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第407章 佛母(下)

第407章 佛母(下)

朱瞻基騎馬走在官道上,時不時就能見到一羣衣衫襤褸的流民經過。

有些流民看到朱瞻基等人衣着華麗,也紛紛湊上前討要食物或錢財,但卻被錦衣衛給趕走了。

對於這些流民,朱瞻基也感到同情,但現在不是婦人之仁的時候,他隱藏身份,親自行走在民間,爲的就是多收集一些有用的證據和消息,日後好回京向朱棣稟報。

同時朱瞻基也命令錦衣衛,不讓他們與東廠合作,打定主意要把這件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傍晚時分,朱瞻基他們來到一座縣城,爲了隱藏身份,他這幾天連驛站都不住了,晚上都是隨便找個客棧休息。

不過就在朱瞻基剛進縣城,卻只見城中到處都是流民,這些流民三五成羣,聚集在街頭巷尾,雖然面帶飢色,但並沒有四處討要食物,反而顯得頗爲淡定。

這時天色將晚,朱瞻基帶人穿過這些流民,想找一家客棧居住。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只見幾個白衣人出現,頭上綁着紅頭巾,手中敲打着鑼鼓高叫道:“佛母施粥了!”

白衣人的一聲高喊,立刻引得四方的流民向大街上聚集起來,無論男女老幼,一個個都是面帶激動,手裡拿着瓦罐、破碗、木桶之類能夠盛飯的東西,爭先恐後的向前擠。

這些白衣人似乎很有經驗,立刻有人上前維持秩序,使得這些流民排成一個長長的隊伍,其中一些老人、孩子和女人會被帶到前面。

直到饑民的隊伍隊伍排好之後,這才又有白衣人拉着大車走來,車上裝着一桶又一桶的稠粥。

看到車上的這些裝粥的大桶,饑民們再次變得有些騷動,但在白衣人的維持下,倒是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很快白衣人開始在街頭施粥,雖然粥不是什麼好粥,米是陳米,面裡還混着面糠,另外還有切碎的野菜,味道聞起來有點怪,但絕對是可以活命的糧食。

不少饑民領到粥後,一個個抱在懷裡,然後跑到角落裡慢慢享用這來救命的食物。

“這些白衣人是什麼人?”

朱瞻基看到眼前這一幕,卻是臉色一沉。

這些白衣人顯然不是官府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穿着也能看出,這些人組織嚴密,所以他們很可能是藉此收買民心。

“我立刻派人去打聽!”

旁邊的王志立刻說道,隨即就派身邊的錦衣衛前去打聽情況。

不一會的功夫,打聽的人就跑回來稟報道:“啓稟公子,這些白衣人自稱是佛母座下的使者,這段時間四處施粥放糧,在民間擁有極大的聲望!”

爲了不暴露身份,朱瞻基化身爲一個出遊的貴公子,王志這些錦衣衛則扮成下人或護院。

“佛母?肯定又是別有用心之人,藉着神佛之名收買人心!”

朱瞻基冷哼一聲道。

“公子,這幫人雖然別有用心,但在這裡卻擁有極大的聲望,而且他們人多勢衆,咱們還是不要招惹他們爲妙!”

王志小心提醒道。

他知道朱瞻基身爲太孫,一向心高氣傲,萬一沒忍住惹了這些白衣人,恐怕給會他們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發生危險。

“我知道!”

朱瞻基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不快。

一行人最後找到客棧,因爲到處都是流民,再加上山東這幾年的情況惡劣,所以民間的經濟也大受打擊,連這個縣城的客棧也是如此,幾乎都快開不下去了。

因此當看到朱瞻基這麼多人住進客棧,掌櫃也十分的熱情,當即將最好的上房給他們騰了出來,事實上整個客棧除了朱瞻基他們外,一共也沒幾個客人。

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朱瞻基與王志等人來到客棧的大廳吃飯,雖然客棧的生意不好,但廚子的手藝還是不錯的,朱瞻基嚐了一下味道後,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只聽外面有人敲門,掌櫃的急忙跑上前開門,他似乎知道外面是什麼人。

只見門被打開,門外竟然站着一羣白衣人,爲首的一個白衣人,懷中抱着一個小箱子,上寫“佛香錢”三個字。

“李掌櫃,老規矩!”

爲首的白衣人顯然認識客棧的掌櫃,見到他也笑着招呼道。

“小人明白,早就給您準備好了。”

李掌櫃點頭哈腰,顯得十分恭敬。

隨後只見李掌櫃從袖子裡拿出兩張寶鈔,然後塞到了對方懷裡的箱子裡。

白衣人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走進客廳,客棧的其它客人似乎也知道規矩,也同樣拿出寶鈔放到箱子裡。

朱瞻基看到白衣人的舉動,卻是眉頭緊皺。

最後白衣人來到朱瞻基面前,這讓他終於忍不住怒道:“你們這是幹什麼,搶劫嗎?”

“公子不要誤會!”

沒等白衣人開口,那位李掌櫃立刻跑上前解釋道:“使者大人可不是爲了斂財,而是爲了全城的流民募捐,畢竟您今天肯定也看到了,城中到處都是饑民,如果不施粥的話,說不定會引發大亂,所以使者大人才向所有人募捐,所得錢財用於買糧食施粥!”

李掌櫃一邊說着,一邊向朱瞻基等人使眼色,示意他們這些白衣人惹不起,還是早點拿錢保平安。

不過朱瞻基卻早就看不慣這些白衣人,當即再次怒道:“施粥自有官府去做,你們這些人強搶過路的客商,用這些錢財去收買人心,是不是想造反?”

面對朱瞻基的質問,只見爲首的白衣人卻冷笑道:“官府?要是等官府施粥,我們早就餓死了,看你年紀輕輕一表人才,卻如此的天真,簡直可笑!”

被人說自己天真,朱瞻基立刻大怒,剛想發作,卻被旁邊的王志勸住道:“公子息怒,咱們出門在外,自然也要入鄉隨俗!”

王志說完示意身邊的人給錢,他自己則擋在朱瞻基和白衣人的前面,主要是他怕朱瞻基再亂說話,萬一惹怒了這些白衣人,恐怕他們就別想走出這座縣城了。

(本章完)

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第275章 壽宴(上)533.第533章 脫歡逃了第71章 詹事府開在詔獄嗎?第213章 意外的線索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892.第892章 修鐵路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809.第809章 新火器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862.第862章 要離開了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第43章 變故突起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794.第794章 車上閒談(上)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808.第808章 清剿沙盜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461.第461章 內鬥的錦衣衛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283.第283章 存錢(上)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第53章 情種與冤種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第173章 都督張興(上)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926.第926章 朱高煦病重783.第783章 待遇927.第927章 殉葬?第64章 朱棣有召第33章 頭上沒毛,嘴巴不牢第127章 收尾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302.第302章 將計就計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444.第444章 遙望天竺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900.第900章 七年(上)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770.第770章 遠赴日本第115章 分化錦衣衛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325.第325章 遼東總兵810.第810章 神槍手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564.第564章 最後一次北征(下)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第141章 討公道(上)428.第428章 爺仨942.第942章 脫脫不花(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817.第817章 雙喜臨門985.第985章 草原之變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458.第458章 報仇(上)第184章 時運不濟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869.第869章 發瘋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522.第522章 團聚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797.第797章 見面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第42章 秋興大賽866.第866章 一場舞會(上)384.第384章 騙子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