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不足
只過了一天的時間,萬福堂案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臨榆縣。大街小巷議論紛紛,有人嘆息萬福堂前任神父的英名被現任神父敗壞的乾乾淨淨,有人卻拍手叫好,洋鬼子就從來沒有一個好東西,也有人義憤填膺,到處聲稱一定要將竇神父一干人等嚴辦到底。
在各地的酒樓茶肆裡,人們都將這件事當爲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又是添油又是加醋,讓這個案子就彷佛是百年難遇的奇案一樣。而在這些議論當中,也有人提及到袁肅袁司令,老百姓們在臨榆縣生活了幾十年,十分了解官府是不敢招惹北戴河的洋人,放眼整個山海關轄區,如今只有這位袁司令敢硬這個脖子。
坊間都傳聞其是大總統的侄子,可這位袁司令終歸是外人,到底能不能把這個案子辦的有頭有尾誰都說不清楚。不過相比吳承祿和本地縣府大大小小的官員,老百姓們更願意相信這位袁司令是能辦實事的人,這一點從賑災的進展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照我說,袁大人是能幹的人,這次一定能把洋鬼子辦踏實了。”
“算了吧,還能幹,這年頭當官的最能幹的就是搜刮、勾結。我看,這袁司令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鬧的這麼響噹噹,等災情賑濟結束之後,他還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你不懂就不要亂說,袁大人是大總統的侄子,他還怕洋人不成!”
“就是就是,我家掌櫃經常去灤州辦貨,灤州那邊都誇袁大人是好人。”
然而熱議歸熱議,在近代中國的社會上,老百姓們熱議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都會被官方會敷衍了事。平頭百姓的人數再多,嗓子再大,最終還是抵不過官府喉舌的一則通告。
北戴河洋郊區同樣對竇神父的案子十分關注,萬福堂的信徒們實在接受不了這樣的控告,他們所信仰的宗教代言人,居然會是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這是對許多信徒精神層面上的打擊,也是對涉案的許多上流名紳們利益上的衝擊。
早上的時候,洋教區的許多士紳們就在一起開會討論,聲稱這是中國人的污衊。只是這種單方面的言論說服力極其微弱,因爲臨榆縣府在昨天下午就發佈了告示,將案情細節以及竇神父親口供認的消息做了通傳。
洋士紳們只能從顧全顏面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儘快把這件事掩蓋下去。他們相信以先進的西方文明,足以像幾十年前發生的那些教案一樣,在外交上採取強硬態度逼迫北洋政府妥協,然後誰也不要再重提這件事,就這麼讓它消失。
心照不宣的會議結束之後,當天下午洋教區便選舉了五名外國代表前往臨榆縣,向袁肅以及臨榆縣縣政府提出抗議。
袁肅在臨榆縣縣政府接見了這些所謂的代表,對於這些代表所提出的抗議也做了一一解釋,而他的立場根據就是北戴河是中國領土,領事裁判權不適用於這裡。
至於這些外國代表要求提供足夠的證據證實竇神父的罪行,同時還要對竇神父進行公開、公正以及公平的審判。對此袁肅只說在昨天傍晚的時候,他已經將所有證供全部發往北京,該如何審判竇神父,在哪裡進行審判,這些都要等待北京方面的回覆。
外國代表的情緒越來激動,袁肅的態度越堅硬,整個會談過程中他都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致使這些外國代表也無可奈何,他們當中自然不缺乏瞭解此案底細的人,很快就露出了心虛喪氣的一面。這次會談很快就不歡而散,什麼結果都沒有討論出來。
到了八月二十八日,竇神父案情在《天津租界新聞》與《順天日報》上陸續刊登出來,並且很快成爲全國各地地方報紙轉載的新聞。一時間,這個案子在京津塘一帶立刻造成了一陣轟動,洋神父借災情吞併土地、拐賣人口,這可是道德層面上的一記重磅炸彈。
北戴河洋教區的洋人們對此始料未及,萬萬沒想到袁肅居然把這件事如此露骨的張揚出去,這與他們之前的計劃完全背道而馳。那些參與此案的洋紳士們緊張萬分,又是託關係消弱此事對自己的影響,又是花錢清除個人涉案的痕跡。
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更是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一個神職人員竟然犯下這樣的過錯,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同時也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定罪。隨即,公使館一方面派人到北洋政府外交部交涉,另外一方面組織外交調查小組深入徹查這件案子。
可是公使館的相關人員進行了預先估計,這件事涉案十分複雜,調查起來只怕會非常困難,而且需要消耗很長的時日。等到這個案子徹底調查清楚時,那會兒只怕全世界都已經獲悉這次宗教界的惡性醜聞。
經過緊急的會商,公使館最終決定儘快結束這個案子並消除案情的影響。
中法兩國外交人員就此案的協商經過幾乎鮮爲人知,但不難猜測也就是一些老套路,通過提供外交施壓和其他方面的彌補,希望中方控制案情的影響。大不了將所有罪名都歸咎在竇神父一人身上,然後草草的結案了事。
現如今國際外交形勢都聚焦在歐洲局勢的變化,這次教案在大局面前根本上不了檯面。
北洋政府外交部對這件事“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只是走走形式,公開痛斥並譴責了竇神父違反亂紀的行爲,隨後又接受法國公使館的道歉。緊接着便承諾會盡快派人將犯人押回北京受審,表面上堅決以中國法律論罪,但實際上卻是再也沒有下文。
北京派來押解竇神父的特派專員,是與中央賑災物資一起在三十日這一天下午抵達臨榆縣。袁肅沒有前去迎接火車,只是派了陳文年陪同吳立可和吳承祿二人一起來到火車站接應。在火車站雜工和士兵們的協力之下,所有賑災物資都卸載完畢,並轉入縣政府的官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