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

第340章 師出有名

“可行,我贊同!”

張輔聽完朱瞻壑的講述後,第一個表態道。

做爲一個能文能武的將領,張輔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道理,比如像交趾,這都打下多少年了,可到現在都還不是很穩定,時不時就有土人冒出來造反。

現在攻打倭國,張輔可不想重走交趾的覆轍,因此在聽到朱瞻壑講述的,打着支援倭國南朝的名義進軍九州的計劃,他當然第一個表示贊同。

“我也贊同!”

張芾這時也表態道。

“可行是可行,但咱們是不是要派人請示一下陛下,畢竟這要僞造太祖皇帝賞賜的印璽,咱們如果擅自做主,會不會落人話柄?”

劉榮這時卻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如果事事都要請示皇爺爺,這一來一回最少也要一個多月,到時咱們打下對馬島的消息,肯定早就傳到九州了,所以咱們一邊把事情做了,一邊向皇爺爺稟報,我相信他肯定會贊同的。”

朱瞻壑這時拍板決定道。

聽到朱瞻壑這麼說,劉榮也打消了心中的擔憂,反正有朱瞻壑在前面頂着,日後有什麼事情也怪罪不到他們頭上。

張輔三人都沒有意見,朱瞻壑立刻找來軍中的工匠,讓他們僞造了一枚“日本國王”的印璽,其實也不算僞造,印璽的規格、材質都是按照大明的親王級打造的,除了不是朱元璋或朱棣親自賞賜的,其它和真的也沒多大區別。

幾天之後,印璽制好了,朱瞻壑將它交給葛成二郎,並且給對方配備了一隊親衛,名義上保護,其實就是監視葛成二郎的。

葛成二郎也深知自己現在的身份,因此從一開始就表現的十分配合,對監視的人也沒有任何牴觸。

也是從這一刻起,葛成二郎正式改名爲寬和,成爲懷良親王的兒子,後醍醐天皇之孫。

爲了符合寬和的身份,朱瞻壑還從對馬島上選了幾個聽話的倭人和倭女,讓他們平時伺候葛成二郎的飲食起居。

當然整個對馬島上認識葛成二郎的人,比如那個宗貞盛,則全都被朱瞻壑處死。

寬和是懷良親王晚年時才生的兒子,當時懷良親王已經失勢,而且寬和在懷良親王死後四處躲藏,後來才帶着身邊的人出海,結果被葛成二郎殺死。

因此在九州島上,認識寬和的人很少,更何況寬和都死了快二十年了,就算當初認識他的人,估計也都記不清他的長相了。

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之後,大軍也休整完畢,除了留下一支軍隊駐守在對馬島外,船隊也再次啓航,浩浩蕩蕩的殺向九州島。

當初蒙元兩次東征倭國,第一次規模較小,雙方互有勝負,第二次元軍集結十四萬大軍出征,本來剛開始戰局十分順利,還在海上擊敗了各路大名的聯軍。

可惜最後因爲遇到巨大的風暴,導致元軍的船隊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倉皇的逃回高麗,不少留守在各島的元軍被拋棄,最後全都被倭軍消滅。

朱瞻壑可不會犯元軍的錯誤,現在已經是冬天,海上基本不太可能出現太大的風暴,而且大明的戰船高大堅固,抵抗風暴的性能也遠比元朝的戰船強。

幾天之後,大明的船隊就十分順利的抵達壹岐,這裡是九州島外海最重要的島嶼之一,當初元軍攻打九州,第一時間就佔據了壹岐島。

張輔等人早就研究過九州島的地圖,對於當初元軍的戰略,在張輔看來也並沒有大錯,完全是因爲遇到天災,再加上元軍當時以新附軍爲主,軍隊內部矛盾重重,因此纔會失敗。

相比之下,張輔這次出兵,只帶了四萬步騎兵馬,以及張芾手下的一萬水師,看起來規模比當年的蒙元軍隊相差很大。

但大明的水師戰船高大堅固,遠超蒙元的戰船,而且軍隊內部也十分統一,完全聽從張輔的指揮,朱瞻壑更不會胡亂插手,因此實力並不比當年的蒙元軍隊差。

隨着大明的軍隊佔據了壹岐島,這個消息也終於再也無法隱藏,很快傳回了九州,短短几天之內,九州的各個大名也全都接到消息,一時間所有人都爲之震驚。

這些九州大名雖然平時矛盾重重,甚至還因爲利益發生爭鬥,但在面對外敵時,他們還是十分團結的,畢竟相比內部矛盾,外部的威脅更加嚴重。

因此在短短几天之內,松浦黨、少貳氏、大友氏、菊池氏和島律氏很快就達成一致,就像上次抵抗蒙元大軍一樣,他們也再次組建了聯軍,並且準備主動進攻壹岐島。

雖然上次蒙元入侵時,大名聯軍進攻壹岐島失利,甚至導致少貳氏的家主戰死,但在面對敵人的侵略,他們絕不能做縮頭烏龜,必須要給敵人一個狠狠的教訓。

在這些聯軍之中,着重要提的就是松浦黨,這是一夥以水寇海盜爲主的勢力,在九州一帶,他們的海上勢力極爲強大,因此也成爲水軍中的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宗貞盛背後是菊池氏,而葛成二郎背後,就是松浦黨,以前他曾經多次去九州會見松浦黨的首領,他手下的倭寇,大部分也都來自松浦黨。

但之前葛成二郎手下的勢力被朱瞻壑全殲,他深知松浦黨的狠辣,擔心去了松浦黨會被對方處死,然後再另派其它人接替他的位置。

因此葛成二郎纔去了對馬島,打算先借宗貞盛之手,恢復一些實力之後,纔有底氣和松浦黨對話,卻沒想到再次被大明俘虜。

九州各大勢力的聯軍在松浦藩集結,但他們並沒有立刻進攻壹岐島,而是先派出使節去見大明,畢竟現在還不清楚大明的來意,雖然以對方的兵力來看,絕對不像是來遊玩的。

明軍佔據了壹岐島後,也同樣沒有發動進攻,就是爲了等九州的使節到來,畢竟他們已經改變了計劃,現在是師出有名,自然要讓九州島的各大勢力知道他們的來意。

(本章完)

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501.第501章 錦衣衛的職責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第158章 密本制度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648.第648章 吳家寨308.第308章 逃脫第48章 翻盤686.第686章 鏡子(下)437.第437章 移民(中)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661.第661章 吃空餉950.第950章 撤軍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459.第459章 報仇(中)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833.第833章 青州號第193章 自願報名第198章 重啓海運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503.第503章 報紙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鎮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688.第688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716.第716章 工業時代的氣息805.第805章 黃色火藥763.第763章 美洲圖志第245章 寶鈔的惡果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910.第910章 兒子(下)738.第738章 女校(上)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第35章 斬爹寶刀428.第428章 爺仨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第170章 老子英雄兒混蛋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477.第477章 眼線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664.第664章 作坊(下)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487.第487章 阿魯臺的計劃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960.第960章 從不讓人失望的朱祁鎮553.第553章 喇嘛在草原(中)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第53章 情種與冤種507.第507章 預訂和約稿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第98章 毀滅你,與你何干?879.第879章 物資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961.第961章 大軍出發第21章 世子上街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50章 打我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658.第658章 夜校(上)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871.第871章 夢中情人第15章 朱高煦的弱點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948.第948章 不詳之兆852.第852章 趕出地中海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第94章 中年危機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979.第979章 回京336.第336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201章 陳年舊案647.第647章 官與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