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諸法無我

㈠、身體是不是我?如果身體是我,那身體的哪一部分是我呢?你們找得到嗎?在手、在腳、還是在頭?都不是。沒手的人,講有我;沒腳的人,也說有我,所以我到底在身體的哪一部分呢?你在身體裡尋尋覓覓,覓覓尋尋,最終你會發現,並且非常肯定“我”不再身體裡。既然不在身體裡,或許“我”在外面吧?那是更不可能的。爲什麼呢?因爲身體外面的東西你沒辦法主宰。比如這個杯子在你身體外面、你做不了主,你不能要求它,所以並不是我。“我”不在外面,也不在裡面,難道它是在身體的中間?有嗎?沒有。我們在身體裡面、外面,甚至於中間,都找不到,所以“我”並不是這個身體,這個身體並不是我。

㈡、心是不是我?有人認爲,既然這個身體不是我,那麼這個能想,能知的心就是“我”吧!你們是否曾經這樣想過?有些人認爲,我們的心修行,這個身體是假的,所以心假借身體來修行,這個心是真的,它纔是“我”。這是否正確呢?讓我們來看:心念可分爲前念、後念和現前的念。前唸的心已經滅了;比如說,剛纔你們的心聽我所講的法,剛纔的心已經滅掉了,所以“我”並非前念。上面講的“我”是不變的,既然它會滅,那肯定前念不是我;後唸的心還沒生起,既然還沒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現在的念,所以我們的前念和後念都不是我。那麼應該是現在的唸吧?

佛陀經常形容我們現在的心如瀑布,如流水,它一直念念不停留。我們的心如流水,它既生既滅,不能自主。打個比喻來說:當眼睛看到紅色的東西時,心就想起紅色;如果看到藍色的東西,它就想起藍色,由不得你!因爲你心裡所想的東西時受到外境所影響,你被煩惱拖着,做不了主。比如人家罵你,你鬧起煩惱就回罵人,你絲毫做不了主。我們現在的心一剎那、一剎那第生滅,你做不了主。既然你做不了主,你就不是主宰,所以“我”並不是現在的心。

㈢、身、心之外有個“我”嗎?身體和心念都不是“我”,那麼到底誰纔是“我”?我們在身體(物質活動)和心(精神活動)中找不到“我”,或許有些人就以爲在身、心之外有一個“我”。這樣我是否有?它是誰呢?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我”,它不是精神、非物質、不是身體,那它是否有煩惱呢?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如果有如此這樣的“我”,那它一定沒有煩惱。我們有種種的煩惱就是因爲有身、心在活動,所以知道這個“我”有很多煩惱,但是那個非心、非物、非身的“我”,它是不可能有煩惱的。如果有一個沒有煩惱的我在身、心以外,那你就已經解脫了。但是你現在還沒有解脫,所以你不要妄想在身、心和物質以外,有另外一個“我”,它在控制着我們的身、心。如果有的話,它也不是你。

在佛法中有兩種人執著有“我”:一者、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我”;二者、執著五蘊的身心就是“我”。剛纔講過這兩種都不是“我”,既身心不是“我”;身心以外非身、非心的“我”也沒有,所以“我”不存在。從以上的推理來看,沒有一個超然物外的“我”,也沒有在身內、身外的“我”。

佛陀說衆生的身心是衆多因緣聚合的結果,既是我們過去有種種的業因緣,它們湊合形成我們現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個聚合,以佛法來說,既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既是身體;受、想、行、識既是心。五蘊就是身和心,佛陀說它是種種因緣和合的結果,當中並沒有一個實體叫做“我”,但是我們卻把此身心稱爲“我”。這並不是說有一個“我”在身心裡面,也不是說這個身心有一個“我”,是我們把它叫做“我”,那既是“假名我”。我們衆生給每樣東西名稱後,就認爲它是實在的。但佛陀說不是,是假的,是一個名稱而已,“假名我”亦復如是,在這名稱裡面,並沒有一個實體存在。但是我們凡夫將這假名我執著以爲真,稱爲“我執”。我們現在應該明白,所謂“我”原來是一種執著。“執著”之意是什麼呢?我打個比喻:有人抽菸,慢慢的就染上煙癮,對香菸執著了;如果我們一直教導一個人“我”“我”……;這個身體是我,這個心是我,那它就執著了,認爲這個“我”是實有,它就執著這個“我”,稱爲“我執”。由於這個“我執”,我們就生起種種的煩惱。“我”原來是這樣來的,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諸法無我”。佛陀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真實的“我”,但是可以將五蘊稱爲“假名我”。佛陀也用這個“我”,甚至於佛經的第一句話說“如是我聞”,但是我們要清楚的確認它只是名稱,沒有一個實體,所以稱之爲“假名我”。

爲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諸法無我”,我們就得認識什麼是“自性”。世間任何的東西,經常保持一定的相貌,讓我們知道它的存在,稱爲“法”。凡是我們所看、所聽或接觸到的東西,既是“法”;我們要認識這些“法”,就得給它一個名稱,過後,我們執著這些“法”,認爲它是真的,實有的。比如雨水:天上烏雲密佈,下起雨來,你就認爲這個世間有雨水。這雨水當中是否有一個實體存在?沒有。“雨水”也只不過是水罷了。它是地上的水份被陽光照射,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昇天稱爲雲;雲在空中飄來飄去,遇到冷空氣就凝結成水滴,水滴越集越多,越來越重,就從天上落下來,形成了雨水。因爲這樣的作用,讓你感受到“雨水”的存在。所以你給它名稱。在這名稱底下,你就以爲有“雨水”滴下來。在這世間是否真的有一個東西稱爲雨水呢?完全沒有。那些水滴掉落到地上,就變成河水、溪水,最後變成你喝的水。我們執著世間的一切“法”有完整的自體,它保持着一個形狀,你就認爲它是真實的存在着,我執亦復如是。

“我執”有兩種:一者、人我執;二者、法我執。“人我執”既是執著世間有一個衆生爲我,事實上五蘊身心以外並沒有東西,但我們認爲有一個人--我;也既是執著身、心以外,不是身,不是心的我,稱爲“人我執”;此外,我們對“法”也有執著,認爲它有自性,比如說,我們執著天地之間有太陽、天空和地面,這就是所謂的“法執”。而我們執著五蘊的身心(法)是實有法,故稱之爲“法我執”;“我執”造成我們認爲世間有我,故我不可得,本來沒有。我打個比喻:請問你家裡的豬叫做什麼名字?假設你家根本沒有養豬,那肯定它沒有名字,是嗎?所以你的心裡根本沒有這個我,但是你給它一個名稱叫做“我”,在這個世間根本沒有這回事;我們的身心世界中根本沒有我,佛陀也告訴我們“無我”,這是真實的道理。你們如果不信,儘管可以從身體、心念、身體心念以外去尋找,看它是否存在?結果你們是找不到的。找不到而你還認爲有,那時我們的愚癡、執著,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諸法無我”,此是三法印中的第二個法印。

“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中的“行”和“法”之間的差別是:“諸行”是指造作的法;“諸法”是包括有造作和沒有造作的法。在此世間,法可分爲“有爲法”和“無爲法”兩種。有爲法是我們迷惑造作,它生滅無常,所以說有爲造作的諸行無常。有爲法無常,無爲法(涅盤)不是常,也不是無常;在這涅盤的法中,並沒有我。諸法無我中的“法”包括有爲法和無爲法,諸行無常只包括有爲法。因爲涅盤是沒有造作--無爲法,它也是無我。諸法無常是不對的,諸行無常纔對,因爲有些是無常的,有些法(涅盤)不是常,也不是無常的,所以諸行無常不包括涅盤,如果說涅盤是無常,那就錯了。所以我們不能說諸法無常,我們必須說諸行無常。但是我們可以說諸法無我,既是肯定在一切有爲法或無爲法中都沒有我。但是不說諸行無我,諸行肯定無我,諸法也是無我。所以說諸法無我便包括了諸行無我,但是諸行無常,諸法未必無常

第七十二章 三曰焰第一百八十四章 恐怖的第六感第一百二十五章 魔晶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寶山第兩百三十六章 復活大帝 上第八十六章 修羅護臂第一百九十二章 自我冰封第一百零七章 轟飛第兩百五十五章 擊殺仙獸 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恐怖的第六感第兩百五十二章 天外天第六章 暗流涌動的殺機第四十六章 激鬥(下)第四十六章 激鬥(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銅戰獅第四十四章 激鬥(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鬥打響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求生之路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無所知第一百三十九章 勝利的希望第兩百零八章 開竅第一百六十四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兩百四十五章 曠世大戰 1第四章 生死間火中取栗第五十一章 養生之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體擒拿第兩百三十四章 世界之秘第八十七章 競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夢想之地第兩百零一章 所羅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八血寇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死之間 上第二十章 衝突第七十七章 冥神之矛第一百四十九章 陰影第六十三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戰序幕第兩百零五章 玉簡第一百九十二章 自我冰封第一百四十二章 度厄靈像第一百二十六章 快拳道第十三章 一波又起第兩百一十八章 成功的開始第兩百一十二章 缺失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五章 地獄炎龍第兩百二十九章 瘋狂第一百二十八章 造神第八十六章 修羅護臂第一百九十四章 追殺第三章 死也要爲你出手!第三十七章 驚現第七十六章 武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龍人第六十三章 決定第兩百四十九章 曠世大戰 5第一百一十三章 突破 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五德第兩百六十四章 神力無雙第兩百零六章 琉璃冰洞第一百一十二章 暗鬥,鹿死誰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死之間 上第五十章 潛藏的惡魔第兩百零九章 決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自我冰封第九十六章 兩個怪物第八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十二章 珍獸第八十四章 算計(上)第八十五章 算計(下)第一百九十章 生死之間 中第兩百零七章 劍輪第一百一十八章 聖磁晶魄第兩百三十七章 復活大帝 中第六十三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造神第一百八十四章 恐怖的第六感第十章 絕殺,暗之力第六十六章 特別的修煉第八十六章 修羅護臂第兩百五十六章 大地之神第一百零七章 轟飛第一百九十六章 靈族第兩百五十六章 大地之神第四章 生死間火中取栗第十七章 力量第二十八章 電光拳第三十四章 脫身第一百六十三章 針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獸潮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的影鬼第五十二章 仇人再遇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銅戰獅第一百三十三章 規則第兩百一十七章 得手第八十三章 拍賣會第兩百三十六章 復活大帝 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野心第兩百零二章 冰霧戰場 上