又丟掉了一塊國土,他現在都擔心後世罵他是個無能之君。

但如果加派兵力死守開平,朱瞻基又下不定決心,因爲開平孤懸於草原之上,周圍並沒有其它城池可以支援,如果加派重兵,每年的消耗都不是個小數目。

另外據陽武侯薛祿的稟報,再加上錦衣衛傳回的情況,開平衛這幾年來爲了應對草原人的攻擊和騷擾,已經兵疲將乏,城池也損壞嚴重,所以光是加派兵力是不行的,除非他派大軍將開平衛原來的軍隊替換下來,再讓人重修城池,纔有可能守住開平。

但這麼一來,對開平的投入就太大了,大明雖然富足,但花錢的地方也多,爲了一個小小的開平,根本不值得下那麼大的本錢。

想到這裡,朱瞻基也拿不定主意,最後目光一掃,落到了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張輔身上。

當初朱棣在朱瞻壑的勸說下制定內閣,並且規定必須有武將入閣,本來內閣中有兩個武將,分別是張輔和陳珪,後來陳珪去世,於是就由薛祿接替進入內閣,但薛祿常年領兵在外,所以現在內閣也只剩下張輔一人。朱瞻基登基後,雖然沒有壓制武將,但做爲一個守成之君,他還是更加重視文臣的意見,再加上內閣只有張輔一個武將,因此他也是孤掌難鳴,所以絕大部分時候都只能保持沉默,除非朱瞻基詢問他的意見,他纔會開口。

“英國公,你對開平衛內遷一事如何看?”

朱瞻基終於打斷了王驥與楊溥等人的爭吵,向張輔問道。

“這個……”

只見張輔略一猶豫,這才終於回答道。

“啓稟陛下,臣之前雖然去過開平,但這幾年一直呆在京城,對開平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很瞭解,相比之下,陽武侯卻一直鎮守在開平,他對那裡的情況肯定更加了解,因此他的建議臣以爲更加中肯!”

張輔說完上面的話後,卻在心中暗歎一聲,如果不是被逼無奈,他也不願意放棄開平衛。

“這麼說英國公你是贊同將開平衛內遷了?”

朱瞻基聽到張輔的話也有些驚訝,畢竟當初放棄交趾時,張輔可是強烈反對。

“正是!”

張輔再次無奈的回答道。

開平衛位置特殊,它從設立時起,就不是爲了防守,而是爲了進攻草原,所以朱棣幾次北征,都需要經過開平,而且開平也是北征大軍背後的重要後勤支撐。

換句話說,只有大明對草原保持着積極進攻的姿態時,開平衛纔有意義。

但現在朱瞻基登基後,卻收縮邊疆的戰線,對北方草原實行防守的姿態,如此一來,開平衛不但無法發揮出作用,反而還會成爲大明的拖累,開平衛的守軍做爲一支孤軍,苦苦的守在草原上也根本無法持久。

陽武侯薛祿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幾次三番的上書,請求將開平衛內遷,因爲如果再不內遷,開平被攻破也只是早晚的事。

“陛下,臣以爲英國公所言極是,開平衛內遷已經是勢在必行之事,陽武侯那邊也快支撐不住了,還請陛下早做決定!”

王驥聽到張輔的話也是眼睛一亮,於是趁熱打鐵的說道。

旁邊的楊溥面色一沉,剛想再說些什麼,卻只見朱瞻基點頭道:“朕也覺得英國公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將開平衛內遷吧,這件事由王侍郎你來主持!”

“臣遵旨!”

王驥聞言也是大喜的說道,旁邊的楊溥看到朱瞻基已經做出決定,只得悶悶不樂的退了回去。

張輔則是暗歎一聲,雖然開平與交趾的情況不同,但同樣都是主動放棄,而且還是他親自表態贊同,這讓他心中也頗爲愧疚,感覺自己對不起朱棣的信任。

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282.第282章 第一筆銀行貸款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第261章 朱瞻基的疑惑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第140章 天閹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第34章 老子打兒子401.第401章 牧民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974.第974章 朱祁鎮被俘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312.第312章 費盡心思出海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375.第375章 消息傳出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第254章 果然是他第40章 打個招呼515.第515章 海外冒險故事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297.第297章 海上遭遇(上)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第7章 大蒜加酒(上)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685.第685章 鏡子(上)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第98章 毀滅你,與你何干?547.第547章 朱勇的心思293.第293章 香皂第34章 老子打兒子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927.第927章 殉葬?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鎮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第186章 賣地第130章 朱高燧的後手第123章 紀綱死了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788.第788章 海倫公主歷險記730.第730章 錦衣衛謝鋒(下)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第241章 京官(上)第94章 中年危機778.第778章 黑火藥的侷限性第240章 宋禮663.第663章 作坊(上)第242章 京官(下)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919.第919章 直布羅陀第53章 情種與冤種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304.第304章 交換人質(上)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643.第643章 掃平日本的開端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531.第531章 反轉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288.第288章 別羅裡之戰(中)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796.第796章 晴晴958.第958章 于謙的質問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506.第506章 新聞報(下)345.第345章 大名的爭執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第78章 朱高煦中毒(下)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847.第847章 移民安置(下)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鎮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339.第339章 假與真465.第465章 曹雷的勸說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839.第839章 逃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