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外內異乎

袁世凱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感慨的說道:“你說的對,你說的很對。不過,你剛纔說先有民族大義,之後方能天下歸心。但是民族大義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得到的,如此說來,誰要當這個皇帝,還要走很遠的一段路了。”

袁肅正色的說道:“然也不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然而只要時機到了,只需要邁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便能獲得千秋萬代的民族之功。其實就在眼下便已經有一個極好的時機擺在面前。”

袁世凱眼前一亮,然而語氣還能保持淡定,問道:“是嗎?你且說說,是何機會?”

說到這裡的時候,袁肅故意頓了頓,臉上閃過一絲猶豫的表情。過了好一會兒之後,他忽然又變得無比堅定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無他,正是青島問題。”

袁世凱原本充滿期待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陰沉起來。他的第一個念想那就是袁肅是兜了一個圈子,最終還是要來勸說自己改變對青島劃分中立戰區的決定。

看着袁世凱表情瞬間的變化,袁肅心中自然是有數的,他不疾不徐的接着說道:“也許叔父您一定認爲小侄是受了顧少川所託,故意換了一個法子來勸說叔父。其實即便顧少川不說,小侄此次北上也是專程爲這件事而來。假如,小侄是說假如,假如叔父真的希望通過改變國體,以君主立憲來促進國家發展,那麼只要能夠徹底解決青島問題,便能一舉將民族大義掌握在手中。”

袁世凱表情依然很冰冷,他何嘗不知道擺在眼前的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是日本國能率先支持帝制,帶來的後續影響肯定是源源不絕的,包括與日本交好的英國,還有美國、法國,都會緊隨其後來支持自己稱帝。

用一個青島來換取法統的帝制,這纔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重點。

“克禮,之前我便已經說過,外交上的事情是絕不能單看表面。這是很複雜的事,你是不會明白的。”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世凱儘量保持着波瀾不驚的語氣說道,然而語氣中已經帶着明顯不悅的情緒。

“叔父,青島問題看上去的確很是複雜,可是若是能仔細想一想,撥開許多無關緊要的遮掩,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中華民族歷經近百年的磨難,屢次對外作戰都是失敗告終,甚至到最後竟出現不敗而敗的荒唐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因爲我們民族已經沒有任何信心可言。每一箇中國人從骨子裡都變得懦弱不堪,這個國家還如何能看到希望?”袁肅語氣不放鬆,字正腔圓的進一步說道。

“你不用再多說了……”

“青島一事,足以挽回我中華百餘年的民族自信心,只要能偶收回青島主權,便能立下這份蓋世奇功。試想一下,叔父完成了前人不能完成的大業,舉國上下對叔父您的看法必是翻天覆地的改觀,這是受萬人景仰的大好時機,也是執握民族大義最好的契機。到時候只怕連南方那些革命黨人也都無話可說。”袁肅沒有住口,相反情緒更爲高漲的對袁世凱道。

“我都說了,外交上的事你又豈能知道多少內情?總之,青島一事你無須再勸,如果克禮你是真心實意認爲應該大力推行中央集權,那就應該義無反顧的擁戴北洋政府。把心思都放在這件事上,總比那些虛無的東西要好得多。”袁世凱板着臉色說道。

“叔父,在動身進京之前,小侄通過一些私人的關係瞭解到一些謠言。聽說是日本人願意支持叔父您登基稱帝,所以叔父纔打算將青島拱手讓出,不知是否有此事?”默然了片刻之後,袁肅臉色和語氣都很平靜的向袁世凱詢問道。

“你胡說什麼,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袁世凱目露兇光,慍怒之意十足的反駁道。

“如果叔父真想當這個皇帝,小侄自是沒有什麼反對不反對的。只是小侄請叔父務必三思,要當中國的皇帝,究竟是應該是巴結外國人的支持,還是更應該取得國人的支持?孰重孰輕、孰是孰非,難道這麼淺顯的道理叔父都不明白嗎?”袁肅沒有在乎袁世凱的怒火,他進一步用一種語重心長的口吻說道。

袁世凱怔怔的看着袁肅,一時半會竟然無言以對。不得不說袁肅的這番話確實有一針見血的功效,直接刺在了他的心頭正中。到這個時候他纔有了一個對待這件事全新的考量,出賣國家利益而換來外國人的支持,還是收回國家主權換來國民的支持?

在很多當權人看來,還是一種習慣性的看來,國民的意願根本不值一毛錢,既然已經是處於自己的統治之下,那就必須服從自己統治的意志。所以在更多時候,當權人根本不必理會這些沒有意志的國民,反而更需要花大價錢、付出大的代價來取得國際勢力的支持,美其名爲“爭取國家立足地位”,可實際上呢?

袁世凱並不是一個完全迂腐不化的老古董,他對北洋集團內部以及國內各地的勢力心中是很清楚的,一旦這些勢力因爲一個契機聯合起來反抗自己,鬆散的北洋集團肯定會被這些勢力的反抗而撼動。北洋集團現在就像是一塊巨大的豆腐,表面上看去很強大,可是隻要受到搖晃就會裂成一塊又一塊。

只是從一開始,他並沒有意識到青島問題是導致北洋勢力支離破碎的契機。

恰恰好似袁肅的這番話,這才讓這個老梟雄心中顫抖了一下,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所在。

看到叔父臉色錯愕,神情凝重,一時半會一句話都說不出口,袁肅知道他剛纔的那番話是觸動了袁世凱心頭的盲點,於是立刻又緊接着說道:“我還聽說,以段總長爲首的陸軍部一直認爲青島問題可以一戰。且不管段總長是否會支持叔父稱帝,但是段總長對日本意圖竊取青島十分介懷,一旦讓他知道叔父爲了稱帝而將青島拱手讓給日本,那便是極其失望這麼簡單的了。叔父,你明白小侄的意思嗎?”

他沒有把話說的太透徹,但是單單這一點暗示足以讓袁世凱心知肚明。段祺瑞好歹是北洋集團的元老之一,其所代表的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軍事派系。一旦青島一事處理的不慎,肯定會引起段祺瑞與袁世凱反目,而段袁的反目則意味着北洋會有分裂的危機。

連北洋內部都出現了分裂,還怎麼可能安安穩穩坐上皇帝的寶座?

袁世凱明白袁肅的意思,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是做爲一個極其強權的人物,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遭人威脅,尤其還是遭到自己麾下的威脅。他臉色愈發顯得不好看起來,近乎咬牙切齒一般的說道:“我既能坐在這個位置,就自然能坐穩這個位置。”

袁肅嘆了一口氣,很是無奈的說道:“叔父,小侄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叔侄二人原本就不應該遮遮掩掩。叔父你要稱帝,袁肅不會反對,但如若是出賣國家主權而登上這個帝位,那請恕小侄忘恩負義,屆時小侄一定會堅決反對到底。”

袁世凱兇光再現,冷冷的喝問道:“怎麼,克禮,你這是在威脅你的叔父嗎?”

袁肅表情十分複雜,語氣也很糾結的說道:“不敢。小侄只是希望叔父能看清楚大勢所趨,外國人憑什麼干涉我們中國的主權。只要中國四萬萬百姓支持叔父當皇帝,洋人還能有什麼閒言碎語?請叔父三思,只要叔父決定收復青島,不出賣國家任何主權利益,不管叔父稱帝之後會有什麼艱難險阻,小侄必會赴湯蹈火,爲叔父之前驅,掃除所有阻礙。”

聽到這一席肺腑之言,袁世凱暗暗吸了一口氣,心頭的怒火漸漸熄滅下來。

他從沒有與袁肅直接說過稱帝的事情,本想再找機會慢慢試探或慢慢誘導,可此時此刻袁肅已經挑開了心房說出這番話,已經是清清楚楚擺明了立場。他不出賣國家主權利益,這個侄子只會不反對稱帝,但若出賣了國家利益,那對方就會堅決反對到底;而只有自己決定收復青島,維護國家主權,袁肅纔會義無反顧的站在帝制這邊。

有那麼一刻,他倒是萌發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欣賞感,像袁肅這樣正邪分明的年輕人如今已經很少了,更何況現在又是一個有能力、有勢力的年輕人。他既然將袁肅捧到了中央軍代言人這個身份地位,那自然少不了要去倚重這個年輕人。

不能說袁肅的態度是在與他做對,畢竟袁肅不反對帝制。更何況之前的對話把事情說的很清楚,實際上袁肅不是一個挑剔的人,而是一個真正盡心盡力在爲帝制一事考慮周全的人。國民的支持和外國勢力的支持,孰重孰輕,這確實一個值得深思考量的問題!

他自己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證,一旦放棄青島換取帝制,會不會招致北洋集團的分崩離析,會不會遭到舉國上下的聲討。真正到了那個時候,那些外國勢力又能幫上什麼忙?

“你的話,可都是真心的?”許久過後,袁世凱放緩了臉色,語氣十分平靜的問道。

“句句肺腑,絕無虛言。拋開其他一切不說,叔父當了皇帝,侄兒也能沾光。只要能夠以帝制之威促進中央集權,重寫眼下這虛僞的共和國,又有何不可?只是無論如何,都還請叔父三思,一步錯,步步錯,這一步棋是沒有回頭的餘地的。”袁肅懇切的說道。

“我明白了。這件事我會好好考慮的,不過,不管你在外面聽到了什麼,現在都不要亂聲張,明白嗎?”袁世凱叮囑的說道。

“小侄自是明白。”袁肅點頭應道。

“關於你要建立兵團的事情,你大可先着手去做。你是我袁氏一族唯一一個能在外將兵的人,你若有忠於家族事業的心,我這個叔父自然不會不提攜你。這些都是在自家人面前才說的話,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人,但是千萬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袁世凱又補充的說道。

“多謝叔父,小侄一定銘記在心。叔父能以國爲家,小侄則也以家爲國。”袁肅鏗鏘有力的說道。

從書房出來後,袁肅帶着心事重重的表情往外走,打算乘車返回北海招待所。

卻沒想到在懷仁堂前廳這邊,袁克定還在翹首以盼的等待着。他當然知道這次父親召見袁肅所爲何事,自己自然迫不及待想要從袁肅口中套得一些消息。二人碰了面,說了一些客套的話,又一起往大門外走去。

直到了上了馬車,袁克定這纔沒有再閃爍其詞,而是直截了當的向袁肅詢問剛纔在書房的談話情況。袁肅心理面沒有打算跟袁克定說的太多,以袁克定這樣沒有定力的人,就只怕會一時得意忘形而把一些重要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袁肅只是用一種雙關的言語方式簡單說了一下情況,再三強調他對袁氏一族的忠誠。

除此之外,他倒是向袁克定提及一些青島方面的事情,希望能利用袁克定個人沒有什麼遠見的情況,拉攏袁克定堅決反對出賣青島主權,主張青島問題不惜一戰的立場。他只是告訴袁克定,昔日與楊度所說的民族大義一事可以反應在青島主權問題上面,單單這一點袁克定自是會心知肚明。

第87章 ,着手解決第26章 ,統制試探第1章 ,另有心計第14章 ,總鎮反應第24章 ,人滿爲患第72章 ,突發事件第19章 ,擢王懷慶第63章 ,引見同窗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73章 ,南北交鋒第22章 ,魚龍混雜第80章 ,三方保舉第94章 ,入股開灤第7章 ,初步探討第83章 ,頗有深意第94章 ,奇正虛實第69章 ,驚天變故第38章 ,加緊提防第5章 ,伏擊日軍第36章 ,官辦銀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23章 ,暗中行動第67章 ,國會危機第71章 ,英式裝備第57章 ,華中綢繆第82章 ,少更於老第64章 ,楊度試探第77章 ,神秘來賓第97章 ,日軍困境第47章 ,軍政會議第86章 ,偏遠事故第53章 ,暫定行程第10章 ,談判決心第48章 ,河南新策第34章 ,着手發展第13章 ,重挫元氣第71章 ,江湖小魚第44章 ,曹錕劫見第78章 ,礦務公司第53章 ,暫定行程第57章 ,軍火清單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68章 ,軍火事故第35章 ,羣策羣力第41章 ,瀛臺大會第2章 ,昭然若揭第70章 ,南下籌備第97章 ,日軍困境第99章 ,加強鋪墊第76章 ,各有活動第31章 ,南方籌謀第39章 ,過河拆橋第30章 ,唐氏雲南第7章 ,針鋒相對第2章 ,安山張府第5章 ,時勢之見第1章 ,擴大戰場第61章 ,返回北京第3章 ,輿論手段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97章 ,制式武器第34章 ,着手發展第75章 ,北洋態勢第97章 ,正月過後第70章 ,堂上之爭第92章 ,灤州煤礦第9章 ,停火談判第73章 ,事前籌劃第44章 ,曹錕劫見第15章 ,討論武器第15章 ,戰後狂熱第58章 ,錦衣回校第71章 ,藉機獵取第72章 ,突發事件第24章 ,別有用心第13章 ,以寡敵衆第66章 ,所謂顧慮第16章 ,兩頭行動第56章 ,道聽途說第93章 ,鄭州事變第16章 ,知難而退第16章 ,遼東善後第54章第49章 ,信使突來第78章 ,曉之大義第78章 ,曉之大義第44章 ,對話叔父第24章 ,無心無意第67章 ,撮合婚事第95章 ,預備巷戰第25章 ,標部會後第85章 ,扔白手套第39章 ,過河拆橋第45章 ,書房夜談第54章第50章 ,遇段祺瑞第87章 ,旅順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