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請太子提督京營

轉移到自己的身上,自己纔好把控,因爲自己是太子,很難被黑,戚尤就不一樣了,一旦他被黑下去,那事情就麻煩了。自己還指望着鹽鐵司做事,戚尤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動。如果壽寧侯讓人上這份奏摺,那肯定會引起大的紛爭。

首先目標是劉大夏,其次牽扯到了京營和太子,這都是很敏感的事情,文官那邊不可能拿劉大夏和戚尤對子。

後世有一句話叫做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勳貴有什麼?勳戚有什麼?現在擺在明面上的也就一個戚尤,一個沈祿,而文官那邊呢?隨便打掉他們一個人,那都是大事情,所以完全不虛。最主要的是朱厚照想要從中漁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更古不變的道理。

至於外戚專權,朱厚照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大明根本就沒有外戚專權的土壤。

再說了,自己想要擡的是勳貴,又不是勳戚,別看只是差了一個字,可是真實情況就差遠了。自己在戚尤面前露臉,爲的就是讓他知道他在爲誰辦事,爲太子而不是爲了壽寧侯,這也也可以避免壽寧侯做大,將來尾大不掉。

壽寧侯沉思了片刻,用力的點了點頭,態度嚴肅的說道:“臣回去就安排!”

送走了壽寧侯,朱厚照終於開始做計劃了,接下來的兩天,朝廷的輿論被兩件事情佔據了,一件事情是黑龍軍的表彰會。太子殿下主持,同時邀請了勳貴勳戚,可以攜子侄參加,第二件事情就是西寧侯宋愷上了一份題本,彈劾兵部尚書劉大夏。

說起西寧侯,祖上也是戰功赫赫,第一代西寧侯名叫宋晟,宋晟早年隨父兄投奔紅巾軍,參與抗元起義,累功至天寧翼元帥、總兵官等職。

大明朝建立後,他歷守江西、大同、陝西等地,並四次出鎮涼州,前後長達四十餘年,期間屢敗北元及西番進犯,“威著西鄙”,又南下討平諸苗叛亂。明成祖即位後,宋晟更受倚重,兩個兒子分別娶成祖之女安成公主、咸寧公主,顯赫一時。官至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平羌將軍,封西寧侯。

西寧侯府一直爲大明鎮守甘肅,幾代人都在邊疆,家族也是興盛一時,在甘肅地方上也是權威赫赫。

真正讓西寧侯府衰落是土木堡之變,那一代的壽寧侯名叫宋瑛,襲爵是洪熙元年,宋瑛在永樂九年娶了咸寧公主。正統十四年,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慘敗,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這次御駕親征,西寧侯宋瑛是隨駕的前鋒之一,他身爲總兵官,指揮大同守將朱冕、石亨等在陽和(今山西大同陽高)與瓦剌軍血戰,結果全軍覆沒,宋瑛和朱冕皆戰死。西寧侯宋氏數十年來鎮守甘肅,大小戰爭雖然不計其數,但恐怕宋瑛沒有想到,自己會戰死在山西,死在一場因爲宦官亂政導致的堪稱國恥的戰爭裡。

宋瑛之子宋傑繼承了爵位,大概朱祁鈺因爲哥哥被俘爲奴的慘痛遭遇而缺乏安全感,本該鎮守西邊的西寧侯宋傑被安排負責禁兵宿衛,也就是在皇宮裡保護朱祁鈺的人身安全,據史記載,宋傑爲官做事,十分謹慎,估計沒有讓朱祁鈺失望。

宋傑死後,他的兒子宋誠襲爵。

宋誠像祖輩那樣,重新掛上了將軍印,鎮守甘肅。他很像第一任西寧侯、他的曾祖宋晟,富有軍事才能。他曾到涼州打獵,恰好遇見一夥賊寇掠奪了一批牛馬向北逃跑。宋誠奮力追趕,三箭射死了三個賊寇。這夥賊寇見狀,只得放棄所掠奪的牲畜財物,驚惶逃散。

西寧侯雖然又從鎮甘肅,但是對於西寧侯來說,這與恢復祖上榮光相去很遠,大明的勳貴很多遭遇都是如此。

在土木堡之變以前,大明的勳貴不但能夠領軍,而且世鎮地方,也爲朝廷控制地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證,如果有人敢反抗,他們就是皇帝的刀。在地方上,勳貴依舊是皇權的延續,土木堡之變最後,勳貴一蹶不振,文官上位,打壓勳貴,在地方大肆發展士紳勢力,使得勳貴勢力大損。

這些年別說恢復先祖榮光,只能縮着脖子呆着,所以這一次壽寧侯能夠得到勳貴的支持,不光是因爲他的身份和他所帶來的利益。

在跟着壽寧侯幹之前,他們就知道壽寧侯背後是宮裡面,隱約還提到了太子,這一次西北之戰,讓他們看到了太子殿下的能力,同時看到的也有太子殿下的野心,太子想要從塑軍威,這就是他們這些勳貴的機會,他們自然是要努力跟上的。

這一次的事情,西寧侯這樣的勳貴都願意站出來,因爲這代表着他們在爲自己搏一把。

事實上朱厚照也有考驗他們的想法,如果這個時候他們自己不敢站出來,那麼就是被打斷了脊樑,打斷了脊樑就真的沒法用了。

事實證明這個時候的勳貴還是有脊樑的,很快除了西寧侯之外,其他的勳貴也開始發聲,開始上題本,數量是空前的,勳貴的抱團使的朝堂上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只不過這種事情並沒有持續太久,這次開炮的依舊是西寧侯宋凱。

他再一次上了一份題本,這份題本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請太子殿下提督京營。

這份提本上了之後,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子,這個身份實在是太特殊,太敏感了。

太子提督京營,那就等於握住了整個京城的軍隊,稍有不慎就是大事情,陛下還在,而且還非常健碩硬朗,這是做什麼?這不是搞事情嗎!更讓文官恐懼的是勳貴對太子下手了,太子年少,又愛好武事,西北之戰又大勝,正是野心勃勃的時候。

這個時候勳貴提出這個提議,太子殿下肯定是高興的,可是陛下怎麼想?再說了,一旦太子殿下提督了京營,又掌握着武院,那豈不是整天和這些勳貴打交道了?這怎麼可以?一時間雖然還沒開吵,但是朝堂上已經像是在乾柴之中扔進了火星子,隨時可能有可能爆燃。

第七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六十六章 盤算第七十三章 去遼東第二百二十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九十六章 口氣第五十九章 八局第六十一章 鐵心 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結果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們能忍第二十九章 巡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都是大明疆土第十八章 衝鋒第一百三十七章 害怕的重陽宮第二百八十三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密衛第六十五章 命硬之人第八十五章 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全都算到了第十七章 打拳第五十七章 大明國稅局第十五章 隨朝聽政第二百一十八章 皇家書院第四章 讀書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喜歡第一百九十五章 收權第一百八十一章 朝廷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二百三十章 該收拾的要收拾第一百九十六章 兒子的目地第八十章 軍工第二百五十二章 他們低估了本宮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第二百六十六章 梭哈了第一百五十章 用刀拓展生存空間第二百二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八章 爲了富貴第一百零三章 東廠的反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名正言順第五十七章 官樣文章第二章 王守仁的難題第八十八章 開始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造反吧第一百零七章 婚後生活第四十六章 徽商第八章 父子同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章 廢物第八十章 軍工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寇和走私第一百六十二章 革新第七十四章 楊廷和第八章 父子同心第二百零二章 棋子第七十四章 上下其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容第二十三章 認真點第二百八十章 王守仁回京第六十五章 命硬之人第七十六章 有血有肉第一百五十一章 皇權的喪失第一百零一章 我要下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豪情壯志唐伯虎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結果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要開戰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啊第一百九十六章 請太子提督京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父東廠廠公第三章 過目不忘無題第一百六十九章 致命的溫柔第一百二十七章 葉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該幹活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佑樘的權術第二十五章 你有個好兒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合作和對抗第二百零八章 供詞第一百七十八章 父皇駕到第六十六章 盤算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狠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動手第二百零一章 唯軍功論第一百六十三章 破局第一百零九章 多災多難第一百三十四章 帝王權術第二十六章 回去幹大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和你媳婦好好解釋第一百四十八章 東察合臺汗國第六十七章 程序第一百五十一章 皇權的喪失第二百三十章 該收拾的要收拾第二百八十八章 生了第七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十七章 抄了吧第九十三章 還有誰第一百零九章 多災多難第十四章 清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