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第401章 牧民

第401章 牧民

楊士奇走在田間地頭,一邊走一邊觀察着田間秧苗的長勢。

“楊長史,這幫囚犯中沒幾個會種田的,這邊的土人也一樣,你看這些秧苗長的亂七八糟,地裡的草都比秧苗高。”

走在旁邊的張忠打量着田間的秧苗,卻是邊走邊搖頭道。

看慣了大明那邊精耕細種的稻田,再看看天竺這邊亂成一團的稻田,實在讓張忠有點不忍直視。

“其實已經不錯了,畢竟每個人分到五十畝田地,雖然可以僱傭土人,但想要一個人耕種這麼多田地,實在太不容易,所以也別要求太高,只要能把這些良田全都種上就行。”

楊士奇卻哈哈一笑道,絲毫並不介意這些田地種的太糟糕。

“還是楊長史有度量!”

張忠聞言也不禁讚歎道。

他來到德里後,和楊士奇交接了一下船隊的事,剛好楊士奇要出城巡視,所以他就一塊來了。

“大公子客氣了,那些囚犯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能安下心耕種就已經十分不容易了,如果不是每個人耕種的田地有限,我還真想多給他們分配點田地。”

楊士奇再次笑道。

“楊長史你還真是大方,那麼多良田和鋪面,說給就給了,這要是換成我,肯定捨不得。”

張忠再次道,他對楊士奇真的越來越佩服,當然他更佩服朱瞻壑的眼光,當初竟然一眼就看中對方,硬生生的從太子手下搶到漢王府。

“其實也沒什麼捨不得的,這些田地大都是我們從黑茲爾汗手下繳獲的,如果不耕種,也只能任由它們拋荒,所以還不如分出去,讓這些田產能夠早點出產糧食。”

楊士奇這時竟有些感慨的道。

在滅掉黑茲爾汗後,楊士奇驚訝的發現,整個德里蘇丹國,九成九的財富,都掌握在黑茲爾汗,以及他手下的貴族手中,當地的土人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只能靠做奴僕或佃農爲生。

甚至有些天竺土人找不到餬口的工作,只能四處流浪,過的比乞丐都不如。

而在黑茲爾汗死後,他和手下掌握的那些財富,自然全都歸朱高煦所有,其中一部分被他拿去賞賜給有功的將士,而剩下的還有更多,其中佔大頭的就是土地。

這些土地實在太多了,哪怕是租給天竺土人耕種,朱高煦都找不到足夠的人管理,因此索性分配給移民,好讓這些土地儘快的出產糧食,同時也能收買人心,讓移民更快的安定下來。

“這倒也是,剛纔在城中巡視時,看到那些分配出去的店鋪,幾乎全都空着,想來這些移民也沒想好做什麼生意。”

張忠這時也贊同的點了點頭。

在統治者眼中,田地和店鋪雖然也是財富,但如果無人經營,就沒有產出,相當於廢物,所以還不如交給移民去經營。

古代時,國家管理百姓稱爲牧民,甚至有個官職叫牧守,其實就是把百姓當成牛羊來放牧,而想要讓牛羊長大,當然也要給牛羊吃草。

現在朱高煦就是這麼做的,給移民分配土地、店鋪,甚至借給他們傢俱、種子,甚至是錢財,其實就是給牛羊的草,好讓他們快點長大,從而回報放牧的人。

“是啊,田地倒還好辦,只要撒上種子,就可以長出糧食,但商業想要恢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楊士奇說到這裡,也露出頭疼的表情。

雖然德里沒有經歷戰火,是被人獻城,但在事後,他們清理了一大批黑茲爾汗的手下,導致德里城的經濟也大受打擊,城中的店鋪空了一半還多,這段時間楊士奇都在爲恢復商業的事情頭疼。

“其實這件事也不難,這次隨同我下西洋的各家勳貴們,也都派管事來了,帶了不少的貨物,許多人還想收購一些天竺的特產,有些人還來了德里,估計用不了多久,德里的商業就會繁榮起來。”

張忠再次說道。

“光靠那些勳貴也不行啊,我怕他們幾家獨大,壟斷某個行業的話,對商業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最好還是引進一些普通的商人。”

楊士奇目光長遠,並不願意讓勳貴們把持天竺的經濟。

“這次倒是有些膽大的商人跟我們來了,但數量不多,主要是纔剛開海,大明的商人一般都在近海,頂多去南洋,很少敢來西洋的,等到下次我讓人宣傳一下,應該能帶更多的商人過來。”

張忠想了想這才說道。

張忠離開天津時,還沒有開海,但當他走到蘇州時,朱瞻壑就已經在天津主持開海了,當時就有不少的商人四處活躍,但因開海的時間短,商人也比較少,有膽大的跑去南洋,後來更是跟着張忠來到天竺。

“如此最好,只有讓更多的商人蔘與進來,才能讓天竺這邊的經濟好轉,當然這件事也不用太急,畢竟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地種好,畢竟土地纔是一切的根本。”

楊士奇說到最後哈哈一笑,他是個典型的中原士大夫,雖然看重商業,但依然覺得土地,或者說糧食纔是一切的根本。

“對了,朝廷開海之後,各方的反應如何,有沒有人鬧事?”

楊士奇對開海的事十分感興趣,畢竟這件事關係到他們日後與大明的聯繫。

“我是到蘇州時才知道開海的事,後來離開廣州時,聽說蘇州也要開海了,當時各大港口都十分急切的想要搶先開海,爲此還發生不少爭吵,沿海的商人也十分活躍,至於鬧事倒是沒聽說過。”

張忠想了想這纔回答道,

他並不知道在他們走後不久,就有人假扮倭寇搶掠百姓,爲的就是阻撓開海。

“沒事就好,希望開海一切順利吧!”

楊士奇嘴上這麼說,但心中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他十分清楚,海禁雖然給大明帶來巨大的損失,但也同時讓一些獲利,而開海肯定會損害這些人的利益。

就在楊士奇與張忠邊走邊聊之時,忽然只聽前面隱約傳來吹吹打打的聲音,好像是有人在辦喜事?

(本章完)

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648.第648章 吳家寨756.第756章 非議407.第407章 佛母(下)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第3章 少師姚廣孝816.第816章 新星號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第115章 分化錦衣衛986.第986章 二十年602.第602章 被奪權了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第135章 內閣成立958.第958章 于謙的質問第161章 又見鄭和629.第629章 荒島面談(上)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933.第933章 瓦剌動向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316.第316章 又是朱高燧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609.第609章 殺進京城(下)368.第368章 姚廣孝去世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663.第663章 作坊(上)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336.第336章 對馬島之戰(下)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900.第900章 七年(上)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942.第942章 脫脫不花(下)485.第485章 大明情報網(下)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906.第906章 又見金先生第66章 兄弟齊心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第171章 這世上最缺的是機會953.第953章 攔截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第255章 “忠臣”宋禮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敗(上)610.第610章 張太后出面第160章 胡濙742.第742章 女校的招生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298.第298章 海上遭遇(下)455.第455章 劉勉的處境598.第598章 瞞不住503.第503章 報紙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第597章 對質朱高燧(下)811.第811章 歸途736.第736章 內奸(上)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933.第933章 瓦剌動向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第163章 合歡樹第186章 賣地939.第939章 戰前583.第583章 朱瞻基來告別488.第488章 興和之戰(上)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666.第666章 鐵關城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第158章 密本制度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第94章 中年危機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937.第937章 救人(下)第201章 陳年舊案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第134章 用謊言維持的臉面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950.第950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