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鹽政

聽了張皇后的話,朱厚照只能無奈的苦笑,嘆了一口氣說道:“孩兒今日苦惱了,讓母后擔心了!”

張皇后見到朱厚照的樣子,雖然心裡面有些心疼,不過還是沒加以顏色,自己現在可是嚴肅的皇后,嚴肅的母親,不能表現出心疼,要強硬。想到這裡,張皇后又板着臉說道:“那就說說看,咱們的皇兒因何苦悶。“

“除了今日校場的事情,孩兒這些日子陪着父皇批改題本,發現大明的一些問題。”

“比如說鹽政,太祖皇帝制定的鹽法很好,支撐了朝廷的北疆,無論是太祖皇帝征討漠北,還是太宗皇帝征討漠北,朝廷的財政都沒問題,甚至太宗之時朝廷還有財力支持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可是到了現在這是怎麼了?天下還是這個天下,天下的土地在增多,人口也在增多,朝廷怎麼就沒錢了呢?”

“不說其他的,單單是父皇和母后,每日節衣縮食,別說修建宮殿了,單單是吃穿用度上都省着,可是錢呢?”

“兒臣知道父親最喜歡江南的絲綢衣服,穿着涼爽舒適,可是父皇連這個都下旨停了,以免給百姓增加負擔,可是朝廷的錢呢?”朱厚照苦笑着說道:“單說鹽政,以前鹽商們送糧到北地,用來換取鹽引,大明靠着鹽政養活了北地邊軍,同時朝廷還有一大筆收入。”

“凡是就怕算,朝廷納銀開中之後,朝廷是每年增加了一百多萬的鹽課,可是北疆的支出增加了多少?朝廷每年向北疆的投入又增加了多少?算過嗎?”

“現在鹽商們又打上了鹽課的主意,一旦減免了鹽課,那朝廷爲何還要納銀開中?這些鹽商何其貪心?勳貴勳戚何其貪心?朝廷超發鹽引,已經是的納糧開中名存實亡了,現在又要減免鹽課,難道也要納銀開中名存實亡?如果納銀開中也名存實亡了,那大明的鹽政就完了。”

“沒有鹽政的收入,大明的歲入至少要少三成,這三成又從哪裡補?增加百姓的賦稅嗎?”

“有些口子不能開,一旦開了,那就真的完了,這纔是孩兒對舅舅態度不好的原因,其實孩兒也不是針對舅舅,而是針對勳戚。孩兒查過,朝廷超發的鹽引,一大部分都被賞賜給了勳戚。現在又要對納銀開中下手了,他們真的就那麼缺錢嗎?是誰鼓動舅舅到宮裡來求情的?“

“如此利用天家親情,以情謀私,這些人都應該抓起來,全都送到西北去修城寨,去屯田。”

張皇后看着兒子憤怒的模樣,心裡面有些慌,兒子的戾氣好重,關鍵是兒子說了一大堆,自己一句沒聽懂。什麼納糧開中,什麼納銀開中,什麼影響,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不過有一點聽懂了,好像是之前鹽政崩壞,很大一分部是因爲勳戚,另外就是自己兄弟這一次進宮,根本就是被人鼓動的。

“舅舅缺錢嗎?”朱厚照轉過頭看着張皇后,一臉認真的問道:“如果真的缺錢,那就做點別的營生。”

聽到兒子這麼說,張皇后也有些尷尬,只好說道:“你舅舅你也知道,高不成低不就的,做別的營生怕是不行。”

朱厚照頓時無語了,怎麼想的?堂堂壽寧侯,當今天子的小舅子,皇后的弟弟,太子的舅舅,做什麼生意不能發?隨便乾點什麼不能賺的盆滿鍋滿的?總盯着鹽政,是,鹽政是賺錢,可是你賺得到大頭嗎?你就是被鹽商當槍使的二傻子,朱厚照頓時無語了。

朱厚照不禁想到了大明的另外一個政策,那就是爲了避免外戚專權,大明的皇后都要選普通人家的女孩。

雖然這個政策了避免了外戚專權,可是導致了外戚的素質普遍不高,皇后的格局和眼光都太小,非常不利於培養下一代的繼承人。代表人物就是自己的老媽,還有就是萬年時期的李太后,朱厚照摸着下巴琢磨,這個條款是不是可以改一改?還有就是嫁公主,也是瞎幾把選,駙馬素質差的一塌糊塗。

代表人物還是萬曆皇帝時期的李太后,看看萬曆皇帝的妹妹找的都是什麼駙馬,那都不是素質的問題了。

“這事孩兒想辦法!”朱厚照看着張皇后,面容嚴肅的說道:”舅舅畢竟是母后的孃家人,大明的勳戚,這日子過得太寒酸了,人家會說皇家苛責親眷,孩兒給舅舅找一個營生,保證讓舅舅賺的多多的。“

一邊說着,朱厚照心裡面一邊琢磨,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這事得好好辦,不辦不行。

聽了兒子的話,張皇后這才笑着點頭道:“好好,皇兒有心了,你舅舅沒什麼本事,皇兒願意幫襯一把自然是最好的。”

朱厚照在心裡面不屑一顧,自己的這個舅舅豈止是沒什麼本事,簡直就是蠢得要命,這麼點的事情都能被難住,不就是賺錢點嗎?以大明國舅的身份,不說賺他個盆滿鍋滿的,至少也要富甲一方纔行。整天想着孝敬,想着從國家身上弄點,那能弄到多少?

大明的國庫搬回家,你能有多少?現在可能還好點,放到崇禎那時候,國庫的錢甚至都沒有大商人的錢庫多。

正在母子二人閒話的時候,朱佑樘從外面回來了,臉上也帶着幾分怒色,校場那邊的事情也讓他很生氣,這就是大明的軍隊?自己真金白銀的扔進去,結果就弄出這麼一個玩意來?自己還能指望他們做什麼?朱佑樘直接下旨給馬文升,嚴查,查出來的一律嚴懲不貸。

走進坤寧宮,朱佑樘見到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閒聊,而且還是有說有笑的,朱佑樘心情也覺得好了不少。

“父皇!”見到朱佑樘從外面走了進來,朱厚照連忙給老爹行禮,然後才說道:“父皇今日辛苦。

“行了!”朱佑樘擺了擺手,笑着說道:“你們母子在說什麼?有說有笑的?說出來讓朕也開心開心,省的爲前面的事情不爽利!”說着目光就看向了母子二人。

第五十九章 八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進展第四十六章 徽商第一百二十六章 行動第二百零一章 唯軍功論第十七章 打了第六十三章 劉琦入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他們太壞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文官的反擊第十三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三十七章 害怕的重陽宮第一百三十三章 帝王胸襟第二百零一章 囂張的楊蓮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絲綢之路第一百零二章 總要帶點東西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戰起第二百零八章 供詞第二百三十七章 紛繁複雜第二百六十七章 李代桃僵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第四章 讀書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和出使水程第七十一章 早朝衝突 上第十六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三十一章 吵起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問題第五十九章 八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支持第一百九十六章 兒子的目地第五十章 清理蛀蟲第七十三章 去遼東第一百六十章 官校第二百六十二章 兄弟們,跟着我幹第四十三章 態度第六十四章 試探第四十章 行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生了第七十章 串聯第一百六十二章 革新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要開戰第五章 我等了三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敲竹槓第二百二十三章 擔心第三十章 廢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靠山第四十八章 讓兒子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文官的反擊第一百章 大遼東計劃第一百六十三章 破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明新勳貴第一百零三章 奇異齋的大生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力全開壽寧侯第一百三十八章 等待第四十四章 本宮豈是愛錢之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要開戰第一章 我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父與子 (五更保底求首訂)第三十七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別後悔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後黑手壽寧侯第一百二十八章 言出法隨第五十七章 官樣文章第三十九章 太子豎旗第四十五章 謀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六章 囂張跋扈王守仁第三十八章 查一查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瑾在行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人心不能涼第二章 王守仁的難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劉大夏 (求首訂,求月票)第八十三章 私鹽第二百一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四十七章 嘉峪關第七十六章 廣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準備殺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把千里江山圖給你弄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中下三策第三十七章 操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西北戰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去固原第一百二十章 絲綢之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義第八十三章 錢如潮水第一百八十二章 找老爹要錢第六章 太子走歪路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腹黑甩鍋第九章 太子威武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九十章 揚州一夜第九十一章 提振士氣第三章 過目不忘第一百五十五章 拿破崙跑第六十一章 唐伯虎第一百七十章 楊蓮在行動第六十六章 盤算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謀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第二百二十三章 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