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

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

“當初你上書廢除海運,由漕運代替,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朱瞻壑目光直視着宋禮,問出一個他早就想問的問題。

聽到這個問題,宋禮雖然極力掩飾,但眼神卻還是變得有些閃爍,最後強笑一聲道:“當初海運弊病重重,而運河又全線打通,各方面都比海運要強,所以我纔會上書廢除海運。”

“宋禮,都這種時候了,你還不肯說實話嗎?”

朱瞻壑冷笑一聲質問道。

就算當初張榮再怎麼折騰海運,但海運的優勢還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稍加了解就能看出來。

可宋禮當時卻上書力陳海運的種種弊端,導致不明情況的朱棣被矇蔽,這才廢除了海運,所以朱瞻壑可以肯定,宋禮當初絕對是故意的。

果然,面對朱瞻壑的質問,宋禮臉上的神情變幻不定,最後終於長嘆一聲道:“罷了,反正我也是要死的人了,有些事情如果不說,恐怕就要真的被帶到棺材裡了!”

“你果然別有用心!”

朱瞻壑看到宋禮承認了,心中也更加惱火。

相比三大殿,廢除海運造成的影響更加惡劣,往小了說,它造就了漕運這條吸血蟲,導致大明一直失血,往大了說,它可能影響到大明未來的國策,失去了對海洋的探索。

“我的確別有用心,但也是被朝廷逼的!”

沒想到宋禮卻冷笑一聲,一副大義凜然的表情道。

“朝廷逼的?”

朱瞻壑皺起眉頭,不明白宋禮是什麼意思?

“世子伱之前建議設立養廉銀,想來也十分清楚我大明官員的俸祿之低,所以你肯定更能理解我的做法,這也是我願意講給你聽的原因。”

宋禮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頗爲讚許的看着朱瞻壑說道。

“官員的俸祿低?漕運?”

朱瞻壑從宋禮的話中提取到兩個重點,隱約間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但這個猜想也未免有些太驚人了。

“不錯,我建議用漕運取代海運,其實就是想給沿途官員一個貪污的機會!”

宋禮似乎也看出了朱瞻壑的想法,直接承認道。

“就因爲官員的俸祿太低?”

朱瞻壑擡起頭,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宋禮。

“不錯,世子你生於皇族,可能不知道底層官員都是怎麼活下來的,光靠朝廷的那點俸祿,那些底層官員早就要餓死了,所以就算朝廷對貪官污吏再怎麼苛刻,下面的官員照樣還是會貪,因爲如果不貪,他們就活不下去!”

宋禮說到這裡也有些激動,頓了一下接着又道。

“底層的官員想要貪,那就只能盤剝百姓,而陛下這些年又是北征,又是下西洋,甚至還要修建北京城,百姓身上的負擔已經很重了,再加上官員對他們的盤剝,更讓百姓苦不堪言!”

“原來如此,你用漕運代替海運,爲的就是讓官員有一個光明正大貪污的機會!”

朱瞻壑長出了一口氣,似乎明白了宋禮的意圖。

“不錯,與其讓官員們去盤剝百姓,還不如讓他們從漕運上撈油水!”

宋禮點頭承認道。

“可是一條漕運,也不過讓漕運經過的地方官員受惠,其它地方的官員依然還是要盤剝百姓啊?”

朱瞻壑再次問道。

“嘿嘿,世子你還是小瞧漕運了,漕運的糧食、物資,都需要各地官員去徵集,在徵集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從中撈油水,而且漕運這麼大的利益,沿線的官員根本不敢私吞,到時還要向上孝敬,朝中的官員也會受到惠及,可以說一條漕運,幾乎可以惠及大半個官場!”

宋禮一臉得意的解釋道。

“可你想過沒有,漕運的糧食物資,也都是從民間徵收上來的,那些官員貪污這些,與直接盤剝百姓又有何區別?”

朱瞻壑卻厲聲質問道。

“也許沒有區別,但至少官員會把心思放在漕運上,而不是如何盤剝百姓上,這樣百姓身上的擔子也許就會輕一些!”

宋禮據理力爭道。

其實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官員的俸祿太低,要養活自己就必須去貪,與其讓他們去搜刮百姓,還不如從漕運裡撈油水,雖然漕運的油水也是從百姓身上出的,但至少比直接盤剝百姓要強一點。

朱瞻壑雖然覺得這兩者差不多,但卻沒有說服別人的理由,也許宋禮說的對,兩者本質上雖然一樣,但方式上卻還是有區別的。

“當然了,還是世子你有辦法,提出了養廉銀,那麼漕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的,畢竟相比海運,漕運的弊端實在太多了。”

宋禮這時難得誇讚了朱瞻壑一句道。

聽到宋禮的這些話,朱瞻壑也暗自嘆息,誰能想到,漕運的出現,竟然是因爲當初朱元璋給官員定的俸祿才低,才催生出漕運這條腐敗線。

同時這也解釋了爲何明清兩朝雖然都知道漕運腐敗,但卻都沒辦法廢除,因爲漕運綁定了太多官員的利益。

而且漕運造成的惡劣影響還不止如此,當貪污受賄成爲官場的風氣,整個吏治就會被徹底敗壞,到時就算是皇帝想要整治,也無法扭轉整個官場的風氣。

就算是有官員不想貪污,也會被周圍的人挾裹着,做出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從而想做清官而不可得,這也是海瑞在歷史上那麼有名的主要原因。

想到這裡,朱瞻壑也在暗自慶幸,幸好自己提前想出了養廉銀的辦法,雖然無法杜絕腐敗,但至少可以減少官場上貪污受賄的風氣。

最後朱瞻壑離開了詔獄,只是走的時候,宋禮還懇求他,如果朱高熾那邊有了新情況,希望朱瞻壑能告訴他,對此朱瞻壑也答應了,畢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且在朱高熾這件事上,除了宋禮外,他也沒有其它人可以商量。

幾天之後,戶部終於將下西洋的財物清點了一遍,計算出稅額後,朱瞻壑直接真金白銀的交足了稅,這才通知各家來王府赴宴,順便把錢分一下。

不過這場宴會除了分錢外,朱瞻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如果被那些勳貴知道後,恐怕會在背後罵他宴無好宴。

(本章完)

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稅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第26章 過勞肥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656.第656章 招生啓示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709.第709章 劃分利益第242章 京官(下)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985.第985章 草原之變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512.第512章 儒報(下)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967.第967章 挖掘水井328.第328章 對馬宗氏(下)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324.第324章 對馬島(下)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985.第985章 草原之變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783.第783章 待遇第186章 賣地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958.第958章 于謙的質問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733.第733章 大發雷霆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898.第898章 戰後392.第392章 假和尚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335.第335章 對馬島之戰(上)763.第763章 美洲圖志379.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424.第424章 泄壓口934.第934章 兀魯伯來信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712.第712章 女人的爭論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802.第802章 海軍的絕配882.第882章 乾清宮(下)第104章 大忽悠朱瞻壑(上)341.第341章 收一點利息第258章 交權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634.第634章 稱帝?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第228章 滿剌加港第178章 只差三歲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507.第507章 預訂和約稿601.第601章 朱瞻基登基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第198章 重啓海運第94章 中年危機第206章 龍王914.第914章 安排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中)第101章 邪惡的想法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第102章 效仿蒙古人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戰(上)932.第932章 二手戰艦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538.第538章 餘百戶的毒計(下)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第213章 意外的線索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584.第584章 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