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

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

山東萊州,自從第一批的移民從這裡乘船離開之後,山東全境的流民都開始往這裡轉移。

做爲港口,萊州的交通方便,各種物資也便於調集,比如朱瞻壑就多次從南方調糧,否則那麼多的流民,光靠山東一地根本養不活。

不過現在朱瞻壑也有點焦頭爛額,只見他在客廳中來回走動,滿臉都是焦急之色。

流民匯聚的速度遠超朱瞻壑事先的估計,現在萊州匯聚的流民,已經超出十萬之衆,這麼多的流民,光是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個天文數字。

“世子,事情不好辦啊,朝廷已經幾次從南方調糧,但咱們消耗這麼大,調集來的幾批糧食也消耗很快,等到這幾批糧食吃完了,咱們總不能再向朝廷要糧吧?”

只見一個官員面帶愁容的向朱瞻壑稟報道。

這個官員名叫李齊,是朱棣指派給朱瞻壑,專門協助他管理流民的官員。

“這倒是麻煩了,我也沒想到流民們來的這麼快,可他們既然來了,咱們也不能不收啊。”

朱瞻壑嘆了口氣道。

其實自從青州收容流民的消息傳出去後,山東境內各地的流民也是聞風而動,甚至一些地方官還主動幫助流民遷移,因爲流民無論在哪裡,都是個不穩定的因素,各地官員都恨不得花錢把他們送走,反正只要不在自己治理的地方就行。

所以在短時間內,山東全境的流民幾乎都往青州匯聚,然後又由青州轉移到萊州,結果現在萊州人滿爲患,爲了應付這些流民的吃喝,朱瞻壑身上也承擔着不小的壓力。

“世子,現在最緊要的,還是想辦法將流民轉移出去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咱們身上的壓力啊!”

李齊耐心的提議道。

李齊今年三十多歲,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在地方上爲官多年,爲人精明強幹,政績十分的突出,所以才被朱棣指派給朱瞻壑,朱瞻壑對他也十分欣賞。

“可是上批移民的船隻還沒有回來,就算是從民間僱船,短時間內也找不到足夠的船隻,而且沒有朝廷的船隊帶路,我也不放心把移民交給民間的商船。”

朱瞻壑皺起眉頭再次道。

移民這種事,一定要有朝廷的船隊帶頭才行,否則全都交給民間的船隊,他們爲了賺錢,肯定會拼命的往船上塞人,到時說不定會被他們搞成運奴船。

“世子,我倒是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朝廷會不會同意?”

沒想到李齊忽然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開口道。

“什麼想法?你快說!”

朱瞻壑聞言也立刻催促道,李齊很有才幹,他甚至都想把對方要過來,讓對方幫自己處理漢王府的事情,只是還沒有找機會說。

“世子,以前我在浙江一帶爲官,我聽說寧波外海有一片島嶼名叫舟山,面積十分廣闊,後來因爲海禁,導致百姓內遷,現在開海之後,島嶼上的人口雖然有所恢復,但還是不多,如果把流民遷到舟山一部分,咱們身上的壓力可就小多了。”

李齊立刻提議道。

“可就算遷到舟山,流民照樣也要吃飯啊,到時不還得從別處運糧食嗎?”

朱瞻壑不解的問道。

舟山朱瞻壑去過兩次,隨着開海,島上的確開始有人居住,但增長的速度並不快,主要是之前島上的居民搬走多年,早就在別處安定下來了,除了少數人外,大部分人都不想再折騰,畢竟誰也不知道朝廷萬一哪天再發瘋,到時他們還得搬走,因此許多島嶼都還空着。

“世子,舟山是島,四周都是大海,海中水產豐富,可以解決一部分糧食的問題,另外舟山島上也有土地,可以組織流民耕種,另外就算是調糧,舟山也比山東這邊方便多了。”

李齊再次解釋道。

“這倒也是!”

朱瞻壑聞言也連連點頭,剛纔他也是太心急了,竟然忘了舟山的便利。

不過很快朱瞻壑又皺起眉再次問道:“這個辦法好是好,可如果流民去了舟山,並且在當地耕種的話,很可能會在舟山定居,到時再想讓他們遷移到天竺,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流民們爲什麼願意冒險出海去天竺?主要就是因爲他們在山東活不下去了,但凡有一絲機會,他們絕不肯背井離鄉。

所以李齊提議讓流民去舟山,到時流民在舟山安定下來,再想他們搬走,那可就難比登天了,甚至可能還會引發流民的反抗。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但萊州現在的流民這麼多,咱們根本消化不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放棄一部分,讓他們去舟山定居,總比呆在萊州餓死強。”

李齊這時也無奈的回答道。

李齊說完就看着朱瞻壑,畢竟他只能提建議,真正做決定的人是朱瞻壑。

朱瞻壑這時也十分爲難,他花了那麼大力氣聚集流民,爲的就是往天竺輸送移民,可是現在倒好,因爲流民太多養不起,不得不遷到舟山去,這不是給別人做嫁人嗎?

但眼睜睜的看着移民們捱餓,甚至是餓死,也不讓他們去舟山找一條活路?這種事朱瞻壑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

於是朱瞻壑在考慮再三後,終於一咬牙道:“好吧,你準備一下,調集一批船隊,將一部分流民遷到舟山去,我會上書與朝廷溝通的!”

“世子仁慈,無數百姓都因您一念而活,下官佩服!”

李齊這時一臉敬佩的說道,他性格方正,很少拍上司的馬屁,但這次卻是真心的佩服朱瞻壑,畢竟像他這樣身居高位,卻能爲百姓着想的人實在太少了。

“你也不必誇我,其實做這個決定我也十分心疼,畢竟之前的努力都要便宜給別人了。”

朱瞻壑苦笑一聲再次道,他對信任的人也一向很坦然,有什麼就說什麼。

不過就在朱瞻壑的話音剛落,忽然就見有人飛奔而來稟報道:“啓稟世子,外海來了一支龐大的船隊,據說是漢王府水師都督張忠率隊從南洋而來!”

(本章完)

第160章 胡濙第271章 銀行911.第911章 又見朱瞻坦第115章 分化錦衣衛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第35章 斬爹寶刀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167章 絕處逢生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第135章 內閣成立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135章 內閣成立第23章 常家兄妹417.第417章 朱瞻壑的條件623.第623章 殺人滅口(上)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第28章 狐朋狗友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465.第465章 曹雷的勸說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925.第925章 麓川之戰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736.第736章 內奸(上)574.第574章 朱高燧立大功771.第771章 商談(上)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292.第292章 銀行保險櫃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第39章 中計了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第33章 頭上沒毛,嘴巴不牢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第280章 恢復自由(上)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第209章 祭祀東陵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第168章 蜀王的信708.第708章 海倫(下)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431.第431章 橄欖枝第228章 滿剌加港953.第953章 攔截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781.第781章 王爺成親375.第375章 消息傳出898.第898章 戰後第193章 自願報名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第72章 蹲監獄就不用幹活了?779.第779章 師徒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506.第506章 新聞報(下)607.第607章 冒險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戰(下)862.第862章 要離開了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第180章 巧合第209章 祭祀東陵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第142章 討公道(中)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第64章 朱棣有召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355.第355章 大內氏(下)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979.第979章 回京第86章 鄭和回來了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792.第792章 土包子第63章 老三想出頭462.第462章 好事第123章 紀綱死了906.第906章 又見金先生318.第318章 打造武器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